為什麼漢語在翻譯一些表意複雜的西方文獻(如科技類、法律類、哲學類)時非常吃力?

請不要拿中國古詩說事,拜託了。


西文喜好用複雜的從句,往往就是一句話中的表語,定語,狀語會特別長。而對應漢語習慣則是把他們拆成幾個較短的句子。若是把後置型的從句硬生生加入形容詞的位置(也就是xxxxxx的,xxxxx地)就會覺得很奇怪,只是不符合漢語習慣罷了。


平常較多處理英譯漢的法律翻譯。法律英語往往句式很長且拗口(有時候一大段才一句),但其實每個長句不管多繞多複雜,都有得拆分,並用順暢易明的漢語翻譯出來;比如拆成多個「主謂賓」結構,再逐句拼接。

我個人感覺,漢語其實是比較容易言簡意賅且靈活變化的。覺得吃力的原因,一是對題材內容本身不夠熟悉,二是可能對英語語言的句式和邏輯關係不夠熟悉。


謝邀!

根據我的經驗,這不是漢語本身的問題,往往是譯者漢語功底不夠紮實,下意識地用西方語言的文法語序去排列漢語造成的。


名詞 BoPo, 動詞 -d, 形容詞 -x, 副詞 -f, 連詞 -l, 介詞 -j, 數詞 -s, 量詞 -s, 助詞 -z, 代詞 0, 方位詞 0, 時間詞 0.


svo語序+定語從句前置註定了漢語表達定語從句會非常不自然。


最主要的兩個原因:

1,很多外文文獻中的概念、原理和論述習慣都是漢語所不常見的。

2,譯者水平不行。粗暴一點說,這些譯者能寫出一篇「及格」的遊記散文小說嗎?

第二個理由本來不應該成為理由的。

有時間再補充。


原因其實在你自己的題目中已經給出了:因為這些詞「表意複雜」。

漢語是如何造詞的:以字造詞。用2至4字組成一個詞(一般是2字),由字的意思來構成詞的意思。而當外來詞的意思十分複雜時,就超過了2到4個漢字的意思所能表達的範圍,這時候漢語翻譯就顯得似是而非了。譯者水平高時,選字選得准,自然譯得准,但是無法消除漢語這一本質缺陷。

解決的方法也不是沒有,就是要:發明一套像日語假名一樣的表音文字,和漢字混合使用。記住是表音文字,而不是像漢語拼音之類的注音系統。


特么這就是我看不下去譯著的原因,有時候我都懷疑那些專著是找槍手翻譯的。看原版都比看翻譯版容易些。


推薦閱讀:

以某地方言為母語的人後來學習普通話時算是二語習得嗎?
你為什麼要學習韓語?
你熟知的方言與普通話和白話文之間有哪些不同?
為什麼男權主義的意思是男尊女卑,但是女權主義的意思卻是男女平等?
我的太奶奶不認字,我也是。

TAG:法律 | 語言 | 漢語 | 翻譯 | 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