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漂泊他鄉會對心靈有什麼傷害?

常年在外地讀書生活,偶爾回到家總是感到那種滿足感又回來了。

所以想知道:常年漂泊他鄉會對心靈有什麼影響?這種影響和改變是一種傷害嗎?


其實,所有的故鄉原本不都是異鄉嗎?所謂故鄉不過是我們祖先漂泊旅程中落腳的最後一站。-——余秋雨說的

談談我的感受,大學在大連,家鄉內蒙古中西部某市,兩地火車30小時+,跟題主一樣,常年在外讀書。我是個適應能力很差的人,戀舊,又害怕改變,剛讀大學的時候,簡直以淚洗面,天天想著如何熬過那麼多日日夜夜,甚至一度萌生退學回去重考的想法。就那麼熬著熬著,不再覺得難忍,不再覺得漂泊,雖說學校之外的區域一樣感覺陌生,但回到宿舍的那個小床,坐在書桌前的時候就覺得踏實溫暖了。

每一次往返學校,累的很,吃苦受罪,忍受的東西相信題主也多少體會過。所以在大學幾年裡,萌生出一個不甘平庸的心,倒不是說有多麼的雄心勃勃,而是覺得付出的辛苦是應該得到相應回報的,也確實折騰過,確實為這心中那點點不甘心努力過。憧憬過都市白領的生活,也追求過內心深處所愛之事。這些東西,或許是漂泊帶來的一點點益處。但是傷害有嗎,有,甚至某種程度上,傷害是大於益處的。沒有人真的喜歡流浪,那種安穩踏實,是人類追求的最低層次的東西,安全需求,是心靈安穩的起碼追求。

即將畢業,來北漂,又像當年剛上大學時候一樣難忍,這一次不同的是,比那個時候多了更多寂寞,大學還有室友還有同學,現在呢,人擠人的城市沒有誰能夠陪伴。

題主我想說的是,漂泊感,是每次換一個新環境時必須要面對的東西,什麼時候能夠消失?當時間足夠久遠,當真的融入那個地方,當有某處固定住所的時候,就不會再那麼強烈,這個過程造就一個人,也扭曲一個人。人人有別,我來嘗試北漂,發現真的沒有一個強大的理由支撐我熬過這段適應期,也沒有那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心勁兒來戰勝漂泊感,所以不久之後我就會撤,等不及漂泊感過去。這是漂泊帶來的益處之一,讓每個人更了解自己,是不甘心對你來說更重要,還是踏實安穩更重要。我選擇了踏實,選擇了不再漂泊。

至於你說的傷害,我覺得,每個人都是有退路的,當你真的受不了那種漂泊,大不了就撤,回到一個熟悉的環境,或者告訴自己,終有一天,當異鄉變為故鄉,就不再會有漂泊。


常年漂泊他鄉,如果生活艱苦沒有什麼人照顧,遇到問題沒有辦法排解,會造成內心的傷害。

1、偏激

2、沒安全感

3、遠離人群喪失群體生活的樂趣以及生活的熱情。

上面的在特殊的情況下會把人摧毀。

所以,就算漂泊在外,還是要注意與人的交流,不要把自己孤立在人群外,自己把自己邊緣化了。


覺得自己挺適合回答的,如今大三,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都不是在一個地方上的。輾轉也跑了四個城市地區了。

今天我媽說了我一句話,讓我有些委屈。

她說「你都不融入家裡」

我突然反思自己,為什麼一直孤獨。

我不是沒有朋友,但是相隔甚遠。恐怕今生不得多見。

對於家庭,相當淡薄。爸媽一南一北,親戚朋友也南北相隔。

一到六歲跟著姥姥在北方生活,七到十二歲跟著奶奶在南方小城生活,十三到十八又去到了市裡跟媽媽生活,十八到現在回到北方某城市獨自生活讀書,寒暑假回到姥姥家中小住。

我總是好不容易有了朋友,好不容易融入家庭氛圍,好不容易與家人建立感情之後,絲毫不拖泥帶水的被強制性帶到別的地方重新開始。

這讓我委屈。

慢慢,我習慣了一個人。學會了如何照顧自己,喜歡孤獨,友情實則浮雲。縱然我萬般珍惜,我依然辜負她們,慘淡離去。

這讓我委屈。

媽媽,你說我無情,何嘗不是呢?

我的記性很差,記不住那麼多對我好的人。只是現在知道,姥姥很疼我,奶奶很想我,男朋友很愛我。

至於我爸呢,我已經兩年沒見過他了,而他,貌似從未主動聯繫過我。從小到大。

現在,我很想定居某地,有一個家,有一輛車,有一個愛人,生一個孩子,有一個朋友。


缺愛;鄙棄感,尤其像我這樣的從一個發達的城市到一個不發達的城市,我知道這樣不好;等回去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不敢看大多數人不害怕的影片?
科普長帖:聊聊比抑鬱更加痛苦的「輕度抑鬱」的原因和癥狀
原生家庭情況很差,父母關係糟糕,為何我的婚姻卻和諧快樂?
若你是被當成醜小鴨的白天鵝,是否會想到,去認識真正的自己

TAG:生活 | 心理 | 心理調節 | 漂泊 | 異國他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