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江門這些小城市,比如生活水平,前途之類的?


2016/2/20更新:

時隔一年,這個題目因為我這篇答案開始有了新的關注和增長,慶幸知乎里還有關心江門發展的人。

本人自從高中畢業就離開江門,先在上海後在美國東部進行自己的學業,專業方向是一門十分綜合性的,融合政治/經濟/文化的研究,現在還是一名本科生。所以看了這篇答案而私信我讓我指點明路的朋友,實在是高看我的才學了,我只能從十分宏觀的方面判斷總體趨勢,至於個人發展,每個人背景和擁有的資源不同,我亦實在不應以自己的經歷來幫你們決定人生。

希望這篇知乎答案,最終會是一個江門籍學者對家鄉發展的提出的意見和聲音的代表;而這個問題,會成為一個小智庫,特別是政府論壇和政府微博淪為民粹主義發言基地的問題下。

時至2016,曾經在珠三角人印象中落後粵西二市湛江和茂名穩穩地在gdp數據上超過我1年前說的「曾經僅次於廣佛」的江門。雖然市政府一直強調加快產業轉型(這是有正面作用的政綱方針),以及獲得了小微企業創新示範市的優惠政策,但從宏觀經濟的角度看至少在1年後沒有對江門產生了超過平均水平的影響。

地區內差異的擴大讓人十分擔憂。根據我得到的數據估算,傳統概念的「江門市」的二區,以第三產業為主的蓬江區15年人均gdp達到至少17000美元(接近北京上海全行政區水平,全國排名更前的廣州14年也才剛過20000),而以第二產業為主的江海區則達到13500美元(成績其實不錯,區政府居然一直不提供一目了然的數據,還是我親力搜集人口數據多重估算的),但是全市把四邑算進之後的人均gdp還達不到全國平均水平8100美元。作為曾經改革開放的先鋒沿海開放區,這樣的信息難以不給本地人帶來悲觀的預期。雖然14年萬達的雙子塔讓江門成為中國70座擁有200米以上摩天大樓的城市之一,但是台開恩的市政建設跟20年前無甚區別;市長佛山人鄧偉根全力希望把江門市區帶入轉型後的「高收入水平」,作為市區人我當然十分慶幸,但是從他計劃里對三區的大力支持(江門大道,歷史旅遊改造,江佛同城等),而給四市只有一個虛無縹緲的「大廣海」概念,動車項目也只是「翻炒冷飯」,埋下隱憂。畢竟,江門不僅僅是100萬三區人的江門(甚至只是60萬二區人的江門),還是400萬五邑人以及400萬海外五邑華僑的江門。

今年,江門最大的變化是以江門大道為代表的一批交通項目的規劃,上馬和落成,這對江門未來的建制,以及於全省位置的確定,有巨大的影響。

其中我認為,已經開始勘探的廣佛江珠城軌將會是未來影響力最大的項目。首先這條城軌是廣東省規劃「粵港澳都市圈」的重要一環,大力拉近珠澳「特區」與廣州中心的距離,但最大的得益者是江門。曾經的廣珠城軌只能讓江門人以45分鐘時間到達廣州南站,一個距離廣州中心城區還有一定距離,沿途都是廣州佛山的市郊,最大作用是讓江門市區融入全國的高鐵網路;而且江門站的位置並不在人口中心。但是新的城軌,不僅直接打入廣州的主城西區芳村(30分鐘)和佛山城區的南海區(18分鐘),南部也連通珠海金灣機場(預計不超過20分鐘),而且濱江站也是江門人口的居住中心。

2018年建成後,江門將由現在的珠三角西岸的邊緣城市,變成廣佛市區和珠澳市區之間的核心城市。位於蓬江區北西江西岸的濱江新區,以及鶴山沿線的區域,極有可能追趕與珠三角其他地市高企的房價成為吸引廣州和佛山市區上班族的居住地(現在江門已經有很多粵A, E, Y車牌,相比於成為大廣州市(廣佛)的衛星城,江門更像會成為大廣州的都市圈的一部分,即廣州的「居住區」。跳出江門,縱觀珠三角,你也會感覺「粵港澳都市圈」,即以廣佛城區和深港二市為核心的大都市,越來越有東京都市圈和美國大灣區的樣子,因為這條城軌起到了地鐵,起到了連通了廣佛江珠四個的效用(江門市難以達到國家修建城市交通軌道(地鐵)的標準,但是以城軌代替,將更有針對性)。

