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德國的女權主義者要歡迎穆斯林難民來德國?

女權扯上政治就完了,但是不扯上政治就爭不到實體權利。

不管怎樣奉勸那些批判的正視一下知乎也是媒體,女權的政治正確也好批判女權的政治正確也好。你要是深信不疑了,你也和題中的人沒什麼區別。同意樓上 @妄明 的觀點,現階段中國女權只是工具而已。

另外,牌子上語言的意思難道不是歡迎被伊斯蘭恐懼支配的難民嗎?最多是不考慮實際情況有點聖母。


活在童話故事裡的傻逼,不知道穆斯林有多殘暴


老祖宗在天有靈早就告訴我們了,自作孽不可活


德意志斯坦晚間新聞

【德國】全程高能:德意志斯坦晚間新聞,包含最新處女報價


德國又失敗了

張毅然 劉恆

【內容提要】 在敘利亞爆發內戰面臨分裂之際,德國帶領歐洲接納來自北非與中東地區的兵役適齡男性,德國官方稱之為「難民」。此舉讓德國頃刻間獲得了原本只有世界超級大國擁有的良好形象美好聲譽,亦是歐洲領袖德國在國際政治拳台奮勇搏擊的真實寫照。筆者經過研究分析認為德國此舉出發點可以理解但也反映出德國國運危機四伏。

【關鍵詞】 德國;失敗;俄羅斯;美國;盎格魯·撒克遜

引 言

德國曾經為實現自己的千秋霸業夢想屢敗屢戰最終被美國和蘇聯分割佔領,斗轉星移蘇聯解體德國外交環境隨之改變,在冷戰時代聽令於美國與蘇聯的德國如今自主制定國家戰略計劃。筆者通過研究世界歷史和地理髮現德國實施戰略計劃最難解決的問題在於德國人與英語文明國家盎格魯·撒克遜人推行社會多元化發展的節拍無法契合。筆者認為美國身為盎格魯·撒克遜文明的鼎盛之國正在經歷種族融合與變革,對德國的自主發展絕不會無動於衷,德國的戰略越是抱負遠大越容易給自身增添麻煩,而德國高調接納「難民」的舉動也並非德國國家實力富強的體現僅僅是形勢所迫,德國的未來不容樂觀。

一、接納「難民」的背後

德國的義舉和「難民」的來源

自從2012年以來,短短三五年內德國接納了超過110萬來自中東(注釋一)敘利亞的青年男性,來自敘利亞國難時「難民」,引起國際社會熱議。從人道主義角度來看,這是渴望世界和平拯救苦難生命的光輝人性在21世紀的綻放。德國為敘利亞內戰產生的惡果埋單,承擔歐洲領袖之責任,這是多麼擔當和勇敢。

敘利亞的正式名稱是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位於亞洲西部,地中海東岸,北與土耳其接壤,東同伊拉克交界,南與約旦毗連,西南與黎巴嫩、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為鄰,西與塞普勒斯隔地中海相望,全國總面積為18萬平方公里。

德國和俄羅斯在中東的部署

在冷戰時期中東地區伊拉克、敘利亞等國家就與蘇聯就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從伊拉克、敘利亞等國家大規模裝備蘇式武器可見一斑。蘇聯解體後,冷戰時期形成的世界力量平衡被打破,其它國家的影響力開始進入過去由蘇聯佔據的地區,中東與北非地區地緣政治也隨即發生變化。目前,俄羅斯作為蘇聯遺產繼承者繼續與敘利亞保持良好關係至今,隨著伊拉克薩達姆政權的倒下,敘利亞對於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價值比以往更加重要。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在敘利亞鄰國伊拉克發動海灣戰爭,接著肢解東歐南聯盟,2001年佔領中亞阿富汗,2003年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借口在伊拉克發動第二次海灣戰爭,徹底推翻伊拉克薩達姆政權,美國在伊拉克大規模駐軍扶植培養當地傀儡政權。2011年自美國全面從伊拉克撤軍之後,伊拉克陷入全面內亂。隨著西方意識形態通過社交網路對當地人民思潮的影響,西方媒體鼓吹的「阿拉伯之春」運動在中東與北非蔓延。敘利亞曾是穩定的一個伊斯蘭國家,邪惡勢力唆使敘利亞國內「反對派」和敘政府搞對抗,並給這些「反對派」提供資金武器和培訓人員企圖推翻敘現政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敘利亞問題」成為了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當伊拉克和敘利亞也陷入一篇混亂時,中東極端組織「IS伊斯蘭國」(注釋二)號稱在這片土地建國,從2011年年初開始,敘利亞爆發了敘利亞政府與敘利亞反對派之間曠日持久的內戰衝突。截止2015年5月「IS伊斯蘭國」已佔領敘利亞大半國土半壁江山。

