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新聞的人都具有怎樣的共性?
我高中剛剛畢業,即將在大學學新聞。
今天在qq空間轉發了一個不太嚴謹的說說被同校同專業學長指出錯誤。紅色部分是我回復,他指出之後我才去百度上查的,感覺有點尷尬。我覺得自己好像平時做事就是這樣,主觀情感很多天天內心os,小時候還喜歡跟風,別人喜歡什麼我就去喜歡,感覺就好像總是在吃別人嚼過的東西似的。其實我也很喜歡獨立思考,但是我的想法總是會被其他人左右,可能是我從小很自卑的關係。所以會比較在乎別人的看法。
但是我對傳媒一直很感興趣,想做一名記者。可是有時又覺得可能記者不太適合我,就是很模糊的一種感覺。所以很想問學新聞的人或者已經做記者的前輩,學新聞的人都具有哪些特點(性格或者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等)?〖主要就是這個問題〗另:大學期間應該怎麼培養自己往新聞的方向走?前途迷茫的話該怎麼堅定目標方向?我不想只做空有理想熱情的人
我是湖南某大學新聞畢業生,上學的時候一直不太理解,我們的體育測試居然是跑2500米!
這對於一個非體育專業的文科學生,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不能停息地堅持跑完操場六圈多!我記得跑完之後腿都是軟的,大腦缺氧得厲害。
四年光景,年年要跑這2500米,簡直是煎熬。
那時候,意氣風發,指點江山,直問學校,我們學新聞的,為什麼每年要跑2500米?為什麼別人就沒這麼高的要求?為什麼在媒體業發達的湖南省,居然對體育要求這麼高?
那一年,老師給我們看了一個在國外才能看到的短片,我們才恍然大悟。
原來,學校對我們的教導,如此細緻入微。堅持體育鍛煉,才能成為祖國優秀的新聞人才。1.不會輕易相信,我相信這是最起碼的。不論是新聞線索還是普通話語,對於帶有絲毫「講事實」「下定義」的話都要持懷疑態度,盡己所能去求證。2.不會輕易發聲,對於任何事情,在沒有完全了解的情況下不要輕易評價,因為不了解的事情評價意味著錯誤。3.不會太在意輿論評價,輿論對於我們來說,是我們去引導他們,不要怕他們,正視他們,引導他們。保持理性,利用感性。這是新聞人很重要的一點。歡迎入坑。
深夜答題,新聞出身,不願意暴露真實身份,以下回答看看就好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講一點,就是要了解,事實、真相、觀點三者的聯繫和區別
事實分為全部事實和部分事實
全部事實為真相對事實的看法叫做觀點拋結論,作為一名新聞人,日常接觸圈內人最大的特質就是能迅速判斷出一段言論是事實、真相還是觀點。
而日常在腦中的訓練就是拼湊事實,還原真相,警惕觀點
以你的問題為例,張繼科、傅園慧都是天津的,請問這是事實還是真相,抑或是觀點?
回答顯而易見,這僅僅只是一個觀點
為什麼要提出所謂的警惕觀點?
因為觀點是對事實的看法,不可避免的加入了個人的主觀意願,從而會造成錯誤
張傅為天津的,是什麼天津的?天津人?在天津上學?還是父母是天津人?還是在天津短居?這些提問都是在對張傅為天津的這個觀點進行質疑,核實事實,拼湊真相
附:這是最基礎不過的技能,早就內化為本能了恭喜你即將邁入新聞傳媒專業的坑。(不知道你會不會為此而後悔。哈哈哈哈。。。。)對待網上的新聞更加客觀冷靜,不會被輿論而左右,因為我們深知新聞傳播理論的那一套。
跑得快 當國內記者要年輕簡單天真 在西方當記者要比較高
你們啊,不要總想加一堆無中生有的標籤。萬一題目被刪了,等於,你也有責任吧?
