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標四線城市,沒有各種展覽,包括話劇、音樂會、書吧、清吧、演唱會、歌舞劇、藝術展。如何獲取精神享受?

坐標四線城市,沒有正常的(不純為紅色和當地旅遊宣傳的)各種展覽,包括話劇、音樂會、書吧、清吧、演唱會、歌舞劇、藝術展。請問如何獲取精神享受?提升、保持自身的相關修養和審美情操?


我認真的說,有互聯網啊。

非常不好意思的承認,我就是看盜版碟盜版書長大的。

但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依然會選擇看盜版。

我初中到大學的時候,看了全套盜版的塔可夫斯基,阿莫多瓦,安澤羅普洛夫,費里尼,王家衛賴聲川相聲瓦舍……

還買過各種盜版的世界名著甚至台版禁書。中外名畫的畫冊(那些買的正版,畢竟對畫冊印刷要求高)

就這樣,我那時每天都還省吃儉用的。導致現在都還很節儉。

不然呢,如果沒有互聯網上的那些盜版,在中國幾乎沒有很多好東西可以看呀。

真正優質的電影,在中國,都很難進院線。

但其實最重要的是你真心所熱愛,

舉個例子,我小時候很喜歡尤瑟納爾的《哈德良大帝回憶錄》(是網上盜版下載,自己裝訂成的書)。也很喜歡古羅馬歷史。

後來第一次跟同學和老師一起去Tivoli——哈德良皇帝的行宮,我覺得壯美的讓我落淚。小時候長久的想像終於與現實重合。

但,其實,小時候沉浸在閱讀想像中世界的樂趣,和今日親眼所見的愉悅,不相上下。

但,大部分同學都說,這個教授簡直是個老傻子,走這麼遠的路這麼辛苦就來看這,破爛連咱們中國三線城市都不如。

即使你生活在一個大城市,有無數的話劇,歌劇,展覽……但對於沒有基礎的知識儲備的人,它們也是一錢不值的。


恭喜題主,你很有機會成為下一個梵高!

要知道,梵高這個人孤僻而神經質,但作為文青界的扛霸子,在銅鑼灣哦不美術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而梵高,在巴黎這種擁有頂級的話劇、音樂會、各種酒吧清吧的國際一流大都市,卻壓根呆不下去!

待在巴黎,就不得不跟德加、修拉、塞尚這些美術圈的逼王們開展社交,這相當影響梵高的創作。

因此梵高搬到了四線城市阿爾勒去,在這裡創作出了著名的《夜間的露天咖啡館》和《星空》

夜間的露天咖啡館

星空

在阿爾勒,大城市來的高更也騷擾過梵高一次,結果你也知道了,梵高跟這種大城市來的逼王完全處不來,最後氣得割掉了自己的耳朵,以示警告。

可見對於熱愛藝術的人來說,待在一二線大城市是完全錯誤的選擇,只有遠離喧囂,才能創造出留名青史的作品!

最後,題主,目前國內的一些展覽作品我也經常去看,質量參差不齊,有些除非藝術家本人親自來解釋,否則管你通讀藝術史現代史美術史也看不懂。話劇音樂會我去的不多,但想陶冶情操這些必然不是主要的獲取方式,我沒聽說過劇院里一年聽一百場音樂會的掃地大爺聽成了音樂家的。

目前獲取書籍和信息都這麼方便,多看點書,你想要的資料網上也基本都能搜到。找一門興趣愛好,在四線城市安安心心反覆練習,搞搞創作。北京798的藝術家多如狗,騎個自行車隨便撞一個都有抑鬱症。相信你在沒有燈紅酒綠鶯鶯燕燕的地方,更容易靜下心來,成為新一代文青中新的扛霸子。


我覺得有些人真的太酸了吧,題主單純地想獲得他所理解的文藝審美享受,有什麼不好,我覺得挺好。人活著最重要的就是開心。

同樣作為四線城市出身的藝術學習者,

第一個建議,題主如果不是專業從業者,或者研究者,不妨先放下對於提升格調、情操等等動機,just enjoy it,just enjoy it,just enjoy it。審美享受在於參與,在於感受,在於投入,剩下的事是我們這種人乾的。當然,如果你有興趣向更深處學習和探索,我支持你。

第二個建議,學會搜索信息。

說簡單的吧,有個答主提到了一些APP,可以,為免廣告嫌疑我就不安利什麼了。現在有的APP和公眾號都能提供很多展出、演出或者藝術沙龍的信息,確實有用。另外關注各大美術館和劇院的網頁,你喜歡的藝術團體的網頁,勤著查它們的最新消息,小地方非專業出身的普通人,平時很難直接得到這種消息,必須自己去查。

