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漢字給人以美感,還有一些詞語也一樣?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因為漢字除了表音能力,還有表意能力。

同時也是目前唯一健在的音意結合的文字。

與表音文字不同,表音文字是根據拼寫規則來構成語言系統的,比如說俄語、韓語,初學者可以把一篇俄語或者韓語的文章順利讀下來,但是他們也許完全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表意文字則不同,一個文字的形象可以完全和讀音無關。拿漢語來說,你可以完全不知道一個字的讀音,但是你能從這個字的形象和結構里大概了解這個字的意思。

比如「本」,這是個指示字,木的下方一橫,就是說這裡是樹的根,樹的根是什麼,就是樹賴以生存的基本了,這就是本的意思,從字的形就能看出來。

再比如「孬」、「甭」這種字,都不用理解,一眼就知道什麼意思。

為什麼漢字形象上給人以美感呢?

因為你看到漢字,你就能聯想到它表達的含義,或者說,面對有水平的漢字排列,你會能直接聯想它表達的意境。

林逋《山園小梅》里寫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你一看你就覺得真美,這種感知不僅僅是從韻律上來的,而且是從字形上來的,因為它直接引導你的思想去沉浸在這種美的意象氛圍中。

另外,拿題主所舉李白這句「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來說。

覺得它美,還因為它洗鍊。

直接白話說這句「我這沉浮的一生像夢一樣,歡樂的時候有多少」,顯然就臃腫了,破了,不美了。

這是一種語法上的優勢。

好比說「我十二萬分愛你」總好不過「我愛你」。

「對酒當歌」你覺得真豪邁,「對著酒我應該整一首啊」瞬間就沒了韻味。

大抵就是這麼一回事。


我們對某些字意的認識已是根深蒂固,所以在看到這些字詞搭配在一起時難免會產生會意上的「先入為主」。

比如,在一張白紙上畫一棵樹,幾朵花,幾堆草,春天的氣味兒就出來了。


大概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


因為是詩。


推薦閱讀:

黑格爾比馬克思如何?
"勃學"背後到底蘊含了什麼道理?
拆《西方哲學史》19:畢達哥拉斯的影響
做一個有智慧的人,而不是一塊裝滿知識的硬碟!

TAG:哲學 | 寫作 | 美學 | 文章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