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源離我10米,我聽到的頻率是440,那麼,當我距離聲源60米的時候,我聽到的頻率是多少?

用多普勒效應公式應該怎麼算?


多普勒效應公式應用於移動的聲源或者移動的收聽設備。聲源沒動,你沒動。不管你站在10米還是60米還是1000米。頻率都一樣~


仍然是440

伽利略變化下多普勒效應(懶得用希臘字母了)

相位是不變數wt+kx=w_1t_1+k_1x_1

t_1=t,x_1=x-vt

wt+kx=(w_1-vk_1)x+k_1x

k_1=k,w_1=w-k_1v

f_1=w/2pi=f-v*k/(|k|*lambda)


啊,既然理論部分,上邊的同志們都講了那麼多了,那我就不來添亂了。嘗試著來驗證一下吧。

用goldwave生成1KHz的正弦波文件。另存為MP3格式,導入手機

對於剛剛的圖,上邊是波形,下邊是頻譜圖。

我們把生成的波形的頻譜zoom in

可以看到聲源的頻率確實為1KHz。。啊忽略那可以忽略的偏差吧~

好,接著我們打開goldwave的錄音功能,把手機固定在離電腦麥克風5cm處,播放剛剛的聲音文件

可以看到,波形基本是正弦的差不多。似乎上升沿和下降沿有點變形(不要在意這些細節)

但是頻譜部分多了一些倍頻泛音,也就是高次諧波。至於15KHz兩邊,我也不知道是什麼雜訊。可能是硬碟轉動造成的,也可能是室友摳腳頻率。

我們繼續zoom in

在500Hz和1500Hz的區間上看,峰大概在1KHz略小一丟丟的地方。

眾人:剛剛大了一丟丟,為什麼現在小了一丟丟?

好吧我不知道,如果有專業人士,希望可以分析一下。

那麼現在再把手機,也就是聲源移動到25cm的距離。按播放鍵

逼!!!!!!!!!!!!!!!(1KHz的正弦波就是這個聲音)

嗷,從波形上看果然振幅小了許多,頻譜上如此相似。最大的峰仍然粗線在1KHz左右。

題外話,剛剛15KHz兩邊的峰竟然不見了!看來不是電腦硬碟的聲音。。那一定是室友停止摳腳了!(嚴肅臉)

繼續zoom in

可以看到,最大值依舊是比1KHz小了一丟丟啊。。而且連譜圖的形狀都沒怎麼變啊。

·

不知上邊的套圖是否解決了題主的疑惑呢~好吧,如有疏漏和不嚴謹指出,還請各位指出~


當你距離10米聽到的是440Hz,到66米聽到的還是440Hz。這個過程中,只有聲壓級(響度)發生改變,估計衰減12dB左右(如果在室外的空曠場地),而頻率沒有發生變化。


只要相對聲源沒有速度,就不會有多普勒效應!

我比較關心的是,如果以收聽者到聲源的距離為半徑,收聽者或者聲源在這個半徑的圓上運動(簡單一點就常角速度好了),會不會有多普勒效應呢?

我個人感覺應該是沒有的,雖然有相對位移,但是聲源和收聽者的距離沒有發生改變。

不知道準確的說法是什麼樣的。


離再遠還是國際標準音小字一組的a


你真應該去搞雷達!


題主是對多普勒效應產生的原因沒有真正的理解,而以上的答案也都沒有解釋,多普勒效應的產生是聲源和收聽者之間的距離變化產生的,怎樣產生的呢?你站在10米的地方,假設聲波的第一個波峰傳到你耳朵的時間是x秒。你沒動,聲源沒動,則往後的每一個波峰傳到你的耳朵的時間就是x+n個周期,但是如果這時你和聲源的距離產生變化,比如漸漸變遠。那麼在第一個波峰的往後的每個波峰到達你耳朵的時間就會逐漸大於x+N個周期,這樣給人產生的直觀聽覺感受就是聲波的周期逐漸變大,而相對來說頻率就變小,聲音就變得更低沉了,相反,你和聲源的逐漸距離變近,那麼直觀感受頻率變大,聲音變尖銳。但是這個距離變化的過程必須是連續的,如果是瞬變的,只會產生x值的變化,相對的頻率值也不會變


各位答主們用不用這麼旁徵博引上綱上線啊?

440Hz,這是個la,難道隔遠點聽音高就會變化么?變成do?

那大家聽歌的時候豈不是對音箱的擺放距離需要非常精確的衡量才能聽到正確的音高了?頭還不能動?

這是用常識可以解決的問題嘛,幹嘛扯那麼多。

多普勒效應是來回來去動的好嗎……


推薦閱讀:

如何一天時間掌握材料力學?
如何看待北大佘振蘇的「神課」《面向複雜性的系統思維》?
相對論如何顛覆了傳統的時間觀?柏格森為何認為相對論對時間的理解依然不能把握真正的時間(la duree)?
為什麼原子分子沒有實物圖,只有模型?
什麼情況下冷水比熱水升溫快?| Physics World專欄

TAG:物理學 | 頻率 | 多普勒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