第三個建議,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走出去。

如果你對這些藝術形式接觸還不多,只是興趣,就別讀過多的評論,攻略,只管去看,去聽,去參與,自己去解讀、思考,之後再看別人的書和文章。看得多聽得多了,自己就多多少少有分辨力了,慢慢就知道自己更喜歡哪些東西,以及好壞了,小馬過河的事情,必須自己踏出那一步。我本科特別窮的時候,每個月省出幾百塊生活費,坐最便宜的綠皮,住最便宜的旅館,晚上抱著包里的單反不敢睡著,到各種地方看展出或者創作,再以同樣的方式回來。現在想來還是非常美滋滋,我猜這也是你所理解的精神享受本身。

出身環境的局限不是問題,沒錯,但這種大話誰都會說,我覺得只有見過了大世面的人說這種話才值得信,什麼都沒見過就這麼說,太可笑了。

Enjoy it。


勵學篇

作者:趙恆 年代:宋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另外

在下面一個文章,一個視頻里Soth都表示,雖然年輕時候也想搬到紐約去住,但是只有在偏僻的美國中部--他的老家才能取得現在這樣的成功。偏僻也是一種財富。

與Alec Soth的訪談(個人字幕)

與Alec Soth的訪談(個人字幕)

第8課 住在某處。翻譯《Alec Soth教我的14堂街拍課》

第8課 住在某處。翻譯《Alec Soth教我的14堂街拍課》


首先你沒必要有8個愛好,不然這精神也太空虛了,不太好滿足啊,開個玩笑勿在意。

拿最容易實現的兩個來說,書和音樂基本在家裡就都能完成啊。書吧?是啥玩意?音樂的確現場會更有氣氛,但是最本質的還是音樂本身帶給我們的東西吧?記得我當年剛開始喜歡音樂的時候,用的只是一百塊不到的雜牌子音質很爛的隨身聽和耳機,一樣聽的如痴如醉。並不非得演唱會,劇院啊。

如果喜歡話劇,藝術展一類的必須去現場的,那就休息時間去你們省會看。這應該是成本最低的解決辦法。

其實前人說的書非借不能讀也,是有道理的。如果你在北上廣這些資源很多你覺得唾手可得,可能就沒那麼嚮往了,最初的熱情過後可能去的也就少了。你現在的狀態未必不是好事。

不過從你的問題來看有點為了高雅而高雅的意思,別生氣。忠言逆耳。我沒惡意,只是覺得你是不是走進誤區了,善意的提個醒。

因為你問題里在意的是形式,比如我去書吧我就是什麼樣的人,而不是我看了什麼書,收穫了什麼,我成為了什麼樣的人。我是什麼樣的人,所以我幹什麼樣的事;我幹什麼樣的事,我就是什麼樣的人了。是有區別的。

希望能對你有點幫助吧。


看書啊,說實話,我在北京,這裡遍布演出,展覽,文藝活動,可是我乾的最多的還是窩在家裡看書,什麼書都看~然後用手機聽歌~

我認為一個人藝術修養和他所在的城市的文藝資源多少關係並不是那麼密切,相反個人意願和執著的態度與堅持更能提升自己


生活即藝術


精神享受,我覺得,就是做自己喜愛的事情。

題主提到的這幾項,都是文化藝術類的,可能題主確實鍾愛於此。我先說一下自己的一點點經歷。

我一開始大學畢業留在杭州工作。杭州應該還算是一個比較有文藝情調的城市,有千古文人鍾愛的西湖,有中國美院,杭州經濟發展也相當不錯,城市建設很好,因此各種文藝活動也會優先選擇這裡。我有許多朋友和題主一樣,熱衷這些活動,於是我也得以受到熏陶,有幸參與體驗過不少文藝活動。這確實讓我獲得了很多精神享受。

我如今已經離開杭州,回到家鄉太原。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每當我回憶起杭州的美好生活時,腦海中的畫面卻與這些活動無關。我腦海里想到的是,在蟬噪的夏日裡,泡一壺茶,坐在出租屋小窗旁看書或看電影的情景。

太原是一個相對其他省會城市而言經濟並不發達的地方,各種藝術展、演出,相比杭州,少之又少。我閑暇時候所做的事情,無非也是,泡一壺茶,坐在出租屋的小窗旁,看書,或者看電影。偶爾也會在一些網站上看看話劇,當然,看不到最新的,但都是經典的。藝術展幾乎看不到,我只好看看各種與音樂、繪畫、建築有關的紀錄片,甚至在網易公開課上學一點藝術類課程。我覺得我過得很充實。

過年時,在北京上海的同學們就會聚在一起聊天。如果他們聊到在那裡看到的一些展覽和歌舞劇,我也會很感興趣地去聽,也很羨慕,當然,僅此而已。我並不一定就覺得他們的精神就比我充實或深刻。我總覺得,每一種形式的藝術,都很美好,都足以用一生來享受。也許你享受了十種藝術,而我只享受到一種,可是啊,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差不多長,你也許豐富,我也許深刻,如果你的環境不允許你選擇豐富,那麼,可以選擇深刻一點啊。

