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腕帶產品能和中醫把脈結合嗎?

寫PPT寫著寫著突然冒出來的想法。

現在都在炒穿戴式智能設備,中醫摸脈也是摸手腕,通過脈象來判斷健康狀況,那可否能通過資料庫和這樣的設備來完成「脈方」和健康建議呢?實際是否可行?


mark。回到電腦上補充回答圖片和文獻。

早就有人做過,使用過多種不同的原理和傳感器,包括基於壓力,光電,超聲波等。

早期探索者為了便於為西方學術界所接受,也稱之為血液流速計,相關研究稱為血液流變學。

當前應用方向有兩個,一個是作為標準化的檢查儀器,為中醫提供可複查的檢查記錄;一個是作為獨立數據源,分析其與現代醫學標準人體生理指標以及病理特徵的相關關係。

香港理工大學人體生物特徵識別中心醫學生物特徵識別組開發的脈診儀,有寸關尺三組感測器陣列,每組有八路微型光電傳感器,且三組陣列都帶有壓力反饋與控制系統,模擬中醫脈診時手指施加的壓力。


不知題主是否仍在關注該問題。

題主的靈機一動已經有人將其轉化為實際行動,而且那是很久遠的事兒了。這個東西叫做脈象儀。

具體工作原理我就不貼了,反正是中醫科學化的一個產物。我想僅就脈象儀的實際運用聊聊看法。

1.是否能大規模運用於臨床,如同心電圖?

僅就儀器而言,這個可能性還是有的。目前的脈象儀,已經可以分辨滑脈、弦脈等形態脈,而不僅是數脈、促脈等節律脈,隨著科技的進步,真是一切皆有可能,屆時技術成熟,脈象儀大規模運用於臨床指日可待。

2.誰來用這個儀器?

普通患者、中醫大夫、西醫大夫、學生。

普通患者可以用該儀器判斷自己的脈象。但脈象背後有著諸多病症。《瀕湖脈學》一書中對於「澀」脈的主病詩這樣寫道:澀緣血少或傷精,反胃亡陽汗雨淋。寒濕入營為血痹,女人非孕即無經。寸澀心虛痛對胸,胃虛脅脹查關中。尺為精血俱傷候,腸結溲淋或下紅。非中醫界人士光是看懂以上描述就十分困難,何況翻譯成白話之後又是怎樣的一則長篇大論,面對脈象儀給出的脈象(可能三部九侯各有不同,請脈象儀專家答疑是否有綜合概論)以及解釋(脈象背後那麼多病症,何況人的脈象不是單一的,更多是複合的),是否真的可以以此為根據調養身體甚至服藥,實際可操作性值得商榷。

中醫大夫:不錯,可以佐助臨床,病人除了新鮮還有疑惑,這大夫搭脈都需要儀器。

西醫大夫:呵呵。

學生:中醫學生是最需要該儀器來幫助學習的了,對於理解脈象和加強臨床實踐都不無裨益,尤其在這樣缺乏中醫大家的時代,中醫學生大部分在西醫院校實習的時代,這機子就好像無字天書,給了一條明路,但是否通往羅馬,請看下條。

3.準確度如何判斷?

簡單翻翻西方科學史,優秀的專業儀器都需要專業人士的專心參與,比如心電圖機。脈象儀不可能閉門造車,但廠家是否遍尋名家,堪對脈象就無從得知了。如上所述的瀕湖脈學,由李瀕湖一人寫就,咳咳,就是李時珍,儘管借鑒古人,也不可能兼容並包,中醫一學,才是真真的一千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至今不能真正統一思想,而內容之繁雜,學問之精深,更是千萬輩俱往矣!要成為一個優秀的中醫,需要終極一生的時間——老中醫啊老中醫——而一台脈象儀,不可能像造一台手機一樣簡單,手機的原理皆(外行表示可以理解為:大部分)為當代科學,源頭不過幾十年,而脈象儀(上圖讓人有好粗糙的趕腳),其內心要比ios更複雜,因為要理解中醫的思維(中醫黑請自覺對號入座)不只是看幾本養生要訣那麼簡單,而作為四診中的「切」,發展歷經千年,脈象可以說承載了整個中醫理論。

搖搖頭,太難了。

在中醫師和脈象儀之間,我該相信誰?——患者。

深藍打敗了國際象棋大師,但象棋畢竟是計算,而脈象,更多的是感覺(巧,技術),脈象儀是否可以打敗老中醫,值得商榷。

4.中醫量化過程的削足適履!

中醫一門,不可量化性,不代表其不科學。現代科學的實驗性、可證偽性不能拿來去否定其他學科的正確。中醫一味追求量化的過程中,不斷拋棄自有優勢,而追求科學性,必然對中醫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不過儘管中醫的未來不在西化的道路上,但將科技運用於中醫,倒也是不錯的嘗試,畢竟現代醫學可以披上科學的外衣,中醫為什麼不可以?

對於脈象儀的發展,我還是很期待的。但對於現在的局面(看看山寨機,很期待脈象儀做出蘋果或者只是三星水準么),只能一聲嘆息了。


已經有個公司做出來了,在深圳,玉脈手環,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的資料庫


手機廠商,應用開發者,用戶,餐館,中西醫院,中醫保健品,健身器材和健身館都可以需要它,當然互聯網金融參與並獲得回報的話,它可以存在嗎?


中醫一學,才是真真的一千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至今不能真正統一思想,而內容之繁雜,學問之精深,更是千萬輩俱往矣!要成為一個優秀的中醫,需要終極一生的時間——老中醫啊老中醫——而一台脈象儀,

正因為如此,中醫的發展才更需要一套標準化的東西,彌補「一千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之不足。這條道路非常艱難,1、跨領域學科的結合問題;2、高水平中醫師資源問題;3、中醫師的傳承觀念問題;4、研發項目資金支持問題;5、研發隊伍的組織問題等等。

「中醫一門,不可量化性」我的理解不可以簡單量化。西醫為某單一指標的量化;中醫講究的是整體觀念,這就需要更大量的數據運算支持。我斷定:該項工程的完美成功,或會衝擊中醫師一時之利,終必將造福全人類;但是其難度不亞於兩彈一星工程。

這是中醫技術與信息工程的結合:感測技術——計算機介面——網路技術——中醫技術——終端診療機......。運行模式:1單機試,向殺毒軟體一樣不斷升級;2、在線式,系統處理與中醫師(專家)支持相結合。打擊模式承擔一般性的診療工作,在線模式處理疑難問題,並為單機數據升級不斷提供數據源。

人類的健康事業不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要爭取更廣泛的支持。以中醫為核心,融入(借鑒)苗醫、藏醫,以及世界各民族的醫學、醫療技術的精華,不斷驗證、去偽存真、發展壯大。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中醫診療設備清單上有診療儀器,脈診儀、舌象儀都有,連基於手機攝像頭進行舌苔拍攝進而診斷的app相關專利都已被註冊。我去過相關的診療儀器的公司官網上看過,太滿意的沒有。這需要大數據方面統計處理、色彩、感測器、物理再現、脈診圖譜與脈象翻譯、血流變和中醫診斷方面的大量人才,大財力物力,才能出成果。是實實在在的科研,離應用覺得尚需努力。


推薦閱讀:

視頻社交還有什麼新玩法?Design Workshop 實戰報名
冷靜下來重新思考小程序
沈濤:我們是如何一步步升級旅遊產品的?(下篇)
如何用產品經理的技能,解決情侶吵架的問題
關於產品,關於運營,關於「全棧pm」(三)

TAG:產品 | 中醫 | 現代醫學 | 中醫客觀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