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中被認為奇怪的語法規則能否被學習者內化?

我們眼中的「桌子」在外語中叫「table」並不會覺得奇怪,我們在說的時候也不會互相搞混。但是像英語動詞要加三單之類的規則,很多高英語水平的人一不留意也可能說錯,而且會覺得這是一個奇怪的語法要求,更別提很多別的歐洲語言名詞要分性別了。

那麼這些「奇怪的」外語語法規則,能否像對於母語者一樣,被一個非母語學習者內化呢?(做到:這麼說很自然不需要思考;不這麼說會很彆扭)


完全可以。只不過與母語差別越大的方面,需要越多的練習而已。


你所說的這些「奇怪的語法規則」 是生成語言學 (Generative Linguistics) 中所說的是"參數"差異造成的差異,是相對"原則"而言。兩者分別如下︰

原則 principles: 所有不同語言共同擁有的語言基本原則,如區分主謂賓、代詞區分男女、單眾數、區分指定和不指定指稱.... 等等。參數parameters: 語言表面形式(surface form)表現不一的原因。如法語、阿語的曲折變化強,英語較弱,漢語更弱。這些parameters 的不同設定衍生出看似相互無關連的表面形式差異,這些差異都可以追溯至parameters的不同設定。例如法語的曲折變化設定為「強」,決定了法語的語序較英語和漢語彈性和多變,動詞可置於副詞、否定詞 (negation) 之前。假定有UG的語言學家認為只要我們理清了不同語言的parameters設定,就可以推算出各個語言系統的語法 。

principles are unvarying and apply to all natural languages. In contrast, parameters possess a limited bumber of open values which characterize differences between languages.

- Mitchell, R et al. 2013.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

從普遍語法 (UG)的角度來看,你問的問題就是︰二語學習者多大程度上可以從二語系統中發現和他們母語中不同的參數設定,並重新設定 (reset) 參數來調整他的語法來適應該二語。

有人認為resetting 是存在的,但更多人認為 resetting的證據還是比較弱︰成人二語學習者將永久失去一些他母語所沒有的語法功能。注意這不代表他不能學到該二語的用法 (Language use),而是說在他只是應用於表面形式,而且這些是學習和被指導 (learn and being instructed) 而得的語言知識,並非在人腦的深層語言結構裏習得 (acquire)該語法功範疇的結果;該學說認為如果一種語言中缺乏某種的語法範疇,例如漢語缺乏"wh-"的問句形式,以該語言為母語的人,將永遠喪失處理與 "wh-"句有關的深層語法結構的能力,也因此缺乏英語關係從句 (relative clauses)的一些"直覺"。這解釋了為甚麼我們可以學會應用外語一些和我們母語不同的語法結構,但即使是高階學習者有時候也無法像native speakers 般分辨他們語法之中較subtle的 (尤其是語意上的) 錯謬。


推薦閱讀:

遼金時代的北方漢語是不是已經出現了北方官話的語音特徵?
英語音位/h/不會出現在詞尾,/?/和/?/不會出現在詞頭,這是為什麼?
2.1 語言之間的關係 Language relationship
詞義變化與比較法

TAG:語言學 | 語言學習 | 語法錯誤 | 二語習得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