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拒絕今日頭條簽約邀請的知乎大V們?

今日,知乎大V惡魔奶爸稱,今日頭條今年一口氣簽了300多個知乎大V,而且是給錢的,年收入比普通白領高。簽完以後所有內容不可以再發知乎。但是還是有更多的大V們拒絕了今日頭條的邀請,如何看待這些拒絕money的大V們呢?


張佳瑋說他拒絕了,那是因為他年入百萬。

我最早在頭條寫文章,從文章到問答,頭條兩個合同加起來每個月至少保底給我1.72W(稅前)。講真,每個月要完成頭條的任務非常累,但是我在澎湃私家歷史發一篇2000字+的文章才600多塊,在上海觀察(解放日報)一篇700-1000(上千的文章質量要非常好,需要編輯特殊申請),什麼國家歷史人文那就更便宜了。

而頭條除了每個季會審核一次你的文章質量以外,不會像其他編輯那樣要求一遍遍修改,都是你自己把握就行,文章也只要不是太短就好。而且發了文章就過,每個月定時打錢(我到現在整整拿了兩年,除了發稿費的日子會誤差三四天以外,從沒有太大的拖延。是的,我比知乎大V們簽約問答早好久好久了,原因下文會提及),在傳媒上那人家除非為了趕熱點或者什麼,不然拖個把月發稿,再拖個半年發稿費都是非常正常的事。

簽約就相當於發工資,在頭條寫文章自然是沒有那麼輕鬆的,因為你每個月寫幾篇這是固定的,可以很認真的說,我每個月除了自己的本職工作,然後再完成頭條的簽約篇數,最後再加上給他媒體基本一個月合計五六篇稿子以外,每個月都非常匆忙,根本沒閑余的時間了。

就這樣一年累死累活下來在頭條也不過是多出二十萬出頭的錢,可這都是無數個熬夜的夜晚換來的,本人出身農村,父母都是非常普通的百姓,所以還是非常感激這點錢,也非常感激頭條的。但是這點錢和知乎大V人人年入百萬,個個都是常青藤,不是開超跑的富二代,就是官宦子弟就根本沒法比了。作為站在互聯網頂端階層,互聯網精英代名詞的知乎大V,他們從來不缺錢,也從來不會為了五斗米折腰,更不要說這區區兩萬不到的一個月,也不過是人家知乎大V喊兩嗓子就有一堆人前來貢獻的孝敬費。

所以,終究還是年入百萬的大V們看不上而已,畢竟知乎大V都覺得自己比什麼轉會費兩千萬的MC天佑,一千五百萬的馮提莫要高貴的多。


這個問題問的是「如何看待拒絕今日頭條簽約邀請的知乎大V們?」,看起來好像是拒絕了才是異類,需要談談看法,相反我倒是認為真正的知乎大 V 本來就不會因為頭條 500 一篇的稿費買走。確實有很多所謂的「知乎大 V 」被頭條簽走,但這個和知乎整體的內容創造者來說只是九牛一毛,同時,那些被簽走的大 V 沒什麼不對,有的人寫作在乎分享,而另一批急於變現而已。這批人嚴格上來說也並不屬於知乎為了分享和榮譽感產出內容的「知乎大 V」。

像頭條這樣的資本大佬進來後,對於這種做法,知乎的版權協議寫的很明白,「站內免費分享」,頭條給你錢你離開了知乎一點問題沒有。但如果從此把自己的創作興趣,讓別人對你要求了字數,頻率,質量並且寫進合同。我只能說,感謝今日頭條為知乎整頓社區氛圍做的貢獻。

所以在的人還是會在,走的人也不可惜。


PS4獨佔大作?你當我Xbox給不起錢嗎?


我到認為知乎和頭條做的方向並不是一樣,知乎是做知識分享,頭條是做興趣愛好的,相對無言爭取大號是為了粉絲,個人認為頭條的簽約意義不是很大,用戶習慣和平台屬性決定了用戶去那個平台。


知識生產者/分享者一直是值得尊敬的,我們要學著理解他們。這裡我要說的是,知識生產者包含於內容生產者中,是內容生產這中比較「良心」的一種,有些內容生產者為了迎合受眾,維持粉絲,在作品中雜糅了一些被動的情緒,使之變了味道,當生產內容開始轉化成謀生工具,就如同將性生活變成晚十朝七的某種職業一樣,意味就不同了。所以,知乎之所以大V雲集,一個是時間的積累,還一個就是基調的培養,人以群分,這裡的V大多是以內容服人而不是為了吸粉變現而咬文嚼字。

但是,這些生產者從內容型平台轉戰流量型平台後是否真的可以適應呢?內容生產的彈性是否會受控制,是否會影響到內容生產者的生產情緒和內容質量?想要五斗米,勢必要折腰。

因此,總會有那一股清流,寧可堅持自己本心,不為五斗米折腰,這是一種態度!


