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龍翻譯成英語是loong,為什麼仍然有人翻譯成西方龍dragon呢?

有人告訴我,中國龍與西方龍是完全不同的事物。中國龍的正確翻譯應該是:loong。為什麼在國內仍然有很多英語教師,英語愛好者,用dragon這個代表海蛇,惡魔,撒旦的詞語,來表示中國龍呢。我還聽說海外華人自覺地用loong來表示中國龍,確有其事嗎?


複製一段不知道作者的論述,我認為說的已經很明白了(還順便反駁了那些說什麼Dragon是「邪惡」的,所以不能用作「龍」的翻譯)。

簡單點說就是,要麼意譯翻成chinese dragon,要麼漢語拼音音譯翻成long(過去的「威妥瑪」拼法則是譯成lung)。什麼loong更形象的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語言要麼約定俗成,要麼按國家標準。

那些上升到文化高度,還不忘黑一下西方龍的人,省省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實早在2001年出版的THE NEW OXFORD AMERICAN Dictionary ? 2001就已經明確將西方Dragon與中國龍統一起來了,其定如下。
Dragon Noun
a mythical monster like a giant reptile. In European tradition the dragon is typically fire-breathing and tends to symbolize chaos or evil,whereas in the Far East it is usually a beneficent symbol of fertility,associated with water and the heavens.
有一些人非要說什麼「神獸」的龍沒法與「魔獸」的Dragon共享同一個詞,在西方人看來,僅僅用一句簡單的話(In European tradition...whereas in the Far East...),便什麼問題也沒了。
更早的如七十年代出版的《荷蘭語大辭典》在其Draak條下也是西方Dragon與中國龍分列義項而兼收並蓄。
由此還可以上溯到1934年出版的《韋氏英語大辭典》(國際第二版)與其修訂本的《韋氏大辭典》第三版(1961年出版),均在Dragon字釋義下對西方Dragon與中國龍相加解釋。這兩個版本的《韋氏大辭典》還收錄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節),其中第二版還順帶提及Dragon Boats(龍舟),參見第七百八十一頁,除此外,這兩個版本的《韋氏大辭典》均收錄了漢語「龍」字的音譯Lung,作為Dragon一詞的異體。之所以用Lung,而不是Long,是因為「威妥瑪」拼法是當時最標準最通行的漢語拼音。
比如在《韋氏英語大辭典》(國際第二版)第七百八十一頁,Dragon的第十一個義項如下。
Chinese Myth. Etc. A supernatural creature (Chinese 「lung」) of ancient and uncertain origin,in popular belief connected with rain and flood. The dragon is a symbol of the Emperor,of good fortune,and of the yang as opposed to the yin,and is usually beneficent being.See YANG, YIN。
上述定義已經堪稱詳細完備,即使與最新版的《辭海》及《漢語大詞典》「龍」字的定義相比,也毫不遜色。
《韋氏大辭典》第三版(1961年出版)中「中國龍」的定義較第二版來得簡略,但也有可取之處, 這樣寫的好處是「重點突出」,而且1999年版的《辭海》對「龍」的定義也同樣簡略。
a beneficent supernatural creature in Chinese mythology connected with rain and floods.

