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到底有多大的魅力?為什麼?

首先,一個朋友家裡全是信教的,但是本人並不是。他本人有一點不良學生的樣子,什麼事情都干。自從有一次在家人的威逼之下,去教堂做了一次禮拜。據他本人說,在做禮拜時,身體突然極度不適。家人請求神父來查看,在神父的指引下,他覺得自己看到了神跡,可以與神溝通了。(不討論神父到底玩了什麼把戲)從此之後,變為了超級虔誠的信徒,把所有毛病改掉了,甚至連自慰都戒掉了(來自他的自述)。 後來,見面只要有機會,就極力勸大家信教。可以感覺到他的善意,本來大家都是朋友,他想讓大家死後在天堂相聚。他真心的擔心大家不信仰上帝死後就上不了天堂。 為什麼宗教會讓人有這麼大的變化?


謝邀。

希伯來書4:12 神的話語有力量,可以改變人。

提摩太後書3:16 「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 在生活各方面都可以發揮作用,比如維繫家庭,人際關係,幫助工作,改掉不好的品格。

聖經如此好,也要你自己看,研讀,沉思個中,最後一步很重要,就是要按之而行。實踐出來。

比如哥林多前書6:9-10 「你們豈不知不義的人不能承受 神的國嗎?不要自欺!無論是淫亂的、拜偶像的、姦淫的、作孌童的、親男色的、偷竊的、貪婪的、醉酒的、辱罵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 神的國。」

學習了聖經,應該下定決定,改掉這些不好的品格。

因為雅各書1:22-25 說,人聽了聖經的道理,卻不實踐出來,就像一個人對著鏡子,看到髒的東西也不擦掉,看過就走開,卻不採取行動。

聖經表明,改變人主要是通過閱讀聖經。


謝謝邀請。

人的理性和尋求,客觀追求與科學是相互呼應並且相輔相成的。

推薦加爾文約翰《基督教要義》

基督教要義 卷一 論對創造者上帝的認識 第三章 認識上帝是人心的稟賦

基督教要義 卷一 論對創造者上帝的認識 第十章 聖經為糾正迷信,以真神對抗異邦的眾假神

卷一 論對創造者上帝的認識 第十章 聖經為糾正迷信,以真神對抗異邦的眾假神

我們既說過,那在世界的構造和被造者中業已充分表現了的,在他的話中表現得更清楚。所以我們值得研究,主在聖經中對他自己的表現,是否和那在他工作中所顯示的相符合。這誠然是非常廣泛的題目,若要從長討論頗費時間。我僅擬提出幾個要點,使虔誠人知道,在聖經中要研究與上帝有關的一些主要事項是什麼,並怎樣達到研究的目的。我還沒有提及那使亞伯拉罕子孫和其他民族有別的特別的約。其實,上帝樂意叫那與他為敵之人得著兒子的名分,這已經顯明了他是一位救贖的恩主,但是我們現在所講的,仍然是那與創造世界有關的認識,還沒有上溯及中保基督。雖然引證新約經文是有價值的(因為新約也是證明上帝創造世界的大能,和支持世界的意旨),然而我希望讀者知道我們的論點,以免越題。所以,目前只要明了創造天地的上帝如何統治他所造的世界就夠了。他的父愛和仁慈的旨意是隨處都可以看到的;他按公平懲罰惡人,尤其不稍寬假那些對他的寬容置若罔聞的頑梗不化的人,他這樣懲處從嚴的例子,多至不勝枚舉。

