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認知語言學角度理解中醫隱喻?
認知語言學認為隱喻思維是作為人類認知的方式,是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之一,隱喻的核也是把熟悉和不熟悉的事物並列,增加了我們對不熟悉事物的認識,人類社會的語言使用者都能運用隱喻,因記憶中己經儲存了對世界萬物各種特性的認識,人的認知能力及經驗都會影響到對隱喻的創造使用,可拓展人們認識尚不知曉事物的能力。人在進行認知的過程中,由於對某些事物缺乏清晰的類別概念,只能用己經熟知的事物或經驗來表達另一種事物或者新經驗,這種藉由聯想和類比進行的相似性替換過程就是隱喻的基本思維過程。
但這種說法目前還並不完善。
既然邀請我來講,我只從語義學角度說幾句,因為中醫的語言不具備自然語言的公共屬性,研究清楚了也沒多大實際價值。另外中醫語言問題處於更加底層的層面,在語言上研究越深入,中醫就離醫學越遠,結果只能證明中醫沒有任何醫學價值。(以下內容可能更貼近形式語言學,而非認知語言學。對於使用認知語言學分析中醫語言得到的結果,只能得到玄學語言體系的設計脈絡,但卻無法證明其設計在現實生產生活中的可用性。也就是仍然會得到其沒有任何實用價值的結果。)
首先我更正一下題主的提出的這個問題:如何從認知語言學角度理解中醫隱喻?這個題目實際上是不正確的。我個人認為準確的說法應該把「中醫隱喻」換成「中國傳統玄學」或者直接用「隱喻」二字。
從語言的角度說,中醫在語文方面的問題並非中醫獨有,而是古代中國人在認知自然過程中遇到了共通的解釋不了的問題,然後通過語言層面的方法來進行解釋。這種自發行為形成的體系,在天朝明確地在玄學系統內被體系化。包括風水、占卜、星象等等都會使用到,而不僅僅只是中醫在用而已。中醫使用的很多語言體系定義的方式都是基於玄學。而玩弄語義、自定義邏輯關係和概念是玄學的常見現象。
其次,用隱喻這個詞其實還有不夠準確的地方。從語文的角度講,它涉及到的手法有比喻、借代等等;從語義學的角度講,簡單地把「本體」和「喻體」理清就可以很順利的解釋這個問題。
還是舉初中語文的例子:對面來了個紅領巾。在這個借代手法里,紅領巾是喻體,少先隊員是本體。對於我們來說可以很清楚地分析出喻體下的本體究竟是什麼,但是對於沒有接觸過共產主義的老外來說呢?紅領巾是個什麼鬼?他們可能一輩子都分析不出本體是個人。 這也就是玄學使用的語言手段產生的問題之一:他們用喻體來解釋他們解釋不了的事情,也就是說他們不清楚這些被自己設計出來的概念的本體究竟是什麼。
舉第一類例子,無本體的概念。從語義學的角度分析,中醫中的「六淫」全部都是喻體,翻遍經典,也找不出他們的本體。玄學使用隱喻暗示了太多內容,但是找不到本體的現象,說明沒人知道這些概念究竟是什麼。這種含糊的搪塞在古代學術不發達的年代可以忽悠住人,但是到了現在就不行了。很多人說喻體可以分析出本體的一些特徵,不能說中醫玩這個沒有意義。這話的前半句我認為沒錯,喻體是可以有一些本體的特徵。但這些特徵就肯定是醫學上有用的么?紅領巾的特徵和人類有多大的差異?喻體反應的本體特徵真的能反應出對醫學有用的特徵?那誰告訴我紅領巾喻少先隊員的做法里,能提取出什麼對醫學有用的特徵來?語言里到處都使用這種和醫學骨子裡根本無關的方法,玄學裡也到處都在用這個方法,中醫在用玄學的時候也學會了這種扯蛋的方法。
語言是工具,而不是醫學本身。語言作為表達和理解的工具,不是用來創造理解和認知障礙的。通過語義學分析,可以十分清楚地分析出喻體的本體特徵,中醫里的很多概念就是這類刻意設計認知障礙,也許對文學來說這是種美,但是對醫學這種現實的東西來說根本沒什麼卵用。(為啥有些西醫、中西結合醫喊著要求中醫必須去神秘化?呵呵,他們拿出「去神秘化」這個詞,就說明他們知道真相但是不敢明說,因為他們是醫生,醫生直接反對中醫是要丟飯碗的。)
第二類例子,本體超級多的概念,你不知道什麼時候用哪種。「五行」、「氣」等等就是這類。拿氣來講,經典中「氣」的本體就有至少五個,而且還他娘的全是抽象概念,只能間接指導(但中醫卻直接拿來用了)。經典中對於什麼情況使用哪種本體並無統一標準。這個派這個情況使用這種本體,那個時候使用那種本體,沒有固定,而且還經常自己和自己矛盾。另外一派可能就換個理解。本體和指稱都搞不清的玩法,不準確、不靠譜,只能忽悠人。
因為解釋不了自然,所以才用含糊的方法搪塞。語言里隱喻的各種方式為搪塞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因此古人使用這套方法來玩並不奇怪。但是他娘的現代學術那麼發達,還在玩這套的不是傻子么?玄學的隱喻早已被識破、被解釋清楚了。
語文、數學、邏輯學是處於所有學科最底層的三個基礎工具(形式系統)。利用清晰的概念界定,我們幾乎所有的學術都基於自然語言,而不是用本體都搞不清楚的中醫語言;利用思維的規律,我們的幾乎所有學術都基於形式邏輯,而不是連中醫人自己都認為不靠譜的取象比類。中醫理論的本質問題就出在語言和邏輯層面。基礎都不牢固,上面能搭建出高樓大廈么?
