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許多動物不會撫育後代?

許多動物比如雞鴨,牛羊,都會在生下後代後撫養很久,甚至我們人類會把孩子撫養到十幾二十歲,那為什麼魚蝦蟹貝之類的動物就不會撫養後代,像翻車魚那樣一次生下2億魚卵,結果大部分都被其他魚類吃掉的方式不是很沒有效率嗎?從另一個角度講,這些動物不參與撫養後代,是因為它們沒有情感所導致的嗎?


克服重重阻礙返回產卵地繁殖的大馬哈魚

答題過程中題主修改了題干,我的回答也隨之發生了一些變化。

首先明確一下態度:不建議從人類情感的角度理解生物本能。

有一個說法是:每一個生命體,都只是基因的載體,生物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將基因傳遞下去。生物的覓食、求生本能,是為了延續自己的生命,延續自己生命的目的,是為了熬到性成熟參與交配,參與交配是為了繼續傳播自己的基因片段。在這個過程中,生命的個體僅僅是完成傳遞的工具,任務一旦完成,個體終將衰老逝去,而基因則永世不滅的傳替下去。這個說法偏激,但並無原則錯誤,自然界的生物行為大體上就是如此。

所以讓我們回到題目本身吧,有的動物竭盡全力撫育後代,有的動物完成交配後不管不問,這其實並沒有高低立判的區別,更無關感情,只是為了更好地完成基因傳遞的任務而做出的不同的選擇罷了。總的來說,這些選擇可以歸納為兩個大方向:質量取勝、數量取勝

質量取勝的典型代表是哺乳動物,鳥類,部分魚類、部分爬行動物和部分昆蟲。以咱們人類為例,男女通過啪啪啪完成授精之後,受精卵在妹子的子宮中發育,38-42個周之後,受精卵發育成了各項器官都功能健全的嬰兒,這時候才會生產,而一般來說,每胎只有1個嬰兒,個別情況會是2個,而一次3、4甚至5胎的情況就少之又少了。

我們可以注意到,這個周期極為漫長,而人類的孕期還不是最長的——抹香鯨是16個月,非洲象是22個月。而且,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女性(雌性)自身機能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抵禦外界危害的能力變差,更要命的是,這麼長時間內雌性再也無法發情和交配,這就又導致了極為低下的繁殖效率。

那麼問題來了,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消耗了這麼長的時間,只產生了這麼少的幼崽,萬一要是夭折了,那可是虧大發嘍……怎麼能保證這麼少的幼崽存活下來,讓種群的數量維持在一定高位呢?這就需要成年父母對幼崽進行保護和撫育,這種行為在生物學上就叫做——親代撫育

以鳥類為例吧,雌雄鳥類交配後,雌鳥產下鳥蛋之後,因為鳥蛋沒有自主調解溫度的能力,就由雌鳥(部分鳥類比如企鵝是雄鳥)負責對鳥蛋進行持續的保溫孵化,而在幼鳥破殼而出之後,成年鳥類還要為幼鳥覓食、驅趕捕食者、等到幼鳥羽翼豐滿可以獨立生活之後,成鳥才會結束撫育。而對哺乳動物來說,幼崽乾脆就不吃其他食物,而是專門靠著雌雄乳腺分泌的乳汁存活,在此之後,成年父母還要負責教會幼崽捕食的技巧。這種在後代出生後由父母直接撫育的行為稱之為直接親代撫育。幾乎所有的鳥類和所有哺乳動物都是通過這種方式撫育後代的,而一些魚類——比如近幾年在熱帶魚市場上風生水起的三湖慈鯛,也有直接親代撫育的習性,它們會在產下卵後把卵含到嘴裡,卵孵化之後,小魚也會繼續在母魚身邊生活,遇到危險的時候迅速鑽到母魚嘴裡。