首先謝謝那位邀約的大大。

其次,個人感覺知乎大V們的拒邀,肯定有相應的原因,人家本身是有想法的,這裡不便猜測。「頭條」一口氣簽約300多個知乎大V,確實有點壟斷的意味。換種說法說,頭條在知乎這裡挖牆腳,一股隱形的「戰爭」正在開始。對於頭條的壟斷,壟斷作者們的內容版權,簽約的作者們只可在這裡(頭條)發布內容,而無法去「他鄉」。但300多個知乎大V的簽約也屬情有可緣,畢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頭條給的優惠政策實在太豐厚。但縱觀輿論,就前5位簽約作者而言,他們並不想被其壟斷,也就是說這些大佬並不屬於任何一個媒體內容生產平台。

現如今頭條已經發出了優惠政策,當任意一媒體平台在「領頭羊」頭條的帶領下,「平台們」相繼的會放出更多的優惠政策,這樣不管在哪個平台創造內容,大家都可以開開心心的去「生產」。

所以對於這種話題,個人感覺,這要看作者本身是否被願意壟斷。對於我,我只屬於我自己,並不屬於任何一媒體平台,謝謝。


至少說明知乎的內容還是有價值的。

不是互聯網行業的一員,想問一下,一款產品上限,就必須加強運營嗎,運營分很多種對吧

文化產品,加強優質內容,遊戲產品,舉辦線下牛逼賽事,app:依照客戶變化的需求不斷更新與開發。

看上去原理跟理財產品差不多,上線(發行)上可能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運營起來也沒有那麼多細緻的量化指標給予兌現,不過0門檻是肯定的。


知乎與今日頭條,知識分享與知識變現的博弈,誰將是主宰者?

最近,今日頭條從知乎挖人,有人稱「分享精神已被知識變現超越」。到底,知識分享與知識變現這場戰爭花落誰家?時間會告訴你答案。

據了解,最近知乎頻頻「被上頭條」,主要還是知乎這個問答網站的「開路者」以及今日頭條這個後來者在知識的最終使用上的不同而引人關注。在最近的一年間,無論是知乎還是其他的競品,知識變現都是他們重點發展的對象。不過,似乎所有人都差不多忘記了這類網站的初衷,那就是知識的分享精神。

這周三,有人爆料「今日頭條已經與將近300名知乎大V簽約,今日頭條給這些內容提供者超過普通白領的年收入,同時這些人不允許在知乎發布相關內容。」

如果說去年「知識變現」這個詞只是嶄露頭角,那麼今年各種回答網站以及社區的興起,把「知識變現」推到年度熱詞也毫不為過。事實上在「知識變現」這件事上,知乎是慢別人一步的。在分答興起之後,知乎才如夢方醒,推出了「知乎Live」這一產品。與此同時,各個媒體也爭相推出類似知乎的問答社區,這也讓知乎的壓力在去年一年裡極速增加。

當人們看到知乎的成功之後,都希望能夠效仿並超越,畢竟中國人最厲害的一點就是把一個市場瞬間炒熱成紅海,然後再走向一獨大。此次今日頭條簽約知乎大V,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為了讓旗下的悟空問答能夠獲得更加優質的答案。

抱怨知乎社區環境的烏煙瘴氣,這也是之前許多離開知乎的用戶所共同指出的。知乎貼吧化也是近一年來知乎用戶在抱怨的事情,許多優質內容提供者的流失讓知乎的主營業務也面臨危機。

在知乎剛剛出現的時候,更多的算是一個小眾社區,基本上沒人能夠想到能靠這個平台賺錢,因此也就催生了「逼格」、「裝」、「高大上」這樣的標籤。那個時候,人們在知乎平台上最多就是推薦自己的微信公共號,沒有人想到會有一天可以直接在知乎上開一場Live就有錢賺。

如果說知乎自身有對社區環境引導不力的責任的話,那麼許多用戶對於分享精神的缺失又是另一個重要的問題。

作為普通人,靠自己的知識賺錢是一個非常理想的工作狀態。如果在低強度的狀態下,通過幾篇文章和幾段語音就能賺錢,那我相信很多人都無法拒絕。這個時候,分享精神似乎就離人們越來越遠。分享精神越來越遠,但共享經濟卻越來越火熱,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一個知識點、一篇文章就可以獲得資金,誰不願意安安靜靜的做個「能賺錢的文化人」?其實,個人是不太贊成這樣的觀點的。知識的高度和深度確實不容易得來,難得的東西需要付出代價也可以理解。但是過於將金錢與知識分享捆綁在一起,會讓人們對知識的慾望逐漸減少。

資本的慾望,難道就不放過我們唯一的凈土嗎?

想要更好的變現,為何通過易賽加油卡回收?中石化加油充值卡可以藉助南寧易賽加油卡回收平台在線變現!無需出門,無需找人!簡單高效,快捷安全。使用這樣的方法變現,不更加輕鬆?都不需要費腦!

那麼易賽加油卡回收如何實現在線變現?

使用易賽加油卡回收APP提交卡密,或者是直接可以在微信下方的「加油卡回收」輸入卡號和卡密,還有自己的收款賬號,就可以實現直接在線變現。

中石化加油充值卡可以變現,相信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而現在,這已經不是鮮為人知的事啦,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手中的充值卡變成我們急需的流動資金。


這個時代還是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人存在的


推薦閱讀:

怎樣提高今日頭條里文章的健康指數/健康度?
今日頭條新手怎麼過?
怎麼看【悟空問答】未經作者同意,擅自搬了知乎的問題到它的平台上讓大家回答?
今日頭條廣告怎麼投放?
移動應用「今日頭條」是如何抓取新聞的?

TAG:今日頭條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