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越感+民粹是不是港台學運的共同特徵?

不管是反服貿,還是佔中運動都旗幟鮮明的反大陸,都覺得自身很好而排外。很多城市都有其自我優越感,上海北京都是,但是排外這種民粹程度不一樣吧


台灣反服貿的本質是要求從與大陸交流所獲利益中分一杯羹

香港佔中的本質是要求在本地政治利益中分一杯羹

兩者直接排斥及反對的是本地的資本家、當權者以及背後現有的利益分配製度,雖與大陸有關,但都談不上秀優越感和排外。


「不管是反服貿,還是佔中運動都旗幟鮮明的反大陸,都覺得自身很好而排外。」

- 排外的描述有誤。嚴格上台灣反服貿佔中真普選都不是排外行俓,而是政治運動。

「很多城市都有其自我優越感」

- 優越感需要定義。自豪不等於優越,所以題主要先分清閣下想描述的是「自豪」還是「優越」,並舉證。

「但是排外這種民粹程度不一樣吧」

- 排外不等如民粹,而民粹亦很難排程度。如非必要,民粹二字少用為妙。(釣魚除外)

……………………………………………

民粹」這個概念用的時候要很清楚指出所謂何物,否則這二字的真正意思會被扭曲。

若馬克思主義有關無產階級的論述,可以是民粹的一種。如果基於這論調,港台所發生的,就不是反大陸的民粹行為,而是馬克思預言的起義。

若大陸(或tg)所代表的是民粹主義中被批判的精英階層(或資本代表),則訴求會變成希望平民執政,取代精英統治。

香港的佔中,明顯就不是「民粹」,而是民主運動。香港人在佔中的訴求很清楚,就是希望一個有代表性的民主選舉而已,這是很合理的一項訴求。

民粹是什麽,必需弄清楚。否則各種由下而上的訴求(如追求程序公義,要強行政透明等)都可以扣上民粹帽子。

既然有其他更適當的,字義更明確的名詞可用,為何不用?


港台民運感覺一開始感覺提出的比較接港台地氣。

不過一有政客或些社會人士參與,感覺好像變得娛樂化,達到連TVB也達不到的水平。

估計這是為什麼大家說港台「民粹」的原因吧。


推薦閱讀:

為了找出藏在短片里的「一百種香港面孔」,我找導演聊了聊
為什麼香港的主權在97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不是中華民國?
為什麼有人說香港的選舉委員會不具有代表性?
香港的路牌用的什麼中文字體?

TAG:香港 | 政治 | 港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