對於江門來說另外一個不可估量的價值是連通珠海金灣機場。珠海機場本身已經很好地連通了中國幾大中心城市,這條城軌則會把江門市區的商務人士從廣州機場引流到更近的珠海機場。珠海機場的擴建也在那邊廂無意識中配合,無論是拓展航線還是拓展航站樓,都能更好的服務中山和江門以及目標為中山和江門的商務人士。

近期來說最重要的影響是江門大道的建成。這條大道的促進者居然不是江門本地籍的市長,而是現任的「外人」佛山籍市長。江門大道不僅解決了進入佛山城區融入廣佛都市圈的問題(其中一個出口江順大橋讓江門的市內交通系統打入另一個城市的市內交通系統,佛山一環),同時也將結束市區交通缺乏主動脈和大環線來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歷史,意味著隨著江門機動車數量的增加,真正成為了國內交通意義上的「主流城市」或者「先進城市」,開始需要一條整合性的大道來重新籌劃各大道路的使用分布。

小微創新示範城和「珠西智谷」,是江門致力於打造成為珠三角這個新「灣區」之「矽谷」的一搏。這個計劃的簡單比喻時,如果把廣州看成三藩市,江門就是灣區那些蘋果那些Facebook的所在地。廣州為未來的蘋果facebook提供融資渠道,而江門則為人才提供價格相對低廉的土地以及完善的配套設施基建促進物流信息流的發展。所以上面提到交通的配套,也是為這一個大計劃做前期準備,鄧市長確實是處心積累。但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江門有沒有可能成為吸引廣州,乃至香港澳門高校畢業生的創業地?如何把江門打造成一個高端的居住地之餘,建立一條吸引高科技人才創業的產業鏈?現在江門的改革開放後的發展之本製造業已經有轉移外地的跡象,以及根據第三產業在北新區2015年的井噴(吸引了星巴克和hm這些以小中產階級市場為主的國際零售企業),我大膽預測,這個計劃若能成功,把北新和杜阮變成高端人才聚集之地,將能改變江門百年來的命運,從一個「移出」之城,變成一個「移入」之城。但是也不能過分樂觀,畢竟珠三角之中除了江門以外,還有著廣大的腹地,中心城市廣州和三藩市之間,也還有五個廣州的距離。我的意思是,珠三角其他城市也並未觸及天花板,廣州也有巨大的潛力,江門能不能從政策優惠和政治導向中吃到更多的肉,而不是跟著喝湯,還是取決於領導們是否把政綱落到每個實處細處以及市民對於未來有沒有一個樂觀的預期和一個積極實幹的態度。

然而,蓬江區及其周邊地帶如火如荼的建設,掩飾不了領導層和民眾對於邊遠地區的無能為力。一邊是東部三分幾畝地北上廣般的發展建設,一邊是廣大四邑腹地以20年前的僑資基建苦苦支撐門面的頹景,新的項目遙遙無期。台開恩城軌在2020年之前都不可能展開序幕,深茂鐵路帶給這些地區的影響亦不超過廣珠城軌對於江門融入廣佛都市圈的作用,畢竟江門市區本身也是深茂鐵路的受益者。開平碉樓本來作為廣東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可以帶給開平豐厚的旅遊產業收入,但是交通基建的落後,配套產業沒有得到充分的支持,讓邑地至少失去了一個黃金十年,讓本應是中國先富地區四邑人民落後於中國的平均水平。政府領導們看著不盡人意的宏觀成績單,除了空喊口號,應該好好想想如何從微觀著手改變困局。創業者們除了整天聽著「小微創新」,先要想想怎麼在未來的蘋果旁邊發展好餐飲業從低端到高端的餐飲業,讓未來的喬布斯們先吃上飯,喬布斯們才會過來發展。

