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為何大多嗜煙嗜酒?


我不太認同問題的「大多」這個概念……

首先來說吸煙這個事情。

我覺得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現在很多吸煙的人,他們並不是成年(假設這個成年的定義是18歲)之後才開始吸煙的,而是在更早的時候就已經接觸香煙並且已經成癮。

我們也都知道,吸煙上癮之後,要戒掉是需要花比較大的精神成本的;相比而言,花一點錢就能解決身體的這個「需要」,繼續吸煙是很划算的。

而且,據說,現在不是有一種說法(雖然我一直不認同):煙是陌生人迅速建立溝通關係的重要紐帶——兩個陌生人可以因為借個火,就一起攀談起來。

但是,18歲以前不吸煙,在大學期間沒有被寢室同化,那麼,大學畢業之後開始學習抽煙並嗜煙者,數量是比較少的!

所以,所謂的嗜煙,其實是從小被帶到成年的一個習慣。

(——我不吸煙。)

再來說喝酒吧——我不知道提問的朋友所說的嗜酒是哪種程度。

我覺得嗜酒這種情況,在我身邊來看,更多是發生在我的父輩們——我們發現很難有那種二三十歲的年輕成年人每天不喝酒會很難受。

上一輩的人幾十年了,身體和精神已經離不開酒精了。(具體原因,我不熟悉,不敢妄作猜測。)

再來看現在30歲左右的那些年輕一點的成年人。

我覺得絕大多數年輕一點的喝酒愛好者還達不到「嗜酒」這個程度。

這一群疑似嗜酒的人,無非就是常常會三五成群的去酒吧喝酒——我覺得,這樣的人群一方面是需要酒精,另一方面(可能更重要的)可能是需要那樣一種環境和方式帶來的其他各種「附加價值」(此處省略許多字)。

不知道有沒有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常常發現許多20歲出頭的年輕朋友說「哎,老了,喝不動了!」或者「哎,想當年我年輕的時候也常常……」

所以,所謂的嗜酒,其實是需要的並不是酒精,而是那個媒介。

咱們中國的酒文化是源遠流長的,而現在80年代這一輩對酒的態度已經和40、50歲那一輩有著天壤之別,而90年代的朋友對於酒的態度又有了新的註解。

將上邊加黑的總結做一個匯總:

1、所謂的嗜煙,其實是從小被帶到成年的一個習慣。

2、所謂的嗜酒,其實是需要的並不是酒精,而是那個媒介。

不知道對不對,個人一孔之見。



清醒很累,需要買醉。


被客戶罵完又被上司罵,自己是底層,沒法出氣,就抽根煙來冷靜下。

我女朋友經常說可以有別的方法減壓,可是比較便宜又比較有效的還是抽煙。至於吸煙造成的健康問題,相信每個煙民都知道,也願意承擔,這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事情,只要沒有影響別人就行。


從生物學的角度談一下

為什麼我們會做一些明知道對自己有害的事(如吸煙,酗酒,吸毒)

極樂鳥(Paradisaea apoda)如圖所示:

其雄性往往尾巴長度到達0.9m,其艷麗的羽飾,嘹亮的叫聲看上去妨礙了個體生存,並容易引來天敵的注意。那為什麼極樂鳥會演化出這些累贅的部件來充當求偶時的廣告呢?為什麼雌鳥會被這些殘障特徵吸引?

以色列生物學家扎哈維(Amotz Zahavi)在1975年發表了一篇論文,討論了昂貴或自毀信號在動物行為中的角色。思路是這樣的: 任何一個雄性,要是背負著那麼大的累贅裝備,如孔雀的尾巴,或冒著生命危險大聲唱情歌,居然還能活著,必然在其他方面有優異的基因。他已經證明了他必然特別優秀,不然無法逃脫獵食者,以及抵抗疾病。累贅越大,他受到的考驗越嚴苛。選擇這樣的雄性,雌性就像中世紀的未婚少女考驗她的武士追求者一樣,她得看他們屠龍的本領。如果一位武士憑獨臂就能屠龍,她立刻就知道他體內有優質基因。那位武士以獨臂炫耀,其實是在炫耀自己的實力。

舉例來說,男人追求女人,或者贈以昂貴的禮物,或者以其他方式展示財富,事實上他暗示的是: 我有很多錢可以供養你和孩子,你可以相信我不是吹牛,因為你見過我一擲千金而面不改色。以昂貴珠寶、名牌跑車或藝術品炫耀的人,都會受人尊重,因為他發出的訊號不可能是假的,其他人都知道那些東西究竟值多少。美國西北太平洋岸的印第安人,會舉行「誇富宴」比家當,將累積的財富與親友一起吃光,剩下的讓親友拿光,其實他們競爭的,是社會地位。在現代醫學興起之前,文身不僅痛苦,也很危險,因為有感染之虞。因此文身的人事實上是在炫耀他們的力量——抵抗感染與忍受痛苦。西南太平洋上的馬勒庫拉島(Malekula),島民發明了高空彈跳,用以賣弄勇氣。

我們想要傳遞的信息,仍然一樣: 我很強壯,我最優秀。即使只吸過一兩次毒,吸過一根煙,那燒灼、嗆人的感覺沒把我打倒,或者我熬過了第一次宿醉的痛苦,都是我強健過人的證據。長期那麼干,仍然活著而且身體健康,我必然是最棒的(至少我這麼想像)。那個信息傳送的對象,是我們的對手、同輩或可能的對象——或自己。煙客的吻可能氣味很糟,酗酒的人可能在床上不行,但是他(她)仍希望讓同輩印象深刻,或吸引異性,因為他(她)傳送出的信息,字裡行間透露著「我最棒」。

摘自:賈雷德·戴蒙德《第三種黑猩猩》



想短暫地從現實抽離


生活太難 而大多數人又沒有那麼堅強


個人認為,成年人指的18歲以上的人,你這個概括應該是30多歲以上的人吧。他們那時大多數沒讀書,就工作,集體社會公社化,沒事就只有喝酒抽煙耍,那個年代背景下,可能造成他們這些毛病的。

PS:特別希望我們新一代人,可以不繼承老一代人的這些喝酒談事這樣陋習。貌似沒回答特別好,也希望有點點幫助吧


有一句歇後語:下雨天打老婆——閑著也是閑著。

可以適用於吸煙。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未成年人也很多嗜酒,我說的嗜酒是除去裝逼,單純的喜歡喝一下下,不會醉,微醺。


一支煙 一個自己和自己大腦 相處的短暫時間 能讓人在目前自己所處的這個大環境下 「歸隱」一下 還有的就是依賴或者說是習慣吧

看我頭像 來我V信 講故事給你好不好


這麼好的愛好我也覺得應該從小普及。


得知母親得了癌症,在醫院門口點了第一支煙


重要的稅收來源,當然舉國宣傳和推薦,在加上一些所謂的文化調料,而且都能成癮 ,當然流行啦。


我本來可以根據我所了解的內容寫個答案,但是我很討厭這個提問者,所以就不寫了。求摺疊。


推薦閱讀:

把葷段子、性騷擾當有趣的人,真丑
行為藝術,我們該如何去看懂他們
70000人通宵瘋搶20雙丑鞋,這個世界還會好嗎?
殺生節
堅持寫日記長達數年之久是怎樣一種體驗?

TAG:文化差異 | 文化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