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從Welldoc的模式看移動醫療?


近日來,Welldoc突然成為了移動醫療圈熱議的一個話題,這家創始於2005年個人健康管理移動醫療公司的發展和業務模式引來了Dr.2, 謙哥,大怪,懶道人等諸多大咖的點評,以下我僅就個人的一點研究談談一些不太成熟的思考和想法。

2015年4月20日,JAMA雜誌發表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有沒有一個APP可以解決APP超載的問題?》(Is There an App to Solve App Overload?),作者Bridget Kuehn總結了目前醫療APP的現狀並指出了現在市面上超過40000多醫療APP面臨的挑戰:

? 在APP的有效性上缺乏臨床研究和公開發表的數據支持

? 臨床醫師和消費者缺少APP功能和效果的有效指引

? 在患者數據的隱私和安全性上缺乏有效的保證

? 在臨床應用的背景下缺乏如何應用APP的明確闡述(尤其是如何通過出了名難用的EMRs進行工作)

但是JAMA的文章也特別指出Welldoc公司的bluestar這個FDA唯一批准的有臨床數據支持的並且憑處方才可以使用的APP是一個例外,從2014年Q3正式上市到2015年4月,在美國的五個州已有大約2000名患者在使用BlueStar app,並且以超過50%的增長在穩步增加患者,其中60%是由welldoc拜訪過的醫生處方。

在2015年6月召開的第75屆ADA上,喬治華盛頓大學,MedStar聯盟紀念醫院和Welldoc公司共同發表了一項報告《Mobile Prescription Therapy: The Potential for Patient Engagement to Enhance Outcomes》,在這份報告Welldoc公司把認為移動醫療的目的是通過技術來改善健康結果,而在這一新興醫學領域,Welldoc認為有兩點是值得關注的,一是患者的參與度,二是健康結果的改善。

從2014年9月1日,到2015年3月26日共計226位患者被處方了Bluestar, 其中87.6%的患者(N=198)接受了處方,69%的患者堅持了4個月以上,在這些患者中,79%的患者A1C水平大於7(也就是說血糖控制不達標),中位年齡53歲(最小的23歲,最大的73歲)。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報告的一些有意思的結果:

? 82%的患者通過手機APP使用Bluestar,18%通過Web端

? 患者共參與66242次,其中藥物相關的條目佔43%,血糖相關的條目佔17%

? 大於60歲的患者的參與度高於預期

? 超過50%的患者堅持使用了至少3個月的時間

? 患者的高血糖和低血糖都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 與基線相比,61%的未達標患者達標或者降低超過1%

通過這個研究,Welldoc再次表明他們的MPT(mobile prescription therapy)是一個有效激勵患者參與從而改善健康結果的平台和工具,這裡想指出的是Welldoc的bluestar並不是一個單純的APP, 而是一個如他們公司所定義的是一個整合的治療方案,這個治療方案主要依託的是手機,這和目前國內很多對於移動醫療的定義是有所區別的,而在這一點上我個人比較認可高解春教授在百度世界大會醫療論壇上提出的移動醫療的定義:移動醫療就是通過使用PDA、行動電話、衛星通信等移動通信技術來提供醫療信息和醫療服務,並能有效改善醫護流程和質量。這裡的主體還是醫療信息和醫療服務,目的是改善醫護流程和質量。

再來看welldoc的bluestar系統,其中有幾個點是國內的醫療APP還遠遠做不到的,一是臨床決策支持,二是患者個體化實時的輔導,而這一切都基於welldoc歷經十年建立的雲端自動專家分析系統,這背後需要大量的技術,資金以及大數據的積累才可以得以實現。

從前端看,通過Welldoc的bluestar患者可以方便地存儲收集飲食、血糖水平和藥物治療方案信息(可以手動輸入或將設備與 血糖監測儀無線連接),通過雲端獲得個性化的反饋和警示。在現有藥物劑量、血糖波動情況、每餐碳水化合物攝入情況等數據進行分析後,可以將診斷建議發送給以醫護人員, 醫護人員可以根據情況調整患者的用藥選擇。患者可以及時的得到指導,從而提高治療的參與度和依從性。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DCHealthConnect研究表明,患者對WellDoc糖尿 病管家系統反饋非常好,100%的患者認為獲得及時的個性化的反饋很有幫助,100%的患者認為此系統幫助他們更好地監測血糖,而只有6%的患者認為輸入 他們的糖尿病信息非常麻煩。

WellDoc通過向保險公司收費盈利。由於WellDoc糖尿病管家系統可以幫助醫療保險公司減少長期開支,在報銷上獲得了和藥品相同的地 位,已有兩家醫療保險公司表示願意為用戶支付超過100美金/月的「糖尿病管家系統」費用–只要醫生建議患者使用這一系統,保險公司都會買單。而 2013年6月WellDoc的新手機健康應用BlueStar正式上市後,福特、來愛德等世界500強公司宣布願意將BlueStar納入他們的員工處 方葯福利計劃,福特和來愛德相信BlueStar可以幫助他們維護員工的健康,並降低企業長期的整體醫療支出。

無獨有偶,另一家類似的公司是CardioNet是心臟監測服務提供商,為患者提供長期遠程心臟監測,CardioNet不僅僅是一個移動心臟監測設備製造商,更重要的是心 臟檢測服務提供商,其主要產品MCOT?