總之一句,經濟轉型期,把握大局走勢者才能在微觀發展上取得個人成就。

以下圖片,攝於2015年夏。

開平人引以為傲的譚江景色,攝於潭江半島酒店,五邑地區第一家五星級酒店。

落後於平均水平的建設,必定伴隨著落後於平均水平的基建。

拍攝於10年內建設了4家五星級酒店的蓬江北新區,其中第一張於逸豪酒店。

這就是我所說的追趕北上廣的建設。

如果是城/鄉差異,那可以理解,但這都是同一個」江門「里的城市建設。雖然說縣級市財政獨立,但1個多小時的車程差距,差距卻如此巨大。

===============看見這個題目在我的回答之後被關注起來的修改分割線=================

江門城市背景:珠江三角洲的僑鄉城市,五邑地區地域面積是珠三角九市的四分之一,雖然說明清時代開始江門地區是個商業中心,建國後改革開放前也是廣東工業產值前三,但一直就是個移民外出的城市,海外大城市的移民祖籍五邑的就過四百萬,而今天整個五邑地區的人口包括外來務工人員也就四百萬。由於區位沒有其他珠三角近珠江口的城市優越,近年也沒有像深莞佛那樣的政策扶持、區位加成,總體發展是珠三角下游水平,但仍屬於整個廣東省的上游地區。(16年補充:已經是廣東的中下游水平了)

地理:江門市區處於珠三角西部,河網密布,西江水道依然是內河良港,不過跟其他靠近珠江口的珠三角城市相比遠遠不足以讓其成為吞吐量大的港口。江門河水道在建國前確實利於商貿發展,一度是廣東四大鎮,沿河西洋建築為證,建國後衰落,雖然造船廠曾經雄極廣東一時,現在也是不值一提。由於是亞熱帶地區,常年溫暖至炎熱,物產豐富。由於相對毗鄰港澳,改革開放後靠著僑資的發展,加上原有的基礎。建立了不錯的輕工業。沒有重工業,污染工業不強勢,自然環境在不僅在珠三角,在中國城市中也算是非常不錯的。

人口:市區96萬人,戶籍人口63萬,與其他珠三角城市相比,外來人口相對較少,本地人為主。

經濟:如上提及,改革開放到今天,江門的主要產業是輕工業,紡織、電子、建材、食品,摩托車製造非常突出,所以也是珠三角仍未禁摩的城市。第三產業不出色,雖然五邑地區的開平有世界文化遺產,有不少溫泉,還有幾座山,旅遊業稍為出色,但因為沒有完善的配套,落後於其他珠三角城市。雖然政府支持高新技術發展,但是IT產業和其他像金融、貿易等等高端整合性的或高大上的產業乃至整個服務行業都比不過那些珠三角大哥。作為珠三角的地產低洼地帶,房地產有巨大的升值空間,由於五邑華僑廣場、江門新汽車站、濱江大道、以及省運會場館的規劃和相繼落成,帶動今年在北新區相繼落成的匯悅城、萬達廣場,和近五年內建成的大量高層公寓住宅的建成,這並不是政府宣傳,北新區確實是21世紀以來建成的規模龐大、與整箇舊城區面積相仿的新商住區。

交通:

公路交通發達,高速公路里程全省前列,粵東粵西的必經之路,可惜粵西是廣東較為落後的地區。最近三年市區江門河上也建成兩座大橋緩解跨區交通問題。公交系統非常完善,打車容易也不貴。

鐵路雖然只有廣珠城軌江門、新會兩站,但跟廣州的距離拉近了,是好事。

航空方面,與廣州白雲機場一個半到兩小時(大量班車到達),澳門國際機場兩小時,深圳機場兩個半小時,香港國際機場三小時,這是中國其他城市與珠三角城市無可比擬的優勢,江門進出口貿易的談判是靠這個撐起來的。你從上海的郊區到浦東機場(虹橋機場主要是國內航班),只有公共交通的話隨時耗費你三四個小時。(這裡忽略了最近的珠海機場)

文教:語言江門市區乃至五邑地區以粵語為主。地方電台電視台也是粵語台。文化上屬於嶺南廣府文化,能收看香港電視。教育方面由僑資80年代建起的五邑大學,全國範圍內不錯的二本,專業以服務本地產業為強,也有專科教育成人教育。初中等教育水平不錯,高中遠遜於廣州深圳中山茂名,平均每年整個五邑地區幾個較強的高中也只出四五個清華北大。總體來說留不住本地優質人才往外跑(專指更發達的北上廣深港乃至發達國家地區)。北上廣的一線城市畢業生也不會選擇在這裡發展。

