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德國會出那麼多哲學家?

最近在讀一些著作,發現德國盛產哲學家。文學與之相比,倒顯得遜色許多。為何德國出現如此眾多的哲學大師?


英國少么……法國少么……

真統計一下,我想未必德國就真多了很多吧……

不過之前聽說過一個說法,那就是德國(普魯士地區)長期處於封建統治之下,在思想上一直受到萊布尼茨-伍爾夫體系的束縛非常嚴重,再加上當時英法(尤其是英國)的思想已經相當進步了,所以德國當康德讀到休漠時,感嘆休漠將自己從獨斷論之中解救了出來,便開始走了一條獨特的道路,德國古典哲學也以此為開端,出現了一大批偉大的哲學家。

康德作為一個標誌性的人物,大概也是看到自己國家封閉落後,想先發起思想的革命吧。


自由的學術氛圍、混亂而不動蕩的政治環境利於催生哲學家。


我覺得和德國人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德國人重視教育,尤其是素質教育,而且是從一個人的早期就開始,他們有句名言"嬰兒降生的第三天開始教育,就遲了兩天。"

德國一個不滿14歲的孩子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他的父親教育孩子的經驗是:

1.不浪費孩子的智力。當孩子咿呀學語時,就教他正確的語言,而不要把小貓說成「喵嗚」。

2.從小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經常提出問題,讓孩子獨立思考解答。

3.鍛煉孩子的記憶力。給孩子講完故事後,要讓孩子自己組織語言,進行複述。

4.培養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有時父母故意做一些違反常規的小事,讓孩子來糾正。

5.開闊孩子的視野。經常帶孩子參加一些社會活動,讓孩子接受新事物,增長見識。

6.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

7.激發鼓勵孩子的學習熱情。父母應做到有問必答,有求必應,決不敷衍。

8.從小對孩子嚴格要求,使孩子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習慣。

. "哲學"這個詞源於古希臘文的"philosophia",意思是"追求"(philem)和"智慧"(sophia),即愛智,熱愛智慧,追求智慧,亦有說,哲學是邏輯對經驗的反思.這就需要獨立思考的能力,德國人從小便培養這種能力並養成了習慣,而這恰恰是我們當今的教育所缺少的.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德國盛產哲學家了.


看到一個說法,抄到這裡。

-----------------------------------------------------------------------

因為政治原因,德國古典哲學,黑格爾哲學的影響

德國盛產哲學家可能和他們的語言無不關係,德國的語言是最準確和嚴謹的語言,他們每一個詞語就有8個時態,海量的辭彙使他們的生活中表達事物總是精確到每個微小的變化,不容易產生歧義,在這種語言環境下,德國的養成了嚴謹、仔細的風格,也就是他們產生哲學家多的原因。

隨便說一句,西方人,特別是德國人學習漢語是最難的就是漢語沒有時態,他們還常常為漢語中的多義而苦惱,這就是雙種不同文化的差別。

為什麼德國生產哲學家?


簡單的說吧

按照維特根斯坦治療型哲學的說法可以提供一種說法:

現代哲學是一場反對我們的傳統語言手段給我們的理智造成著魔狀態的戰鬥。

針對的對象,就是傳統哲學家的基於語言本身陷阱和形式誤用產生一種著魔狀態

(傳統哲學家所謂揭示世界本質解釋的狀態)

很多哲學探討的命題與辭彙(尤其是辭彙),便是日常語言和歧義性和語言規則濫用產生的。

對於翻譯德語某些哲學作品的人來說應該尤其是這樣吧?

人類的語言邏輯:

從前是綜合語以及主系表結構,

語言探討的對象A以及其性質B。A『s B

賦予A,B意義要件表達。(但是能指和所指是任意的

AB有著複雜的詞性變化和詞形變化

所以具有巨大的歧異性和規則濫用

在日常語言及既定的語境下可以消弭,但是一旦到了抽象語境下就會產生巨大混亂

這種歧義性,讓不同的人根據自己生活經驗有所任意理解的取捨。

增進了傳統哲學家們的價值。

(注意古漢語也是綜合語)

到後來的綜合語向分析語的發展。

漢語轉變為分析語,

英語轉變為綜合分析語

使得語言邏輯性大大增強。

主謂賓形式,實際上很接近於函數(命題公式) A→B的表達了

加上辭彙的豐富分科的細化概念通常被限制在學科的語境下

也就消弭了一些形而上的歧義性的土壤了。(但是還是很多)

同時隨著世俗化的擴大,世界各個地方的生活主題的同質化(假多樣)

也使得日常生活的語境消弭了某些歧義性

個人認為

從前德語的語言形式,用語習慣,以及生活主題造就了那麼多哲學家

此外,可能還有德語地區的歷史上的宗教性習慣有關,世俗化程度有關。(=。= 麻煩的東西就不細說了)

這裡只是提供某個說法

現在可能就會少些了吧?


我認為這和猶太人特別重視教育有關。

你會發現那些有成就的人里,很多都是猶太人。

在哪本書里看過這麼一段,具體是誰,還有細節記不清楚了。說得就是猶太人的教育。

故事裡的主人公,6歲之前就必須學習多門外語。比如必須學習希臘語,其原因是他的父親認為當時《荷馬史詩》沒有好的翻譯版本,打算讓他的兒子學好希臘語之後,讀原文的《荷馬史詩》。

整個一個民族這麼重視教育,那不出大師都難啊。


哲學本身是一種宗教信仰,一種追求超越世俗的信仰。它偶然間誕生於希臘,在數千年後的西歐得到共鳴。我想古希臘和西歐之間應該存在某種文化共鳴。刨根問底的好奇心與宗教帶來的神聖感缺一不可,再加上一點厭世情懷。至於德國為什麼出這麼多哲學家,因為德國是西歐人口最多的國家


德國盛產思想家的根本原因在於德意志長期處於一種封建割據的局面,不同的領主之間相互競爭的關係給與不同思想一片最佳的土壤。這一點也可以延展到整個西歐國家和春秋戰國時代以及民國時代的中國。


民族性格吧,德國人熱愛邏輯推理。往往把簡單的一句話分析很長,這樣就成了哲學家。


好吧,盛產哲學家、音樂家,也盛產變態、惡魔。


因為他們沒有海洋和大陸,只能追尋思想的天空……【折我吧】


因為德國人善於邏輯,德國曾經分裂得很厲害,有利於各種思想的湧現,此外,德國的大學(比如說海德堡)廣泛提倡自由的思辯,還有德語的先天優勢也是一個因素。


推薦閱讀:

TAG:哲學 | 德國歷史 | 文史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