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 和 H&M 是怎麼選擇把哪些衣服放櫥窗和店面中心做展示呢?或者說是否有一些選品方法、搭配手段和規範?
這是一個關於零售陳列的問題,發散起來答可能需要很長篇幅,慢慢編輯。
陳列,是狹義的零售視覺營銷,即VM。有種職業,叫視覺陳列師……之前看HM的微博上一直在招聘~
我來說說 ZARA 的店面展示吧。
跟一般服裝店不同,ZARA不是在現有商品的基礎上進行搭配,而是先考慮好搭配再進行設計。
ZARA 對自己的定位是提供穿搭建議的「衣櫥」,因此會同時在店裡做不同主題的穿搭示範。對應的,在團隊編製時,ZARA 會把一個商品開發團隊分成幾支不同子系列的開發隊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協調與整合。
每一支商品開發隊伍的發想,都不是從單獨的商品開始,而是先從搭配開始思考。以這為前提,再依據部門總監指示的季節主題(如度假風、戶外風)與流行色彩,一邊考量如何展示高度協調的穿搭示範,一邊進行個別商品的設計。
ZARA 總公司里建有一個與標準店鋪相同大小的假想店鋪,在同樣的陳列架上擺放著每一季當時店內正在實際銷售的商品。設計室里為了方便想像賣場,也加裝了好幾組與正式店面完全相同的成套陳列架。設計師習慣經常待在這裡尋找靈感,一邊想像如何在店內呈現穿搭,一邊設計商品。
在問世的商品出貨到全世界店鋪的時候,專門設計店內陳列的視覺陳列設計師,會在總部的假想店鋪進行模範陳列,再將畫面傳送到全世界的店鋪。店鋪專屬的視覺陳列設計師收到指示後,會將每周送來的衣服與店裡的存貨依照建議的規則來排列組合,表現出趨近於總部提案的形態。
說完流程,我再來說說店裡的具體陳列。
ZARA 標準店鋪的面積有 324 坪(大概是 1070 平米)。它為不同顧客提供子系列,店裡也因而劃分為 5 個區域,分別是給職場女性的 WOMAN(占店鋪面積 20%)與 BASIC(30%),給客人女兒的 TRF(15%),給男性的 MAN(20%),以及給兒童的 KIDS(15%)。
一進店門,映入眼帘的首先是運用最多流行元素的子系列 ZARA WOMAN 區域,隔壁後方是 ZARA BASIC。TRF 或 MAN、KIDS 會在其後方或二樓。
各個子系列的區域,每一季都設定好 5 個左右的流行主題,依不同主題劃分區域,各自的區域內又會有由外套、上衣、下著組合的穿搭。
在各個區域,以壁面固定式衣架、陳列展示桌和活動式衣架桿,來組成一套基本陳列單位。而每個主題風格,都使用一套陳列單位來展示。
ZARA 會依據不同場景來給出不同的穿搭示範,主要設定在職場穿著、休假時外出的穿著和去聚會派對的穿著。這些都會放在壁面固定式衣架上展示。
壁面前的陳列展示桌上,會擺放疊好的衣服,譬如在家休閑時穿的牛仔褲、毛衣或T恤。
而桌旁的活動式衣架桿上陳列的商品是符合當季氣溫的基本款,如羽絨外套、西裝外套、開襟針織外套、女用襯衫、裙子等。
ZARA 在各系列商品之中,每季一定會推出白或黑等基本色,以及當季流行色。但 ZARA 一季頂多推出一個流行色,像是深褐色。
為了使季節主題一目了然,ZARA 更會把同時間陳列的商品圖樣精簡到架上只放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圖樣(譬如豹紋),一個配色。
這樣,客人就能在每套陳列單位里看到精選的顏色與圖樣,讓人一眼就能掌握這一季流行穿什麼。
上面說的這些,是我讀《UNIQLO 和 ZARA 的熱銷學》時總結的,想知道更詳細的可以找這本書來翻翻。不過這本書是 15 年的,快時尚變得那麼快,ZARA 的店面展示可能會有所變化。
陳列師
說實話,作為一個設計方向的學生,我認為這種設計主觀佔大部分。
設計師設計進行設計作業時,會有自己的根據,毫無疑問,但究竟是依憑心理或者一個小眾的知識,這就無從得知了。因為設計師的作業是滿足甲方的需求,換句話說就是甲方的要求是首位。也許這聽起來很消極,但無法否認現實狀況,並且這究竟好或壞誰也無從得知。 當然,設計師真正意義上的對象應該是大眾。而從大眾角度上看,誰會注意櫥窗里那個東西究竟是什麼呢?如果從滿足心理需求,一個模式加一個非專業人士,完全可以勝任。所以返回,對設計專業人士來說,無論怎麼擺放設計,都需要創造。有模式的設計無創作的設計是難以得到認可的。在雜誌看到過這個話題,負責這個工作的叫 視覺陳列師。選品方法不複雜,放在櫥窗的和店面中心展示的,都是銷量好的,即大眾喜歡的,他們會把這些商品集中展示出來以吸引大部分顧客,達到讓他們進店觀賞購物的目的。至於搭配手段,也是根據大眾的需求,把銷量好的和不好的搭配起來,這樣顧客看到了喜歡的,又會順便把銷量不好的一起買下來。
推薦閱讀:
※同樣是推崇平價奢華風的快時尚品牌, Topshop 和 Zara、H&M 在服裝風格和營銷方式上有哪些區別?
※服裝業上游供應鏈深度整合, 國內有哪些先進的經驗和案例?
※類似ZARA的衣服品牌還有哪些?
※如何區分使用 ZARA 和 Zara?
※你是怎麼看待zara衣服的質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