政府:21世紀以來前十年相對於其他珠三角城市來說,確實是無甚作為。80年代的僑資優勢已經不能成為今天的發展支柱,進入經濟轉型期GDP依然保持廣東第八,超過作為經濟特區的珠海、汕頭,雖然發展水平不如珠海,超過汕頭還是妥妥的。相對珠三大哥來說房價不高物價不高工資也不高的宜居城市,貧富差距不大,生活戾氣不重,有本錢有實力做生意做買賣的話(比如建材,餐飲)生活可以過得非常滋潤,Top1%的居民環遊世界或者國外留學或者移民離開江門離開祖國完全沒問題。創業環境比不過珠三角其他大哥,但是仍然有成功的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業例子,作為珠三角地區資金其實並不缺乏,政府在未來要多抱抱廣佛深港中山珠海的大腿,往吸引人才的角度想想如何發展江門這個本來地理位置其實不錯的城市。

居然有人看。取匿。


江門市什麼樣?就和ls幾位說的差不多。周大佐那點工資就能養家,還有餘力上網撕逼。很明顯是個收入消費都屬於三線水平的城市。

江門市可以說是周錦華的精神阿瓦隆。因為在周錦華眼裡,江門6,7千一平的房比北上廣深圳蘇州杭州的學區房CBD地區住房好。理由當然是便宜。在周錦華眼裡,凡事江門的東西就是宇宙第一好的。

周錦華自己吃著十幾塊的什麼米粉,三無越南酸奶還得去高達吧吹吹牛逼顯得自己多有(屌)錢(絲)似的。周錦華去上海旅遊那次更是一股子老帽進城的感覺。吃個街邊20塊三菜一湯不好吃就罵上海菜難吃,還在高達吧發帖這樣說。遭來無數的嘲諷。周錦華也不言語,仗著自己是吧主再一次封號之後再罵街。如果你開小號出來反駁,那就是你被玩壞了,被封了受不了玩不起,如果你不開小號反擊(大號被封了)。那就是你說不過不敢正面肛。好吧,周錦華又贏了。

值得一提的是,江門很可能是廣東為數不多的並沒有因改革開放而崛起的城市了。周錦華在高達吧大肆抨擊改革開放和抨擊那些支持改革開放的自干五的理由似乎也很明顯了。

周錦華對香港人,台灣人,收入學歷遠在他之上的人的仇視感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於周錦華並沒有能力給自己創造更好的生活。註定成為一個一生都在江門市養老的可憐人。而周錦華這樣的老帽教育出的子女會走向什麼樣的命運呢?我們拭目以待。


江門適合養老,適合想要安逸生活的人。

郊區離市區近,不用走多遠就能到圭峰山白水帶等郊區公園;老牌華僑城市,城市設施齊備;空氣環境等在珠三角來說算是優良了;珠三角城市,交通方便。

缺點自然就是活力不足,創新力不足,體現在過度依賴華僑和啃歷史名人的老。經濟在珠三角來說實在不行,據說GDP不及中山一個鎮。老年人很多,我基本上每次坐公交車都要不停地給老年人讓座。政府基本靠華僑養,沒什麼發展眼光。


既然別人邀請我了,那我只能回答一下。本地產中介在江門生活三十餘載,雖然不屬於江門土豪,也算一個土著。家有自建小房一棟,二手村姑一枚,隔壁老王女兒一枚,上班紙點江山,下班同事聚餐何不快哉?對了,我一個月雖然只有2000塊,但我賣一套房子提成40%,經理見到我也是點頭哈腰,不要以為某些江門人看到我被經理訓斥,你壓根不知道我和經理的關係。不說了,我要去高達吧上班,有些人又要吃飯了


一座25歲時可以預見50年後的自己的城市。


修改中


我服了


比較適合慢節奏生活,不擁擠。小城市的安逸,比較少文化活動,與東莞等工業城市比,治安比較好,民風淳樸。從前途看,工作機會也比較少,就是第三產業和工業都發展不起來,工資低,物價高。


我是大學畢業之後來到江門的,現在已經10年了。江門之前的發展不怎麼樣,在珠三角中等偏下的水平。但是現在的市長鄧sir是個明白人,這個從他的十三 5 規划上可以看出。