撫育後代的天鵝

而還有一些動物,它們的親代撫育就要簡單一些,比如我們常見的候鳥——布谷鳥(杜鵑),它們的成鳥是不直接與後代接觸的,它就改變了策略,為自己的後代找一個「養父母」:雌雄杜鵑會將自己的鳥蛋下在其他鳥類的巢里,而這個可憐的「養父母」對此是完全不知情的。在布谷鳥幼鳥破殼而出之後,就會靠著本能把「養父母」下的蛋推出巢外摔爛,從而獨霸「養父母」的寵愛,在這個過程中,杜鵑成鳥沒有付出任何養育成本,但是它為後代挑選了」養父母「,這樣算作是一種間接親代撫育行為。與之類似的還有寄生蜂把自己的卵產在其他昆蟲體內,小寄生蜂幼蟲靠著吃這些可憐的宿主過活。

雌性杜鵑將自己的卵(左上那枚灰白的鳥蛋)下在其他鳥類巢穴中,而杜鵑的幼鳥總是會搶先破殼出,然後依靠本能把其他幾枚卵推出巢穴

不過,親代撫育這種行為需要消耗大量資源和精力的行為,有的動物沒有選擇這條路,轉而通過簡單粗暴的「蝗蟲戰術」,以數量取勝,通過大量繁育的方式保障有足夠的後代存活下來。這種以數量取勝的動物以大多數魚類、大多數昆蟲、部分爬行動物為代表。

以著名的翻車魚為例,成年的翻車魚在交配季節可以產下多達3億枚卵,卵直接產在海水中隨波飄散,這麼多的魚卵自然會吸引許多其他魚類搶食,但魚卵實在是太多了,總有一些魚卵可以逃出生天,而在魚卵孵化之後,又有一些小的翻車魚苗會被其他魚類吃掉,但還是會有倖存者存活下來。根據統計,一條雌性翻車魚產下的3億枚卵中,最終可以順利成長為成年翻車魚的僅有千萬分之一,也就是30條。但這個數字也已經非常可觀了。

另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海龜,一些海龜在繁殖季節會在沙灘上產下200枚卵,這些小海龜孵化後,會成群結對的衝下海里,在沙灘上就會有一大半死於海鳥口中,到了海中之後,還有大量的魚類捕食小海龜,但總有幾隻小海龜可以順利的長到成年。

剛剛孵化的小海龜們,圖片中的小海龜絕大多數都會夭折,能活到性成熟的海龜可能只有百分之一

當然了,我們上邊只是大體介紹了一下質量取勝和數量取勝兩種方式,而在實際的操作中,許多動物是把這二者靈活運用的:

  • 有的既產生大量後代,又撫育這些後代,比如老鼠、螞蟻、白蟻和蜜蜂;

  • 有的雖然產生的後代數量很少,但父母也不參與撫育,而是通過一些其他手段進行補償,比如大多數鯊魚,它們產下幾枚鯊魚卵就不管不問了,不過為了防止魚卵被其他動物吃掉,鯊魚卵的外面會包裹一層堅硬的角質膜;

  • 還有的動物只負責撫育一個階段,比如蝦和蟹,它們會把卵粘在自己的游泳足上,然而等蝦苗和蟹苗孵化後,就要聽天由命了。

抱卵的聖誕島紅蟹。卵在母蟹的腹部孵化,但在孵化之後,母蟹就揚長而去不管不問

那麼我們總結一下:參與親代撫育的動物,是為了保障後代的存活率,是為了更好地讓有限的後代更多的存活下來;而不參與親代撫育的動物,則完全不在乎後代的存活率,而是通過生產出大量的後代,保障總有一定數量的後代可以存活下來。

而不管動物們採取什麼樣的繁殖策略,其根本目的只有一個,即是——延續個體和種族的基因。只要能達到這個目的,這種生殖策略就是成功的。悉心撫育後代的鳥類也好,成群夭折的翻車魚也罷,它們都是生命的壯舉,卻無關感情。

http://weixin.qq.com/r/mzrfxw3EGFBnrUmk92_J (二維碼自動識別)


要徹底弄明白這個問題,你一定要懂生物演化史——最早的生物統統都是不會撫育後代的——實際上,最早的生物哪有什麼後代——人家都是直接自我複製自體分裂的233

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千千萬。

但是隨著生物進化的不斷發展,生物的複雜性開始不斷增加——這就導致複雜生物的後代,從胚胎成長到完整個體,要把其骨骼、肌肉、內臟、神經等系統全部發育完全,具備獨立行動能力,需要的時間越來越長,微生物分裂出另外一個成熟個體只需要幾小時甚至幾分鐘,然而到哺乳動物以後其幼兒發育經常都會超過好幾年,並且越是高等生物,一次能夠產下的後代數量也就相對越少。