聯合國是目前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國際組織。根據聯合國下屬部門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憲章,安理會的職能是斷定對和平的威脅或侵略行為是否存在,安理會促請爭端各方以和平手段解決爭端,並建議調整辦法或解決問題的條件。在有些情況下,安全理事會可以實行制裁,甚至授權使用武力,以維護或恢復國際和平與安全。簡單的說就是對戰亂國家伸出援助之手,援助的形式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形式:以美俄中英法為首的常任理事國,可以動員其成員國,提供食物、醫療、甚至通過派出聯合國武裝警察以及武裝部隊維和力量,平息內戰拯救在備受塗炭的戰火中的生命。

敘利亞民眾深陷苦難,人道主義援助刻不容緩。俄羅斯受敘利亞政府邀請開始軍事介入敘利亞危機,以打擊盤踞當地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以及其他伊斯蘭極端武裝。然而德國在援助敘利亞遭遇不幸的民眾時,德國並沒有參照美俄等國家援助方法向敘利亞伸出援助之手亦或通過聯合國安理會這條渠道向敘利亞伸出援助之手,而是通過在整個歐洲地區大規模接納敘利亞兵役適齡男性的方式來提供援助,筆者通過研究歐洲和中東歷史、地理、人文發現,德國此舉深謀遠慮意欲在歐洲、中東強化鞏固德國的霸主地位。

二、德國的棋局

德國的棋局

國際政治風起雲湧,表面波瀾不驚風和日麗,實則暗流涌動國與國遠交近攻謀略博弈層出不窮。

自一戰和二戰以來世界格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的歐洲霸主德國淪為戰敗國被美蘇兩國分割成西德和東德。

二戰後,美國和蘇聯在全球展開布局,各自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簡稱「北約」和「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北約」使美國得以控制以德國和法國為首的歐盟的防務體系,是美國世界超級大國領導地位的標誌。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是為對抗北約組織而成立的政治軍事同盟。1955年西德加入北約後,歐洲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包括東德簽署了《華沙公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除南斯拉夫以外,全部加入華約組織;成員國包括蘇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它們分別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陣營的政治經濟軍事同盟,開啟了「冷戰」時代。

隨著柏林牆的倒塌德國重新獲得統一,西方陣營通過「冷戰」宏偉大戰略在不費一兵一卒兵不血刃的情況下將蘇聯「和平演變」成功解體,俄羅斯從中分裂出來。當蘇聯巍然倒下之際,北約名存實亡對西歐國家失去了昔日的號召力。

西歐諸國也早已厭倦了世界霸主美國的驅使,歐洲共同體和歐洲聯盟(歐盟)開始崛起。2200多年前的亞洲秦始皇統一六國之際為了促進經濟繁榮發展就曾統一貨幣,而在2000多年後的近代歐洲同樣歷史也再次重新上演。1999年1月1日起在奧地利、比利時、法國、德國、芬蘭、荷蘭、盧森堡、愛爾蘭、義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11個國家(以下稱為「歐元區內國家」)歐元開始正式使用,並於2002年1月1日取代上述11國的貨幣。請注意此刻大英不列顛聯合王國,英國在二戰後諸國殖民地國家宣布脫離時,自己麾下的愛爾蘭三天兩頭鬧獨立,早已元氣大傷無暇無力統帥歐洲。請特別注意加入歐盟是有條件的,不是任何一個衰落的東歐前華約成員過國家都能加入歐盟享受福利。

德國在二戰後的一片廢墟之中,通過全球貿易重振其經濟,工業科技文化得以復甦, 在歐盟國家影響力日益提高。希臘次貸危機,多次最強聲音均由德國發出,並由德國制定最終規則,德國日益顯現的歐盟領導力有目共睹,如今德國重登歐洲霸主王位,德意志民族忍辱了半個世紀終於夢想成真。隨著歐元在歐盟的崛起歐元逐漸取代美元。德意志民族除了在歐洲成為領袖以外,還希望擴大自己在全球範圍的生存空間和國際影響力。亞歐大陸與非洲大陸這兩個地方在地理上一衣帶水緊密相連,人類歷史上最輝煌的文明就誕生在這片土地

