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福柯名言「話語即權力」?


其實尼采說過有些類似的概括,大意是這樣的:存在兩種權力,一種是希臘人的、對事物「命名」的權力,一種是羅馬人的、執行的權力! 單純從「話語」字面上不容易理解它的聯繫! 你可以暫且理解為「確立規則的能力」或「輿論」來代替! 權力的產生需要一系列的相應的文化價值進而同時是規則系統作為基礎,簡單地說便是「對事實的解釋、定義及評價」的說法。這些都決定了權力從來都不是絕對的,這麼說吧,「規則」既是權力的支撐同時又是權力能夠行使的範圍邊界! 關鍵的是那些真正絕對權力容量有多少的這個規則雖是制約所有人的,但卻不很容易意識到它,就像真正決定人的行為的「潛意識」(心理學界已普遍認定人的潛意識比意識對人的影響更大,它甚至本身也決定著意識的內容)。毛澤東曾對林彪說過一句話:階級鬥爭首先要做好輿論工作! 沒有「輿論」上的活動人那些特定的定義(如地主是剝削農民,而非是原先默認的借人東西就該還等)給確立下去你連特定的政策都出不來,何談影響力! 其實在我個人看來,話語的範疇比權力的範疇更要大,但也不是說話語決定權力,而是相互影響、互為條件! 中國一句俗語:人微言輕,很多人把這理解成了因果關係,但在我看是並列關係! 同時福柯的權力理論里,他還指出了,權力從來不是單向的,甚至不是一個能夠被擁有的「事物」,而是一種關係,相互交錯的網路,所謂「擁有權力」的人不過是在這網路的相對優勢的位置! 說的有些抽象先這樣,有空再細說!

編輯後,


第一個回答的圖片其實已經講到了福科的Power理論精髓,總體來說就是權力者(有power的人/機構/意識形態等)有更多資源和能力去做定義和詮釋,定義這個社會,詮釋一些現象和個體,賦予subjects一些意義,然而這些過程都是以權力者的利益為重的,都是維護了權力者的power。【這些詮釋和定義的過程就是通過話語(discourse)來進行的】

然而這些詮釋和定義讓大家認為他們構建的社會,規則等就是不可被質疑的reality,比如女人就應該要溫柔,要做家務,要相夫教子。黑人是智力低下的,素質低的等等。

這些話語使得被定義的群體失去權力(power),處於被定義,被構建的劣勢,從而保障了權力者的有利地位。

因此話語即權力


........................

話說,同學,我的舍友畢業論文寫的就是福柯的權利觀念和自由主義的權利觀念之間的差別,然後被老師吐槽的那叫一個慘。

power和right是兩個概念..........

這就是為什麼高考要考英語...........

認真講我覺得連概念都能弄錯的問題,真的很缺乏誠意,最起碼說明您是連書都沒碰就跑來問名人名言的.........我覺得解釋格言然並卵,對只喜歡名言警句的人然並卵...........


應該是「權力」而不是「權利」吧?


推薦問主一本書《權力的媒介》,有點難弄到手,但非常有用。


推薦閱讀:

哲學的第七課——第四大定律動機律
語言、思維與身體——二、三
弗洛姆:我相信
假如你在死後有一次復活的機會,條件是和全知的上帝遊戲並獲勝。你會選擇什麼樣的遊戲?
上帝存在的證明在哲學史上的地位是怎樣的?

TAG:哲學 | 權利 | 米歇爾·福柯MichelFoucault | 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