中醫錯在最最底層的基礎學科上,所以不用科學這種上層的東西也能反中醫。因此,答主還沒有開始談科學。捅穿中醫老底的內容還有很多,先說這麼些吧,反正也沒什麼人看。
中醫中的隱喻總體上是在當時認知條件下努力為揭示病理本質作出的解釋。中醫產生於獨特的文化環境中,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進程,這種「取象思維」是古時候的中國人進行觀察而發展起來的,通過表面的「象」來認知內在的本質。這種「象」是具有一定內涵或表示一定意義的形象,從表面現象進行對未知領域的推測。為了說明世間一切事物的變化都必須遵從陰陽的變化這一抽象道理,《內經》就用了「變化之父母」加以闡述。對於世界的認知,人類早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認知身邊的自然環境。與自然現象和地理概念相關的概念隱喻大量存在於中醫學科中;古人看到水、氣、雲、雨升降的自然現象,認知到人體的精、氣、血互相轉化,從而探索出人體物質代謝的規律;中醫解釋病因病機也是用「風、暑、寒、熱、濕、燥」等自然現象,這些都是中醫所特有的概念隱喻。對中醫概念隱喻表達方式進行分析,可以看出中醫理論普遍存在概念隱喻。隱喻不僅僅是語言現象,更體現了中醫學的認知方法,從中可以看出中醫理論對人體、疾病和治療的獨特認知,反映了中國文化的典型特徵。
不認同題目中的觀點。
自從白話文推行後,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實際上是漸行漸遠,互相割裂的。今人要看古籍,必須要靠翻譯,而這個翻譯就存在雅達信的問題。很多行文句式,古人一看便知,而今人如果沒受過文言文的訓練,查字典翻書本忙活一番可能還是錯解聖意。
既然提到玄學,我就舉一個玄學的例子。大家可能都在寺廟中拜過佛,看到「佛」字大家想到什麼?想到那個會金光閃閃的泥塑佛像?實際上「佛」(佛陀)是翻譯過來的詞,本身的含義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單單挑任何一個出來都不足以完全代表「佛」字。而這些註解,在浩如煙海的經論中多不勝數,只要稍微肯下點功夫看書的,就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再說,把大炮對準語言實際上跟中醫醫理毫無關係。首先,中醫的醫理不是陰陽五行,不是精神氣血,而是六經辨證。陰陽五行只是高屋建瓴的理論框架,在中醫中,理論是理論,臨床是臨床。理論本身是高度抽象的,但臨床則是準確無比的。就拿一個「肝木乘脾」來說事。這個證型有明確的理論(木克土),有明確的癥狀(脾氣急燥、頭暈目眩、胃脘脹痛等),有明確的治療方法(當歸芍藥散等)。如果把理論中的木乘土蓋住不看不學,也不妨礙任何一個學醫的人學習如何調和肝胃。在這個證型的臨床實踐中,沒有任何需要所謂的「隱喻」才能明白的東西,找不到任何一個與「對面走來一個紅領巾」這樣的有隱含含義的所謂喻體。如果看到陰陽五行、精神氣血等名詞,就以為是中醫醫理的全部,那隻能說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了。
別的題目有的答主有一個觀點我很贊同:中醫實際上是一種工程技術,是從實踐而來的。那麼既然是工程技術,就需要有經驗公式。受古代科學(哲學)水平的限制,在提煉經驗公式的時候,只能借用古代已有的陰陽五行體系來描述。那麼就造成了中醫理論中,理論框架與臨床實踐實際上是兩張皮,學了理論如果不學臨床,那就是啥也不是。同樣,如果只學實踐不學理論,那這個實踐就無法升華提煉,無法自圓其說。
那麼回到題目本身。之所以覺得中醫中有很多隱喻,那就是只接觸了中醫醫理的皮毛,沒有接觸中醫臨床實踐所至。我隨便抄一條傷寒論的經文: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全條除了陰陽兩字,跟什麼精神氣血完全沒有關係,有的只是準確的癥狀羅列以及所適應的方證。
再如:濕家之為病,一身盡疼,發熱,身色如熏黃。
寫得明明白白,無可辯駁。
又如: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
連用藥禁忌都寫得清清楚楚。像這些條文,哪裡用到隱喻了?
