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的人,從事需要很好地與別人打交道的職業一種怎樣的體驗?

有一個朋友喜歡獨來獨往,朋友約她出去她只要沒興趣都不會找借口拒絕而是直接說不想去,但是她做銷售卻非常出色,客戶電話一來就變了一個人,言行完全平常的她相反,一直這樣她的心理會有負擔嗎?會讓她以後更討厭跟別人交往嗎?


當然不會有什麼影響了。我這麼一個死宅現在要見一堆人……

宅到什麼程度呢?過去5年的元旦、春節、清明、五一、十一、中秋……一切節假日都呆在家裡,請注意,是門都沒有出過的意思。雙休日如果沒有安排也從來不出門。

但該出門的時候都還是會出門啊~~~

獨處有兩種,一種叫solitude,有著孤獨感,因其人生際遇,傾向於「隱居」、「躲藏」;而另一種獨處叫alone,傾向於「獨白」、「獨自」。

眾所周知,外向的人從跟人群在一起而得到活力,這跟內向的人「從獨處得到活力」相反。外向的人如果獨處的話常常會失去活力和覺得無聊。如果有機會,外向的人會跟別人說話,而不是獨自坐在那裡思考。外向的人喜歡跟人在一起活動,而且會主動尋找跟人一起的活動。相反,內向的人從獨處得到活力,跟別人相處時會精疲力竭。即使他們有社交能力,還是會避免出席社交場合,因為跟人在一起會失去活力。

好吧,我就是那種超級內向的人……

那麼如何工作呢?很簡單,把火力全部集中在小範圍、小群體的交流中,不指望在大活動、大聚會中獲得收穫。事實上,一對一交流的時候,內向者並沒有任何劣勢。

在事前做好萬全準備的人,達成目標的機率比較高;

會傾聽比會說話重要,有效溝通的前提是能理解他人並聽出問題所在;

專註於內容、以目的為導向的對話,才能夠解決問題;

即便沒見面,一封有說服力的電子郵件,有時比當面會談反而能快速推動案子。

很多人認為與人打交道就是很會侃侃而談、把一群人逗得哈哈大笑,或最起碼說話很溜。但其實項目上的溝通,並不需要你多外向、多能不斷說話、多能跟所有人瞬間打成一片。就算是內向沉默的人,把握住幾個重點,也一樣能溝通無礙。

理性的強大之處,就在於:第一,它可以驅使你做你並不那麼主動願意做的事情,因為「它需要去做」;第二,做天生並不擅長的事情依然可以在實踐中找到技巧;第三,可以用量化的指標來促進事情的完成和進展;第四,可以自我完善和彌補缺陷。

比如說,內向者經常參與社交之後,最先學會的兩件事,一定是——1、不要把自己隨時隨地的想法馬上告訴別人;2、對別人所說的話千萬不要太過當真。與獨處時面對自身不同,與他人交往時不能對別人有太多的期待,無論在道德上抑或在思想上。對於別人的看法,自然會鍛鍊出一副淡漠、無動於衷但又謙和的態度,因為這是最切實可行的手段。

當然,理性並不是一切。紀伯倫曾說過:「你的理性與熱情,是你航行的靈魂的舵與帆」 ,理性帶著我們保持穩定與方向,然而熱情會帶領我們持續向前。所以,願不願意做好工作本身是前提。如果你一點都不想做這個工作,一點都感覺不到成就感,那麼你的理性也不會被調動起來。

同時,還有另一個事實:看上去喜歡社交的那些交際花並不一定擁有真正的社交。TED演講者Sherry Turkle如此說,「所謂的社交媒體,其實根本是社交的相反,當我們打開電腦就等於關上我們的門,我們擁有的科技不過是一種假象,創造虛幻的友情、社群與歸屬感,但當你從社群世界抽離,將會發現我們活在一個令人困惑的世界」。