現在有一些人非要宣揚一個龍字的新音譯,聲稱從前的人都錯了,把一個Loong字如何精妙的捧上了天,理由無非如下。
「神獸」的龍沒法與「魔獸」的Dragon共享同一個詞。
Loong這一個拼法中的oo象形,如龍的眼睛,從未聽說英語是象形文字或英國人要用象形的方法改良他們的文字。其次中文也早已不在用「象形」的辦法造字了,常用字三千中哪一個是最晚用象形法造出來的?在什麼時候?年代?朝代?再者說oo像龍的眼睛過於牽強附會,英語單詞中含有oo組合的有很多,比如Floor、Boom、Soot、Boot、Booze、Broom、Groom、Room等等又都分別應該像什麼樣的形?如果旁的含有oo字母的英語單詞都沒象形一說,Loong卻有,為什麼要特殊?
再次Loong不符合現代漢語音譯的國家標準,縱使Lung的拼法「陳舊」,要與時俱進,也應該優先考慮Long,而不是別的什麼雜七雜八異想天開的拼法。
至於如華人武術家李小龍的英文名字之一是「Lee Siu Loong」之說荒謬至極。
李小龍的英文名字最通行的有且僅有Bruce Lee這一個,除此外的一切拼音在西方國家的華人圈外幾乎無人知曉。這一種偷梁換柱的說法猶如說近代中國人曾經給USA這一個國名的漢譯起了一百多個音譯,但最終其餘的譯名都不傳了,只有「美國」這一個譯名予以保留。如今再提從前曾經有過的現在卻無人知曉的其他音譯又有什麼必要?
即使承認「Lee Siu Loong」這一拼法的合法性,也不能說明「龍」字在廣東地區甚至香港地區就一無例外地被轉寫成Loong,一百多年來,香港地名「九龍」在英語中常常被寫成Kowloon,有的時候亦作Kawlun、Kaolong、Kaolung、Kawlung等等,這說明「龍」字的粵話讀音的英語音譯遠非Loong這一種,拼寫根本談不上統一。

說到此,不能不提到賽珍珠,Pearl S. Buck. 她於1942年以中國素材為主題出版了《Dragon Seed》一書,漢語的書名是她親自選定的,叫《龍子》。該書一出版,就好評如潮,不久便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在該書的扉頁上,她有這麼一段題記。
To the Chinese the dragon is not an evil creature,but is a god and the friend of men who worship him.He 「holds in his power prosperity and peace.」 Ruling the waters and the winds,he sends the good rain,is hence the symbol of fecundity. In the Hsia dynasty two dragons fought a great duel until both disappeared,leaving only a fertile foam from which were born the descendants of the Hsia.Thus, the dragons came to be looked upon as the ancestors of a race of heroes.
This is the story of China at War.
這一段文字,充分顯示了英語Dragon是一個中性詞,本身無所謂好壞,用在賽珍珠筆下,便自然而然地帶有了中國文化的氣息。這一段文字還顯示了賽珍珠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與同情,更讓人驚訝的是,關於夏朝典故的徵引,其中原文竟然來自《史記》的第四卷《周本紀》!


英語詞典里並沒有 loong 這個詞,是中國人自己造出來的。

中國龍一般音譯成 Long 或者 Lung,意譯成 Chinese Dragon 或者 Orient Dragon。

所謂的「中國龍的正確翻譯應該是:loong」是幾年前「龍的正名運動」的副產品。

本質上和「God 不應該翻譯成上帝」、「中國人不應該過聖誕節」一樣屬於民族主義思潮的產物。

雖然民族主義思潮自有其歷史舞台,但放到具體問題上不一定都能有好結果。

比如 loong 這個詞造的就不怎麼樣。

對比一下這幾個詞:loon(笨蛋), loo(廁所), loony(瘋子)。是不是不能直視了?

看到一個新詞,一般人都會先聯想到一個已知的詞。比如中國人看見 Shabi 一定是想到那個罵人的詞,而不會覺得這其實是個外國人名。

所以說「loong」表達的含義與創造它的初衷相反,不用也罷。


因為在英語中loong也是個生僻的單詞,連外國人都不見得知道,你很難要求國人清楚,打個比方有各單純是 China dragon,大多數國人一定以為是中國龍,包括翻譯軟體都這麼認為,但是這個單詞特指的是麒麟。

大家英語學習中還是側重於交流,生僻的單詞了解的少很正常,不代表什麼。


很多中國人包括很多專家對中國文化的外譯工作存在很多思想誤區。他們怕外國人看不懂音譯的漢語辭彙,他們要捍衛外文的純潔性,他們樂於在說中文時夾雜外文辭彙,卻恥於在說外文時用漢語拼音音譯中國特有事物的名稱。正確對待中國文化負載詞的翻譯,需要改變觀念。這也是中國思想啟蒙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日本人在輸出本國文化時,幾乎全部採用音譯的方法翻譯本國事物名稱,值得中國人學習。實際上外國人很樂意使用外來語,音譯加註釋是跨文化翻譯的常用方法。

