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印堂明明在經絡上為何被定義為奇穴而如圖傳統被認為是奇穴的膽囊點卻被歸於膽經?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目前已經有部分教材將印堂穴歸入督脈了。
我們目前所知的361個經穴(算上印堂就是362個)是經過幾次增刪而成的數字。
恰巧就這個論題,我在我的畢業課題里做過一定的探討,下面摘取一部分切題的來:————正兒八經的分割線————奇穴的發展歷史奇穴的雛形最早見於《內經》。《素問·刺瘧篇》已有「刺舌下兩脈出血」、「刺頭上及兩額兩眉間出血」、刺手足「十指間出血」的記載,其描述的解剖部位分別相當於現今奇穴中的「金津、玉液」、「印堂」、「八邪、八風」。
《內經》成書之時尚處於腧穴理論發展的初期,腧穴的適應症較單純,歸經亦不明確,許多腧穴甚至有位無名。直至唐代楊上善將《黃帝明堂經》所載349穴全部歸入十二正經及奇經八脈,此時方現奇穴與經穴之別[1]。
奇穴與經穴的關係
奇穴雖常被稱為「經外奇穴」,但並非所有奇穴都位於「經外」,甚至部分奇穴與經穴只是同穴不同名的關係。如《針灸學辭典》認為胞門、子戶實際就是水道穴;《針灸經典處方別裁》認為風齒痛即內關穴等[2]。朱氏等[3]對未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腧穴名稱與定位》的總共100個經外奇穴進行梳理,發現48個奇穴位於十四正經循行路線上,有4個奇穴與經穴的定位重合。
奇穴與經穴概念的分野起自唐代楊上善注《黃帝明堂經》[1],而此後兩者間仍存在一定流動性。從經穴數量的發展角度看,最初《黃帝明堂經》載349穴。《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在此基礎上增加膏肓俞、厥陰俞、陽關、靈台、青靈共5穴,經穴數量增至354個。清代《針灸逢源》又添督俞、氣海俞、關元俞、風市、急脈、中樞、眉沖7穴,方為如今所公認的361穴。其間亦有多部醫籍對經穴作過增刪。由上海中醫學院主編,1965年出版的《腧穴學》將印堂、太陽、闌尾穴等奇穴歸入十四經[4]。這些原本的經外奇穴不僅與正經有聯繫,還恰好處於十四正經的循行路線上。由此可知,奇穴歸入正經的過程在經穴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學者[5][6]認為,經外奇穴歸入正經是腧穴發展的必然趨勢。
*摘自:李洪濤,張自雲.從經穴的發展談奇穴的歸經[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982,2:26-29.
[1]趙征宇,蔡定均.奇穴芻議[J].遼寧中醫雜誌,2004,31(4):336.
[2]葉明柱,馮禾昌.奇穴初探[J].中國針灸,1996,14(4):23-24.
[3]朱成慧,孟向文,朴盛愛,等.試論經外奇穴名稱與定位標準化的必要性[J].中國針灸,2013,33(4):321-323.
[4]李洪濤,張自雲.從經穴的發展談奇穴的歸經[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982,2:26-29.
[5]王長海.經外奇穴歷史作用及其局限性[J].陝西中醫學院學報,1996,19(3):8.
[6]吳九偉.淺論經外奇穴範疇和整理[J].上海針灸雜誌,1996,15(4):37.
————總結————
奇穴和經穴並沒有嚴格的分界。臟腑之氣所出也好,陰陽交匯之處也罷,只不過是為了強調其重要性而附會出的說辭。抓住功效主治才是根本!歸不歸經、歸哪條經不重要。
拿印堂穴來說。如果印堂穴的主治與督脈的主治不符,那麼「寧失其穴,毋失其經」是不是一句廢話?反過來,如果印堂穴同樣具備督脈的主治,那麼歸入正經又何妨?
推薦閱讀:
※喬布斯生前到底採取了什麼治療?為什麼沒看中醫?外國人生病是否會想到看中醫?其中存在文化差異問題嗎?
※量子糾纏的實驗證實可以間接證明中醫的偉大嗎?
※樂泉啊,最後一篇吧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為何記載了糞便之類的藥物?
※易出汗 就代表腎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