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品牌應當如何發展,在「情懷」和「性價比」之外還有什麼選擇?
比如 2014 年興起的鎚子、一加等新廠商該如何做出差異化?
從戰略上看:
根據Gartner顯示,2014年國內使用中的手機數量達到了10.75億部。 如大家所見,國內的智能機市場已經趨近於飽和,並且隨之而來的同質化越來越嚴重。 在這種環境中,智能機新興廠商要想突出重圍是極具挑戰性的,國內智能機市場早已成為一片紅海。如何實施藍海戰略?在從傳統營銷轉向網路營銷的變革點上,小米抓住了機遇,算是打破了當時手機行業的規則:利用互聯網銷售省去傳統的渠道成本為消費者讓利,當時做到了發燒和「性價比」,使得小米銷量節節高升。小米爆髮式增長的那兩年同樣是國內電商實現爆髮式增長的兩年。 然而到了今天,當初小米用來打破規則的一套做法如今也成了行業的「潛規則「,國產手機廠商一片1999。鎚子的「情懷」、一加的「換殼」跟「國際化」能否帶來一片新藍海?我想這個問題只有時間能夠回答。當大家都在尋求差異化的時候,很有可能其中之一就能走出紅海。
戰術上看:
總歸要談用戶體驗。產品,於你的目標人群而言是否是好產品?能否為他們帶來基礎體驗的滿足和更高層次的溢價?能否從用戶的體驗端思考,一點一滴地打磨產品,從而為用戶帶來切身的利益?能否注重用戶體驗的一致性,從而不斷加深用戶對於品牌的認知?服務,「最佳用戶體驗不需要客服的存在」,應該說最佳用戶體驗能幫用戶省去思考成本。官網購物流程不斷優化,以達到用戶「零思考」成本的目標; 售後響應的時效性,以達到用戶問題處理的快速度和「情誼」感知的最大化。推廣,能否做到快速的反應、選擇精準的傳播渠道、高效率執行、規範化的獎罰制度?儘管目前國內智能機市場競爭早已白熱化,但對於各個不同細分市場而言又處處充滿著機會:以今年的低端智能機出貨量看,第二年低端用戶轉向中高端市場又將是一個不小的數量;以國內智能機用戶兩年一更甚至一年一更的消費習慣來,近幾年智能機市場的增長仍然令人期待。 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家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尤為重要,在保證良好產品和服務的同時做出自己的差異化便是一條不錯的道路。一加作為今年國產手機里最受關注的兩個新品牌之一,單從今年看在產品和服務上收到的用戶反饋尚且可以接受,但仍然存在不小進步空間,下一年要做的是:用戶購物體驗的優化,產品體驗的優化,服務和售後的優化,推廣上不足之處的改進;同時還有明年發布的第二款產品跟一加ROM的上線。 截止12.17,今年一加取得的成績還算可以接受:國內市場96.69%的好評率,海外市場的廣受歡迎,生命周期內200萬的銷量,國內社區超過70萬粉絲,海外百萬量級的粉絲。這在如今早已是紅海一片的國內市場而言算是一個過得去的成績。但更嚴酷的競爭還在明年,堅持以不將就的態度做產品,以有情誼的基調為指導做服務,更需要在推廣上發力,將這些品牌的理念和好產品帶給更多的人。其實情懷和性價比並不是一個相互矛盾的命題,如果只說情懷或者性價比,對於產品的長期發展或者品牌形象的建設都是不利的。綜合來看,最好是:牛逼的產品力和走心的品牌力,對於品牌發展才是必不可少的。
利益相關:一加科技營銷總監我不知道怎麼說。我就隨便扯扯。首先我反對生態圈這個答案。我認為生態圈是一個很虛幻的東西。拿蘋果來說,蘋果有生態圈嗎?你們肯定會說有。那蘋果的生態圈到底是什麼?ios?mac os x?iphone?mba?難道iphone,ipad,mba賣出去的原因有大多程度是因為生態圈?難道沒有生態圈他們就賣不出去了?賣的不那麼火嗎?說白了,品牌溢價啊,宣傳力度啊,生態圈都是附加值,但是最重要還是要靠產品本身的競爭力。
那些說小米做生態圈的,請問小米的miui靠生態圈做成ROM第一,小米手機靠生態圈銷量做到國內第一的嗎?