(MobileCardiacOutpatientTelemetry,移動心臟門診遙測)可以通過感測器為 患者提供一天24小時的心臟數據檢測服務,並將數據傳輸至攜帶型監控器(藉助泰利特Telit公司開發的CC864-DUAL蜂窩模塊進行數據的實時傳 輸),監控器監測到心律異常時(患者自身此時往往尚未意識到),自動將心電圖發送至位於加州或賓州的CardioNet監測中心,監測中心每周7天、每天 24小時都有心臟監測專家進行數據分析,一旦發現異常可及時診治。

CardioNet同樣已通過FDA審批,監測效果獲得了臨床數據的支持;CardioNet同樣通過向保險公司和研發機構收費實現盈利。公司2012年收入為1.1億美元,其中9360萬美元來自患者服務(大部分由Medicare及商業保 險公司支付),830萬美元來自研發服務。由於CardioNet心臟監測系統可以幫助醫療保險公司減少長期開支,得到了保 險公司的青睞。2013年6月10日,CardioNet宣布與美國UnitedHealthcareInsurance(聯合健康保險公司)簽訂為期3 年的合作協議,將為UnitedHealthcare的所有醫保客戶提供服務,以此鎖定了超過7000萬的客戶。

在移動醫療領域,一直都有兩種業務模式的爭論,國內有,國外也有,一種可以成為「用戶至上」模式,另一種則是「結果至上」模式。

「用戶至上」模式通常是通過獲取用戶量來嘗試獲得收入,比如多少醫生註冊,多少患者註冊,UI/UX高出同行多少,動不動搞活動,時不時玩抽獎,不要錢一樣的討好用戶,玩了命的搞地推刷數據,移動醫療領域似乎很多創業家都懷著一個社區夢,平台夢,夢想著通過A輪,B輪,C輪然後高歌猛進,一路殺到納斯達克去敲個鐘,但是擊鼓傳花,花落誰家? 我個人的感覺,不管是醫生還是患者,都不可能是付費的一方,沒有付費方的業務模式怎麼可能持久。

另外一種就是以Welldoc等為代表的「結果至上」模式,通過臨床試驗的證據和整合的解決方案來證實自己的確可以改善醫療結果和質量,從而節約醫療開支,也唯有此才能獲得付費方(政府和保險)的青眼,才有希望長久發展,所以今年Welldoc和三星展開了合作,這也是這個行業開始縱向整合的一個信號,也代表未來的趨勢。

再看一下中國,國家的態度已經在《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表達的很明確:

? 發展基於互聯網的醫療衛生服務,支持第三方機構構建醫學影像、健康檔案、檢驗報告、電子病歷等醫療信息共享服務平台,逐步建立跨醫院的醫療數據共享交換標準體系。

? 積極利用移動互聯網提供在線預約診療、候診提醒、劃價繳費、診療報告查詢、藥品配送等便捷服務。

? 引導醫療機構面向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開展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等遠程醫療服務。鼓勵互聯網企業與醫療機構合作建立醫療網路信息平台,加強區域醫療衛生服務資源整合,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手段,提高重大疾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能力。

? 積極探索互聯網延伸醫囑、電子處方等網路醫療健康服務應用。鼓勵有資質的醫學檢驗機構、醫療服務機構聯合互聯網企業,發展基因檢測、疾病預防等健康服務模式。

一切的一切,國家支持互聯網醫療的發展,但是主體也表達的很明確,是醫療機構而不是移動醫療公司,目的也很明確是為了改善醫療流程和治療,從而最終節約醫療開支。

寫到這裡,斗膽寫一下個人的預測,未來的2-3年,大的平台類的移動醫療公司只會存活2-3家,而且應該是BAT在玩,背後基本都會有政府的影子,垂直細分領域每個大概會有1-2家存活,而且基本應該是類似Welldoc模式的公司。

胡扯結束,請各位拍磚。


剛看了篇文章,說得挺在理,大家看看~

透過表象看本質,WellDoc是鬼不是鬼? (下)

作者:大怪

編者按:在上篇發出後,大怪同學沉寂了兩個月,當我以為他就快忘了此文的時候,他又蹦躂出來了,結果我一看,咦,說好的我黑你捧呢?你咋也黑起來了?所以說WedllDoc到底是個什麼鬼?相信大家看完上篇後再看此篇,能夠得到更深的認識。

本文上篇分析了WellDoc的特點帶來的優勢和好處,把WellDoc誇得花枝亂顫,已經成為江湖上萬千捧臭腳的之一。不過我們常說「你的優勢就是你的劣勢」,賣葯玩法+血糖為抓手的特點猶如鋒之雙刃,利刃持之以縱橫天下,那麼另一面會不會傷到自己呢?