二戰戰敗後,尊貴的德國人不得不恭敬聽候暴發戶美國人的訓誡,然而面對蘇聯人在東歐歷次成功擴張時倍感危機。

回顧德國在二戰開戰前的布局,德國似乎想構建一個針對蘇聯的「Y」形包圍圈。這個包圍圈以北歐國家做起點,德國將與蘇聯為鄰的國家全部拉進自己的隊伍里,經過亞歐大陸結合部,拉攏北非和伊斯蘭國家。為了使「Y」的右邊部分形成,德國與日本組成盟友,分裂中國並在中國與蘇聯接壤的重要地區成立新國家。日本則需要將蒙古、朝鮮收編進自己的隊伍里。德國包圍消滅蘇聯的想法非常宏偉,但隨著德國戰敗該戰略功虧一簣。如今蘇聯解體了,俄羅斯取代了蘇聯的位置。德國通過成功的全球貿易重建雄心,根據德國外交動向以及德國媒體長期對中國西部地區輿論政策導向來看,德國似乎要把過去沒有通過世界大戰戰爭形式實現的地緣政治利益訴求通過新形式在不久的明天實現。

近觀近年來,雖然德國依靠經濟成就坐實歐洲霸主王位,但是樹大招風,發生在德國身上的勵志故事並不是每個國家都能在內心深處接受的,世界霸主美國對自己的風頭被德國搶走絕不會無動於衷。應對德國可能帶來的挑戰,美國正在積極布局,留給德國的時間不多了。

中東伊斯蘭敘利亞國家風雨飄搖之刻,自然是大好的投資機會來了。雖然很多的投資時刻,客觀的說很多的投資屆的宗師,在投資的標的物以及投資的機遇總是看上去那麼毫無用處醜陋還沾滿泥濘,日後超額收益才會證明卓越的戰略眼光。

中東伊斯蘭國家伊朗與美俄中英德法六國簽署核協議放棄核武器研發製造,歷經36年的經濟制裁與世隔絕於2016年1月16日終於解除。核協議剛生效5天,德國政府官員立即空降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這是核協議得到簽署後首位飛往德黑蘭的西方國家政要,刻不容緩的加入到首批投資熱潮。與此同時在另一邊,敘利亞政府軍在俄羅斯的援助下成功穩住戰線,德國則帶領歐洲以疾風迅雷之勢接納超過130萬的北非與中東地區兵役適齡男性,這對於敘利亞政府軍的作戰士氣以及未來敘利亞政府的外交立場的影響可謂是釜底抽薪。從這些舉措來看,德國對北非和中東地區的整體戰略部署未雨綢繆高瞻遠矚。

經過筆者以上洞察深入分析,德國接納來自北非和中東地區的「難民」,除了是人道主義與改善老齡化用工的需要等德國政府公開宣稱的目的之外,還有更加深刻隱藏的用意,那就是插手北非和中東這一塊全球戰略價值最高的地區。未來在北非和中東地區培養扶植傀儡勢力,培養未來德意志利益代理人,成功構築「Y」形包圍圈,排除俄羅斯與美國在相關地區的影響力。

三、利與弊的權衡

德國作為一個在近代誕生的年輕的歐洲國家,為了完成宏偉的目標曾發動多次局部戰爭和兩次世界大戰,然而武力擴張這條路並不好走,德國戰敗德國的主戰派失算了。

自二戰戰敗後,德國被戰勝國分割成西德和東德。冷戰期間,在美國馬歇爾計劃主導下西德成為富裕的國家,在蘇聯計劃經濟政策扶持下東德成為展示社會主義經濟成就的「櫥窗」。冷戰末期,東西德合併德國重獲統一,通過工業技術國際貿易,今天德國成為歐盟的經濟中心,在希臘次貸危機發出最強影響力的聲音。

回顧這段歷史可以發現,資本主義陣營的美國和社會主義陣營的蘇聯出於自身全球戰略建立的體系是德國經濟成功的關鍵因素。筆者因此得出一個結論:如果德國遠離了超級大國,德國經濟不會有今日的成就,德國不能因為在經濟領域取得成就便無視美國與俄羅斯的存在。

美國「發現」德國將汽車發動機電腦控制技術「錯誤」用於實驗室環境優化污染排放數據並處以重罰,成為聞名世界的德國汽車尾氣門事件,證明了筆者的擔心並非多餘。

筆者猜想美國或許早已知道德國對未來的戰略計劃和宏偉願望,只是美國有自己的計劃,而德國或許並不真正了解美國在內心深處的想法。德國希望依靠和平方式實現自己經濟復興和更宏偉的戰略的計劃,難道美國不知道用和平的手段來干預德國的國家戰略計劃?德國最終還是敗給了充滿耐心的美國。畢竟歷史曾經把德國放在美俄中英法五任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對面。

