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道里有橫勁嗎?


謝邀~

橫勁這個概念是很中國風的,我比較多聽到的是形意拳里的橫勁,只是沒有親自感受過,也沒有直觀的感受。為此我專門諮詢了朋友, @禪劍 給我推薦了兩個 @式微闕堂 的答案,可以分享給題主,題主也可以作為參照。

第一個:內家拳中,有些針對脊椎和盆骨的練法,它們的目的和優勢是什麼? - 式微闕堂的回答

第二個:形意拳的橫拳怎麼用啊? - 式微闕堂的回答

因為我也沒有直觀的體會,也只能根據文字描述做一下揣測,如有理解不對的地方也期待兩位朋友指正。

以下是我用這兩個答案橫向對比空手道得出的一些想法:

第一個答案揭示了武術練習的要點在於整勁,而整勁的關鍵又於練脊椎和骨盆。這個概念較為直觀,我們學習空手道時的第一個動作通常是正拳,正拳就是典型的通過蹬地擰腰打出來的動作,往後的各種突各種受,都離不開這個發力技巧,因此我個人認為空手道是橫力入門的 。我已知的各流派在練習基本和型(套路)時,都要求身體正直,有的甚至嚴格要求身體垂直於地面,這些其實都是為了讓中軸端正便於擰轉出橫力,尤其是中段正拳時,出拳的路徑近似垂直於軀幹(中軸),因此是橫力效用最大,也最容易體會到橫力。

在大量練習橫力後,基礎動作中會逐漸加入明顯縱力的動作,比如我們流派的鐵槌和落受(平安型)以及猿臂打(普及型二)之類容易用上脊椎傳導力量的技巧,最終的效果也是橫縱兩力合力來達到整勁的。比如鐵槌是從上往下砸的拳,資深的練習者也可以用上腰胯的橫向擰轉來加力提速,這點有時候讓初學者感到很迷惑。而一樣是擰腰的正拳,資深的練習者能打出沉重且下墜的力感,這也讓初學者感到神奇。其實這些特殊的力感都是可解釋的東西,並不玄乎。

然而空手道流派中對於這種橫力的發放方式也有差別。

下面的視頻中可以看到明顯的腰胯彈動,我們稱之為mochimi,即「餅身」,大致是說身體要像日式的糯米糕點一樣柔韌有彈性,這個概念和沖繩剛柔流是相通的,只不過在我們的練習中更為強調muchimi(鞭身)的概念,即肢體動作要有鞭子一樣的感覺,因此體現得更松彈一些。這種腰胯聯動的彈抖發勁,在我國空手道圈子裡幾乎成了辨識小林流的一個標準。

視頻封面小林流內步進初段(上外貿道場)視頻 極真空手則在擰腰上更吃功夫,相比靈活松彈,似乎這種方式更體現發力的厚重感,會比較強調體重壓入的透勁。

視頻封面2013年度世界総極真公認審査會 No.2 基本技視頻

腰和胯是不一樣的概念,對於腰胯運動的不同理解導致了這種發力上的差異。

髖骨也叫胯骨,即大腿和軀幹的連接處,我通常認為肚臍至襠部這一帶為胯,而空手道里所說的丹田也位於胯這個部分的幾何中心附近,不在肚臍下的皮膚表層,因此在小林流究道館的教學中,丹田(Tanden)這個名詞有時也被替換為「中心點」(chushinten)。

而腰則是胯以上肋以下的部位,這個部位沒有肋骨和骨盆這樣的支撐,只靠腰椎和一圈腰腹肌肉的支撐,這一部分的核心肌肉一定要夠強大,並且要學會用上力,這樣才能讓上下半身的受力互相溝通傳遞來達到全身的整勁,沖繩這邊把這種用力技巧叫做gamaku,也是橫力練習的要點。

實際上空手道里,不論是腰胯彈抖入門,還是擰腰入門,最終都是殊途同歸,都會達到剛柔並濟可散可整的效果,高水平的練習者對於這兩種發勁技巧都會熟練使用。

以上說了很多,但我覺得題主真真想問的大概是第二個回答中的內容。

這部分內容我沒有直觀體會,但是有一個現象很有趣,即橫進一體,也就是在直線向前的時候還帶有橫向的力。

僅從直線動作帶橫向的力來看,空手道的「決」(kime)就有這個特徵。Kime這個概念通常是指動作做到末端時定住的那種感覺,在日式空手道里經常能看到,對於動作的穩定性有很大的要求。在沖繩空手中,這種穩定性則不僅是要求在末端了,而是在動作的過程中始終有穩定性,即直線動作中能夠承受垂直於動作路徑的力,受力是相互的,所以動作本身也可以被認為帶有橫勁。典型的就是出正拳的時候,受到橫向格擋的力時,出拳路徑盡量保持不變,這就要求這種直線動作中要橫向也能受主力了。在格鬥中難免會被格擋,因此各派對這種抗偏轉的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正應了 @式微闕堂 答案中的橫拳屬土、土生萬物的說法,各個動作都要有基本的穩定性。雖然各派都多少有這樣的概念,但似乎在沖繩上地流中特別被強調,下面視頻中1分45秒後的幾個動作中就有明顯體現了。

