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風吹麥浪?

如題


挺好聽的,很有詩意,我一個朋友還在公眾號如歌上面發表過。

你有沒有想過,其實這輩子你就是個小人物? 來自李健《風吹麥浪》

王大山(ruge_app)

世界很空,生活很咸

身邊總有朋友抱怨生活工作上的事情。諸如工資條細得不夠交房租只能擦屁股、天天加班而且沒有加班費還有身旁女同事吃藕看了以後就沒食慾。他們通常在群里BB幾句公司壞話,完了以後又屁顛屁顛跑去加班了,一群沒骨氣的傢伙。

大學有個同學自稱是「茂名謝霆鋒」,但是除了髮型和十幾年前的謝霆鋒相似以外,我再也找不到任何謝霆鋒的影子。他身材很是瘦小,畢業以後找了一家影視公司實習,開始是負責視頻剪輯,後來連影視前期也做了,再後來連苦力也做了,一條龍服務,我懷疑做小姐的都沒他服務周全。

他每天都會群里說他今天又學到了什麼,學會了什麼軟體,他那麼努力工作就是為了得到老闆的賞識然後升職加薪當上CEO走上人生巔峰,終於有一天,他由於天天加班把自己加進了醫院需要休養兩個月,工作也辭掉了。

白岩松說過:「人的一生只有5%是精彩的,也只有5%的痛苦,另外90%是平淡的,人們往往被5%的精彩誘惑著,忍受著5%的痛,在90%的平淡中度過。」我們不斷奮鬥就是在孜孜不倦追求著那遙不可及的5%的精彩,但是很多人終其一生也只能庸庸碌碌度過。

我其實沒有什麼遠大志向。我曾戲謔把自己稱為「鹹魚」,感覺沒有夢想跟條鹹魚有什麼區別可以作為我的個性簽名。每天寫字寫稿構築我白天的生活,也並非每次總能搗鼓出點什麼來,我也是會有工作壓力,也會有江郎才盡的時候。每次寫不出文章的時候,我總會質問自己:是不是不適合這份工作,不如老老實實回家種田養豬算了。現在仔細想來,養豬也是一門技術活,博士碩士都在養豬,我估計更勝任不了,只能回家養只狗。

今天May問我:「寫什麼歌?」

我說:「李健的《風吹麥浪》。」

「不行,這首歌太老了,而且你想借這首歌表達什麼?」

「就想表達遠離城市喧囂,嚮往田園生活風吹麥浪的閑適。」

「你是有多想逃離這個城市啊?」

我也不知道我到底有多想逃離這個城市,只是有時候覺得很累。像是小Z曾經對我說過的一段話:「你在池塘里活得很好,泥鰍很醜但會說喜慶話,癩蛤蟆很馬虎但很有趣,田螺是個溫柔的自閉症,小鯽魚是你們共同的女神。有一天你聽說,江河湖海,哪個都要更大,更好。你跳了出去,遇見了美麗的海豚,雄壯的白鯨,婀娜多姿的熱帶魚,的確都是好的。就是偶爾,覺得世界很空,生活很咸。」

也許,看過的世界越大,越覺得回不去了。

我最近在想一種生活,回家看書寫字養只狗狗。家裡附近有一片田野,周圍涌動著金黃色的麥浪,不用做麥田裡的守望者,也不一定有愛情的輾轉反側。一個人就在黃昏間隙時,在蔚藍的橙紅的天空下,散步在不斷延伸的麥浪裡面,旁邊狗狗跟在腳邊吐著舌頭汪汪直叫,微風帶著收穫的味道熱乎乎的吹向我臉龐。

一切都是很乾凈純粹的樣子,如同李健澄澈的聲音,如同他在《風吹麥浪》輕緩的淺哼低唱。現在的社會,隨著經濟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每個人都嚮往大城市的生活。在這個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當年在田野中麥浪翻滾的樣子。那是一段童真的時光,在那段日子裡,我們都還年輕無憂無慮,不必為世俗的糾葛煩惱太多考慮太多。

突然很想在田野里歌唱呢。

嗯…啦…嗯…啦…


表示很生氣了!!

答者到底看不看分類!!

無論對於問者,還是李健《風吹麥浪》的音樂,還是《風吹麥浪》的電影都是一種不尊重的體現。

碰巧寫完電影《風吹麥浪》的影評,於是也來到知乎看看有沒有回答,看到上面的回答,實在很失望。

下面是一些對電影!電影!電影!《風吹麥浪》的致敬。

當我踏上這片麥田時,就不能逃避那股吹向麥田的風……

(《風吹麥浪》劇照)

我曾經不想卷進這場戰爭,卻卷進來了。

現在我想脫身,卻做不到了。

——戴米恩

今天,推薦一部電影《風吹麥浪》,一部講述愛爾蘭獨立戰爭(又稱:英愛戰爭)的電影,當時只是被這文藝的電影名字和其殊榮不少獎項所吸引,當看完之後,居然有種驚艷的感覺。