屢敗屢戰的德國總是成為他人的嫁衣。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德國在面對「難民」時究竟是棋手還是棋子,德國需要在冷靜之後認真思考。

四、美國不高興

展望國際未來大趨勢

美國自二戰後成為世界秩序的制定者,隨著蘇聯的轟然倒塌美國成為全球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美元成功取代英鎊成為全球的價值體現,然後隨著世界格局翻天覆地的變化,歐盟成立取代了美國主導的「北約」組織,歐元在歐洲的廣泛運用取代了美元曾經的地位。自從德國成為歐洲無冕之王和領袖,德國人感到自己通過發動一戰和二戰戰爭沒有獲得的榮譽,居然通過「冷戰」以及和平貿易等等其他形式獲得了勝利,高興之餘於是便將多年來珍藏的夙願準備大展宏圖。同時,美國也希望除了自己通過經濟手段制裁俄羅斯外,還願意通過德國在歐洲第一線制衡俄羅斯在東歐的擴張。德國人可能或許忽略了一點:美國國內正在經歷種族融合與變革。而截至目前,「德國是多元文明移民國家」並沒有得到世界霸主美國的認證。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德國率先成功完成種族融合與變革或不同意識形態宗教的和諧發展,美國盎格魯·撒克遜人或許會非常嫉妒,相信未來美國會有很多針對德國的國際政策會在全球公演。

注釋一

中東(英語:Middle East,阿拉伯語: ?,希伯來語:????? ???????)是一個歐洲中心論辭彙,意指歐洲以東,並介於遠東和近東之間的地區。具體是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在地理上,中東的範圍包括西亞地區(除阿富汗),並包含部分北非地區,也是非洲與歐亞大陸的亞區。「中東」是歐美人使用的一個地理術語。「中東」概念究竟包括哪些國家和地區,國內外尚無定論,但一般泛指西亞地區,約17個國家。傳統上的「中東」一般說來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約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達、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葉門、巴勒斯坦、塞普勒斯和土耳其。其中,除以色列和塞普勒斯外,都是伊斯蘭國家。而在這些中東伊斯蘭國家中,土耳其、伊朗、以色列為非阿拉伯國家。

中東或中東地區是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中東」地理上也是亞洲西部與非洲東北部的地區。 它包括部分西亞和非洲埃及。「中東」不屬於正式的地理術語。中東地區的氣候類型主要為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其中熱帶沙漠氣候分布最廣。聯繫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歐洲和亞洲,中東自古以來是東西方交通樞紐,位於「兩洋三洲五海」之地,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為爭奪寶貴的淡水資源和石油資源,常年戰爭不斷。

注釋二

「IS 伊斯蘭國」(阿拉伯語: ?,英語:Islamic State,縮寫:IS),前稱「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英語: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 Shams,縮寫:ISIS),阿拉伯國家和部分西方國家稱為「達伊沙」(DAESH),[1] 是一個自稱建國的活躍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極端恐怖組織。2003年以前以「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的名義開展活動。

2006年,IS前身在伊拉克成立的「伊拉克伊斯蘭國」。「al Shams」的意思是「大敘利亞」,即敘利亞、黎巴嫩、約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該組織的目標是消除二戰結束後現代中東的國家邊界,並在這一地區創立一個由基地組織運作的酋長國。

2014年6月29日,該組織的領袖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自稱為哈里發,將政權更名為「伊斯蘭國」,並宣稱自身對於整個穆斯林世界(包括歷史上阿拉伯帝國曾統治的地區)擁有權威地位。

2014年9月,美國組建了一個包括英國、法國等54個國家和歐盟、北約以及阿盟等地區組織在內的國際聯盟以打擊IS。

【完稿日期:2016-3-18】


這在心理學上應該叫抖M或者聖母病吧


這個女人……好像被恩將仇報的穆斯林姦殺了,在知乎另一個問題里看到這個女人,結果挺慘的,屍體都沒打碼。


額,弱弱的問一下,這種正直勢力為啥木有被官方拉攏呢?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那正負就應該拉攏一下這些本土正直勢力啊?居然讓她們被敵人拉走了?


推薦閱讀:

女人、電影和理想國
中國無女權,何來女權癌?
「打女人」比「打人」更容易受到譴責的原因是什麼?
面對女權打著平權的旗號搞女尊,被剝奪和欺壓的男性有什麼辦法呢?
【大世界觀官方小說】神之眼淚外傳VI:龍背上的爸爸(Dad'n me)

TAG:女性主義 | 反女權主義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