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亞的武術(長拳、空手道、跆拳道)幾乎全都是利用肢體末端進行攻擊的,而且相對來講距離很長,但是東南亞(泰拳、印尼的silat)多是利用膝肘等關節進行攻擊,而且近身短打偏多?
按理說這麼接近的兩個地方應該差別不大,可是武術發展的思路幾乎是背道而馳的。
問題錯誤,屬於外行誤解。
你錯了。中國,日本等東亞國家。有大量大量大量的關節技。擒拿,寢技等,都是關節技。
確實外行,不要以為長拳就是中國拳,舉個明顯的例子,八極拳,是用靠和頂,說白就是拿身體撞人,公園裡練功的,練太極神馬的也許都不可怕,但要是看見有人在用胸背肩往樹上撞,那最好別惹。
冷兵器時代,古代中國的國家級別的內外戰爭相當頻繁,動輒十幾萬士兵對陣大戰,多至百萬士兵對壘沙場;各代皇朝出於穩固統治的需要,除了漢代州郡兵、唐前期府兵之類二線准常備軍以外,還在地方設置各種官方半官方的巡檢捕役、弓手步快、民壯、鄉勇團練之類民兵預備役性質的武裝;邊境地區,皇朝官府也會放寬習武禁令和兵器禁令,以令邊民習武自衛;到了相對和平的戰爭間歇期,各地方的鄉村屢屢有不同規模的宗族間械鬥【爭山、爭水、爭田等各種爭,甚至可以是村與村之間踩高蹺、舞龍輸了,最後都能激化為大規模宗族械鬥】
到皇朝中末期,不僅有礦工團體爭奪礦權的團戰;破產流民團體求生存的團戰;行商販運四方需要習武持械護衛自身或者聘請鏢師打手;秘密宗教、秘密會社的秘密結社聚眾也一樣需要武力和武裝作為暴力手段;還有盜賊、流寇蜂起的秩序混亂時期,地方鄉里結寨,團結自保,合法宗教所在的寺院宮觀也會需要自衛。而在中國南方,客家人與本地人的激烈爭鬥往往表現為宗族械鬥【當年太平天國在廣西起兵,客家人與廣西本地人的鬥爭激化,就是原因之一】;漢人移民與山區少數民族的鬥爭,有的時候甚至發展為反叛與鎮壓的戰爭;南方少數民族土司頭人仗以保持世襲權位並與中原皇朝博弈妥協得以高度自治的土司武裝,南方蠻兵、狼兵、土司兵甚至被中央朝廷徵調到北方作戰。以上種種,都是古代中國,種種武術形式得以發展完善的各種需求性推動力,也是根本動力。
總結而言,主要有以下需求——
①軍事和治安方面的官府需求【公戰,國家職能】 ②民間私鬥自保【單獨個體或少數兩三人的小隊,因私怨或利益爭奪引發的私鬥】 ③權要富戶聘人保鏢護院 、行商四方的商隊護衛、寺院的防衛自保【民間私人安保和謀生職業】 ④鄉勇弓兵,民團自保 【地方的聯防治安】 ⑤破產流民聚集形成的或緊密或鬆散的流動團體,需要抱團求生防身自保【團體自衛抗暴】⑥秘密會黨教門以教拳為名行秘密結社之實【歷史上,教拳在不少皇朝是合法而不受官府查禁的,比如清代白蓮教、天理教、太平天國在潛伏起兵之前,都是以教拳為名隱蔽的聚集會眾】
⑦武舉試 【武官仕途】 ⑧ 宗族聚眾武裝械鬥 ⑨ 個人自衛抗暴,防劫掠 ,比如單身行腳四方的僧、道,以及單身的普通平民、行商等 ⑩ 健體強身、消遣娛樂、生活方式、純個人興趣的愛好、文化傳承、祖傳技藝傳承等等需求在根本上牽引了武術或者技擊的發展,不管是軍事武術,還是民間武術,追求殺傷力或者對敵制服力是第一位的功能需求,但是武術形式及其內容會發展演變成什麼模樣,會有其他內外因素的影響。
中國武術,歷史上有南拳北腿之說。
