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習慣糾結方法、技術,而沒有時間關注事情、內容本身怎麼辦?
這個技術的時代,我恰有幸生活於其中。很多時候,它以各種新的方法、新的技術,給我以前所未有的便利,以及新的視野。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我卻似乎形成了強迫症,完美人格。科技在不停地進步,我知道那兒總有新的方法、新的技術,會帶給更大的進步,更大的便利,便不自覺地總去找尋。因而,我覺得自己陷入了惡性循環。本來節省出來的大量時間,卻被尋找新的方法、工具佔用了。這是一種比用被更低效、更笨拙的方式,但是時間更多地花在事情、內容本身更糟糕的體驗。
感覺題主的話題好大我就只從我接觸過的方面去講了。
ps:本質上我覺得是心理預期的問題。---------------------------因為我還是學生所以先從學習的角度去講了。這個題套在學習上就會是過渡在意學習方法/別人的竅門,反而不花很多時間在真正學習上面。
由於我本人不在國內讀書,所以國內的學習方式我不很清楚,但在美國的理工科專業的話,我認為這完全是本末倒置的。因為本科的學習經常是基礎的教學,所以尋求一些好的方法本質上並不會有什麼明顯的進步,除非真的是太難以至於好長好長時間都無法搞定,否則其實只要安心做好該做的就可以了,不用去想太多其他的事情。因為本身腦細胞就有限,花在這種很基礎的學習身上太多的話還不如去好好想想Xmas該帶女友去哪玩(聳肩)。新的學習方法,記筆記方法,利用iPad學習。。。這些新的技術我是不太喜歡的,因為這些事情雖然聽起來很cool,但如果只是為了學習這種事情的話,真的沒有必要。很簡單,當你的花更多的時間在尋找方法上面時,你對這件事情的預期就會越高。而學習這種收穫很單一(考試成績,畢業文憑)的行為,是不可能達到心理預期的,如果你找了很好的方法並希望能有很好的收穫的話。-------------------------------再講一點讀書的好了。現在要想讀書/獲取信息的方法越來越多並且隨著科技進步而多樣化,所以我覺得讀書也算切題了。無論是從書店買,還是網購,或者電子版,甚至sparknotes(好久沒用了有可能名字記錯了,是一個整理名著摘要的網站,寫essay的時候會常用)來讀書,本質上只是花了一定時間去讀這本書而已。這件事里的預期收穫是什麼?可能是消磨一個下午的時間,可能是要寫essay,也可能只是在朋友面前裝一裝。對於不同的預期,尋找不一樣的閱讀方法才是比較好的做法。如果只是漫無目的地去糾結於方法,必然會覺得時間浪費了。其實本身這些方法就沒有什麼好壞,只是用於不同的環境罷了。所以為了不花太多的時間再找方法上面,先確定自己想要什麼,預期是什麼,會比較重要。當你明白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了以後,只要這種方法能夠達到這個目標,那也就足夠了。關注內容之外的東西,無非是想更高效地處理內容,但對任何有價值的事情:
1. 沒有捷徑
2. 慢即是快
如果有捷徑,大多數人會做,這樣拉低了做這件事情的價值。學得慢、做得慢,忘得也慢,出錯的機會也更少。
另外,絕大多數時候你需要的不是提升效率、引進方法、更換工具、或者修訂計劃等等,而是對完成目標的承諾。
對內容潛意識地排斥(其實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是原因之一。真是完全充分超級理解題主的困惑呢!因為我也是這樣的人啊!
我要好好學習!
立下這樣的目標之後我做的不是打開書,而是知乎淘寶並排打開,搜索本子,鋼筆,檯燈,降噪耳機等等一切可以為我打造安靜舒適學習環境的物品,然後下單。(。?ˇェˇ??) 畢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
然後關掉淘寶全屏知乎,搜索如何高效學習,如何做好時間管理,如何學好XXX,學不進去的時候如何快速調整自己,XX天6級高分的備考經驗等等等等。科學有效的方法才可以事半功倍不會盲目付出啊~然後就去論壇之類的資源集中地做一個快樂的伸手黨啊~這個資料不錯哦,右鍵下載;那個LIST很流弊啊,右鍵下載。當然GTD相關的軟體也一定要記得手機電腦各下載一個哦!萌萌的小番茄每天都要記得種啊~然後整合手裡的資源和上面學到的時間管理方法,制定一個科學而詳盡的學習計劃。沒錯!就是那種看到了就充滿了鬥志與信心的學習計劃,似乎通過計劃自己已經看到了100天後流弊成神的自己!再然後?你說學習?今天做了這麼多事情好充實好累啊~學習什麼的,就從明天開始吧~ o???
結果就是現在家裡漂亮的本子啊筆啊貼紙啊什麼的堆成山。而自己每次都是拖到考試之前的幾天心急火燎地隨手拿支圓珠筆和草稿本寫寫畫畫...【拖延星人只有吃的時候是雷厲風行的】
後來我們老師說過的一句話,讓買文具成癮的我登時心塞,繼而頓悟...