還是那句話,是單個產品的競爭力。羅永浩鎚子也不是靠吹牛賣出十多萬台的。那些好評難不成是水軍刷出來的?哪怕吹牛吹的好還是要好好做產品。如果做出差異性?有能力,要不華為那樣能自己做CPU,有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要不好好折騰外觀,做rom,你有能力拚性價比也可以啊。拼性價比有錯嗎,你是手機看得少,兩千元檔,跟小米差不多配置的,還比小米性價比的手機還不是有很多,為什麼剩下小米?小米就是純粹靠性價比做到國內第一的嗎?而且你認為國外真的不拼價格嗎?是生態圈,雷軍再一次走在了時代的前列。
我覺得還是軟體上可以發力吧,用戶體驗是差異化營銷的好方法。但是也是條不歸路,看日本的手機就知道了,非智能機做到極致,用戶體驗到極致,結果被iphone和android一夜滅國。下一代手機連物聯網,一鍵控制冰箱電燈洗衣機空調微波爐,現在的小米魅族做丑的要死的鎚子都要被滅門。
國產手機里,大概華為的技術積澱最深,有可能自己解決硬體問題甚至設計出先進的核心零部件。其他廠商不都是在組裝嗎?既然都是組裝,那憑什麼體現差異?只能靠用戶體驗啊。
手機已經過了拼硬體的年代,小到用戶體驗大到生態圈,才是發展方向。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興、酷派、海爾等不可能有發展,它們根本沒有那種基因,華為似乎要好點,它的活力更強。米魅的發展前景不可限量,鎚子也在同一條路上,謹慎樂觀。
米魅錘和中華酷聯的顯著差異就是它們對用戶體驗的重視程度極高。關於生態圈,我說兩句,雷軍非常擅長偷換概念做事,做的是一套嘴上說另一套,這是雷軍聰明的地方,但不明白很多人卻會真的相信他說的那些。
雷布斯以向蘋果致敬起家,到如今相信大家都明白小米手機走的不是蘋果手機那條路,如果當年你不信,紅米出來的時候你也該信了。而小米向蘋果致敬的第二輪就是打造所謂生態圈,這又是一輪煙霧彈,其實小米公司從頭到尾乾的都是一件事,他只是不斷為這件事找到各種包裝噱頭而已。小米從一開始就是一家買手式的公司,將市場上成熟,甚至一些山寨市場上很風光的商品,通過正規工廠生產小米品牌加身,變成一個可信賴的,價格有優勢的產品。
這樣做的好處,1,都是市場上被證明好銷商品不愁銷量,2,各種生產都成熟立項到推向市場非常快,3,價格和大品牌拉開距離很容易搞搶購模式。
在這個小米的核心模式下,他不斷給自己找概念來包裝自己。雷軍要避免陷入研發的漫長泥沼來規避風險所以基本都是能確保近期上市的項目所以你看不到類似oppo電動鏡頭這種自己一家埋頭苦幹若干年來完善的技術加身,雷軍目標明確就是拿來主義,買手模式,風險小收益明確,我以為後期即使有類似獨家技能也是收購現有團隊成熟研發成果迅速化為己用。
說白了,雷軍是在做數碼行業的快銷品牌。生態圈絕對只是個幌子,雷軍自己看到生態圈的信徒,心裡恐怕自得的是自己的營銷手法而已。謝邀。
其實這個問題不光國產手機品牌要面對,國外品牌其實也要面對:產品定位是市場的永恆主題。
產品定位從傳統定位理論來說,其實有幾種經典的定位理論:
1. 差異化定位:突出自身產品對於其他競爭者的顯著差異。比如三星突出自己屏大,Nokia突出自己結實,蘋果突出自己最易使用之類的。
但是差異化定位中,自己的優勢也最容易被別人拿來模仿,比如鎚子突出自己最像蘋果(羅老師對不起)。
2. 消費者特徵定位:
特徵定位的特點是,在目標用戶中突出顯示自身的特徵,尋求共同感。這一玩法,活著的人里羅老師用的是最好的。羅永浩營造了「匠人」的印象和「驕傲」「情懷」這些辭彙,牢牢地抓住了一批富有情懷的用戶(此處非貶義,確實是有情懷)。
新品牌中,一加在這一方面做的也是相當不錯的,從「手機中的無印良品」到「細節強迫症」等等定位詞,可見對小清新文藝青年的市場定位把控還是很準的。
3. 使用情景定位:
按照字面上的理解,定義產品的使用情景來吸引用戶。最重要的定位案例無非是:當你想吃核桃卻找不到鎚子的時候,媽媽默默地遞過來諾基亞。
4. 針對特定競爭者定位:
這個在手機行業里似乎還不太好舉例,如果有的話那雷軍在2013年號稱5年超過董明珠的格力,2014年號稱5年碾壓蘋果手機銷售額,這大概能算。
作用?第一個是在代表互聯網經濟挑戰傳統電器,第二個是在代表中國手機挑戰世界第一。站出來就會有支持者。
5. 問題/需求定位:
這個就比較玄學了。很多情況下我們設計產品的時候,都是認為「市場上這個需求是沒有被滿足的」。然而放到手機行業上,大家的競爭差異化已經導致各種奇葩手機都出現過了,現在大家都不得不開始痛苦地做減法,讓產品走「小而美」「簡潔即美」的路子。但是問題仍舊停留在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層次上:究竟是讓產品去滿足需求,還是用產品去激發用戶產生需求?