北方武術的總體風格,是腿法比較多,放長擊遠,大開大合的打法相對多見,摔法也佔據重要位置,所謂遠踢、近打、貼身摔嘛,但其實北方武術流派也有很多近身短打的技法和套路,比如螳螂拳流派就是偏於短打的拳法流派【螳螂拳流派其實就是以少林羅漢短打為基礎,融合其他拳種技法,演變編創的象形拳法】,而少林羅漢拳也是偏短打(以前又稱羅漢短打);而南方武術的總體風格相對偏向於近身短打,拳法、肘膝近身攻擊所佔比例居多,腿法偏少。一般都是埋身短打,肘膝齊攻,洪拳、詠春、薛家教等等都是。
但隨著中國歷史的發展,人們在歷史上的南北遷徙,北方流派武術也會廣泛流傳到南方,南方流派武術也會廣泛流傳到北方,南北方交流頻繁,互相取長補短,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作出適應北方地理、北方人種或者南方地理、南方人種的種種演變,以適應滿足各自地方性的特別需求。
——————————————
中國北方武術風格,包含有較多古代軍事武術的理論因素在內,這與古中國的國防重心長期偏在北方邊境有直接關係【歷代將門世家、世襲武官、世兵、府兵、軍戶、邊鎮駐軍中的將士,會一代一代將其所學和所總結的軍事武術在家族和宗族中傳承,有的軍事武術形式可能會在戰爭中消亡散失,但更多的是以各種形式廣泛流傳到民間;有的潰敗逃散兵將遁入空門則將軍事武術帶入寺院宮觀之中演變成為宗教武術,又或者退役兵將則帶回故鄉,逐漸流傳。譬如隋朝木蘭從軍這種傳說,木蘭的武藝從哪兒學來?不可能被徵召到軍隊以後才開始學習,她的武術底子若不是家傳,就是習自鄉里府兵的軍事武術傳授;譬如現在北方地區的摔跤流派,比如北京、保定流傳的摔跤,則主要來自元明清以來的蒙古族駐軍,元朝就不說了,清朝在華北地區的善撲營和蒙古八旗駐軍,明朝在北京也有歸附大明的三千營,全是蒙古人騎兵,那時稱韃靼,而明朝兩三百年,在明軍中有不少歷史名將是歸附大明的蒙古人,比如猛如虎、滿桂等】;也與北方地勢多平原有一定關係【地勢開闊,易於閃展騰挪,也限制了近身短打武術形式的攻擊成功機率,近身短打必須迅速縮短彼此距離,近身貼身才能形成有效傷害的近戰攻擊,對不對?在戰場上,近身短打的機會相對比較少一些,所以北方武術的風格自然偏向於首先以偏重腿法的踢打組合技法攻擊,近身則以摔法和拿法技術格鬥】
與北方人身材普遍相對高大也有關係【相對於南方人的身高,北方人普遍身高腿長,利於遠攻;身高力大,利於大開大合的踢打發力;武術原理就是揚長避短,盡量儘可能發揮己身優勢長處,以長擊短才是順理成章的】
而從物理上講,從兵法和軍事學理論上講,我能在遠距離上就把你直接干趴下了,為什麼要放近了再打你?現代空戰,能用遠程和中距離空空導彈幹掉敵機,為什麼要用近程空空導彈在近距與敵機格鬥?現代陸戰,遠程炮兵火力就能解決的事,就不要讓步兵去解決了嘛;古代也一樣,能用拋石機、弓箭或者弩弓,甚至古代火炮解決的,我為什麼還要跟你列陣肉搏?武術與軍事,在道理上是相通的。
軍事武術追求直接了當,所以單純的徒手拳法,就是遠踢【拳頭打不到的距離】、近打【拳頭打得到的距離】、貼身摔【拳頭不好打,不好發力的距離】的風格,中國北方武術流派風格是這樣,現代散打的風格也是這樣。