時間略久遠,只能還原大意:「高效學習方法,效率工具這種東西是給那些認真努力而沒有獲得和努力相配的成果的人準備的,你們這群連習都不學的渣子有什麼資格跟我問學習方法!」與君共勉。甩自己兩巴掌,然後讓自己對著周邊熟悉的人宣布,你要去做這件事了。最多三天,你肯定不會還糾結方法、技術,而是提槍上馬,風風火火的開幹了。 這是」言行一致「的力量
我跟lz同病相連啊!
先強調一下客觀因素:各種坑人的帖子文章太多,什麼提高效率的10個工具啦,大牛使用的100個技巧啦等等,其實寫這些文章的多數自己都不會用這些工具。第二就是現在產品太多,選擇太多,讓你總有一種期待:我能找到更好的工具。然後講下主觀因素:
最重要的是目標動機不強,可能是沒有明確的目標,也可能目標本身不能帶來很強的成就感或很大的利益。打個比方,當你餓癟肚子的時候,路邊買個巴比饅頭,10分鐘解決了;不餓的時候,挑來選去,不知道吃啥好(營養啦、健康啦、口味啦,想太多);很多時候,關鍵是你要張嘴開始吃,而不是花一個月研究應該吃什麼。其次是對完美工具的期待,其實任何主流的工具加上一些workaround小技巧就夠了,完美工具經測試基本不存在。與其換來換去,不如用一個用透;還是拿吃的做比方,你老覺得巴比饅頭肉太少,與其不停地去找肉更多的饅頭,不如買兩個饅頭然後把一個的皮丟掉(好吧,其實這也是完美主義,其實肉少就肉少了,也不會吃死,或者導致營養不良)
第三理性設置學習內容、尋找工具的時間比例,不要本末倒置。你是為了達到一個目標而學習的,不是為了寫工具評測。糾結這個東西本來就是個事情啊,何來糾結?試試看每天給自己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來想想那些事情。贊成 @胡江 的說法,你可以做流程優化之類的工作,將更優的方法推廣給他人,提高別人效率。
你上癮了。
偏愛技巧也是一種癮,這和打遊戲上癮一樣一樣的。
有兩個人,
第一個人關注結果,他尋求更好的技巧,以取得更好的成果。第二個人喜歡技巧,他也關心結果,可惜不如意的結果讓他必須糾正他對問題的最初認知,這種改變讓他不適。所以與其說他沒時間關注結果,不如說他喜歡尋找技巧時的快感勝過更好的結果。
第二個人看上去和第一個人很像,因為他們在做類似的事。在這種相似的錯覺下,第二個人會以為和第一個人差不了多少。
其實早已走偏了。因為只關注技巧更容易一些,更舒服,甚至還讓人有不斷變強的錯覺,所以人會不自覺得從中攥取成就感。接著你就上癮了。
而癮就像一個漩渦。偶然看到的問題,手機碼字希望給題主一點啟發。
我是一個泡在繪畫和攝影里的人,世界觀與方法論之間的矛盾無時無刻在我學習、研究和生產的過程中出現。在更早些時候的繪畫歷程我時常去探索某一種繪畫的技法、工具以及科技含量,嘗試不同品牌、價格的顏料,研究他們的乾濕比,研習不同的繪畫技法,時常懊惱自己畫的不好是不是因為某種技術或材料的不到位。
這樣的瓶頸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想到:當今的繪畫工具,除了丙烯顏料,哪一種不是幾百上千年傳承下來的,無非是含碳量和飽和度的一點點進步,達芬奇、倫勃朗、莫奈,這些人無一不是用的與我差不多的繪畫材料,為什麼我卻不如這些大師呢?如今的繪畫技法經過前人總結,已然比當年不知道先進到哪裡去了,那麼我憑什麼無法逾越這道溝壑呢?