當年SONY大法鼎盛的時候,SONY幾乎覆蓋了個人影音娛樂的每個角落:Walkman,CD機,組合音響,電視,MD,數碼相機,PlayStaiton,DVD...所有的產品都要用MemoryStick,要用SONY的格式,SONY的介面。似乎SONY的做法就是在用一種「生態圈」的辦法,來激發用戶產生「我要用索尼」的需求。然而那時SONY大法一統天下的構想,隨著新時代的到來被沖得七零八落。很簡單,一味地做加法,會讓自己構建的生態圈越來越複雜,讓大部分用戶望而卻步。
而現在的世界,我們似乎又從未像今天這樣需要過生態圈:手機、電視、筆記本、手錶、路由器、音響,所有我們用來工作娛樂的產品,都在不同的步調上前進了太久太久,終於似乎可以通過生態圈走到一起了。而這種生態圈一旦建立,無疑會讓生活變的更簡單,更智能。
所以從這個「需求定位」出發,答案就是「建立生態圈」,用生態圈的構造去解決用戶需求的滿足與激發。從基礎出發--無論是獨自開發系統(MIOS),還是基於開放平台建立自己的標準(MIUI,Smartisan OS),還是做一個開放的硬體(一加等等兼容MIUI和Smartisan OS的手機),都是在布局這種生態圈定位。
不做生態圈,就等著被生態圈淘汰,你看看強韌的Nokia都已經那樣了...
蘋果是班長,三星是團支書
小米是次次考第一的同學,最近狀態不好
魅族從前是極度偏科的同學,現在迎頭趕上
華為中興是富二代,雖然學習好不好都無所謂,但成績也湊合,尤其華為
聯想是富二代中的敗家子…
htc是區長的兒子,其父目前好像正接受組織調查,兒子也不好過
nexus是班主任的孩子,表現中規中矩,倒也不惹人生厭
酷派 畢業半年你就忘了的同班同學
OPPO VIVO窮逼冒充花花公子 滿世界吹牛逼 專業騙女生指數十顆星
索尼 LG 富二代白富美,高冷,每個班都有這樣的貨色
鎚子,一加,ZUK 坐在教室牆角,喜歡看電子書,成績一般,富有開創性思維
什麼,你問樂視?他是經常向班主任告狀說別人壞話的中二騷年,好多同學都不喜歡他續航,電池,充電技術。。。。實在不想帶著個2w的充電寶四處溜達~~
新興行業現在玩的都是傳統行業玩爛的東西,情懷和生態圈都是品牌價值
中午吃飯的時候看到了,忍不住寫幾句。這個問題的核心不在選擇,而在於做出選擇後具體怎麼落實,我天天選擇奮發圖強,至今早上也起不來床,好慚愧。其實「情懷」也好,「性價比」也好,都是很好的內容,但為毛現在已經變成爛大街的梗呢?只動嘴,不動手,名不副實,吹牛逼吹到最後,你怎麼選,大家都不信了,因為都知道你做不到,選啥都不管用。(其實我真的不是黑老羅,我覺得他還可以搶救一下……)(媽蛋,知乎不支持GIF動圖,大家看個意思吧)
作為每天在微博和論壇上和各種營銷還有市場工作打交道的普通人,可能大家都覺得營銷創意好像特重要,但作為行業從業者,真的從策劃端和執行端來考慮,創意是產品策略最終的體現,可尼瑪要體現啥,都是建立在產品的基礎上的,沒產品你讓我說個鎚子啊?(不是老羅那個鎚子……)產品不好,一萬年的情懷,白送的性價比都不管用好不好!互聯網行業的大忽悠已經足夠多了,做事的時候其實還是產品最重要。產品好,一切營銷才有意義,產品跟不上,結果會怎樣呢?看這張圖
小米當時怎麼談「性價比」呢?keynote上一張各旗艦機的參數+售價表格就告訴你小米的性價比到底在哪裡了,別說這手段對於在乎性價比的人還真有效。但我不想多談小米,其實我一直很佩服魅族,在小米對手機進行解構後,還能堅持引領人們「忘記參數」,當時的魅族看起來是極具個性的。並且魅族對於黃章「專註產品人」的形象包裝也是比較成功的(那個說0.07毫米感應神之手的拖出去砍了)。魅族的品牌包裝在我看來挺不錯,我對魅族這個品牌存有好感。在某些方面,它比老羅真是高的不知道哪裡去了!(啊呀老羅又中槍,不說他了)。