自然,喜歡獨處也並不是毛病。尚福爾有一個很好的比喻——有時候,人們在談論一個獨處的人時,會說這個人不喜歡與人交往,這樣的說法就猶如當一個人不願意深夜在森林行走,我們就說這個人不喜歡散步一樣。

獨處的能力,其實會讓一個人真正形成一個相對自足的內心世界,而這又會進而影響到他與外部世界的關係。生活在社交人群當中必然要求人們相互遷就和忍讓;因此,人們聚會的場面越大,就越容易變得枯燥乏味。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誰要是不熱愛獨處,那他也就是不熱愛自由,因為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是自由的。


不請自答:太有感觸了。。。

作為一個內向的人,做了十幾年的MARKETING,不得不說世界真奇妙。

第一:表達能力是可以被訓練出來的。銷售看到我面對大客戶侃侃而談,信手拈來,非常羨慕,覺得我的性格很活潑。他哪裡知道,我在一個星期前就在網上查找了所有客戶相關的資訊,八卦,專業知識,專業知識衍生的八卦。。。。。開始見面寒暄的玩笑我就準備了5個,所有幽默的段子都是背出來的好嘛……為了這次的見面我連呼吸都反覆練習~串歌詞了。。一句話,事先準備,反覆練習,剛開始可能要寫下來,現在直接可以打腹稿了。但是,不是外向的人,這麼做真的很累。。。。

第二:內向有內向的好處,比如特別關注一些重要的細節。一件事情處理完成後,會將處理的事務反覆在腦海里復盤,總結經驗和教訓。另外在處理一件事的同時,會想到後幾個階段的變化,並運用麥肯錫的金字塔原理,分析演算不同結果的應對方法。好的地方是能夠快速提升經驗,特別像我這樣跨了行的。不好的地方就是真的很累。。。

第三:內向也有壞處,主動性差。比如必須要主動構建處理維護一個相對複雜的社會關係網路時,會有手足無措感,幸虧大部分企業公共關係部份不歸市場部門管轄。內向的人往往不善於主動表達,泛泛之交少,要麼是好朋友,要麼就是認識而已。這一點也在反省中。

第四:再說個好處,因為話不多,別人的判定可能會有偏差,而你當在顯示能力的時候,會造成反差,這種反差如果是正向的,是很有益的。我們對一個人的判斷往往依靠與對方相處時的言行舉止得出的感知,「言」是第一位的,而話少容易給人深不可測的感覺,平時不顯山露水,對方的判斷依據少,評價或許會偏低。在某些關鍵時刻,一句輕輕的「我來試試」真的會讓BOSS或客戶或合作商對你刮目相看,評價可能一下拔高很多。。。當然,說出那句我來試試的時候,你得真的有把握才行。

-------------

想到多少說多少,後面想到再補充。


我很喜歡獨處,自己待著最快樂,待上三四天不出門也不會煩。

可是我也很喜歡我的工作,用戶研究要接觸不同的人,做項目的時候每天訪談四五個,每個一兩個小時的聊天,我也很享受,很充實。

喜歡獨處並不代表害怕和人接觸,只是害怕沒有價值的亂糟糟的接觸。


不知道題主朋友具體什麼性格,但其中一種可能如下:

這樣做不會有負擔,也不會討厭和別人交往。

朋友邀約找借口推脫不去或者直接說不想去,但如果真的去了的話,視當下情況表現,可以滔滔不絕,也可以至少保持不冷場、有料。照顧每個人的情緒,讓大家放鬆。

ta本人雖然之前不想去,但去了也還是會覺得度過了一段很愉快的時光。

當然,下次再次受邀約的時候還是會推脫。

擅長 不等於 總是喜歡或需要這樣做

喜歡獨處但又能很好地與人交流的體驗就是:身上有很多開關,不同模式可以任意切換。而在這些模式之間並沒有哪種是真的自己哪種是假裝的自己,也不存在要在對方面前扮演一個不是自己的人。這些所有模式都是自己。