答案一瞬間有了:是腦子。
我們與大師差距不在技法,而在想法。如今繪畫的筆法早已超越成熟,技法早已系統的無以復加,更多的普通人得以受此便利學習繪畫與設計。但技師與大師,一字之差,千差萬別。我們需要學習的更多是想法。
攝影里有一句很重要的話:你的器材不是決定一切的關鍵,重要的是器材後面的腦子。構圖、光影、故事、內容,這些東西構成了畫面,而這些如何呈現於畫面,取決於背後的大腦。
科技雖我們提供了大大的方便,正如單反比膠片方便,最新的單反更比老舊的機器強勁,出片更快,連拍更為迅捷,顏色更為準確,但是每一個年代都有值得稱讚的好片屹立於世,長久不衰,耐人回味。
我想這些足以回答你的問題了。不要被浩蕩洪流給淹沒了腳步,唯有清醒的看到洪流下發出淡淡光輝的金子,方能無往不利。
我一直有這方面的困擾。
小時候酷愛囤積本子和筆,從來都沒有真正用完過,每次寫了幾頁就覺得恩一定是設計不合理換一下效率會更好字跡會更漂亮。到長大後,又很喜歡不停地更換APP(電子產品因為不是太感冒所以這方面還好)。幾乎每次要開始做什麼的時候,就把關注的焦點轉移到使用何種工具上。直到前一段時間看到了豆瓣記事本圓夢小組,赫然發現有很多人和我一樣,不停騷擾樓主說你用什麼牌子的本子用什麼牌子的筆,被鄙視為患有嚴重的「工具綜合症」(大意這樣),,於是我認真地回去反思了這個問題。可能的原因很多,但是我認為有三點:首先,多少有點完美主義傾向,就像前面有知友說的,心理預期太高。其次,我覺得這多少也是一項逃避,借用對工具本身的注意來轉移對內容完成度可能不佳的時事。因為工具的更換相對比內容的本身要容易得多。
最後,對真正的達到標準的工具沒有合理的思考,如果一項任務所需要的工具只要能寫能記,那麼本子和word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需要分享、同步、列印,也許印象筆記更合適。總之,因為沒確定工具,所以有新的功能產生,就會發生興趣,但這些功能和你的工作沒有什麼必然聯繫。最後的最後,可能經濟上比較寬裕的原因。真的。我去孤兒院看到孩子的時候,他們一隻筆一張紙就可以滿足所有日常書寫記錄繪畫等願望。
我現在依然沒有徹底改掉這個毛病,但是會稍微好一點。嘗試以下幾點心理暗示:
1、既然我執著於工具,那麼每次完成任務我就備選2-3個不同類型不同品牌的工具,比較後確定下來。2、使用率超過百分之50%或者使用超過一年再討論更換的問題(我發現這麼想了以後更換率瞬間降低了因為真的對某種工具產生了感情~)3、如果是零散的,不成體系的內容,我寧可使用便利貼或者白紙。也就說,不成體系的碎片,如果重要,你可以用腦子記住;如果不重要,就更不值得需要某種高大上工具的支持。當然我只想到這麼多,如果有更好的方法歡迎補充~努力走出這種不靠譜的錯覺 時刻提醒目標。 凡事不以完成事情本身而去找方法總結的都是瞎搞。 願大家都能擺脫這種可怕的思維模式。共勉。
目標:英文網站翻譯。 謝謝排名第一的Tony難道只有我一個人覺得,題主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陷入又一個方法論的坑么。。。
--------
[我知道那兒總有新的方法、新的技術,會帶給更大的進步,更大的便利,便不自覺地總去找尋。因而,我覺得自己陷入了惡性循環。]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你的又一次找尋。
與其等待別人的答案,不如直接開始做你真正打算要做的事情。
以上哎呀之前也有這樣的困擾呢~恩那說說我自己的經歷吧剛換新手機的時候,輸入法,相機,照片處理,看書軟體,瀏覽器……好吧再說下去可能沒譜了,就是軟體的每個分類,都下載了5個左右基本同質的軟體,還不捨得刪……這個有新功能萌萌噠,那個可以同步evernote哎,每個軟體只有1%的不同,但就是那個1%,讓我狠不下心跟他們拜拜。後果就是當我想拍照的時候,打開文件夾不知道要選哪一個,等把他們各自的特色功能回憶一遍以後翻了牌子之後,早沒了拍攝的心情。痛定思痛,每個分類只留下一個,最多兩個(啊實在割捨不了),雖然用著有些不適應,有些功能沒有而在我刪掉的軟體里有的時候,我都有種把那個軟體再招回來的衝動……克制就好了……之後呢,不知道怎麼著,慢慢就適應它們了。各種小缺點也能容忍~這個沒夜間模式那我就自己調整主題唄,那個沒照片轉漫畫那我就想弄的時候用ps唄~期間也有換過選擇,舊疾也複發過一段,在ipad上選手寫軟體的時候……最後呢,定了自己的要求,「簡潔高效」。留下的都是大浪淘沙留的金子啊~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以後,操作動作啊,隱藏功能啊輕駕就熟,不用看屏幕大致按下去就是自己想要的那個鍵。到這個時候已經難捨難分,怎麼還會受其他小鮮肉的誘惑呢~
昂總結一下吧,明確自己的要求,選擇適合自己而不是一味幻想前方還存在著更適合自己的~定下來了就從一而終好么,難以抉擇就擲骰子好么~
怎麼覺得說大了說偏了oh no……有點像那個熊瞎子掰棒子的故事了……對了如果此疾難愈題主可以考慮一下寫測評報告之類的工作yeah~以上用python
那是你的技術還太低。不過能問這種問題估計題主還年輕,有的是時間。
推薦閱讀:
※如何度過戀愛冷暴力的心理修復期?
※關於雙相情感障礙
※上帝為什麼讓人世間有那麼多苦難?
※往事寂寞如海:小朱
※故事|與「抑鬱」同行的這幾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