其實這個問題的真實意思,是手機品牌的營銷推廣上還有什麼亮點可以把握。但這個涉及到初期產品定位的問題,不是所謂的外來智囊一句話就能確定的事情。如果你定位在vertu這種奢侈品,那就不要和用戶多說什麼不服來跑分,到了那個檔次手機本身的品質已經不會成為短板,相關的VIP服務才是核心,必然要圍繞「尊貴專享服務」這個點來打。注意,是「尊貴」,今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金色大廳的門票訂不到?售後幫你搞定。但你要說今年我回哈爾濱的火車票買不到能不能幫我想辦法啊,對不起你用這種手機還發愁火車票?那是小米手機應該提供的服務好不好?額,說了不談小米,抱歉抱歉。那是紅米手機應該提供的服務。
看明白了沒有?如今這個年代,已經不是過去那種拍個腦袋想個點子就能行得通的時候了,做營銷包裝需要從前期市場定位、產品研發開始,對於外人來說,就算不能從前期開始介入,但了解初期的相關思路還是很重要的。沒有足夠信息補充的情況下,問一個手機品牌的市場包裝還有什麼亮點,我拍腦袋可以想出來很多,「隱私安全」、「遊戲神器」、「組合便攜設備」、「計算之王」……都可以編出一個足夠精彩的故事,但前提是,你的產品要能實現我所說的事情,而不僅僅是打電話和上網。
以上是基於產品體驗為核心的內容。但如果非要扯上「情懷」,這個屬於用戶運營的內容,話題更大,手法和技巧講究也更多,不是簡單能說清的,因為那已經不是在產品上做文章,而是在人心上做文章了。這方面看起來老羅很風光,很懂用戶心理的樣子,但喬布斯和史玉柱才是真正的高手,有時間我會多寫寫這些真正大牛的思路。
又寫了這麼多,真是手欠,我回去搬磚了,工頭要發怒了……
老老實實做好產品,發展差異化技術,持續本地化優化,提升用戶體驗。做好這些是基礎,其次才是營銷活動~
服務
我認為app實際上就是為服務而生的,手機是承載app或者說這些服務的載體。從整體的角度看,遊戲是服務,即時通訊是服務,電子商務是服務,搜索也是服務……總之,在互聯網上談服務,其實就是用互聯網的思維服務於人,從而改善、改變人的生活。
中國現在處在一個非常浮躁的階段。人口為互聯的蓬勃發展帶來了可觀的紅利,與此同時人們也淪為了互聯網的奴隸。很多人整天沉積在自己與「屏幕」交互的那個世界裡,他們甚至以為微信、淘寶就構成了他們大部分的世界。
手機是什麼?手機不過是科技發展到今天我們認為的目前最為便捷的終端之一而已。古人用烽火台上濃煙報告戰事,你或許會覺得可笑,但那種方式就是當時他們看來最為便捷的通訊方式。我們想像,千百年前,古人用飛鴿傳書給遠方的親人寄去思戀;再近一點,電報,電話發明了,我們開始不那麼懼怕遙遠的距離,我們開始發現科技的力量,雖然幾行字的電報也要許久才能被對方收到,雖然電話常常佔線,但我們找到了一個更為便捷的手段去傳遞我們的訊息;再近一點從60年代開始有了網路,雖然那時候網路還沒有被商用,但實驗室的那些人們顯然意識到了這個技術將改變世界,從美國的西海岸到東海岸,一條訊息很快就能被收到。再往後,移動通訊技術開始趨於成熟,一百多年前的麥克斯韋可能沒有想到他的那幾個公式會讓改變日後每一個人的生活,看不見摸不著的電磁波讓我們彼此的距離更近了,有事?拿起手機,不論在哪,一個電話,就能聽到對方的聲音。一直到今天,4G商用,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起來,我們與朋友的距離也許就是就是微信通訊錄的那個頭像而已。從上面我給大家勾勒出的幾個情景,我們可以大致看到,從千百年前的飛鴿傳書,到現在的微信,解決的不過是同一個問題:溝通與交流。
我們在驚詫於科技發展的同時,也不要忽略這些科技發展的背後的本質需求。聽過一個說法,幾千年來人類的知識水平確實上升了,但是人類的情感,智慧其實並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我們現在擁有的情感、需求,古人也會有。這些情感、這些需求構成了我們賴以發展的本質驅動,所謂的科技,是滿足人類這些需求的一種服務。
