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是波普藝術?

有大神能通俗地解釋一下嗎?


波普藝術是現代藝術的一種,同樣是藝術史版圖上不可缺少的部分。而「現代的」,總是充滿爭議的。

在我看來,要開始欣賞和談論現代藝術,首先需要一個相對開放的藝術觀。

縱觀藝術史,被鄭重記載的作品往往在當時都具有很強的創新性和實驗性。然而,我們從歷史中習得的美學觀念,卻使得我們不能接納與過去傳統違背的藝術形式,這某種意義上可能違背了研究歷史的初衷。

藝術最大特色之一是「新的可能性」,但每個時代創造性的動作總會被當時的傳統觀念誤解。我們應該反省自己的自大,因為審美應該是一種謙虛。儘管經驗的包袱要丟掉很難,但也要知道知識多也不代表有能力判斷好壞。

形成一個更開放的藝術觀,第一步就是學會「接納」。

安迪沃霍爾是波普的標誌性人物。

瑪麗蓮夢露、毛像、金寶湯罐頭、約翰·列儂專輯的封面等等,成為一個又一個「符號」,分別代表著某個時代、某種現象的縮影。

那個年代,戰後的美國開始把注意力投向商業社會。波普藝術所面對和觀察的這個現實主題就是那個生氣勃勃而又吞噬著民眾的現代商業世界。

「快速」、「炒作」、「包裝」,帶來了鋪張的物質消耗,帶來了符號化的商業文化,這使得個人的力量無法抵抗潮流的席捲,於是輕易就屈從給了快速而短暫的流行。

我原以為波普藝術是在將這一切做一次重複,然而現在我有了新的見解——藝術用它特殊的方法,讓快速消費過的東西停留了下來,停留在展廳的牆上,停留在歷史裡,讓人產生反省。

包括為波普藝術布展這件事本身,也帶著一種戲謔的味道。

安迪沃霍爾的作品都以可以不斷複製的形式呈現,且本身的目的就是取締原作的地位,用復刻來展現某種意義上的空虛和麻木。波普藝術不斷地在向陽春白雪的藝術發出挑戰。然而「展廳中的藝術」在人們的既定思維里總是慢節奏的、莊重的、精緻的、珍貴的,和此次展品「商業藝術本質」上的相互衝突彷彿形成了一種荒誕的幽默感。

波普文化是一種思想上的解構和重塑。它反歷史、反精英、反經典,經常以搬運大眾社會圖形、複製生活原貌作為創作的基本元素。

雖說波普藝術的形式重於思想,使它顯得單薄,但它出現的目的本質就是消解思想。「反思想」也是一種「思想」。它應該被認可、被記錄,但看到有些人過度解讀或攀附這種略有一些空洞的、快餐式的商業藝術,而不是從中反省,我個人還是有一點不適的。

不過從波普的原初目的來說,「挑釁高雅藝術」這點上沒有對錯之分。確實當單一的藝術形式使得公眾視野變得局限的時候,有另一種藝術形式來達到制衡,本身就是有趣的和有益的。

從歷史上來看,這也是工人階級出現後的必然結果,所謂高雅的藝術是曾經屬於貴族和資產階級的藝術,而不是屬於平民的。真正出現有消費能力的工人階級後,必然要解構這些東西,這就是所謂的大眾藝術。

波普的出現是一種反抗、一種碰撞,也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陳丹青在《安迪沃霍爾的哲學》序中說:「沃霍爾以無辜的自私、病態的天真、備受困擾的好奇心,以及對任何外部信息與內心活動的天然的平等意識,向我們證明什麼才是自由和誠實。」了解他的生活,就會了解波普藝術彷彿只是沃霍爾藝術觀念的自然流露,坦率又直接。

波普將符號化的商業文化收集起來,它的表達是誠實的。但藝術本身一旦符號化了,就會失去原本的活力。

波普藝術的確成就了一代的藝術家,因為他們就著歷史的脈絡、個人生活的語境摸索出了商業藝術的核心。但一旦脫離了這個背景,波普藝術就只剩下不斷求新的形式和風格,不斷演進的外觀下,其實空無一物。

藝術依然需要保持誠實,對生活的誠實、對思想的誠實,我們也不需要對過去的流行再做一次翻版。

首發於公眾微信號「創基因」。


1839年8月19日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機問世,對整個繪畫界發起了史無前例的挑戰,很多人認為繪畫已死,甚至要求政府禁止攝影術。寫實流減退,意識流崛起。