比較明顯的一點就是整個人情緒都可以像玩具一樣完全被心智控制。

工作體驗是效率高

個人工作時因為內向心靜,所以手快。

與人溝通時因為內向不說廢話,所以必須直戳要害,效率再+1。

即便溝通不暢,也很少有受挫感,會接著繼續找更適合的溝通方式。

因為效率高,能一個人完成的事情,盡量不與人合作;必須合作的時候,因為不僅能控制自己情緒,也能掌控整個團隊的氛圍和調節每個人的情緒,所以可以讓大家在比較愉快且高效的節奏中完成工作。


內向的人完全可以通過自我控制和鍛煉,從事一些外向型的工作;區別就在於自我控制力和肌肉一樣是有限的,一直使用會消耗人的精力,因此需要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去恢復和舒緩。

我就是這樣的例子。內向卻不得不整天和人打交道,所以我在周末需要很多的獨處和休息時間去恢復自己的能量。


我跟你朋友的情況有點類似,我也是一個內向的人,以前做過銷售和客服。

上班與下班性格完全不同,其實是一種工作模式的on/off啊。工作模式開啟時是需要付出精力的, 所以一天下來面對完那些客戶後,只想一個人放鬆一下充一下電做回真實的自己,實在不想再付出精力參加一些無謂的交際。

心理負擔肯定是有的,特別是剛開始時,不過漸漸適應後那些微笑、健談就成了一種職業習慣而不會感到明顯的不適。

就我個人而言不會更討厭和別人交往,在精力充沛的情況下甚至比以前更容易與人相處。因為雖然和以前一樣,與人交往需要付出精力。但做過銷售後可以更好地利用那些精力,做到更好的能耗比。


我和題主的朋友很類似,所以我想說說我的想法

題主你在描述中透露出一種對於內向者的刻板印象,那就是覺得內向的人不擅長交際或者說不善言辭。我不能說這種印象是完全錯的,但不止是部分內向的人不善言辭,有很多外向的人組織語言的能力也不好。所以我覺得語言表達能力和內向外向性格並不存在絕對的關係。

回到正題。像我呢,平時不願意和朋友出門不是因為我避世或者不擅長社交,相反,我對於自己應該在什麼場合該有什麼樣的言行一清二楚。我不願意和一群朋友出去玩是因為那種場合下我會迫於群體壓力改變自己平時的姿態,變得像一個很放得開,很開朗的人,但我平時並不是那種嘻嘻哈哈蹦蹦跳跳的人,改變我習慣的模式會會消耗我大量的精力。換句話說,人群,不論它的成員,本身就會給我這種內向的人帶來壓力。

我更喜歡和一兩個關係要好的朋友約出去吃飯或者安排一些其他活動。因為一兩個朋友在一起,我們才能進行真正的交流。我們會更容易彼此傾聽,給出適當的反饋,產生共鳴,交流也因此變得更加深刻,而這都是和一群人在一起時體驗不到的。

所以內向的人不是不懂得交際,只不過交際也分深淺。內向的人更偏愛有效的溝通,深層次的交際。淺藏輒止的交流付出的精力比深層交流付出的更多而對於加深感情卻沒有更大的效果。

同時內向的人是熱愛自己的工作的。

像我就不能幹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我不是沒有能力做那些事,而是那些事沒法引起我的興趣。即使我去做了也拿不出百分百的狀態和交出最好的結果。只有我喜歡的工作才能讓我全身心的投入,思考怎樣可以做的更好,反思自己的錯誤,積極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取得更好的工作表現。這些挑戰對於我來說是快樂的,沒有痛苦的。像題主你的朋友一樣,跟客戶交流讓她感到滿足和快樂,完成一份單子讓她獲得一種成就感,這些都是因為她在做的可能是在做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僅此而已。