當然,軍事武術的核心,徒手拳法只是基礎練習,真正實用的軍事武術核心技法是武術器械、是兵器,古代武術技藝的核心其實是以棍、槍、刀、劍和匕首、短棍等器械兵刃為主,拳法(包含腿、肘、膝、摔、鎖拿反關節技術、絞殺技術、地面技術等技法)是基礎教程,器械是進階高級教程,而中國傳統武術器械教程的核心之核心又是最重視大槍法,棍法某種程度上也夾帶了槍法,現代很多拳法,很多內家拳流派,以前的傳統老拳師往往稱某某內家拳法流派為槍拳、為刀拳,就是因為其流派拳法是從槍法慢慢演化出來,從刀法慢慢演化出來,其訓練方法、拳理內核和內在使勁發力總體上還是槍法、刀法的那一套,比如拳師一般會說形意拳、心意六合拳是槍拳,八極拳是槍拳,太極拳是槍拳,八卦掌(八卦轉掌)是刀拳。一般將少林拳流派列在外家拳行列,少林拳廣義上屬於長拳的一種,通背拳在廣義上也屬於長拳一種,查拳也算長拳的一種,但個人認為少林拳的核心也是棍和槍,所以正宗少林武術內核還是棍法和槍法等器械。可以設想一個戰場上古代士兵作戰的場景。
戰場上真正的列陣大戰,擊鼓而進、鳴金而退的大會戰的時候,其實在戰爭期間並不常見。對於底層將士,更常見的作戰樣式是幾百人的小規模作戰(也就是現代的營連級規模),甚至可能是一「伙」對一「伙」,一「伍」對一「伍」的十人規模小分隊對戰(相當於現代的班排級規模)。
對於單個士兵而言,手上拿著比較長的兵器(如果可能的話,腰裡再別上一把短刀、匕首啥的,也就這樣了),比如長槍或者刀、盾,在手裡拿著器械作戰的時候,除了進退步法是用來控制敵我士兵之間的作戰距離之外,除了拿捏準時機用腿法去踹踢敵人,或者使絆子勾倒摔倒敵人然後再補上一刀之外,士兵還有別的辦法嗎?基本沒有了。所以,對士兵來說,器械技藝是最重要的殺敵保命技藝,第二位的就是步法和腿法了,都跟腿腳的運用技藝密切相關;第三位是摔法,其實也跟腿腳的運用技藝密切相關。由此演變而來的軍事武術,會是什麼樣,不是很明顯了么?作戰需求和客觀條件決定了軍事武術的大概輪廓和面貌,腿法多是很自然的,是適應冷兵器軍事作戰需求的自然趨向。中國北方武術流派既然保留了比較多的軍事武術特徵,當然是因為這些經歷時光淘汰而保留下來的軍事武術內容是適應北方民間拳師的實際需要,也是適應北方地區客觀條件的。所以,北方武術流派,整體上腿法多,喜歡用「梢節」部位形成有效擊打,等等,北方地理、北方人普遍的身體條件都是影響因素。——————————
中國南方武術整體風格, 一是受限於南方水網稻田密集,江河湖泊多,行路多坐船,南方樹木相對北方要繁茂密集,武術格鬥的騰挪空間相對於地形開闊平坦的北方要小得多; 一是中國南方人,先天上普遍顯得身材矮小,力量相對北方人要弱,但相對敏捷靈活。用西方拳擊的體重級別來區分【重量級、輕量級等等】,則南方武術流派的大部分拳師,普遍屬於輕量級、次輕量級,身材普遍相對矮小,體重相對比較輕。而在中國古代,爆發在南方的大規模戰爭相對而言比較少,在南方各武術流派中,軍事武術的影響因素,佔比相對於北方而言就要少得多【清末軍事武術對中國南方武術流派的最後一次較大影響,主要就是太平天國戰爭了,比如太平軍、湘軍、淮軍、捻軍、天地會起義軍中的一些戰爭倖存者,或為謀生,或為仕途,或為其他原因,有很大可能會在戰後將其經過在殘酷戰爭實戰中磨礪修正、增刪修改的各種拳械武術和武術實戰經驗在清末的軍隊和民間分別傳授傳承下去,而被後世人所流傳】,而民間武術的影響因素,佔比相對於北方就比較多了。因此中國南方武術流派,其中絕大多數,腿法佔比相對較少甚至是很少,而埋身短打,近身肘膝攻擊比較多,爆發性連續攻擊比較多。————————————