我感覺題主不太適合學新聞(別打我,噗)。。。。。當然也有可能進大學後會有所改變。拿我來說吧,新聞學馬上大四了,我覺得我身上最適合新聞學的就是揉不得一點沙子,,,講真,我的朋友里要是有人發了毫無根據信息錯誤的說說啊朋友圈啥的, 我一般會拉黑, 在我這,沒有錯誤的信息。如果是別人告訴我的消息,我不確定的話會去百度,額,別糾結百度了。我有一次在教室里看到一隻小鳥跳我書桌上,然後覺得場景似曾相識,然而我就發了一條說說,信賴創造美好境界,鄭振鐸。發完一會兒兒,有同學評論,《珍珠鳥》是馮驥才寫的吧,我當時懵比了,,,,我去,我居然記錯了,並且沒核實就發出來了,,,然後我就刪了,真的不開心了一上午。 然後就是遣詞造句方面,盡量要求自己不打錯別字,用詞準確。之前在校通訊社做編輯,每次改大一的稿件,最頭疼的就是信息不準確,用詞不嚴謹。我好像從小到大都是這樣,不確定的消息不會散播出去,不認識的字查字典,注意是字典,我基本很少用手機查單詞和漢字,遇到不認識的記下來回去翻字典,噗,新華字典快翻爛了,《新聞聯播》的主持人應該很厲害吧,然而他們也是經常翻字典的。
總之,嚴謹,學會質疑,別做伸手黨,別人的思想觀念不要全盤照收。大概就是這樣。
And,不喜勿噴,吼吼吼(????ω????)應該是質疑吧,我身邊凡是受過良好且規範新聞傳播教育的人,一般都時刻保持質疑態度。
1、了解更多社會歷史,知識面廣
新聞傳播是影響社會、左右歷史的一大利器,新聞工作者也是社會工作者,所以對歷史有深切洞明的認識、體察和把握。作為一名新聞從業者,你將要面對各種各樣的人,沒有足夠的知識面是成為不了一位好記者的。要了解社會歷史,要具備三種素養。第一種是最基本、最基礎的知識素養,比如歷史知識、地理知識、經濟學、國際政治與國際關係、風土民情等等。第二種就是在這個知識的基礎上形成一系列理論,所謂理論,無非是對世界的系統化表述。這裡的理論主要包括哲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法學、心理學等等。最重要的當然是哲學。除了這兩種素養外,還有就是對現實問題的敏感與洞察。新聞傳播要有政治意識,即政治家的眼光和素養。所以不要小瞧《人民日報》和《新聞聯播》,其實國內外各種政治勢力最關注的恰恰是他們的一舉一動,而不是某些另類的媒體。
2、職業道德,傳媒人的尊嚴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李大釗對於傳媒來說,要做到這一點受到很難的,強勢的、握有權力的人會制約我們傳媒肩負的職責。另一方面,市場永遠為有消費能力的人服務,是為有錢人服務的,傳媒市場要求傳媒為有錢人服務,不要求傳媒為那種沒有錢的大多數人服務。就是兩大外在因素——市場和權力——對我們傳媒公正性的制約。還有就是傳媒人自身,處在功利社會可能把利益、功利看得高過本身的職業道德。職業道德受到整個功利主義的威脅。我不是真正是傳媒人,而在我的學校有老師拿以前當記者時收受紅包的事情在課堂上講,還是以洋洋得意的口吻,我為他感到不恥。有償新聞雖然普遍,但是若以後有機會成為一個新聞工作者,心裡一定要有一條價值觀的防線,記住一個新聞人的責任心。
3、議程設置
大眾媒體除了可能具有不管怎麼樣的直接效果,即告訴人們怎麼想之外,還有重要的間接效果,即告訴人們想什麼。這就是我們對新聞真實性的懷疑,媒體人是「把關人」,雖然現今網路發展,把關人不止媒體,網民也是把關人,但是我們看見一條新聞總是會下意識懷疑它的新聞源,是否準確是否客觀。5、法蘭克福學派和批判思維
新聞和傳播不分家,提到傳播,大眾文化自然是不能避免的點,而法蘭克福批判學派是每個傳播人都必須了解的。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工業」和「大眾文化」,他們摒棄了「大眾文化」這個術語,改為「文化工業」。表現出通俗、易於傳播和形式上大量重複、缺乏創意的大眾口味。他們認為,文化工業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背後,體現的是商人的利益。以大眾傳播媒介為核心的文化工業,以「標準化」與「假個人化」的方式,破壞了藝術的自由性。它像工廠的流水線一樣,製造出大量符合社會商業化需要的標準化產品,以休閑娛樂麻痹大眾意識,滿足虛假的需要。在文化工業的進攻和「控制」下,私人空間受到極大的侵犯和削弱,使人變成了「單向度的人」。單向度的人是馬爾庫塞在《單面人》中提到的,概括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特徵,這裡所說的兩個向度是指有的人喪失了對現存社會否定和批判原則的第二向度,只剩下屈從於現存社會制度的單一制度。學了這個之後沒事兒就愛自己琢磨好萊塢影片這種文化工業,怎麼包裝美國價值觀還兜售全球。還有我們的大眾文化是怎樣的呢?我們是不是單向度的人?
