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雪的《愛和自由》有哪些地方寫的不夠科學?


愛和自由,規則和平等。孩子現在馬上2歲,個人覺得,這8個詞,用心做,能解決一切育兒困擾。關於敏感期,我覺得現在孩子們的敏感期是有提前的趨勢。也許是人類的進化?

關於科學性,這個問題太寬泛的。我覺得說孫瑞雪的教育是實證科學沒問題。


我覺得《愛和自由》寫得夠科學的了,只是現今大部分的育兒環境及其它的某些因素還不能達到孫瑞學老師所倡導的愛和自由的教育理念。比如幼兒園,在孫瑞雪老師書中所說的幼兒園是根據小朋友的敏感期來開設課程的,班裡的小孩是混齡的,因為每個小孩出現的敏感期年齡段不一樣。我也認為該這樣上。可是在實際的上課過程當中,比較難以操控。比如在早教中心的創意課,某一個小孩到了剪紙的敏感期,其他的小朋友並沒有,上課的時候要用到剪刀。只要一拿出來,小孩就搶著要,按照孫老師的愛和自由的理念,此時就應該給她。可是一旦給她,小孩這一節課就只專註於剪紙了。那家長送小孩來早教中心上課,不能光剪一節課的紙啊!要說剪紙,家長在家就能給他提供者樣的環境。


我覺得大部分還是挺科學的,算是國內對於蒙氏教育解讀的比較原汁原味的了。

其實作為平常人,去挑一些專業人士的毛病,不是說挑不出來,肯定有,畢竟人無完人。但是大多數時候,只是難以理解到人家那個高度。

比如看到有人說剪紙,我不覺得一節課時間都剪紙有什麼不好。可能家長會心疼錢吧,畢竟早教好貴的。但除了心疼錢我真不覺得有任何問題。如果說覺得剪紙沒什麼意義,那什麼有意義呢?畫畫就一定比剪紙有意義么?唱歌跳舞就一定比剪紙有意義么?老師講一些小知識什麼的就一定比剪紙有意義么?我認為孩子有興趣,想去做,然後就支持她去做。這就是最有意義的事情。他在這個過程中鍛煉手的靈巧度什麼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他享受這個過程,他對自己進行藝術以及操作方面的教育成長,他的自信,他的快樂都可以從中得到滿足。這樣的意義已經足夠巨大了。

我認為孫瑞雪的書有一點貫穿全書而且說的非常好,那就是孩子本身是有自我成長的力量的,成人所應該做的就是去支持,而不是干涉。不要用成人的是非價值觀去判斷孩子做這件事情有沒有用。如果按照成人的價值觀,仰頭看星星發獃應該超級無意義吧,但你真的不能確定這個發獃的孩子會不會是未來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或者宇航員。


應該說整書的敘述是採用科學舉例的方式 企圖來驗證觀點 我覺得 書還是不錯的 例子也算是有代表性 但是肯定難以概全 我只能說 寶寶個體差異巨大 無論在生理方面 更在心理成長方面 多多關注自己的孩子吧 書籍還是要讀的 也只是參考吧 個體差別很大呢



感覺只有理論,沒有具體方法。對家長來說,理念很重要,但每天面對孩子需要的是具體有效的方法,否則理論還是會歪的。育兒書我還是喜歡看外國人寫的,比較實在。


推薦閱讀:

拒絕貧瘠的精神世界
「分享閱讀」是在分享什麼
《嘉年華》:最不想包場的電影 | 「紅黃藍」之後,你還覺得性教育尺度太大了嗎?

TAG:兒童教育 | 幼兒教育 | 幼兒園 | 愛和自由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