二、誠然,有些經文描寫神的性格更加明確,使我們得以看見他的真聖容。摩西在他的描寫中,實在想包括人對他所能理解的一切,所以他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34:6,7)。我們可以看到首先這一節以兩次提到他莊嚴的聖名來肯定他的自有永有;然後提到他的屬性,所描寫的不是他的本質,乃是他對我們所表示的,好使我們對他的認識活躍如生,而不是空洞的玄想。我們在這裡也看見他在天地間所表現的各種完全——他的寬大、良善、慈悲、正義、審判和真實。他的大能就包括在伊羅興(即上帝)這名詞之中。先知想充分表達他聖名的意義時,就以同樣的稱號來區別他。我們不必多引經文,只要引詩篇第一百四十五篇就夠了;這篇詩把他的完全都包括無遺了;但是它所概括的,都是我們從默想受造之物所能知道的。這樣,我們由經驗所認識的上帝,就是他自己在聖經中所表現的。他在耶利米書中所聲明他要我們如何認識他,所敘述的雖然不十分詳盡,可是意義是大致相同的——即誇口的應以「認識我是主,又知道我喜悅在世上施行慈愛,審判和公義誇口」(參耶9:24)。有三件事真是我們所最應當知道的:使我們得救的慈愛;每天懲罰惡人,真到永遠滅亡的審判;和保障支持善人的公義。先知說,你若明白這些事,就有充足的理由指著上帝誇口。這種說法也不是把他的真實、大能、聖潔、或良善遺漏了,因為我們除非以他不可更改的真實為依據,怎能得著這裡所需要的對他的公義,仁慈和審判的知識呢?我們若不知道他的大能,又怎能相信他是以審判和正義統治全世界呢?假如沒有他的良善,又哪裡來的慈悲呢?他既有慈悲,審判,和公義,就必定有聖潔。再者,我們從聖經所得對上帝的認識,和我們從被造之物所得的認識,有相同的目的,就是首先叫我們敬畏上帝,然後信任他,好使我們學習以完全純潔的生活歸榮耀於他,以誠意服從他的旨意,並完全信靠他的良善。

三、我想在這裡摘要地敘述教理的大綱。首先,讀者要注意,聖經為叫我們認識真神起見而不得不排斥異教諸神,因為宗教幾乎在各時代都不免腐化。誠然,唯一至高上帝的聖名總是人所共知而尊敬的,即令那些敬拜多神的人,在按著本性說話之時,也總是用單數來呼上帝的名,彷彿他們以一位上帝為足。殉道者游斯丁因此而寫論上帝的國度(DeMonarchia Dei)一書,以許多見證表明上帝的獨一性是印在普世人心上的。特土良也曾指出普通的說法,用來證明同一論點。但是人人既因自己的虛妄而陷在錯誤的觀念中,以致悟性變為虛妄,這樣,原有對神的統一性的理解,適足以叫他們無可諉過。因為甚至他們當中最聰明的人,在想得著神明援助則發誓呼籲那些他們所不認識的虛無之神的時候,也表露猶疑不決的心。此外,他們想像,上帝有許多特性,雖不像無知的俗人對猶皮得神,麥邱立神,維努斯神,米內瓦神等等所存的荒謬觀念,但他們自身決無法避免撒但的欺詐;而且我們說過,不管他們如何憑詭詐想出巧妙的口實,這些哲學家將沒有一人能逃避因敗壞上帝的真理而背叛他的罪名。因此哈巴谷在斥責一切偶像為非法以後,要我們「在主的聖殿中尋找他」(參哈2:20),好叫信徒除了承認那在他話中啟示自己的耶和華以外,不承認別神。


宗教迎合人的感情寄託的需求,因為只要是人都有精神脆弱的時候,都有無能為力的時候,這個時候人都渴望有可靠的人作為後盾和精神力量,於是各種神和上帝就誕生了。

宗教基本是用感性而不是理性在認識世界,即便他們號稱是理性思考,那只是因為他們誤解了理性的含義而已。

宗教是一種涉及生活、工作等各個方面下對人進行教育的社會秩序時定義者,它和我們小時候大人教導我們應該這樣做和不應該這樣做其實有異曲同工之處;只是宗教經過許多年和許多人的整理更加系統化和龐大而已。