這部電影選角是很有特色,演員都是選取愛爾蘭演員,但是導演卻是土生土長的英國導演。因此,曾經有英國媒體認為「該片是支持愛爾蘭共和軍的一部影片,影片的目的就是想要將英國的名聲搞壞。」通過觀看這片之後,我看到的並不是一種政治偏向,單純的只是一種歷史展示。

正如豆瓣的影評所說「風吹麥浪,風吹歷史」。

對於的愛爾蘭的一切,我只知道westlife(西域男孩)、The cranberries(小草莓)樂隊。而愛爾蘭歷史,我更是一片空白的,所以,影片一開始,看得並不明白,但導演的講故事能力非常好,一下子就讓人很快融入這部影片的時代,下面我會結合一些查閱的歷史事件和電影,一起探討愛爾蘭獨立戰爭的歷史,看看這個風吹過麥浪的歷史——

電影的故事發生在愛爾蘭1919-1921年,是一場愛爾蘭共和軍在愛爾蘭發動的游擊戰,反對英國政府在愛爾蘭的統治。

先從我查到的資料來簡單敘述,一下開始的電影,為何英國的「黑與棕」部隊逼供一群只是聚集在一起踢球的愛爾蘭平民。

1800年簽訂愛英同盟條約,成立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愛爾蘭被英國完全吞併。發生愛爾蘭大饑荒 (正是由於英國這個世界上第一個民主國家,在饑荒前的殖民掠奪政策、和饑荒時的自私自利行為,例廢除《穀物法》、對饑荒視而不見求助不力甚至仍然讓愛爾蘭大量出口糧食的逆行,最終釀成了被認為是「西歐三十年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最大的災難」的悲劇 。資料源《大英帝國與種族滅絕式的愛爾蘭大饑荒》 ),由於自然與社會因素,一部分原因造成了1919年的獨立宣言。

1919年,大多數於1918年大選中當選的愛爾蘭議員拒絕在英國下議院任職,他們自行組成了愛爾蘭眾議院,並於1919年1月以獨立的「愛爾蘭共和國」的名義發布了單方獨立宣言。

電影中,英國對於在愛爾蘭不斷升級的暴力活動以越來越強硬的武力回應。由於不願在該國部署更多的英國正規軍,英國建立了兩個准軍事警察組織以輔助保安團。其中「黑與棕部隊」用於支援萎靡不振的保安團。

在1920年早些時候,都柏林碼頭工人拒絕裝卸任何戰爭物資,隨後立刻得到愛爾蘭交通和一般工人工會響應。愛爾蘭火車司機拒絕載運英國軍隊,之後,只得從英格蘭調來火車司機進行作業。

而戴米恩因目睹工人們拒載事件,被工人們堅定的對抗英國軍隊的舉止打動而棄醫從軍,宣誓加入了愛爾蘭共和軍。

於是,戴米恩和哥哥泰迪作為革命者走上愛爾蘭共和之路。

戴米恩踏上了這片愛爾蘭歷史的麥田,開始迎接那股吹向麥田的風。

在那股歷史的風中,

好友瑞里因為恐懼而出賣自己的戰友

哥哥泰迪被英國部隊拔指甲嚴刑逼供

槍殺了瑞里的時候說的那句「我已經越線了

深愛的辛妮被殘忍撕扯頭髮對待

……

換來的只有一個看似和平的「和平」條約。

大多數愛爾蘭獨立運動領導人願意接受此項妥協,雖然許多軍事共和派並非如此。

於是,戴米恩和哥哥泰迪在麥田中,被歷史的狂風吹散了,分別走上不同的道路。

戴米恩拒絕接受條約並開始反叛新自由邦政府,譴責泰迪背叛了愛爾蘭共和國的理想。而哥哥泰迪接受條約,為了和平,開始效忠於新自由邦政府,也想說服弟弟這類有學識的人一起來建設和平的愛爾蘭。

弟弟就如當初走進這片麥片的時候一樣堅定——莊嚴發誓,將竭盡所能。

泰迪無奈之下,忍淚槍擊了寧死不屈的弟弟。

選擇踏上這條革命的道路,誰也不知道自己會被這股風吹向哪裡。

就像豆瓣用戶@小跑 所說:這部電影的牛逼之處在於,一方面,它深刻地觸及到了所有革命都會面對的「元問題」:革命中的階層、分化,革命的第二天,或者繼續革命,等等。

這就是歷史的選擇和無奈了吧?

滿分送給你,風吹麥浪。

電影 | 當我踏上這片麥田時,就不能逃避那股吹向麥田的風……


感覺很溫暖,初戀的味道。


推薦閱讀:

【旅行】「野性大西洋之路」——愛爾蘭西部自駕行
這位90年代最具個性的女歌手,獨居在汽車旅館裡,被疾病和自殺情緒困擾
新坑序——喬伊斯學習筆記
萬聖節的起源,一個戴綠帽子的國家
萬聖節,一個綠帽子的傷心事

TAG:影視評論 | 愛爾蘭 | 英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