我也許沒有準確地回答題主提出的問題,」內向的人該如何面對那些對交際能力要求高的工作」,但我覺得如果題主能夠理解我以上所說的,那應該就不會產生這種問題了。


內向,從獨處獲得能量,周末能一天不說話的人,在做PM。

在無數次的當面溝通和無數次的小型中型大型評審中,慢慢的學傾聽、閉嘴、互動、表達思路、感受情緒、獲取信任、達成目的。一直在學。不情不願。

做得不好可能導致事情無法順利進行,做得好卻絕無成就感。出於恐懼和擔心而驅動自己提高溝通能力,非常累。

設計一套前台+後台系統,處理全年的數據,對比幾家公司的財報,對我來說這幾件事情的成就感,比起對著幾十個人講PRD兩個小時,不被當面吐槽,更大一些。

回憶里最懷想的仍然是一個人從這裡走到那裡,或兩個人沉默的愉悅的不怎麼說話的默契。


我就是個內向的人,但真的願意從事跟人打交道的工作,為什麼呢

工作的時候,跟別人的接觸是要達成工作上所需要的某種目的

雙方角色已定,有模式可循,不需要去涉及太多自己或者對方內在的情感,而這情感上的交流正是內向的人不太擅長的

另外,其實一定程度的跟人接觸對內向的人來說會是種新奇的感覺

當然前提是在自己可控範圍內

嗯,我就這樣


有些人格分裂吧,反正我從小就是個悶葫蘆,但是又很喜歡跟別人出去玩,就是玩的時候不怎麼說話,有時候就是在一旁靜靜地看,偶爾傻笑一下。

大學的時候我徹底變成了個死宅,宅到待人接物的基本禮儀都忘了,結果鬧了很多笑話,特別是實習的時候,真是想起來就想笑啊。

工作後,進了體制內,基層,天天跟老百姓打交道,我就感覺要完蛋了,估計就是被別人耍的命,不過我運氣還算不錯,周圍的人大多比較質樸,我這裡說的是大多,否則就這麼點情商,早就被晾在一邊晒成鹹魚幹了。有時要去跟老百姓開會,跟村幹部聊工作,那真是要了我的短了,不過怎麼說呢,什麼都是逼出來的,經過多次尷尬之後,自己開始有了一點信心,至少交流方面不存在什麼障礙了。後來,還是因為對自己不夠狠,改變的不徹底,所以吃了虧,自信心受到了打擊,突然覺得自己根本就不適合干這行,(其實說白了,都幹了五六年了,而且體制內的工作,大家都清楚,你要想混也能混得過去,因為有保障,但要想干點事,確實很難!)

於是乎,決心改變,但不是辭職,而是往市裡走,來到了現在的單位,專業性比較強,我想乾脆就悶聲搞研究算了,可是身不由己,弄到了辦公室,專門對外接待,呵呵,命運真是造化弄人啊,當初面試的時候,小宇宙爆發,逆襲成功,領導還真就把我當塊料了。

雖然面試的逆襲讓我有了信心,但骨子裡我真覺得自己幹不了,所以凡事都像個小媳婦似得,一步一個腳印去學去做,什麼事都在腦子裡琢磨好幾下(因為不說話,所以腦子裡的想法就會增多),有的事,有的人,熟悉了就不會覺得陌生,自然內心就開朗許多了,我自己覺得好像現在表現得還不錯,雖然有時候還是會糾結自己要不要去換個崗位。

所以說,有些時候我們是被命運推著走的,身不由己時,多想想辦法解決,而不是去逃避,真要逃避就不能猶豫,說走就走。就說這麼多,肯定有的地方說得不是那麼到位,因為自己還是有諸多的不足,比方骨子裡還是會反感與陌生人打交道,參加一些聚會什麼的,但是一旦邁出了第一步,後面的路就好走多了。


不會。

有些內向的人並不是不擅長交際,更不是討厭與人打交道。 而是需要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在獨處的環境下反思,休整。有些社交她只是覺得沒有必要(或者是因為疲憊),寧願在獨處中養精蓄銳,在必要的社交中爆發能量,展現精力旺盛八面玲瓏的一面,成為人群中最閃亮的star。