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哺乳動物如果不照料後代,則必定滅絕,所以它們被基因驅使著去照料後代——所謂的感情,恰恰就是進化出來承擔這個作用的激素系統在發揮作用——為什麼高等動物開始具有感情?因為生存必須。這才是其中的因果關係——凡是個體複雜卻不具備感情能力的動物,基本是註定死絕,你的硬體系統一定需要一個有效的軟體去控制。

而到了人類,由於其社會系統複雜性史無前例地發展,其個體作為一個社會生命體完全成熟需要的時間越來越長,古人16就可冠禮,然而現在18才算成年,至於受到足夠教育獲得足以在社會上立足的能力則需要更長時間——一切都是生態系統發展的壓力造成的——適者生存,不能適應就會斷子絕孫。



翻車魚:人類之所以不生2億個卵,是因為它們沒有感情嗎?!

不撫養,是因為不需要撫養。

為什麼你父母不撫養你到80歲?因為你不需要。同理,很多動物進化機制客觀決定了它們不需要撫養。

那麼你父母撫養你到20歲,隔壁小明被撫養到80歲,那麼你父母愛你不如隔壁王小明嗎?額外的撫養,對你的自由成長是一種負擔。顯然不能用這個來衡量親子感情。同理,對不需要撫養的動物來說,額外的撫養也是一種成長的負擔。

能活到今天的生物,經歷了千萬年甚至億萬年的進化洗禮,它們的繁育方式自有道理。

最後是「感情」......如果認為它們沒有感情,那它們何必生育?你也不打算生養2億個孩子吧?對你沒好處,對翻車魚也沒好處......那它為何要生?「感情」?如果認為「感情」是一種繁育機制,那麼生孩子和養孩子都屬於繁育機制中的一環,至少在生理層面沒什麼不同。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弱肉強食的世界,是不是很可悲。


因為大部分動物甚至都無法保證,

自己還能不能看到第二天的太陽。


地球已經三十八億歲(這應該是地球上生命的最初祖先出現的時間,謝謝評論區)了,在這漫長到彷彿無盡的日子裡,無數的奇蹟才讓它擁有如今這樣用生靈裝點的外貌。

所有延續到今天的生命都是這漫長的生存真人秀的倖存者。我們的祖先都曾在關鍵的時刻受到命運的眷顧,所以才會讓基因得以承襲。

所有的生命為了生存和繁衍竭盡全力,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路,這些路並沒有高下之分。

人類將大部分脊椎動物弄絕種後,早晚有一天也會走上滅亡之路或者被某種外力摧毀,而很多在你看來不合理的物種卻會繼續繁育下去。


人家只是把競爭放到了大自然,你人類的競爭提前到了受精階段。

翻車魚幾億最後存活十幾個比人類幾億存活一到兩個效率高多了


也有很多人不會


因為有些動物生了寶寶就死了啊


一開始跟我講效率,然後又要談感情,你確定談感情的撫育方式很有效率?

退一步講,題主你確定人類感情方式跟魚類的策略相比更高尚,難道人類感情不是進化的一種產物,或者一種基因延續的策略?


在饑荒的年代,人類不禁吃人肉,而且還會吃掉自己的孩子。

這,無關感情,而僅僅是自然演化條件和經濟條件的不同造成的不同的生存策略。


也不是所有人都配為人父母的


人類和平太久,已經忘了物競天擇的殘酷。


樓主說的翻車魚,請問如果你有兩億個孩紙,你要負責撫養他們給他們找工作買房相親等,你會怎麼想?

所以乾脆就不養了


因為它們都進化下來了。那個種類的動物,撫養孩子的都被進化淘汰了。存在即合理。


1.交配與生育是基因留給生物的任務

2.生存是第一本能,哪怕是有後代的情況下(此回答不包括人類以及大部分動物)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