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之人心裡在想什麼?

古代有李白、李清照、白居易、蘇軾、歐陽修這幫人信佛,現代有劉德華、李連杰、林青霞、王菲、張國立等人信佛,而且他們都達到了癲狂痴迷的程度?那麼,他們信佛是出於什麼考慮?心裡到底在想什麼呢?


因為現實世界太不完美,為了追求更美好的世界。

結果發現通過佛法的修證,真的能夠尋找到這樣的世界。

僅此而已。


而堂堂丈夫,忍令本具佛性,常被惑業所縛,以受生死苦荼乎。


憍陳如。云何名為第四人間所居之處。觀察彼處不生樂想。

憍陳如。有智之人次觀人中。一切皆有種種諸苦。所謂

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愛別離苦 怨憎會苦。求不得苦 五盛陰苦。

飢苦 渴苦 貪苦 嗔苦 妒嫉等苦。

妄言 綺語 兩舌等苦。惡口罵詈 誹謗等苦。

寒苦 熱苦 惡風 惡雨 疫蝗等苦。毒惡禽獸傷害等苦。

惡世 惡王 牢獄等苦。

貧窮下賤 短命等苦。

既念此苦更生重苦。緣苦生苦還造苦因。於未來身復受苦報。

如是轉轉無量無邊。受諸辛苦無有窮盡。何有智者樂於彼中。

是名第四眾生人中居處。智慧之人觀是事已。於人道中不生樂想。


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林林總總的煩惱,如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陰熾盛,怨憎會。讓我們痛苦不堪。隨著親人的衰老或者故去,更會讓我們覺得這個世界並不圓滿。那麼,我們就開始反思,是不是應該有個圓滿的世界,它無有痛楚煩惱,但它到底在哪裡?我們苦苦朝外找尋,這個答案始終找尋不到。直到值遇佛法後,佛陀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其實是完美無瑕的,只是我們的心不完美,才感受到這樣的景象,應該去降伏剛強內心。這樣,我們的世界便不再有冬天、夏天的區別,我們的往生父母也和我們無處不在,我們也不再有病痛苦患。剛開始,我們也是半信半疑,直到有一天,發現我們的內心小小的變化,我們的世界竟然真的有變化。我們不再貪婪,而享受到了知足;我們不再發脾氣,而享受到別人的善意等等;我們不再愚昧不堪,而感受到自己竟然也可以有智慧的火花受到尊重。等等,我們認為佛法不虛,並開始修行。同時祈禱眾生都能沐浴法音,得到不生不滅的快樂。就是這樣。阿彌陀佛!


為了脫離六道輪迴,了脫生老病死之苦,同時解決靈魂無所依,無所住。世間名人也好,故人也罷,無非都是人世間的孤獨行者,他們修行亦修心,他們覺悟而成佛,人生如逆旅,你我皆是修行人,只為早日共佛道。


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真的不太好回答,比較別人心裡想什麼只能問當事人才知道。而且你說他們癲狂痴迷的程度,是否也只是自己主觀臆斷呢?如果你真想知道他們心裡想什麼,提供兩個方式:一,是親自去採訪他們;二,你自己去學習佛法,通過潛心學習去感受他們的信佛之道,也許你能悟到一些他們想什麼。 不去主觀的臆斷別人是比較成熟的社會態度。


有信無信,無想可想,方便度日,究竟成佛。


我還能為你做什麼


我不清楚其他人的想法,我信佛是想了解佛陀的智慧,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想探究。

現在心裡的想法是「我可以為別人做些什麼?」「別人有什麼需要」「願人心凈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願一切眾生都成佛」


空。

最近在讀《正見——佛陀的證悟》,裡面說:「你也許不是生長在一個佛教的國度,或出生在一個佛教家庭,你也許不穿僧袍或剃光頭,你也許吃肉而且崇拜饒舌歌手Eminem或性感名模ParisHilton,這不表示你不能是佛教徒。要成為一位佛教徒,你必須接受一切和合現象都是無常,一切情緒都是痛苦,一切事物無自性,以及證悟是超越概念的。」


印象中似乎沒在知乎寫過答案,收到回答邀請也是意外,竟然是這樣一個問題的邀請更覺得奇妙。

今天一天都在關注#和頤酒店女生遇襲#事件,想起這個問題,大概可以說一句。

並非題主描述中信佛癲狂之人,只是對一切未知始終保有敬畏之心,相信為善雖未必有大回報,但為惡必然會有可見或不可見的災厄。僅此而已。

常懷善心,多行善舉。這麼多年一直提醒自己並奉行:努力做一個好人,去遇見更多的好人。


認為世間萬物都是因緣和合而成,開始非常欽羨有修養的人。


得到心靈上的安慰,精神上的寄託!


推薦閱讀:

TAG:拜佛 | 佛學 | | 學佛 | 修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