江門高等教育聊勝於無,現有的五邑大學基本是個打醬油的角色。在此情形下,發展高科技就不用談了。

和周邊地區相比,我是說和中山,東莞相比,江門原有的工業基礎尚可,但是活力不足,如原來很牛逼的江門浮法玻璃,甘化廠現在都日落西山。

現在唯一可行性最高的做法就是承接東莞、中山、廣州這些大佬的轉移產業,享受四周地區高房價的溢出效應,說明白點,就是四周地區房價地價超貴,江門房價地價便宜,而且四周地區到江門的交通很通暢,那麼各位還等什麼呢?

也就是說,現在交通是江門最重要且最緊急的事,鄧sir是明白人,看出這點(加上廣東省委也要平衡省內經濟發展),集中資源搞交通。

樓下文中提到的江門沒有發展江門境內邊遠地區,一看你就沒自己開過公司。任何機構,團體,它的資源都是有限的,集中優勢兵力突破一點,其他才能跟進。搞四面出擊,撒胡椒面的做法,智者不為。

個人估計,現有的交通規劃全部落實之後,江門一定會迎來一大波發展。


本土文化的凝聚力不夠,沒有一種「我是江門人」的歸屬感與認同感。有時不一定要求一座城市多發達多現代化,喜歡這個地方首先要令人覺得這裡就是some where you belong


地區發展不平衡,江門叫五邑,五個小城市,台開恩這邊的經濟明顯比不上市區和新會這邊,江門西部不受市區重視。


這不是我國舉世聞名的房地產之城么?還愁怎麼發展?建議題主去百度一下號稱江門李嘉誠的周錦華先生。我覺得你會對這座城市有一些新的認識


華僑之鄉,三-四線城市,市區不大,房價不算貴,開車20多分鐘可以穿過市區。

輕軌50分鐘直達廣州南站。

本地人居多,主要講粵語。

物價不高,能買到本地人種的菜。

經濟不算景氣,沒有沃爾瑪。家樂福還在建,曾經有個正規點的大超市Tesco 樂購不久前關門大吉了,連帶附近的KFC,傣妹火鍋,泰華餐廳一起倒閉了。

不禁摩,窮人也可以稍微體面點的生活。

據說交通攝像頭是市政府創收利器,年賺幾億。我本人也曾貢獻過6分+200大洋。

但交通設施還是有點人文關懷的,路口提前100米有車道方向預告,不堵車時你可以從容提前選擇車道。晚上11點之後,紅綠燈切換變快,不用長時間傻等(不過這個好像僅限篷江區)。

部分地區空氣污染嚴重,某次去看房,空氣中有股酸酸的味道,果斷沒敢買。


看來江門玩知乎的不多,或者還沒有關注到這個江門的帖子。我是外地來江門的,簡單說一下自己的觀察與感受。

1.總體來說是個好地方,生活安逸,經濟壓力適中,吃喝玩樂東西不多,但是還可以,信息不閉塞。

2.市場上好的大的企業少,製造業和服務業都在發展中,很多優秀點的人要麼去周邊城市要麼創業,就業市場不算很好,可供選擇的範圍少。

3.房價不高不低,在周邊還算可以吧,但是相較於中山其實也沒啥競爭力。總體房價去年到今年漲了小一千一個方。北新 好的樓盤都賣的差不多了。

4.醫療和教育,都還行。

5.整體不排外,居民素質還不錯。

6.從城市化的角度來看,長三角和珠三角是非常好的選擇,江門的區域位置應該有得做,長期來說還是看好。


有錢人過得很爽,普通打工就勉強度日,拿著5線城市的工資,過著一線生活。好的公司不多,也很難進去。公職人員還算過得滋潤。基礎建設一般,公共交通只能說夠用。在江門,養老還是可以的,發展前途什麼的,還是看不到希望,當然有能力、有錢的人除外。正如有個答案所說的,你25歲在做什麼工作,基本可以預料到50歲還在做什麼工作。以前的同學,大多數都跑到周邊的城市工作了,留下來的,基本上都是像我這些沒什麼抱負,希望留在家裡,求安穩,過著退休般生活的。


我就想知道為啥標籤里加了個高達(╯‵□′)╯︵┴─┴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