韓國跆拳道其實比較接近中國北方武術的北腿風格,據說源頭是從古朝鮮的花郎道演變而來,古朝鮮跟古代中國的關係實在不用多說,在古代各種文化交流很頻繁的,受中國影響很深。日本空手道,其實一些流派的源頭是南少林流派,有的說法是日本某些空手道流派的源頭是師從福建虎形拳流派,屬於南少林拳大系統的一支,原來叫「那霸唐手」(琉球,現由日本代管的沖繩),日本空手道拳師現代還曾經到福建尋根,交流拳譜;但有的空手道流派的源頭,可能是直接師從中國北方少林拳流派,然後長年演變後形成的。到現代,日本空手道又重新發掘整理演變,已經面目全非了。所以日本各種武術形式有中國北方武術流派的風格一點也不奇怪。
歷史上的日本遣唐使、中日間海上貿易、中日間宗教傳播,導致日本的各種武術形式(空手道、柔道、劍道、合氣道等),多多少少都受過中國北方武術流派的一定影響,而中國南方武術流派對日本的影響相對可能要稍弱一些,主要是歷史上福建地區的南少林武術流派跟日本有過一些交流(因為中日間的長期貿易,兩國商民人員來往和僑居常駐,武術拳法的交流不可能避免)。——————
而東南亞的武術流派,泰拳其實是有很多腿法攻擊的,而泰拳,是有明確證據證明古泰拳是從軍事武術演變而來的,可能腿法遠踢攻擊是軍事武術的共通點。緬甸、越南等國的變種泰拳(比如越南所謂的越武道,揉合了法國踢拳和泰拳等技法形成的泰拳近現代變種;緬甸的「斌拳」又稱「斌道」的緬甸拳,據信也有相當程度的軍事武術淵源),都是有很多騰空腿法和高抬腿踢法、旋身踢、側踹技法的。中國南方武術流派中,較為重視和擅長腿法攻擊的南拳拳種是相對比較稀少的,而其中腿法相對比較突出,一些拳法套路中腿法佔比相對比較多,整體上比較重視腿法的南拳流派,並較為知名的南拳流派之一,就是兩廣地區的【蔡李佛拳】;另外還有一個曾經比較知名的南拳流派則是廣東五大名拳之一的【莫家拳】。
而在這兩個南拳流派中,蔡李佛拳主要創始人是親身參加過太平天國戰爭的陳亨,其人接交南王馮雲山,又在翼王石達開的幕府中任職較長時間,其人有著明顯的軍隊和戰爭背景,也明顯有可能受到軍事武術的深刻影響;而【莫家拳】的創始人,據說是一位有團隊作戰經歷(清初四十多年亂世期間的廣東地方民團領袖),而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廣東的莫家拳傳人,有名有姓參加天地會起事和太平天國戰爭的莫家族人、莫家拳嫡傳門徒也有好多位。而這兩派的南拳,不約而同重視腿法,腿法在其流派的功力訓練和傳統拳腳套路中佔據相當重要的位置,這可能並不是偶然,很可能有著實戰軍事武術的深刻影響痕迹。當然,泰拳與中國南方武術風格就有不少相似點,比如肘膝技法都普遍用得比較多,其中泰拳只是出鏡率在現代比較突出而已,實際上中國的南方洪拳、湖南的薛家教、梅山武術等等南方南拳流派的肘膝技法都是重要組成內容,而南拳流派中的廣西壯拳(廣西壯族的古代傳統拳法)與泰拳相似度非常高。我們甚至說不清,到底是泰拳在歷史上影響了廣西壯拳,還是廣西壯拳在歷史上影響了泰拳。
中國南拳有幾十上百種拳法流派,普遍都重視肘膝攻擊技法,這不是偶然現象,而是武術共通原理決定。
中國南方地理與東南亞的地理條件相似度也比較高。
中國南方人群也與東南亞各國人比較相似,都是相對矮小靈活,短促爆發力比較強。
因此,中國南方、東南亞各國,拳師們整體上都是走埋身短打、近戰攻擊的風格,近身用肘膝攻擊,製造和追求最大限度的殺傷力,絕對不是偶然。