請尊重和理解她的生活方式,不要強求。如果強求她過多地參加一些她認為沒有必要的活動,她會覺得身心疲憊,雖然她看起來可能沒那麼糟糕,但是實際上她已經感覺煩躁,落寞,已經在透支了。她的性格決定她無法從與人同樂中獲取能量。

KTV,飯桌上,她是靜靜地呆在一角也好,努力活躍氣氛卻在氣氛熱烈時眼中閃過落寞也好,賠笑也好,請不要怪她,她並不是漠視同學情誼。性格使然,她只是更重視內心情緒。

相信她,需要爆發小宇宙的時候,她會做得很好。


演戲啊什麼的太痛苦了好么。

全世界非得是外向的性格才能工作了啊摔。

我是人力資源,整天和人打交道,很多時候需要保持自己的狀態不過於敏感,剛融入一個陌生環境要適當積極主動,不害怕與人交談,不害怕主動詢問,不害怕在公眾場合發言,不害怕與領導交談,不害怕大聲的喊某人的名字,不害怕與他人反覆溝通導致的不耐心,不害怕中午自己去吃飯。

內向的性格有他的優點和缺點,工作需要的是職業精神。所以適當的完善自己性格里所不擅長的,這些都是應該去做的。

這些完善幫自己升級。


之前也是很內向的人,走路總低頭,跟人說話不敢看別人的眼睛,跟男生說話容易臉紅。但你如果想改變,不願這樣過一生,你總要做點什麼。其實都是鍛鍊出來的,剛開始肯定害怕,不夠自信。可能試了一下就覺得自己不行,這時候需要給自己打氣,平時多出去與人交流,自信一點,多鼓勵自己。總之,堅持下去日子久了可能自己已經改變了都還沒發現。加油。


上學時很內向,一個月說不了幾句話,還曾被心理老師叫去開導過。後來考研失敗,找工作碰壁無數後做了客服,每天要說很多話,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工作久了,有時覺得很煩,總想著還不如學門技術天天一個人埋頭苦幹多好。但不可否認,這份工作確實讓我的心理健康了些,開朗了些。現在已經辭職。


就只有我一個人想起周星馳嗎?


內向的人只是不愛打交道,不是不會打交道。內向的人考慮問題更細,更深,準備充分的話,可以比外向人做得更好。


本人工科出身,學生時代性格內向,與人交往語速一塊舌頭就打結,遇到漂亮姑娘只敢偷看幾眼,畢業後曾從事4年技術管理工作,後轉崗銷售,再外派到區域一線鍛煉,後提升至管理崗位,現負責某品牌在一個區域的所有營銷管理工作,幾乎每天都在與一大群人打交道鬥智斗勇,從我自己的成長曆程來看,內向性格其實並不影響職業的發展,但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1.把自己放在一個惡劣的環境里,多接觸不同的人,不同的崗位以及需要更多交流溝通的工作,打磨更加外放的心態

2.加強溝通技巧,善於傾聽,放慢語速表達清晰

3.堅持閱讀,擴大知識面從而擁有更多的談資

4.內向性格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寶貴的優勢,一般邏輯思維能力較強,表達更具條理更具說服力


和熟的人,有說不完的話。可對家裡長輩和不熟的,就完蛋了。唯有四目相對,兩兩無言。


這不會造成她和人交往的障礙的。內向者通常會理性的分析自己的工作,如果愛,那就真的會深愛。為了深愛的工作,可以調動一切技能來完成各種社交任務。任務結束了,她又會回到休養生息的階段。她拒絕沒興趣參與的社交是對自己的負責,因為內向者恢復精力需要的時間和方式和外向者是不同的。當白天大部分的精力貢獻給了自己愛的「工作」,下班之後就需要把等量的時間留給自己,如果獨處的時間不夠,有可能會造成精神負擔,進而影響健康。我本人就是你朋友的這種性格,我是典型的內向性格,但我是公司的HR經理,坐在一個開放式辦公室辦公,從辦公環境到工作性質都讓我覺得非常消耗精力。一旦進入工作模式,我的同事、客戶都不會認為我是一個內向的人。而對於新朋友,如果我願意,我可以和他們進行有效的社交並且建立一段相對有質量關係。