時也,勢也

WellDoc的本質「軟體」是前信息時代,其玩法「藥品」更是工業時代,借張強醫生教育我的「做事必須要瞄準未來,而不能只是現在,更不能是過去」。從眾多巨頭的衰落,我們可以確定今天已經處在互聯網時代了,那麼WellDoc能不能借上「互聯網時代」這個勢呢?

眾所周知,互聯網時代的重要特點就是產品或模式可迅速複製,不斷迭代,完善體驗,吸引更多用戶,降低邊際成本,快速發展用戶和數據。WellDoc通過了美國FDA認證,這是它作為「藥品」玩法的基礎,也是其名噪一時的原因。若要跟隨互聯網,有兩個很重要的點:

1.快速迭代以增加效果提升用戶體驗提高壁壘:但是FDA這道護身符卻在此時恰恰變成了WellDoc快速迭代的絆腳石。作為一個認證的醫療軟體,每一次迭代要麼不能宣稱FDA認證,要麼需要FDA再次認證,再次認證就應該先做臨床,這個鬼肯定快不起來,神倒還有那麼一點點可能…看起來WellDoc再也不能跟FDA愉快滴玩耍了,這是WellDoc不能承受之重吧。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啊。

2.快速發展大量用戶長期高頻使用,形成大數據玩法重構糖尿病管理。那麼需要的是流程超級簡單易複製。WellDoc的「藥品」玩法卻是流程複雜,步步關卡:從保險合作、醫生溝通和處方決策、藥店和上門協作、患者使用和配合,每一個環節都有不小的難度,加在一起要走通全流程的難度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幾乎沒可能快速發展用戶和數據。

那麼,互聯網這條路不同,WellDoc是不是只能走在傳統醫藥的行列中,慢慢成為鬼玩意一個?

勢者,運也

不論吹得如何天花亂墜,剝開層層包裝,WellDoc是基於不同的藥物治療方案,輔助提高基本藥物的作用,而不是本身獨自使用。不是獨立有效的藥品,那麼它更類似一個藥物催化劑,只是錦上添花的附加品。其地位就是「+WellDoc」而不可能是「WellDoc+」。基於今天全世界都流行的「醫療控費」,醫生在做決策時會選藥物+每月多花100多刀的輔助作用的的WellDoc,還是選擇不需要額外支出100刀且久經驗證的普通藥物治療方案呢?

你猜呢?你猜我猜不猜?!

現實告訴我們,WellDoc的用戶數量和粘性比故事裡的想像差很遠,合作的保險公司不但沒增加反而在減少(大概是這意思,具體細節不記得了,反正是趨勢很不好,需要數據的請自行搜索)。

運也?道也!

從分析和現實來看,WellDoc處於前無去路(互聯網之路不通)後有追兵(傳統賣藥方式不靈)的尷尬境地,其本質是無「道」。學葯企以自己的商業利益為中心而不是互聯網企業的用戶利益為中心,而WellDoc本身又不具有藥品的屬性和優勢,在信息透明的互聯網時代妄圖以「賣葯」的方式賣軟體,幾近於光天烈日下想靠講「鬼」故事嚇人騙錢謀生,步入困境幾乎是sooner or later的唯一結果。

當然,WellDoc在之前臨床驗證的基礎上,轉換為互聯網打法借屍還魂,形成厚積薄發一躍登天之勢,也不是不可能。只是要看負責人能不能下這個決心,比如先炒掉只會賣葯的CEO,互聯網玩法嘛,咱們天朝BAT大有人在哦。哈哈…

後記:此文上篇捧,原本計划下篇講一講WellDoc的劣勢,沒成想一路下來寫成了一篇超級黑文,也算是意外的結果吧。立論於此,歡迎來拍,據此入市(包括炒掉CEO),概不負責。


你的醫療項目怎麼樣了?電話多少,能聯繫吧


推薦閱讀:

通過智能硬體+遠程醫療看婦科病可以避免很多尷尬而且技術上已經成型,我覺得很有前景,大家是怎樣看的?
卓正醫療入駐騰愛醫生,醫生IP價值幾何?
推薦+序《移動醫療:智能化醫療時代的來臨》
HealthIT.CN智庫諮詢合伙人問答

TAG:移動醫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