從此,以「印象派」為開端,各個藝術流派猶如雨後春筍,百花齊放。要知道,在「印象派」之前,大眾所接觸的藝術基本都是能一眼看出來畫的是啥,即使是垂髻的孩提面對波提切利創作的「維納斯的誕生」也能知道「畫的是個美女」。現代藝術要感謝「印象派」的誕生,這也算是當時藝術發展的大勢所趨,我幾年前的文章里曾寫道,「沒有印象派,就不會有如今這麼多好多人看不懂的藝術。」當然,「印象派」在當時也是很多人看不懂的,再比如後來的「未來主義」和「抽象表現主義」,甚至需要藝術家自己撰寫所謂的「宣言」去幫助大眾去理解。直至今天,也還是會有很多關於眾多當代的藝術的疑問,比如「羅斯科畫的那是什麼?小孩都能畫!」「巴塞爾藝展中一個女人小便的雕塑居然也能稱作藝術?」……如今,藝術已經成為藝術家去表明自己立場的一個工具而已,暫時再也沒能出現堪比「印象派」「未來主義」「抽象表現主義」甚至「波普藝術」的思想的藝術流派了。所以,如果你看不懂如今的當代藝術,是很正常的。

但是,「波普藝術」的出現,又讓大眾接觸到了「能看得懂」的藝術。比如沃荷畫的「可口可樂」「蒙娜麗莎」「瑪麗蓮·夢露」,儘管你可能不理解為什麼動輒就價值幾千萬美金甚至上億,稍微有點墨水的人可能會跟之前的我一樣不屑於「波普藝術」的創作手法,但是不能否認的是,你知道沃荷的作品畫的是什麼。另外,這並不代表藝術發展的倒退,並不是說每一個時代的藝術家都要創作大眾當下看不懂而且不能接受的東西,「波普藝術」的出現讓平民老百姓也有「看懂」藝術的機會。

我其實之前很久都不屑於「波普藝術」,總認為它很膚淺,沒什麼值得深究的東西,也沒什麼思想。但是在2014年我看到了沃荷在紐約佳士得上拍的「種族暴亂」之後,立馬路轉粉。

其實「波普藝術」就是很膚淺,在我現在的理解就是它是「源於生活,記錄生活」的一種藝術類型。能意識到這個層面的含義的沃荷絕對就可以稱為大師。當藝術家們都在忙於創作抽象無人能懂的東西的時候,沃荷反而停下來回頭看,發展了大眾觸手可及的「波普藝術」。

雖然照相機已經面世一個多世紀了,照相機能記錄這個世界每天發生的一切大事小事,但是隨著時間的翻頁,照片對於人的啟示和衝擊遠不及一件藝術品來的強烈。就比如讓我喜歡上「波普藝術」的這幅「種族暴亂」。

這幅畫我曾經給以前住所小區內的小孩、保姆、婆婆甚至我家小狗就診的寵物醫院的醫生和護士看,他們都知道這畫的是什麼——一個白人牽著一隻狗咬一個黑人的屁股。這對於大眾老百姓來說,這種藝術就已經成功了。至於這幅畫是在什麼背景下創作的、誰畫的、價值多少錢,並不重要了,至少普通人都能一眼就看懂畫的是什麼。

當然,這幅畫觸及到我的神經的東西不止於此,這幅畫是沃荷在1964年創作的,在2014年5月在紐約佳士得以6,289萬美金成交。掐指一算,這幅畫上拍之時正好是創作的50周年,那麼,這幅畫描述的是什麼呢?隨手查了查我就想起來了,1960年代,在美國幾個落後的南方州,仍然依據歷史上形成的法律,實行學校和公共設施的種族隔離,說白了就是歧視非裔美國人。以致發生了一系列由仇恨驅動的暴力事件。阿拉巴馬州就是其中之一,地方幫派分子更是多次在非裔美國居民相對比較多的伯明翰的非裔美國人教堂引爆炸彈,以致於伯明翰從此聲名大噪,甚至被稱作「爆明翰」(Bombingham)。這幅作品描述的就是當時暴亂中被照相機拍下的一幕。這種事情對於重視民權的美國來說是極其不能容忍的,所以在全國激起軒然大波,甚至驚動了當時的總統約翰遜。