沒有人是完全處在一個極端的,比如絕對外向或絕對內向。

我們都有內向的一面或者外向的一面,只是表現出來的情境不同。

比如黃子華,香港棟篤笑創始人。

他可以一個人在四面台嬉笑怒罵兩個小時,說得台下觀眾高潮迭起。

但是一下舞台,就完全變了個樣,不說抑鬱症也絕對是極端孤僻。

他在訪談節目志雲飯局裡說過一句話,我印象很深。

他說,我未曾遇過一個人,對我而言是溝通不困難的。

同他類似的還有星爺,郭德綱,卓別林等等以喜劇形象出現在大眾面前的人。

誰也沒法光憑一副面孔就能面對全世界。


內向的人總有外向的一面哇,只要你所面向的那個環境是你喜歡的


以下我個人的經歷。

佯裝開朗外向活潑天然呆。

工作時整體氣氛是可以的,只是這個角色不太適合做領導。

同他人一起協作,但是跟別人交流不在一個頻道,很難讓別人理解我想表達的…獨來獨往慣了,語言表達能力差的可以…

跟拍檔不和:一是我嫌棄他工作上太粘人,二是我語言表達不到位,容易引起他的誤解。

後來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糟糕的事情,天不時人不和。再後來,不做了,再見到以前的同事都悄悄的避著走…也沒有惡意,就是不想看到他們。我算是個小領導,對後輩就更尷尬了,臉上扯個笑,每天重複一下經常說的鼓勵雞湯…看到就更避著走了…面對人家的熱情我嘴裡都不知道該說啥…

精神情況一度非常糟糕,壓力又大。去了幾次心理諮詢;沒敢去找心理醫生,萬一憂鬱症了就更不好了…


大家都在說內向者從獨處處獲得力量

為毛我獨處的時候

腦袋一片空白捏

啥都不想


接電話的時候心想,這個電話平均一分鐘有10塊錢,然後就開心的接去了


太過注重別人感受,很累


其實我的性格也是這樣,主要還是環境或者自信的問題


內向的人一般心思會比較細膩,意志力也是比較強。一旦自己的工作需要就會默默的準備起來以最好的態度和方式與人溝通,而當內向的漸漸投入到所營造的氛圍中,也就找到了安全感,有時候侃侃而談也是常有的事。只不過內向的人需要更多獨處的時間,因為他們需要打有準備之戰,需要沉靜下來理清思路。比如我自己,我也不太出去玩,只有在覺得自己需要放鬆下,想出去的時候再出去。


作為一名上課從不舉手回答問題被所有親戚朋友公認的低情商的內向者來說,我一直以為技術研究是我最好的歸宿。陰差陽錯之下,現在在一家證券公司的客服崗工作。

體驗嘛,並沒有想像中的不適應,反而是相當的得心應手。原因很簡單,與親人朋友相處的過程中,想要相處的融洽的本質就是必然要犧牲一些自己的快樂去滿足他們的感受。因此說我情商低的本質就是我沒有順著他們的心意來,讓他們不高興了。不過,沒有說誰生來就是要取悅他人的,當然前提是盡量不要給他人添麻煩~

其實和客戶打交道的過程本質上來說反而非常簡單,在允許的範圍內,盡量讓客戶利益最大化,提供給客戶足夠專業的諮詢服務,以及平靜溫和的態度,讓他感覺到被尊重真的就足夠了。客戶想要的是滿足他各種各樣的需求,而平時和其他人打交道的過程,其他人想要的是對你的生活指手畫腳。

因此獨來獨往是性格,而這與客戶交流溝通,提供專業的諮詢服務並不衝突,甚至反而是相互促進的過程。畢竟,培養專業性的土壤是一個人獨自學習的書桌,而非是觥籌交錯的酒桌


郭德剛說自己是一個內向的人


你接待過親戚嗎?