再如後世的張景岳,他本人因貪杯喝酒,得了個五更泄瀉,把前人治瀉的方法用了個遍,都沒有效,眼看就無計可施了。後來因內經里的條文「腎者,胃之關也」,因而自製胃關煎而治好。這個案例中先後用藥結果也是寫得清晰明白,一望而知,也是沒用到所謂的隱喻的。
余於四旬之外,亦嘗病此數年,其勢已窘,因遍求治法,見朱丹溪曰∶因傷於酒,每晨起必瀉者,宜理中湯加葛根,或吞酒蒸黃連丸。王節齋曰∶飲酒便泄者,此酒積熱瀉也,宜加黃連、茵陳、乾薑、木香之屬。薛立齋曰∶若酒濕未散,脾氣未虛,宜用此葯分利濕熱。若濕熱已去,中氣被傷,宜用六君調補中氣。又曰∶酒性大熱,乃無形之物,無形元氣受傷,當用葛花解酲湯分消其濕。凡此諸論,若已盡之。然朱、王二家之說,則不分寒熱,皆用黃連,是但知酒之有熱,而不知酒之有寒,烏足憑也,惟薛氏之說,雖亦云酒性大熱,而所重在脾,誠若善矣。余因效之,初服葛花解酲湯,不效,繼服六君子、補中益氣湯,又不效,再服理中以至八味,俱不效。斯時也,計窮力竭,若無再生之望矣,因潛思熟計,料非峻補命門,終無益也。乃自製胃關煎、右歸丸、一氣丹等方以治其病,仍絕口不飲以杜其源,調理年余,竟得全愈,自後始明、性質之理,多得濟人。向使己無確見,執信濕熱之說,而妄用黃連、干葛清涼分利之劑,則焉望其有今日?即或自用稍遲,則既甚亦難挽矣。矧今人之病此者最多,而是陰是陽,不可不辨。凡陽盛者,脾強胃健,而氣不易奪者也,故治本無難,而泄亦無慮;陽衰者,脾腎既傷,則脫氣最易,故宜防其無及,不可不為深慮也。若必以酒為熱,則其為古法所誤者,誠不少矣。因為中醫除了隱喻這層紗,裡面就是一堆發霉的爛谷。
中醫就需要各種似懂非懂,似是而非,模模糊糊的隱喻。 不然,陰陽虛實寒熱正邪到底是個啥東西? 他們不敢說清楚。 必須要模模糊糊,製造煙霧,才能讓驗證失去靶子。後來者發現,維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是陰陽五行範疇的建立原則,後來的rosch又提出原型範疇理論,可以更好的描述五種自然物質的作為範疇的原型樣本。
據我了解,這些最早提出的是藍純與賈春華教授。
而賈春華是第一位提出中醫是一門關於隱喻的學問。
隱喻是中國傳統哲學,傳統文化的核心。
不論是占卜,還是醫學,亦或是詩歌文學,都離不開隱喻思維的運用。隱喻在認知語言學大家lakoff的定義中,即是運用對一件事的經驗和知識去理解另一件事。
同時他也指出隱喻並非修辭學的專屬,而是存在於人類發展中和人的認知中。但是!!!隱喻是高度主觀化的言語,有學者認為他或許不能稱之為言語。隱喻的功能只有在受喻者自冾理解了施喻者意圖後才算完成。
隱喻的缺點是,它的邏輯是或然的,因為這裡存在lakoff所說的目標域與始源域映射過程中的凸現和選擇。
但隱喻又是超越理性的,因為在隱喻思維中,世界萬物才會真正被安置在合適的位置,隱喻可以去隱喻理性與科學,甚至,隱喻可以隱喻隱喻本身。現代醫學是:提出假說,通過動物實驗和臨床雙盲進行驗證,去偽存真。中醫是:提出假說,發現在某些場景適用,就拿來當真理用。一旦破到無法適用的場景,就用隱喻來含糊其詞,就是死不認錯。
首先,中醫經典沒有淫慾,
而漢以後寫醫書的亻才會有淫慾,
我有事也淫慾,作用多多,比如粉刺調侃一下,推薦閱讀:
※魏麗:沒有降不下的血糖,只有改不掉的習性
※如何評價男人的「上進」你理解的男人「上進」是什麼樣子?
※一杯正宗的豆漿是怎麼樣的?
※一篇文章了解日本文化
※董克平 | 建城三千年,你趕上的是哪個「老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