視頻封面日本空手道 上地流—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另一個概念是 @式微闕堂 提到的槍法中攔扎和拿扎,把原先橫向擋開對手的動作和直線向前刺的動作變成了同一個動作,兩個動作變一個動作,自然是效率提高了許多。空手道的受在基本技中多體現為橫向的防守動作,就跟槍法中的攔和拿一樣,而出拳則是像槍法中的扎一樣是向前的直線動作,把突和受兩者合二為一的練法一直是有的,有的流派還對此有一定的強調。

我在練習過程中,不少受是按出拳的方式打出的。比如右手的上段受可以做成拳從右腰經由胸口打到左上方,並且在過程中會翻肘向上受的動作,又比如由外向內的受(因為向內受,我們叫內受,一些流派組織則叫它外受,可能是因為動作是從外開始的),可以做成類似從自己的右肩前捶打向左肩前的動作,都可以用上正拳的用力方式。這些都是在一個動作中完成受和打的,往前的同時伴有垂直於前進路線的橫力。

在實際運用中,常見的典型有:對方右手直拳打我方頭部,我方出左手拳切中線迎擊,兩手臂交錯貼到時輕微翻擰手臂即可有滾動偏轉的效果,蹭開對方來拳的同時我方也能保持向前打向目標。

迎擊在現代搏擊中是相當常見的,單從擊打力考量的話,閃躲的同時出拳能量損失最小效率最高。然而裸手環境下,這一擊很可能ko不了反倒因力量過大自己傷了手。為避免或者拖延對手的調整姿態和還擊,貼著對方的手臂打入的力量雖然有折扣,但是能一定程度上防止對方快速收手,甚至順勢抓住纏住對方的胳膊使之暫時失效。另一方面,推搡糾纏過程中的受打合一就更多用了,比如對方試圖伸手抓的時候,隔開對手手的同時打進去。

目前各種規則大多傾向鼓勵拳腳的碰撞,需知空手道本就有針對推搡抓握的「取手」(suidi)技巧。下面這個視頻就介紹了一些小林流志道館的取手技術,雖然配合方多用拳,但一些技巧我認為在開掌的推搡中更易用。第45秒的那個動作雖然和我上文所講的不一樣,但有些攻受一體的意味。

視頻封面Suidi full contact shidokan—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以上這種利用橫勁做到攻受一體的用法通常不在常規練習中,我接觸這個也是在一些講習會裡聽老師們講解到過,應該是屬於比較高水平的練習。

說到攻受一體連消帶打,另外加一句不怎麼相干的,傳統的空手道里關於「夫婦手」Meotode的概念也是攻防一體的常見體現,但是是用的雙手。如字面意思一樣,是雙手互相輔助、剛柔互補,正如一對夫婦一樣各有分工卻互相扶持,並且一致對外。上面這個視頻里的老先生多用雙手互相輔助來實現同時攻防,即是夫婦手的一種體現。補充一個夫婦手的視頻:

視頻封面Application of Meotode 夫婦手—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一手受一手同時攻,受的手並非強硬地格擋,而是一定程度上順著對手的力,「接受」對方的來勢並加以控制,以便另一隻手施展有效攻擊,打得一手好輔助。我個人覺得這裡的受就比之前橫勁式的受更符合空手道的內涵。

特別說明:夫婦手的稱謂和概念基於琉球傳統夫妻觀念和性別觀念,其形成是歷史文化的產物,已經成為空手道的一項術語,在此僅作引用,並不代表本人的性別觀念和婚姻觀念。

以上,僅基於本人對於橫勁的片面理解和有限的空手道經歷,如有謬誤歡迎指出,謝謝!


推薦閱讀:

前輩們能否介紹一下空手裡的勾拳?
對於南京松島極真空手道賣中空協段位怎麼看?
用手劈斷威士忌酒瓶有多難?
請問,同體重不同臂展情況下,雙方應怎麼打?

TAG:搏擊項目 | 武術 | 空手道 | 中國武術 | 自由搏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