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楊學習能力那麼厲害,是否確有其事?

他為什麼還沒有做出什麼厲害的成就呢?在中國像他這樣學習能力的人多嗎?如果推廣到一般情況,學習能力強弱和取得的成就之間有線性關係嗎?(就是那個一年學完四年MIT計算機課程,寫了《learn more study less》的歪果仁。)


事後我了解了更多關於斯科特楊本人的事情,發現,他完成MIT挑戰的時候本人並不是MIT在讀學生,是個從小愛自學的小子,大學畢業後又突發奇想,來了個MIT挑戰

後來他還周遊各國,一年學了四國語言

現在他對自己的定位是商人,作家

在自學方法這個層面上,可以把他看做一個集大成者,值得學生去學習參鑒

但學習和做研究真的是兩個世界

-----------原答案分割線---------

學的多就一定要出成果嗎?娜塔莉波特曼在學校各種學霸,結果畢業演戲去了怎麼辦?(`ー′)

學得好就一定要馬上出名不然就是學而無用,標準的反智思想。有個北大博士畢業的現在是高中物理競賽教育領頭人之一,你說他是大學白上了好幾年白過了,還是大學圓滿事業也成功了?

對於贊數最高回答中關於中國學生也很牛逼的那些,我就是清華的,我也見過學習能力超神的,但是他們也是靠大學以前的積累和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啊!我室友就是平時上課半聽不聽作業隨手寫考試沖著滿分去的,但是人家高中就自學了一堆大學課程,身在物理系精通數學,哲學歷史醫學法律都有所深入,經常自學奇怪的課程還掌握很快,聽上去是不是和斯科特楊很像?

斯科特楊只是提供了一套非常可行的學習步驟,告訴你不要打著學習的號子死讀書,多實行他的這些步驟才是真學習。學神哪個不是博學廣識,又自有一套?你只是看到別人不學習的時候然後就暗自嫉妒而已。人家真要學起來,就像斯科特楊的比喻,大量多方面的知識構成的城市群,街道規劃井然,城市之間還有高速列車,再發展出一個城市不是比你一磚一瓦平租房蓋輕鬆多了?

至於為什麼沒有出大成就,最牛逼的學生本科畢業十年內也就是跟著導師或研究所做研究,要傳到大眾耳朵里估計得是世界獎級別的,沒個十年二十年上哪去拿?更何況斯科特楊純粹學的開心而已,他本科期間就業餘經營一家企業了,憑什麼學得好就要去做科研出成果讓你們膜拜?

最後,請不要再拿狀元不留名落榜行千里來說事了,落榜的各個能詩會賦?拿考科舉背八股文做官的,和考不上只好在家作詩的,比較誰詩寫得好,有病?


Hi,我想說我對Scott Young的學習方法很感興趣,為了激勵自己持續深度地閱讀他的博客,我專門申請了一個公眾號每天翻譯Scott的博客。如果有興趣歡迎來閱讀,我用這種方式增加自己堅持下去的動力,希望有更多人監督我鼓勵我 :-)

匿名的原因是自己才剛起步,不想被身邊的朋友打擊,也許這個年頭願意好好努力學習的反而是異類吧

http://weixin.qq.com/r/Zz8zK6zE4fGerehI92p1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這個問題看來大牛們都不屑於答,我就來隨便胡扯幾句。斯科特楊確有其事,我看過他的英文博客,可以在百度上搜到,開的很早,確實也記錄了很多個人學習心得,但適不適合普通人用就見仁見智了。反正我瀏覽了幾篇文章就看不下去了,因為一自己沒時間二文章總數太多,太長不想看三文章就和他寫的那本書一樣,寫的其實很泛泛,更本學不到什麼。而且說是學完了MIT的計算機課程,但他的真實水平如何還是值得懷疑的,讓一個Google的程序員或是中國BAT的程序員和他比試比試就知道他水平到底如何。我不知道美國大學的課程是怎樣,反正中國大學的課程學完了,和實戰相比還是相差十萬八千里。如果不能用於實戰,那麼這種學習能力就是刷題能力了,我大中華學生從來不虛此技能。

中國像他這樣的人我相信很多,例子可以參見在985被碾壓是什麼感覺?上清華北大是什麼感覺?這類的回答,裡面很多學習效率高的人讓你覺得人和人的差距比狗還大。我映像深刻的一個例子是清華一個學生一學期都沒聽過一堂課,考前在圖書館用一本教材和一張白紙複習一晚上最後90多,還有一個清華學生一個暑假時間自學完量子物理(假設這些故事都是真的,因為那些答案的贊數都很高),如果有這種水平,去一年學完MIT的課程也不是什麼難事了吧?說不定比斯科特楊還厲害。