本來死宅,不愛說話,現在天天見人就要哈嘍,然後吧啦吧啦講個不停,時不時還要來各電話銷售,作何感想? 被生活逼的沒有退路了!作


有時候我就很納悶自己,自己不是那種愛嚷嚷的人,總感覺想要一個人呆著,但是,工作中大多數都是與人打交道,甚至需要主動去說話,遇到人,會主動的打招呼,也會融入其中,但內心卻想要一個人。感覺一個人更輕鬆自在,沒有約束,一個人獨處,大聲的聽音樂,或者看書,玩遊戲,挺好的。


內向的人更容易專註…


好想 at 陳佩斯 和 趙本山 來回答啊。


不是的。

喜歡獨處的人只是不喜歡出於自己意願主動和人接觸。

工作是另一碼事。


遊刃有餘,卻常心不在焉。


時刻後悔點錯技能點


工作中認識的人都以為我很外向,多方溝通快速處理突發事件,面對多觀眾的彙報,和同事說笑談天毫不生澀,老闆都覺得我是她有共同話題的好朋友。

這隻能說我擅長溝通交流處事,可是人家從小就喜歡一個人玩,不願意和小夥伴在一起,長大後也覺得一個人的時候最自由,深夜坐在春風習習的小花園,周圍一個人都沒有,感受一下夜晚的星空,靈魂深深的被這個世界撫慰著的時候,那種平靜自得,內心的滿足與喜悅,此刻回想起來仍覺幸福。

一個人的時候最快樂,這就是一個看似外向的內向者的獨白。


自從工作以來,我無時無刻都存在著這體驗當中,雖然我才工作不到一年。純粹很想很想說說自己,可能會跑偏問題。 我是製造行業的,工作類似於項目經理。眾所周知這是一份要經常與人溝通交流,會打交道,對技術及管理都有一定要求的工作,似乎完全是為性格外向的人設置的職位。還記得面試時面試官對我只有三個要求:外向、能出差、看懂圖紙。可能是公司擴張急需招人,我這個內向者也被糊裡糊塗的招了進去。有一個比我早幾個月進去的同事,性格方面與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很會與上司打好關係,每次都滔滔不絕,公事聊到私事,偶爾又會幽默,於是接的工作任務越來越多,成長越來越快,而現在已然成為我的上級(雖然不是直屬)。我受挫了。我現在考慮得最多的問題就是該去克服性格以及提升能力來適應這個職位,還是該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而在這個過渡期我不斷在提升能力盡量學多點東西,因為我清楚知道學到的是自己的。內向的事,再算吧。


環境影可以影響一個人改變。內向大都在別人看來是不願意表達,而本人並非不想表達,只是話題沒有到那個讓人侃侃而談的度


本人性格內向,有時還很羞澀,比較敏感,但是現實中卻是從事服務業的小苦逼,每天見各種形形色色的客戶,有好的有不好的,每次都要笑臉相迎,大概自己本身就是人格分裂的人吧,迫於職業選擇,心中也在不斷暗示自己必須要和別人交流,逼迫自己,鍛煉忍耐性,一個人的時候可以把自己關在屋裡,幾天不說話自己看電影看書玩電腦學習思考都沒問題,沒有參與什麼社交,比較喜歡聽古典樂,朋友就是逢年過節聯繫問一下好,逛街都是自己一個人,最多男朋友有空陪一下而已。總之性格上有分裂性吧。


羞澀夾雜著一點點的爽!