1964年7月2日。時任美國總統的約翰遜簽署了著名的「Civil Rights Act of 1964」。同時在全國電視直播中說道「不承認黑人不可剝奪的權利的日子已經過去,讓我們消除種族歧視的溫床。」所以說2014年上拍此畫最重要的意義可以理解成「1964年美國民權法案」簽署的50周年紀念。如今的美國,「種族歧視」是多麼敏感的字眼。不禁我就在想,會不會有更多人和我一樣,如果沒有看到沃荷的這幅作品,也許永遠不會回想起甚至永遠不會知道當年發生了什麼事情,相比之下,史料照片真的不及一件藝術品帶來的影響大。這也許就是「波普藝術」的根本「源於生活,記錄生活」的偉大之處。

同樣的例子還有利希滕斯坦的偽「連環畫」風格的飛機BOOM BOOM系列,雖然是連環畫風格,但是記錄的卻是60年代越戰中美國戰機的情景,當時深受小朋友們喜歡,另一方面來說,也是幫助小孩子們去理解越戰這種歷史事件。

還有很多其他的例子,就不多說了。總之,以後我不會再「不屑」於「波普藝術」了。


波普藝術所處的時代,傳統繪畫語言已經幾乎被研究透了,抽象表現主義的潮流也幾經變換,與畫面元素的極度簡略隨之而來的是,「技巧」變得越來越沒有用武之地,而藝術的優劣在大眾眼裡也變得越來越無可判斷。

與「技巧」的日益沒落相映,「與眾不同」幾乎已經作為一種新的評判標準了。任何成功的藝術家肯定都具備個人的獨到之處,但對這種「獨創性」的強調由於二戰以後藝術市場空前的繁榮而逐漸蛻變成一種急功近利的商業動機,畫廊與收藏家都希望投資「與眾不同」的藝術家,當他獲得社會承認之後這種投資就會大幅升值。而由於「與眾不同」總是能比較容易地獲得贊助,也鼓勵了藝術家們更加急切地追逐新潮,這種名利場效應不可避免地要衝擊到對藝術真諦的審慎的考慮。曾經備受保守藝術排擠而要不斷為自己的生存而奮戰的前衛藝術就在無形中發生質變。

那要怎樣才能與眾不同呢?故意與以往的藝術唱反調是一種常見的方式,然而,抽象表現主義幾乎已經綜合了由立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所推進的現代繪畫的兩個極端。比較前衛的藝術家們顯然不能滿意於在這兩個極端上進行補充,所以又有了新的發問:如果繪畫性內部再無「獨創」可尋,那麼藝術能否「超越繪畫」?

這是對「繪畫性」本身提出了挑戰。通俗地解釋,就是他們開始懷疑這樣一種觀念:畫家/雕塑家的目標是創造出傑作——一種可陳列於美術館等處供人瞻仰的傑作。從早期文藝復興到較近的蒙德里安,誰都從未懷疑過這一點。但抽象表現主義對畫家個人無意識、毫無根據的推崇,以及畫商等對這種藝術不加斟酌的支持,正在引起越來越多的議論。出於對抽象表現主義的藝術家精英思想和傑作觀念本身的不滿,以及「追求獨創性」的內在鞭策,波普藝術就登上了歷史的舞台。

這就是波普藝術的「前世」。

「波普」(pop)是通俗、大眾之義,比較有意思的是,這個運動雖然首先在英國登場,但卻受到了缺少傳統文化根基的美國社會熱烈響應。它的精神要義一反抽象主義的神秘晦澀以及對於大眾那副高高在上的架勢,展現的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視覺圖像,而且這些圖像在創作方式上基本完全扔掉了「繪畫性」問題,畫筆、顏料甚至繪畫語言已經不再是波普藝術唯一重要的表達工具了。英國的漢密爾頓創造了純以剪裁照片、圖片上的人物形象直接拼貼成畫的方式。之前的立體主義畫家雖然已經嘗試過在畫面上粘貼紙片和布片,但他們的本意是通過拼貼法來尋找一種新的畫面形式感。安迪沃霍爾的作品,就已經越來越遠離這種「純藝術」的精神,力求貼合、融入大眾文化的氣息。

這是波普藝術的「今生」。

像安迪沃霍爾的《瑪麗蓮夢露》,通過絲網版畫的技術印製出來,沒有任何內在意義地重複排列在一起,就像排在貨架上的商品。你說這樣的畫是什麼意思?沒有什麼的意思,就是要通過這種一目了然地重複,把這種實實在在的視覺印象打進大眾的腦海。這其實是種消費文明的藝術。

