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一下,現在的古風歌曲,真的是正宗的古風嗎?

我也不懂古風,只是學了點兒西方古典而已。但我真的覺得不少古風歌曲只是穿著古風的外衣,實質還是流行歌曲,只是把樂器換了,把歌詞換成了詩詞。嗯。。。還有現在經常有一部分人說自己喜歡聽古風,並且帶著一點莫名的優越感?比如有人覺得自己聽的古風音樂是小眾音樂,自己也就是獨一無二的音樂欣賞者。我想了解一些古風,也想知道我的想法是否正確。請求指點!


不要把古風想像成古典文化,想像成古裝劇就可以,古風是通俗娛樂,把學術性加在上面,只有讓想玩的人不能好好玩,想學的人不能好好學


題主說得對…不過把歌詞換成詩詞么…呵呵呵呵呵呵呵……


謝邀。

「正宗」的古風是什麼意思?

古風這個概念才出來幾年,根本沒有到達一個概念應該有的高度。

最起碼,古風應該是什麼?

作曲形式?配器方式?填詞技巧?


感謝誰知道呢邀請。

實際上目前大多數人所說的古風,指的是以中國古代的五聲音階為基礎的調式特性。

這種調式特性,實際上在最後的發展後,變成與歐洲的7聲調式,尤其是比較常用的自然大小調,幾乎是完全一致了。

在音樂基礎審美上,中國的多民族融合以及歷史性的政治統一的特性,賦予了中國古典音樂完全有別於歐洲音樂審美的風格以及特色。中國古典音樂樂器,比如笙管笛蕭等民樂的樂器特性,使得中國古典音樂有著有別於現代流行音樂的基礎音色特點。

但是,目前來說,真正的古風應該是已經沒有了。國內的民樂早已在10年浩劫中,損失了極大部分的精髓,尤其是簡譜頂替了原本接近於五線譜的古琴譜。簡譜在民樂中的統治地位,來源於中國古代古琴譜的流失,透過歷史的研究可以發現,古琴譜是與歐洲的五線譜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有一個接近於固定的解釋和定義。民樂中的簡譜的廣泛應用,使得即使在專業中,對於同一個樂譜同一個音樂符號的表現,兩個不同的所謂專家有時候會出現徹底相反的處理方法。這種情況,使得民樂的傳承,只能依靠老師帶徒弟,並且是要重點強調於死記硬背,而非依靠識譜就能獲得對於樂曲的理解,沒有老師,等於說在民樂中寸步難行。

因此,產生的民樂,產生的中國古風歌曲的各種接近現代流行音樂特性,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所產生的古風,是更加適合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人所適合欣賞的。但是沒有必要去產生中國古典就一定是高大上的。

首先一點,中國古典風格的歌曲,目前來說,不能保證核心技術以及核心文化思想的傳承。

第二個,中國古典風格的歌曲,受眾相對於全球還是偏低,而且有著一個傳承(簡譜)難,提升潛力低的問題。

第三個,中國古典風格,尤其是往近現代的轉變來說,目前國內較為缺乏這一塊。對比國外的古典音樂,不斷傳承,不斷發展,作為文化根基來說,中國政府對於本身古典音樂的發掘、推動是很貧乏的。

至於說正不正宗,等到什麼時候政府開始大力的推動,能夠有像現代西洋樂有個明確統一的傳承,有著各種相關專業人士的大力推動,我覺得,哪怕是從新發掘的新的古風,也是可以稱之為正宗了。音樂這種文化產業,是國家的重要的精神支柱,不能代表,不能支撐一個國家的脊樑的音樂,是根本無法稱得上正宗與否的。


謝邀

太晚了先說說總體看法:

1

如今的所謂古風無骨

簡單來說,歌曲部分大多直接借鑒甚至抄襲日本音樂人製作的歌曲,包括但不限於詞曲,有的連配器也不改的。

有些是走翻譯路線的,基本等同於筷子兄弟那種;有的稍微「費點心思」然後改廢了的;還有的就可能借鑒一下,這種一般還是不怎麼嚴查(基本聽不出來)的。

2

如今的古風是電魂

簡而言之,唱法方面基本靠高科技手段,沒電就差很多。Ps:這個電跟電音沒關係。

沒錯,這就是包括但不限於古風類社團不收沒電腦音效卡加麥的唱見的主要因素。

然後很多歌你唱出來跟原曲不搭沒關係,調音大大直接送你超神!不過好的一般收費,找不到渠道可以自行網路,你懂的,就常用那些。

然後,目前流行的古風歌曲,它只是叫這個名字而已,不要隨便聯想到中國古代的歌曲,最多,聯想到日本那邊去。

不過你要換個角度看看,恩,可能是唐朝之前的風格結合霓虹特色理論體系生的仔的兒子女兒之類。

有時間再更,特別是關於優越感的部分很有意思。


一、不是

二、古風歌曲本質上是流行歌曲的一個偏小眾的分支。

三、古風歌詞和詩詞沒什麼關係

四、將詩詞譜曲的優秀作品有,但不在古風圈

分享吳彤的單曲《將進酒》http://music.163.com/song/406346861?userid=246624554 (@網易雲音樂)

五、網路古風說白了也就是互聯網信息時代娛樂化的產物,指望這個發揚傳統文化,那是做夢~


現在的古風歌曲,大多是有古代元素的。像歌詞,會使用詩詞?又或者是把與古代相關的東西進行描寫。還會用一些傳統樂器伴奏。

現在所謂的古風,只是含有這種元素,並不是完全地去還原古代。

現代人有現代人的審美,於是古風歌曲製作人,結合了現代與古代的元素去創作了這些歌曲。慢慢地就開始有人喜歡起來了。

古風音樂,與現代結合,讓更多人對古代元素開始感興趣。這當然好啊。

我認為,現在聽這類音樂的並不能算小眾吧。還是有不少古風愛好者喜愛的。聽的人也不必有優越感,只是歌曲元素不同,幹嘛整得像聽古風音樂的懂的東西就更多一樣呢?

