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還能不能進行設計改進?
01-29
有感於「汽車方向盤能不能重新設計」的那個問題,再問一個。
先介紹一個來自非設計領域的1975年就提出的著名假說:Dynamics of innovation(見下圖)
出處:The paradox of standardisation and innovation
我叫圖例:縱軸是量,橫軸是時間,紅線代表產品的創新曲線,藍線代表流程的創新曲線首先,這個假說認為:產品的創新以及流程的創新均會隨時間的推移逐漸下降(從曲線的能發現越往後走,下降越激烈)接著,來看橫軸上劃分的3個階段- fluid phase(不確定期):即創新初期,大量的「創新」開始湧現,山頭林立。
- transitional phase(進化期):在這個階段兩條曲線相交,代表某標準產品的出現。在這個交點出現之後再經過一點沉澱,會形成箭頭所代表的dominant design,即業界標準,同時藍線上出現了全程中的峰值區間,代表業界標準被社會接受。
- specific phase(細分期):自業界標準形成後,該領域的產品的創新和擴散就開始集體跳水,再有的創新要麼從細分和專業的角度做文章,類似國內叫的微創新;要麼再獨自建立一條新的曲線,也就是顛覆了。
(用手機舉例上面這個過程的話,1是功能機時代,2是iPhone出現後的那幾年,3是現在)
這個假說目前還沒被推翻過,所以,如果想要改進筷子這個設計,從3的角度切入會少走彎路。
==========小彩蛋環節=========
出處:Douglas DC-3
上圖是誕生於1936年的DC3,在它誕生之前,雙翼式撐桿式傘式雙機身各種都有;它誕生之後至今,快80年過去了,現役的客機里不長成這樣的難尋。(謝謝評論區的朋友修正了我的不當表述)
你說的不是飛機啊……等等。以前的作業。
智能監控食物熱量,防止攝入過多卡路里變胖。
一隻做成中空,用來喝湯,一隻做成兩段,裡面放牙籤。
我簡要發表下我的意見。。手機還剩百分之六的電。筷子的改變無非是改變造型,花色,我覺得我們應該從就餐工具出發,做一個能夠更好的提供用戶就餐體驗的餐具是不是更有空間?名詞轉動詞。
推薦閱讀:
※確定按鈕該放在左邊還是右邊?
※1998年就能人機互動的智能玩具,現在怎麼樣了?
※圖形界面的末路?
※推薦2016年看過的ux書
※語音交互界面的聲音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