馬來拳、印尼拳或者說班卡西拉,與南拳、泰拳的風格相近似,亦非偶然。
適用於中國南拳流派的解釋,也多半適用於泰拳、馬來拳、印尼拳等東南亞武術形式。
先天個子矮小者,受先天的身高和力量方面的身體條件影響,選擇近身短打的技術風格相對是適合的,肘膝攻擊在近身時能夠製造最大限度的殺傷力,符合實戰格鬥、實戰武術的原理。
各國各地武術風格的不同,有地域性因素、人種因素和歷史傳統、歷史文化因素共同作用。
其中地理條件、地域性居民身體條件等先天的客觀因素,以及受地理條件影響的古代軍事國防形式,是各地傳統武術風格、傳統武術實戰策略的主要影響因素,而其他歷史文化、歷史傳統則是次要的影響因素。東南亞熱,赤身格鬥,膝肘可以最大傷害。中國太大,要具體拳種分析。空手道來源於福建,後到沖繩,再進入本土。本土土生的只有柔道和合氣道,以摔為主,主要原因是日本人穿盔甲,直接擊打無效。
ITF規則下的跆拳道是有肘法的
因為東亞真正的實戰武術不是打,而是摔。中國的摔跤,日本的柔道,都是「摔」的具體版本。而拳腳,不過是兵器招數的閹割版而已。
在現代生理學理論引入格鬥術之前,一拳把人打倒的風險很大,力道輕了被對方的肌肉脂肪吸收掉衝量,力道重了要麼把對方打殘打死,要麼自己拳頭受傷,既不實用(真要玩命,棍術威力大多了),也不方便在練習中提高技藝(練過格鬥技的都知道防護裝備有多貴)。相比之下,腳下巧妙一絆讓對手失去重心,在不造成嚴重傷害的前提下是更可靠的制敵手段,而且也容易傳承,容易練習,容易在對抗中提高。
實際上就算是經過現代科學訓練的格鬥士也依然非常重視傳統摔跤技藝,而各種「花拳繡腿」,還是看看就得了,傳統經驗在現代訓練手段面前不值一提。
東亞武術和東南亞真正的區別在於,東亞的社會發展程度比較高,有足夠的人力物力把作為替代品的拳腳功夫開發成了一項運動,所以才會有題主這種錯覺。
除非是武器,傳統武術極少遠程殺傷的,基本是近身打。
因為肢體末端的攻擊技能很好用,並符合力學原理,是基礎中的基礎,簡單有效,想一想,當你受到攻擊並反擊別人時,會不會下意識的用拳頭來解決,而不會上去來個大內刈,或者擒摔?個人認為肘膝技法不太實用,最實用的還是拳擊,無論擂台上還是擂台下,曾經看過托尼賈演的拳霸,感覺泰拳好牛X,但自從看過拳擊比賽後,我意識到電影里的都是特技,現實里擂台上,人很脆弱帶護具被一拳KO的不少,現實里擂台下,普通人三拳就被打懵逼了!
你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錯的。跆拳道不了解,但是武術和空手道裡面的肘和膝關節的應用非常多。
個認 東南亞主要出自實戰 大小戰鬥太多 實戰必然擒抱且超近身無處躲閃 再者南亞民風彪悍 喜好撲倒
相對每天掐架當飯吃的熱帶人 天朝和平較長 使用括弧此處重要武術的地方都有較大挪移空間 為使用遠距離招式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環境
白刃戰你遠踢人家試試?推薦閱讀:
※諸位怎麼看待某些極真空手道場在貼吧欺行霸市行為?
※傳統武術各種流派應該發展「寸止規則」下的競賽嗎?
※如何評價「空手道」話題下的大V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