我個人其實也喜歡國風。覺得那是一種中華歷史悠久的體現,是一種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感覺。只是現在確實有些所謂的古風愛好者讓人感到失望。

比如,一些愛好者寫古風句子?

你若————,我便————。

剛開始看到這樣的句子,嗯⊙?⊙,還不錯。

後來就反覆看到了。非主流氣息也隨之散發。

我認為吧,有一些古風愛好者,只是愛一些個別的古風元素,流於形式。不能把他們稱之為中國古代文化愛好者。所以題主也不能把古風和中國古代文化劃等號。

談了談自己的看法,最後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現在的古風,大多只能算是古代元素。所以不能用正宗去形容啦。它是一種風潮,不是所有。


不是。沒有優越感。

古風還沒成圈的時候,啟蒙大多數是遊戲(仙劍軒轅劍)、古裝劇主題曲(金庸古龍等的武俠小說翻拍)、王菲《明月幾時有》等流行歌曲、霹靂布袋戲。

早期大神心然、唐家大小姐主要就是唱遊戲BGM填詞,比如當時很喜歡的《望海潮》是仙劍三海底城音樂;我女神《杯雪凋朱顏》用的蜀山ol《峨眉金頂》。不知道現在,但是那時聽古風歌的很多都是知道原曲是啥的。

現在很多人說用日本歌填詞的,早期確實。我女神的《雲荒·只如初見》就用的中華小當家上菜曲《萬里長城》 ,她給風姿物語填的四首也是用的日本純音樂,但其實中國流行歌、純音樂一樣有翻而且更多,印象中林海的歌是重災區,基本每首都有填詞版,而且一首歌如果填出來效果好火了,後面就會有各種翻版,但是這個又不涉及商用,就跟南山南火了後就有N多高校版,也沒誰會深究。

古風屬於流行音樂,但又自有一種風格,主要是詞上,格律可能不嚴謹但比大多數流行歌還是更適合朗讀,我之前就試過不唱只讀《不見長安》。又比如你聽《禮儀之邦》、《風華錄》、《哪吒》,會覺得明顯跟平時聽的歌曲不太一樣,甚至同一個曲子不同填詞會是完全兩種畫風,如鄧麗欣《電燈膽》和林斜陽hita《好夢如舊》、小魂《大秦酬知己》和寫鼠貓的《劍指風流》(這個是斷的節奏不同我第一回聽都只覺得曲子耳熟沒聽出是同一首)、《狼煙西北望》和《愛情買賣》(先聽的狼煙的我再聽到愛情買賣時多崩潰啊(?_?))。

全民參與的東西,人人都能寫文即使不一定成章,但不是每個人都會作曲,所以曲的發展要慢很多,墨明棋妙早期制霸古風圈個人覺得主要就是曲部領先其他團隊太多(丟子、河圖、千草仙等等),後來又慢慢有了會作曲的同好入圈,真正古風原創作曲大發展是墨村出專輯開線下活動之後,其他人都看商業化了呀填詞不能當專輯出呀才必須引進曲部人才,所以現在大部分團隊發的都是原創曲了。

優越感:

創作者是不存在對流行歌曲的優越感的,畢竟墨村一姐Hita都參加了王菲王力宏歌迷翻唱會,墨村三周年紀念歌奇妙娘這種也明顯怎麼劃分都不是古風,還有《白血碑》這種帶搖滾的,《白鳥》、安九的《塞壬》一半都是英文,它們是古風歌手唱的非古風歌,但也很好聽。

聽眾是可能會有一種小眾優越感,但這就好比一個學校有AB兩個很優秀的男生,所有人都喜歡的A是大眾情人,但暗戀B的你會覺得他的好只有你知道。因為喜歡B就看不起喜歡A的人。。。emmm這種人你要讓我說絕對沒有也不可能,但確實比較少。

說到優越感,其實鄙視古風歌的知乎er才是有蜜汁優越感吧?我聽古風的時候mp3還1000+一個,電視上(對的那時候還主要是電視不是電腦)滿天蓋地的QQ愛、不怕不怕啦,以至於我一直以為同為網路歌曲古風歌是要跟這些歌一起比,來知乎才發現古風歌不僅要跟王菲劉歡比唱腔,還要跟李白蘇軾比文辭,還得立意高格局高,就好像全唐詩沒一首寫愛情的一樣,曲就不說了,雖然你才20多歲是個學生,但連神思者都寫得好你寫什麼古風曲?


這些古風其實就只是流行歌曲的一支而已;要了解古代的音樂可以去了解下雅樂(日本的雅樂也可以,而且保存的比較多),個人比較喜歡鞏金甌,作詞非常有水平。

不過還是想說一句:


音樂作品常常會說有某種元素,但很少說有正宗的什麼元素。

個人從學古箏的經驗來隨便說說,不對請指正。

個人認為古風是加入較多中國元素,中國元素就是12356,較少4和7,但這個少也不是沒有,有還增色不少。所以這麼看來,風格本來很難界定,也就沒有正宗一說。


如何去定義古風?

多古,算古?

這些都是問題


推薦閱讀:

為什麼 King Crimson 的成員在歷史上經歷了那麼多次變動?
張懸的唱功如何?
Pink FloydⅣ A Momentary Lapse of Reason,失去理智的那一刻
我很矮,可是我很有錢|樂談Soundtopia
如何評價周杰倫的The one演唱會?

TAG:音樂 | 唱歌 | 詩詞 | 古風音樂 | 古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