為什麼斯科特楊之流沒什麼大的成就,只能成為一個小牛而不是大牛,這有兩種可能,一,天賦問題。可能需要天賦才能出成績。二,就是學習能力其實只要過了一個門檻,夠用就行了,並非越高越好。比如說搞科研,有人biubiubiu一年學完四年的課程但是他的創新思維不夠就是不能想出做出新的東西,到頭來還是被一些有相關天賦的穩紮穩打的人超過了到(到頭來還是要拼天賦啊)。再換個例子,明清時期出了那麼多狀元,這狀元學習能力是強,但是最後能被後人記住的又有幾個?反而不如什麼寫小說的吳承恩,曹雪芹,蒲松齡啊,造反的洪秀全,陳獨秀啊,所以一個人成就大小和學習能力並不成線性關係,應該是對數函數那樣,x是學習能力,y是成就,x大於某個零界點後,再增加也不會讓Y值增加多少。而真正能使人成就倍增的事情就是首先要有一定天賦(但什麼事需要什麼樣的天賦你自己都不會知道,比如毛澤東林彪最初都是做老師的,不知怎麼的他們就打起仗了,而且還打的不錯,你說這要不要天賦?),然後做時代的弄潮兒,時代需要什麼你就去迎合它,時代需要陰蒂高潮你就得用手指去滿足它,時代需要陰莖高潮你就需要手掌去滿足它。唯有這樣你才能從眾人之中脫穎而出,才能在這個世界上取得更大的自由,才有幾率在後世留下名聲,當然功成名就永遠是小概率事件,我就隨便說說,眾人也就隨便聽聽。

決定你成為什麼樣的人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選擇。這句話有點缺陷,應該是能力超過門檻之後決定你成為什麼樣的人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選擇。(至於這個門檻,就是你有能力能夠學好學懂你想搞懂的任何東西,否則,就是沒摸到門檻)

發佈於 2015-12-19

——————————————————分割線——————————————————————

沒想到一年前隨手寫的答案被這麼多人反對。。。(汗)

但是關鍵還是一些莫名其妙的反駁。。。(瀑布汗)我實在是希望各位在反對之前先練好自己的閱讀能力。

樓下自稱五道口技院的同學說學得多一定要出成果嗎?當然不是,但是學的好一定是要出成果的,而且成果還能經得起推敲。我也很喜歡娜塔莉波特曼,但是學霸和演員一定衝突嗎?真是一個奇怪的邏輯。娜塔莉波特曼學習是有成果的,在頂級神經心理學雜誌《神經成像》上發了文章,經得起推敲。演戲也有成果,這個殺手不太冷、星球大戰、雷神、V字仇殺等等,哪部電影不是經得起推敲的?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娜塔莉波特曼是一個很有天賦的人,她的學習好說明他的記憶力和專註力不錯,她對於心理學的造詣和演戲中對於人物的塑造證明了她的共情能力、對於人心的理解和刻畫能力遠超常人。下面有不知道天賦是如何描述的,我希望他們能夠通過這個例子來理解天賦究竟是怎樣一回事。至於把天賦簡單等於智商的人,你們長點心吧,這都快21世紀中葉了,心理學都流行用多元智力來解釋人和人之間迥異的才能,你們TM(不好意思忍不住爆粗了)還用單一的智商標準來說事,少上點知乎,多看看書吧,真的,為你們好!

人家問題是斯科特楊是否真有其事,我回答有,人家問中國這樣的人多嗎,我回答多,人家問學習能力和人生成就的關係,我就著我自己的經驗就來回答了一波。從頭到尾我都是借事論事,完全在解答題主的問題,而其他人我都不知道他們說的東西和問題有多大關係。

我的答案里有可以強調狀元都是辣雞落榜都是大神了嗎?狀元比大部分落榜人混的好是一個板上釘釘的事實,不需多說自會明白。明清那麼多狀元,隨便就能說上好多個,如傅以漸——太子太保、王式丹——編寫《明史》《大清一統志》、畢沅——太子太保、林召棠——兩省主考官、王雲錦——編《康熙字典》、劉子壯——國初楚文大家、陳沆古賦七大家之一、劉福姚——翰林院秘書郎、劉春霖——北洋政府秘書長,直隸省教育廳長、張謇——鼎鼎大名的實業家、教育家,等等,你們估計還不認識幾個吧?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不同的,所以我根本就沒打算將他們進行比較。我所想說的,只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

狀元象徵著那些世俗意義上單一智力評價體系下面所謂智力高學習能力強的人,而那些落榜則是象徵那些在單一評價體系中並不是那麼成功的人(也就是學習能力不那麼強的人,單一智力不那麼高的人)。最後的結局卻是單一智力評價體系下失敗的人取得了可以相匹敵甚至更高的成就,是因為他們本該在多元智力評價體系下得到應有的高評價,因為他們本來就具有相關能力的天賦,而文中的「他們」很有可能是坐在電腦前面的你們(認真臉),因為我見過太多有著某種天賦但是點錯技能樹的悲劇,所以這絕對不是毒雞湯。而能夠使他們、你們的隱藏天賦得到應用的,就是下面這句話


確有其事是肯定的,因為他自學一年完成了MIT課程。至於為什麼沒有取得成就,因為人家就不是搞科研的啊。他開了個學習博客,好像還有個自己的公司。

有個答主認為通過MIT課程只是紙上談兵,並不代表實踐能力。估計他對MIT考試難度不了解,也沒認真讀過他的那本書吧。麻省理工考試的特點除了難以外,更注重考察學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識,所謂可以將知識用於實踐,不就是真正掌握知識嗎。為什麼清北的生源優於MIT,畢業本科生的素質不如MIT,不就是因為師資力量等學校資源與區分性強的考試的緣故嗎?斯科特楊本人選擇挑戰一年通過麻省33門課程就是因為通過麻省理工考試能最好的證明掌握了知識。