我上面的這一段扯淡可能會讓你看得雲里霧裡,其實我想說的道理很簡單,你要想做好手機,服務好你的客戶就對了。這個服務不是簡簡單單的賣個手機給他,也不是手機壞了之後的售後服務,而是真實地從生活的方方面面給他帶來便捷的服務,美好的體驗。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僅僅手機本身這個殼子是帶來不了美好的服務的,需要的是一個全方位的體驗,是一個全面的服務,也就是目前排名第一的所說的,做生態。但他沒有解釋為什麼要做生態,從雷軍的角度來說,多賺點錢?這些都是表象,更深層的,以手機為核心,帶給用戶一個不一樣的生活體驗,從而滿足他們的那些千百年前以來都沒有改變的原始需求。
打電話給麥當勞訂餐,打過去之後卻不知道選哪個好?好吧,我把圖片化的菜單給你,你自己點一下就好了。移動聯通電信的電話服務超級爛?好吧,別去聽那些廢話,我把他們說的話生成一個選擇菜單,你直接點就好了。這些都是MIUIV6最新的功能,雷軍在發布會上也著重介紹過,其實這個想法做出來之後你或許會覺得實現起來很簡單,但為什麼沒有人做?中國移動為什麼不做?麥當勞為什麼沒想到?他們或許做到了一些服務,但他們還僅僅是在他們駕輕就熟的那個領域提供有限的服務,他們沒有去想如何真正把這個點做到極致,做到真正服務於用戶。
雷軍為什麼要發這麼多東西?甚至是血壓儀,空氣凈化器?其實這個東西從單個個體上來講,早就有了,但就是沒有人去用互聯網的思維去做。他們之所以沒有去用互聯網的思維做,是因為他們沒有發現,當今人們的本質需求雖然沒變,但人們傾向於的方式,已經漸漸地被改變,人們已經開始喜歡上手指一點,服務就到家的那種感覺。
因此,我認為所謂的性價比,對於今天的雷軍,可能不是他要考慮的最核心的內容了,他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做好這個生態,如何把服務做到每一個用戶的心裡,真正從衣食住行上去改善每一個小米用戶的生活。這些硬體,不過是承載這些服務的載體而已。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到,前幾天周鴻禕在微博上發了幾張圖片,是他在美國拍的,他在街上拍攝了很多街頭的美女。正當大家都在調侃周總看上了哪個美女的時候,周總卻說他注意到,那些美女沒有像我們國內這樣,很多人走在路上還拿著手機,看著手機。這些美女,她們或是站在街頭和一群朋友說說笑笑,或是自信地邁著步子走在街上,而不是低著頭,用手機去發幾個無力的文字。作為一個在歐洲生活過的人,我的所見所感,正如周總所見的那樣。這裡的人們,沒有成為手機或是電子產品的奴隸。他們使用電子商務,但他們也十分熱衷到商店去購物。他們也使用各類app服務自己的生活,但注意,僅僅是在特別需要的時候。他們的party絕對不會出現一圈人圍在一起玩手機的現象,那樣會顯得很另類,他們一定會一起聊天,一起吃東西,那種感覺,可以讓你一瞬間忘卻手機給你帶來的一切。你發現,原來,坐在一起聊一聊,就很美好。為什麼?因為歐美這些地方,他們的傳統服務做的就已經很好了,他們的傳統服務所能提供的就已經可以滿足人們的大多數需求,很多公司也有自己的app,但這只是用戶的一個選擇而已,而不會成為必須。人們開始更關注生活本身。手機只是大多數人的一個工具,上面的服務也只是生活中其他服務的一個補充。我覺得,這才是生活應該有的狀態。