此外,我有個朋友,在閑暇時候,就自己學做各種美食,拍出來的照片,讓我覺得非常漂亮,覺得他很熱愛自己的生活,他說,自己做菜時,內心非常享受。我還有個朋友,他說自己今生最大的愛好就是看電視劇,電視劇的質量有好有壞,我一度嘲笑他,可是他就是覺得看電視劇很開心啊,我們討論一些人生道理時,他說出來的話,總是讓我很欽佩,可是我明明讀書比他多啊,我以為我可以碾壓他啊,可是他說:我在看電視劇時,也在感悟人生啊,並不會比你讀書得到的感悟少啊。等等。我的這些朋友,做飯,看電視劇,在許多人看來,是很俗氣的事情,可是我似乎不能否認他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所獲得的精神享受。他們真的很享受。

所以,我一開始說,我覺得,精神享受,無非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包括但不僅限於看歌劇、看展覽、讀書等看上去很高大上的形式。生活本身,遠比這些豐富和深刻。

希望我的想法能夠對題主有所幫助~


其實城市地段好不好是不太重要的客觀因素,有沒有心才是起決定作用的主觀原因。倘若題主有心,我有幾條建議可以結合您的情況以供參考。

要是有空沒錢,推薦網上資源,b站上有超級多的歌劇、舞劇、音樂劇、古典音樂錄音錄像資源,其中有位up主originlab簡直是神人,隔三差五就有投稿,基本上頂起b站嚴肅音樂類的半邊天,五星推薦關注。至於別的資源,國家大劇院官網有些資源也不錯。

要是有空有錢,多去兩趟北上廣唄,也不是特別難的事情,隨時關注各大劇場,有好戲好劇好演出記得提前買票定旅館。提前買更容易買到比較便宜的門票,要是去的觀眾不多可以往前坐的。絕大部分演出都在晚上,外地去最好定附近旅館,比較方便。看完演出順便逛下當地博物館或者景點,簡直物超所值。

要是有錢沒空,就多掙兩年,以後換個清閑崗位,自然可以實施第二條方案。

要是沒空沒錢,只好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了。

題主加油,千萬別把「高雅藝術」神聖化,其實它們就像女神,遠遠看上去高不可攀,但認識了也就平易近人了。


個人運營的企業號被邀請了,但是頂著藍V不太適合給別人做廣告於是換個人號來分享幾個我的內容庫:

【藝術類APP】:

每日環球展覽、空藝術、VART私人美術館、博物館|看展覽、藝次元

【藝術品高清圖庫】

Artsy、WikiArt

【藝術資訊/展覽資訊公眾號】

博物館|看展覽(atmuseum)、展玩(ZhanwanArt)、趣看博物館(toseemuseum)、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afaartmuseum)、聽藝術之美(listentoart)、AIO藝術實驗室(AIOLab)

【藝術展線上觀看】

360藝術全景(http://www.artronpano.com/home/index

正在展出的、歷史展出的可以通過全景照片的形式進行觀看,點擊藝術品有標籤介紹。

【藝術展資訊網站】

ARTLINKART(http://www.artlinkart.com/cn/exhibition)

誰還沒個出門旅遊和去外地出差的時候,隨時關注查看,抓緊一切可能的觀展機會!


即墨的精神乞丐還是沒在上面找到致富方法。


曾經在鄉鎮上呆過一年,每天見到的人都和我討論一些太接地氣的內容,比如某一次超市洗潔精打特價,比平時少了5塊,食堂阿姨特別熱情地給我說,讓我多囤點貨,可我又不自己煮飯,買那麼多洗潔精幹嘛。總之,並不想自己在那樣的環境里,年紀輕輕就變得斤斤計較。

所以,我找到了一個舞蹈工作室,距離住的地方有一段距離,找空閑的時間和她們一起跳舞,交流想法,玩玩狼人殺,相信我,和同齡人呆一起會更開心。周末沒事會去到臨近的大城市,看小眾歌手的演唱會,門票也就幾十塊,陶冶情操。空閑下來也會一個人畫畫,努力不被周圍的環境同化。


先好好讀書


我覺得精神享受,不在乎場所或對象,更多的是一種融入感——比如說看一本小說,會因為裡面扣人心弦的情節而無法自拔,或者因為在寒夜大街上看到烤紅薯的大叔而心裡起的惻隱之心……


過正常生活即可,不要總是覺得方圓十里之內只有自己一個文藝青年...


個人拙見,沒有題主所說的這些最耽誤的應該是不能發票圈裝逼吧。阻止一個人去提升自己內涵的,客觀物質條件匱乏其實是很小的原因。

如果題主有心,百度網盤可比書吧豐富多了。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