我就是樓主說的那種人。我也是一名銷售,公司同事的聚會活動,能推就推。如果不上班,給我一台電腦,可以一個月不出門。到了某個地方,只要有不認識不熟的人,可以不說一句話,玩一晚上手機。

做銷售的時候,說實話,沒辦法每次對待客戶都很熱情。但心情好的時候,會跟客戶聊很多。

所以對於樓主的問題,我覺得是,關鍵在於這個人的興趣點,話題點。


我內向,但我也喜歡做跟客戶打交道的工作。我很享受一個人的時光,但時不時跟人溝通交流,也會感覺這個世界非常美好。人的性格有時候就是很奇怪,世界到處都是奇葩,但這有什麼關係呢。


和題主朋友類似。

性格內向,但是在從事營銷工作。

沒有什麼心理負擔,更多的是,我看見了另一個自己。

新奇、欣賞、共勉。兩個人格關係大概是這樣。


有好有壞。


你為什麼不直接去問你的朋友


沒什麼啊,大學我很宅,出去做了銷售,感覺就是換個角度看社會啊,都挺好。看你自己的價值觀更偏向哪邊了。打個比方,內向的人在朋友面前很活躍,但在公眾場合就比較沉默。外向的人可能朋友很多,但知心的可能沒有內向的人多,畢竟人的精力有限,選擇了廣撒網還是單調就隨你選了


你不是我的客戶,就不想說話。個人覺得說話類。能給我帶來經濟效益,陪你侃一天都沒問題。


小時候跟別人說話都臉紅,上課從來不敢發言,現在人一多,我也會緊張臉紅,但是畢業之後一直從事銷售工作,現在竟然是一名培訓師,世界真奇妙!


簡單的說吧:

看一個人是不是內向的人,看他是否健談,開朗之類是很片面的。最準確的方法是觀察他在比較閑散自由的時間裡是喜歡一個人單處還是喜歡和朋友們在一起,這個非常準確。按題主所說,你朋友屬於典型的內向性格,本質上來說這種人不太適合那種工作,但也不絕對,可他必須依靠獨處來恢復精力而有別於外向類型。所以說可能會背負更大的壓力哦。


其實我覺得沒有什麼內向不內向的問題,只是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情,做出適當的反應與態度。沒有人規定內向性格的人一定要默默無聞


難道你認為人只有一面?

人人都是變色龍!只要願意


@Chris陳自己看


只是有時候感覺很刺激罷了。


不會啊,工作和生活是兩會事兒

平時我也內向啊,覺得自己獨處挺爽的(我媽的話:這孩子獨),討厭敷衍半熟不熟的人們,當然跟好基友們還是敞開心扉

但是我干過媒體和pr,到了工作場合就角色扮演唄,職場的人誰管你內向外向啊?只要夠職業就行了。反正我感覺還幹得挺好的,而且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自己的習慣,變成了一個挺善於溝通的人

ps,不是有一個九型人格什麼的分析嗎?前一陣子有個mm熱衷那個強迫大家都做了一下,我發現基本上測出來是內向的是大多數,真正從根上就外向(按照上面有的親定義是「能量來自外界」)的人蠻少的


按理說 理論上講,內向外向的概念 ,應該是看你的力量來自於自己,還是來自於別人,來自於外界吧

就算一直宅在家裡不出去,但是自己的力量來自於外界,來自於別人,應該也算外向吧.....


為什麼我是跟題主朋友相反呢。。一有朋友約就各種瘋,一有陌生人或者在公眾場合就特別害羞內向。朋友管我叫悶騷……


互相關係不大,生活和工作分開就可以了。

就像演戲,一個是自己,一個是別人眼中的自己。


做事能力出色的人,總是吸引人的,哪怕內向。我剛結束的實習工作告訴我的。


推薦閱讀:

來自20多年職業諮詢顧問的5大職場建議
互聯網人的職場路徑面面觀
再見了2016,繼續2017
專註——比時間更稀缺的資源

TAG:職業發展 | 人際交往 | 銷售 | 獨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