當未來的一天,你走在路上,自信地昂起頭,微笑地面對身邊走過的每一個陌生人,偶爾拿起手機,輕描淡寫的一點,又馬上放回兜里,你不再成為手機的奴隸,你更加關注生活的本身。到那時,或許智能手機真正就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所謂的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也不過會成為一個傳統行業,人們有意無意地使用它,卻不會強烈地感覺到它的存在,因為它早就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了,我們要的,僅僅是服務而已。
那種感覺真好。還有,OK~請不要打斷我,OK~請不要打斷我。
情懷?笑話!性價比?胡鬧!電子產品最重要的是品牌!品牌啊!你說如果蘋果6(note4)出來的時候價格是4000,小米4出來的時候是1999,假定他們同時出來,都是16G的,你說大部分人買哪個??就是因為蘋果三星什麼太貴高於平均消費水平所以才讓什麼小米什麼一加還有什麼鎚子有生存的區間。我在多說幾句,真的以為品牌機貴的原因就是因為一個品牌附加價值么?好吧,我舉個例子,當年三星N7100系列出的時候我買了一個,我同學買的魅族MX2。沒記錯的話這倆手機主體配置一樣,好吧,魅族一玩遊戲手機邊框都能煎雞蛋了,我的三星玩同樣的遊戲發熱就明顯不如魅族。這就是大牌手機的能力,三星買回來兩年了一次毛病沒出過,從沒死機黑屏過,兩年了現在雖然略有卡頓但是現在仍然可以說流暢,這就是為什麼人家就能賣四五千的原因!什麼時候國產手機,能像三星HTC這類國際大牌一樣做到系統穩定流暢,就算運行真實賽車3這類遊戲仍然可以做到控制發熱不至於燙手,什麼時候能不在讓人說你這個手機只有性價比或者跟某個鎚子一樣買什麼情懷(這個鎚子還說自己的玩意不會降價到2500以下,可是呢233,真是個鎚子),什麼時候就是國產手機開始真正的崛起,哦對了。用別人CPU和基帶的就算了
謝邀。
國內有好幾億手機用戶,智能機消費市場很廣闊。雖然愛瘋,三星佔據了一部分市場份額,但國產手機在情懷和性價比之外,還有很廣闊的市場,主打個性化以及實用性的國產仍有很大發展空間。準備從用戶的角度聊聊這個話題,以下觀點純屬拋磚引玉。
1 老年機
此種手機,主要針對老年人。和爺爺奶奶聊過相關的話題,他們現在用的三星手機,屏幕雖然大,但是他們覺得字體太小。老人家有老花眼。字太小,看不清楚,而且觸屏手機用著也不方便。如果說,國產機能夠針對老年人,出一款大屏智能機,物理大按鍵,大字體,音量大。然後針對安卓系統,開發出一款操作相對簡單的ROM。
2 雙卡雙待超長待機八星八鑽大屏機
看了此款手機,先別笑。此種低價手機,對於3,4線城鎮及農村的中年人,還是有很大吸引力的。很多在小城鎮及農村工作的中年人,除了打電話發簡訊之外,平時用手機娛樂,就是聊QQ,上微信,然後聽個歌,玩個鬥地主,對於愛瘋三星的需求反而不高。他們一般有兩張卡,雙卡雙待意味著不用再多花一部手機的錢。現在智能機普遍續航能力不強,超長待機,意味著在外面工作時,不用老害怕沒電。八星八鑽意味著酷炫,小蘋果最炫民族風一放出來,那酸爽難以想像。3 外觀時尚的女性手機
不論是做服裝市場,還是做手機市場,女孩子,始終是不能忽視的一個龐大消費群體。女性的手機更新換代快,對外形要求高,用手機自拍的需求高。反觀國內,真正主打女性風格的手機卻很少。身邊的很多朋友都反映過,嫌棄愛瘋可選的顏色少,三星的外形太丑。如果說國產手機廠商,能在外形顏色多下功夫,定製開發女性手機,此市場也很龐大。
4 土豪手機
國外真正有錢的土豪,很多都用Vertu,由黃金、高檔皮革、藍寶石、鑽石等材質製成。平均每款售價為幾萬美金。此種手機屬於奢侈品, 每個用戶都有專屬「Vertu管家」,遍及全世界各個大城市。一按手機上客戶專鍵,手機連接到Vertu的24小時服務總台,交通、娛樂、飲食、酒店相關問題,專人解答。而此等奢侈品手機,在國內尚屬空白,但國內部分人群的消費慾望在,若有國產手機品牌真正能做起來,此市場還很大。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