在講一點是,斯科特楊寫這本書的緣由不是因為他是普通人通過掌握了學習方法變得牛逼。這個人本身就非常聰明,只是熱衷於高效率的學習然後將「聰明人」在學習中不自覺運用的方法總結出來寫成書。


我也來說一下愚見給後來的同學以拋磚引玉。

首先個人以為評價一個人有沒有成就並不應該以這個人有沒有發表為世人所知的成果來衡量。樓主可以參考俄羅斯數學家佩雷爾曼。而且人類的個性千奇百怪,有些人可能只是純粹享受學習過程中的樂趣及獲得前人留下的知識的快樂。

其次國內有沒有類似的大神,我以為一定是有的,只是國內領悟到更先進方法的人可能未必像斯科特揚這樣樂於分享,所以可能樓主也未在國內接觸了解類似的大神。單從這個立場上來說我就非常佩服斯科特揚其人,他就自己的學習方法還出版了專門的指南書籍來分享心得,有沒有用樓主可以自己去實踐一下就知道了,別人的感受對自身的長進並無任何意義。

最後,樓主所說的學習能力與取得的成就之間的線性關係,我個人以為想要取得成就需要多方面的因素綜合作用,例如專註,學習的能力,學習的方法,創新,運氣等等。學習的能力再高,方法不得當或者僅僅只是差了運氣的成分都是無法獲得世人所認可的意義上的成就。

綜上個人非常敬佩斯科特揚其人,能夠發現優秀方法的人只能算是聰明,願意傾囊分享自己方法的大神才是真真值得尊敬的人。


不但確有其事,而且我相信一定質量是非常好的,他所謂的整體性其實就是所謂的系統,不展開,不多說,很抱歉在中國這方面並沒有大牛(負責任的說)至少,有了,也一定一定不願意分享的,因為每一個系統都是不一樣的,哪怕你學習了只能成為第二個他而不是第一個你,人家也是不願意的。對於線性關係這個很有意思,因為系統思維本身就是系統思維,沒有什麼強加線性思維的,至於學習能力與成功這個你說呢?呵呵,說個大話,擁有系統的人,相當於已經有了一張成為世俗人中成功人士的船票了,不打算神化它,但是確實這個東西是自上而下銳減的,本來就沒有多少人有,更別說生活中了


樓上某個匿名用戶的評價,雖然有自己的道理,但說的未免太過庸俗,做的比喻也讓人感到厭惡,有句話我覺得還是很對的,送予這位體會一下:貶低別人的人,最終是在貶低自己。


Scott Young學習能力很強是確有其事,在Coursera上有門課程叫做《Learning How to Learn》,中間採訪了Scott Young,這門是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開的,關於學習的這門課是基於認知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理論基礎上,說明在學術理論上其實對於Scott Young的學習方法其實給予了肯定,Scott Young書中提到,自己的學習方法是自發探索的,但是不妨礙他的方法在幫助人在學習方面提供幫助的正確之處。

題主問的問題其實我掌握的信息量很大,但是我個人語言組織能力特別差,所以我著重回答個比較容易的問題,其它簡單說下。目前Scott Young還在成長階段,他現在在進行學習語言方面的挑戰,6個月掌握一門外語,TED也有人分享類似的學習經歷。學習能力強弱和取得成就的關係,這個問題是什麼成就,從成就角度看1年學完33門MIT課出了很多書上過TED,只不過這些比起研究的重大突破相比可能就不那麼吸引人眼球,不過這不影響他的確是個學習達人。

第一次發知乎,其實感覺答主對認知心理學和神經科學這方面了解不多,所以對這些抱有疑惑,學習能力的確很有用,值得培養,但這只是一個技能,一個偉大的成就推動人類發展的,不是一個技能練習掌握能夠解決說明的。


是不是真的有這件事情呢?

學習本身就像是一項體育運動。需要體力,精力,以及科學地訓練。

合理的方法告訴我們如何訓練自己。但是方法並不能代替你訓練自己。

歡迎各位加入我的學習社群,一起來探討斯科特楊的學習方法。


很明顯,斯科特.楊是想成為一個通才,而不是一個專家,他學習每門專業的最終要求並不高,入門即可。所以他不太可能成為某一個專業的大牛。

另外斯科特楊的學習有很明顯的特點,就是起點很高,比如他的素描,很明顯是有基礎的,而且我個人覺得他這個基礎能力獲得花費的精力可能遠遠超過他那一個月的進步。


推薦閱讀:

錢琨 的 Live -- 認知心理學(三):談談密集恐懼症
好奇的眼是什麼樣的眼?Baranes et al 2015
認知科學、神經科學、和認知神經科學
心智樂高02 - 可得性偏差

TAG:學習 | 心理學 | 認知科學 | 學習能力 | 高效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