所以宗教對人有一定積極意義,但並不象信教者過分拔高它的地位。顯然,宗教的劣勢也很多,最為重要的是很少有宗教之間能夠相互包容,因為每一個宗教都建立了一個拍他的封閉體系。該體系內的神不允許被侮辱,但體系之外的人就可以隨便對待,甚至殺戮。在這一點上綠教把它表現的淋漓盡致,而且古蘭經裡面也充斥著暴力的內容。

最後,很慶幸,中華文明在誕生之初便基本摒棄了宗教,直接進入到世俗國家的行列,也因此省卻很多不可調和的族群間的宗教衝突。同時也很慶幸,隨著科技的進步,信教的人會越來越少,世俗國家會越來越多。這在當今世界已經變成一個趨勢


也許人這一生,從小到大總是有許多事情想要完成,卻還沒完成或是沒法完成,精神上需要一個常人無法理解的人或者說神用來寄託,來傾聽。

我本人不信教,過年去燒香,婆婆上我去拜菩薩,我按她說的規矩拜了,並在心裡許了願,這時婆婆糾正我,說要我把願望說出來。這時我爸爸就攙扶著婆婆對她笑著說:放心吧,菩薩都聽的到。這樣的一句話,一下感覺擊穿了我。

我本是無神論者,可是當我心裡默默許願的時候,我內心是默認菩薩能夠看破一切,知道我許的是什麼願望的。

全世界信教的人如此之多,在我看來宗教是一種需求,和吃飯喝水同樣重要的一種精神需求,至於其中魅力,還望題主自己自行感受,他人言論難免生硬蒼白


關於宗教的話題,很喜歡一下這些內容:

『我們為何來到這個世上?我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無論你在世界那一個地方,那根本的問題都是一樣的:我們為了甚麼活在世上?是不是生下來,然後死去,這樣而已?又或者去掙扎,去擔憂,過著一種痛苦的生活。有些人以為只要有很多錢,便會很開心,但其實那些很有錢的人並不開心,他們比沒有錢的人更不開心。因為他們有貪婪之心,貪婪的人是永遠得不到滿足的。另一些人以為如果他們有權力,政治權力或者經濟權力,他們便會很快樂。可是這些人也不快樂。世界上,我們可以找到數以萬計這樣內心不安的人,但他們不知道自己為甚麼如此不安。他們於是認為要追求內在的平安,這樣他們最少會有一點喜樂。我想在當今世上,有無數人是真理的追求者。 通常我們生活在一個相對的世界,不能活在絕對的世界,因此我們有很多問題。一個人認為這樣是好的,有他固定的想法,另一個人則認為那樣才是好的,也有他固定的想法。但他們都得不到滿足,他們還要去找那絕對的真理。

所有遠古時代的宗教,都說男或女皆要清潔他們的心智,透過宗教活動,透過仁義的生活。每一個宗教的目的,就是要在每事物中建立平衡,好讓求道者有升進之路。「重生」(Second Birth)、 「Walihood」、「真我」(Selfhood)、「成佛」(Buddha』s State)、『耆那教的境界』(Jaini State)、"真知"(Gnostic),或"真正靈的狀態"(Atmasakshatkar),所有都是自我覺醒 (Self-realization)的名稱。在古老的日子沒有什麼不妥,人們總是想變得尊貴、美善,在知覺層面升到更高。他們會順從和遵行聖人、先知,或降世神祇所教導的。

——霎哈嘉瑜伽創始人錫.瑪塔吉


可以讓人為之生,可以讓人為之死。亦可以讓人生不如死。


推薦閱讀:

召會(church)的實行
四福音書中10個小話題(9)-「得救」是否要靠行為?
四福音書中10個小話題(10)-「律法」廢除了么?
知乎上的基督徒們,如何看待歌手鄧紫棋?
【聖誕禮物】為主作見證

TAG:人性 | 信仰 | 上帝廣義 | 宗教 | 基督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