至少在 1817年,即有英國人用 Loong 這個單詞音譯「龍」,請見下圖:


事在人為,說得多了就能成為「標準」。我也覺得直接叫「loong」比強扭成dragon要好得多,至少讓別人一眼就知道中國龍是一種和dragon完全不一樣的生物。

相比較而言,文化推廣這一塊中國做得比日本差太多。一方面是中國的文化產品不如人,另一方面對辭彙翻譯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表面工夫」。多數日本詞語輸出成英文辭彙幾乎都是音譯意譯混用的。

比如日本的妖怪文化中也有類似龍的強大的妖怪叫【竜】(沒錯就是中文「龍」的異體字,漢語拼音來標讀音念成liu[第四聲]),羅馬字寫出來就是【ryu】,英文中用 Japanese dragon 和ryu的都有。小說、動畫、電影里很多人物、神話背景都直接經常用ryu,對於經常接觸日本文化產品的西方人基本都懂這是個什麼東西。

當然ryu這個例子還不是很好,主要是因為日本龍在日本文化中並沒有中國龍這麼崇高的地位,所以很大程度上還要藉助意譯。但那些更重要的日本特色文化符號幾乎全部可以僅憑音譯,不用配合意譯就讓西方人看懂了。比如日本武士【samurai】,日本忍者【ninja】,日本壽司【sushi】。這些辭彙隨著日本文化的影響擴展到了全世界,多數西方人也不需要通過Japanese warrior,Japanese spy,Japanese rice ball covered with seafood這一堆蹩腳意譯解釋來理解。

中國文化推廣過程中也出現了kungfu、jiaozi,toufu這些原汁原味的音譯詞,你硬要去找肯定也能找幾個不好的諧音出來,但用多了用習慣了外國人誰會還會在乎。你可以說日本人這麼做是因為日本文化產品優秀,中國沒有這個條件。但問題是人家一開始就是這麼做的,而中國人如果從一開始就不這麼做,即使你以後做出了好的文化產品,人家也不會再去「糾正」自己的錯誤認知,因為習慣已經養成。

文化推廣優先原汁原味,拿生僻字或諧音不好之類理由出來也不知道算不算強行解釋。生僻字和不生僻字本來就是相對的,用的多了還不就是流行字了。諧音這種事情的確偶爾會被取笑,但只要是識字的都懂你在說啥,人說話有上下文語境誰沒事會在談神話的時候突然扯一個抽水馬桶的故事?況且偶發的雙關語事故總比你生搬硬套西方概念然後導致整個文化符號都被污染要好。

反正我是沒聽說過有哪個外來辭彙是因為諧音不好就棄用的。

另外,很多時候看歐美漫畫動畫,一旦描述到中國龍或者是一些和中國相關的漫畫形象,就出現中國龍和西方dragon雜交不倫不類的邪惡生物,實在是噁心。


【leviathan】這個詞可能會讓他們好理解一點,而且比喻義的時候是常用詞,甚至中文直接音譯成「利維坦」。

【劍橋高階例句】The US is seen as
an economic leviathan.


參考:龍的讀音是「loong」還是「liong」?-LebTy.Com

讀「liong」更好些,或者「Chinese Seraphim」。「liong」是中國部分地區的方言,剛好可以和「long」區別開來。而「Seraphim」是熾天使,在西方很多人都比較熟悉,而且「Seraphim」和中國龍很想,都是一隻有著四肢的大蛇。


Loong並沒有被廣泛地認可。而且,漢語裡面不也把西方的「長翅膀的大蜥蜴」,乃至恐龍和另一些爬行動物都叫「龍」嗎?

另外,dragon一詞所指的,也不一定是邪惡的傢伙——為什麼西方的龍代表邪惡而中國的龍是神一般的存在?


推薦閱讀:

貴陽「游」記
仲夏夜之夢精讀筆記-1

TAG:英語 | 翻譯 | 宗教 | 中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