6、用框架分析理論來寫作新聞
理論是美國社會學家高夫曼提出的,是指人們在適應周圍的社會環境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認知框架,並按照它來調整自己的行為和期望值。利用框架分析法可以揭示在新聞報道中蘊含的主題和被刻意突出的因素。新聞框架可以幫助記者按照現行的主流論調來撰稿,與主流意識形態形成互動;同時它也為讀者「構建」視角,影響他們對事實的理解,從而使他們認同主流意識形態。7、如何破解新聞框架對我們的影響
新聞框架是「刻板印象」和「扭曲傳播」的源泉之一。我們現在還不是新聞人,也不用新聞框架寫文章,那怎麼破解新聞框架對我們的負面影響?要有批判意識和辯證思維,懷疑精神。還有新聞框架的形成因素:1、媒體組織的自主性或受政府控制的程度。2、消息來源3、新聞機構的流程和常規4、新聞工作者的意識形態
5、社會事件受到原始組織影響的程度當我們看到一條新聞的時候,可以在腦海里想:它這麼報道,或許是受了宣傳紀律的約束,或者是信源有問題,或許是寫稿記者的偏見,或許是與新聞事件有關的部門施加了壓力,等等。7、對於新聞體制沒那麼大的抵觸
以前覺得學新聞不自由,很多東西不準報道各種限制,媒體的規模和傳播都受體制的約束,從傳播政策、傳播內容到傳播效果都源於傳播體制的性質。傳播體制實際上是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圈定的意識形態規制。但是深入剖析傳播體制的內在意義,就會看到複雜的國家因素和思想的解析之線,對傳播體制布入的神經網路,正是國家管理的政治管理、經濟形態和意識形態方針構建了傳播體制的意義,賦予了媒介運行的特點。任何人都無法任意地選擇他喜歡的傳播體制。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體諒和變通,還是可以做一個很好的新聞人。8、不做媒介審判的幫凶,尊重法律
現今媒介權力極度膨脹,網路發酵會讓事件快速升溫,一部分人遇見不公平事件第一想到的不是法律反而是媒體。媒體的介入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司法審判,而一些偏向性很強的媒體一開始寫的文章就是被告有罪。我們學新聞的有一門課叫《新聞道德與法規》,裡面有一條是我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二條明確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能判定有罪」。尊重法律,慎用手中的筆,才是一個媒體人應該提前學會的東西。
好了,其實最最重要的是多看書,多實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希望你能看到這條答案並且能幫到你。數學不好
台里會有一周一度的賽艇跑步比賽,跑步比賽要求上斯坦尼康加190P加三塊970上身,賽艇比賽第一將會有50獎金
剛看完皇家律師,女主很喜歡說四個字(當然是漢譯了……),就是「無罪推論」,我覺得同樣適用於新聞人。以前看柴靜和閭丘露薇在博客里爭論記者角色這個問題,個人傾向於閭丘露薇的視角,就是記者應該抽離出事件中,不帶情感進行報道。所以《穹頂之下》或許只是一部好的紀錄片。
想談談自己的體驗⊙▽⊙:上寫作課的時候,老師會印一些新聞報道發給我們看,有時候就去看它們不嚴謹的地方。然後就要去問:有邏輯錯誤嗎?消息來源有誤嗎?是否有正反兩面的聲音?……阿拉,新聞從業者追求新聞時效等都沒錯,但是我們傳播新聞要謹慎。.....................學渣表示答題有壓力,就是想說,題主可以不斷地訓練自己這種質疑(?)能力,大概就能減少一些錯誤了~
喜歡學長要去追,別抓這種小細節。
1. 不輕易相信任何人,所有事情都要自己親自驗證2. 對謊言有極其高的敏感度3. 對人性有著特別的認知4. 和誰都能搭上話,不管是牛逼企業CEO還是路邊的乞討者5. 有挖祖墳的本領,能把他的過去知道的清清楚楚6. 觀察人的能力非常強7. 略懂心理學
我不知道其他專業怎麼想,反正我只知道學新聞的不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