抽象表現主義畫面晦澀,偏要暗示自有其深意。波普正相反:看不懂的東西未必深奧,這種深奧很有可能是「皇帝的新衣」。而且為什麼藝術一定要深奧,一定要有言外之意呢?波普在此展現出了走向另一極端的傾向:不僅反對藝術中故弄玄虛的偽崇高,甚至開始懷疑藝術是否需要崇高了。

從波普藝術開始,藝術家們發現了新的「獨創」之路:他們要取消藝術凌駕於生活之上的尊貴態勢,要讓「孤芳自賞」的作品重回生活中來。不過這種回歸生活,與現實主義的面向生活不同,波普並不是一種主題內容或者創作精神上的回歸,而是在手法上的回歸。

從印象主義開始,藝術作品已經漸漸走向哲學化,而不僅僅停留在視覺上的「美」。美術史越是發展,你會發現這些藝術流派展現的已經是哲學思辨的程度了。藝術的審美價值主要體現在畫面的語言形式上,而並非體現在以這種語言所描述的內容上。波普藝術打破了藝術與非藝術的界限,創作本身這種行動代替了任何其他的意圖。


波普就是流行的意思,它和之前的藝術的區別是之前的藝術不如它流行。

因為之前的藝術傳統而昂貴,是貴族和精英享受的。波普藝術是大眾享受的。

波普藝術之所以能被大眾享受,是它運用了新技術,印刷和攝影,使藝術品製作成本和傳播成本降低。

大眾不是看膩了油畫後去看漫畫,

不是聽膩了交響曲後去聽吉他架子鼓,

而是在過去油畫和交響曲只有極少的上層人可以接觸。下層人少有藝術享受。

波普藝術出現後,幾乎所有人都可以接觸藝術了。


什麼是波普藝術?

POP Art, 顧名思義,就是流行的藝術。這個流派的大牛很多,但是秉承波普藝術的精髓:「老子就是要出名,讓全世界都知道我」,我們可以提幾個名字:美國的Andy Warhol和Jeff Koons (比如KAWS,比如Keith Haring),日本的村上隆。他們是全世界藝術家們都討厭的存在:他們追逐名利,他們讓藝術觸手可及,不再高高在上,藝術家也走下了神壇咯。

POP ART隨著科技的發達越來越POP,它運用了新技術,印刷和攝影,使藝術品製作成本和傳播成本降低。前兩天不還有人問我哪裡可以找到高清的杉本博司的照片他們要自己列印(我也是醉了)。

從某種程度上說,波普藝術跟其他藝術的觀念比較對立:藝術是必須被大家理解的,藝術是觸手可得的。


起源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英國,流行於六十年代美國。反映了二戰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青年的特立獨行,追求自我的,精神的,表現的,新奇,誇張,怪誕的意識形態。參考安迪?沃霍爾<瑪莉蓮?夢露雙聯畫>,漢密爾頓<是什麼使得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 , 皮特?默多克<波點椅子>(^.^)


來來來,看看其然君的文章,也許對你有幫助哦~知乎專欄


出現於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興起於英國並波及歐美,是一場風格前衛而又面向大眾的設計運動,代表著流行與大眾化的口味,主要活動於英國和美國。波普設計打破了二戰後工業設計局限於現代國際主義風格的或許嚴肅、冷漠、單一的面貌,代之以詼諧、富於人性和多元化的設計,代表著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工業設計追求形式上的異化及娛樂化的表現主義傾向。它反映了戰後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的社會與文化價值觀,以及他們力圖表現自我,追求標新立異的設計心理。波普設計掙脫了一切傳統束縛,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其市場目標是青少年群體,迎合了現代青年的桀驁不馴、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及標新立異、用畢即棄的消費心態。波普設計的代表人物和作品眾多,如迷你裙、宇宙服、袋椅、吹氣沙發等。在設計史上19世紀最具歷史性的事件是1851年在英國倫敦海德公園舉辦的世界工業博覽會,場館是「水晶宮」。


推薦閱讀:

學畫畫首先要學什麽?是學好基本功還是學隨意畫更好
酷站推薦 - sifangartmuseum.org - 南京 | 四方當代美術館
有誰能說說這幅圖是怎麼弄出來的?
經典丨漫威、DC、迪士尼的表情素材庫
角色大講座 | 什麼是角色形象,你真的了解他們嗎?

TAG:美術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