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雷楚年的事情,他是經歷了怎樣的一個歷程,這其中暴露出了當代中國的哪些問題?

如題,今天早上看到這條新聞的時候震驚了(震動 汶川抗震小英雄涉嫌詐騙46萬元),作為中規中矩的我(補充:突然發現我和他是同齡人,地震時我也初三)實在無法想像和理解他是經歷了怎樣一個6年,作為人生中無論如何來說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這暴露出了怎樣的中國青年的教育問題?還有他的父母,在這個過程中難道是不知情還是任其事態發展,也包括了家庭教育的問題?社會媒體在整件事情擔任了什麼樣的角色以及背負著怎樣的責任(至少他是因媒體報道成名而起),導致了最後悲劇的發生,社會媒體是否應該對此事負一定的責任?


社會媒體…… 黨媒差不多吧:

  張喜忠:少年英雄,山西大同人,1992年,礦工之子張喜忠從20厘米寬、40多米深的山縫中成功救出了一名2歲的小女孩。他被授予第三屆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稱號,《少年英雄張喜忠》和改編電視劇《礦山小英雄》使他名揚中國。

  張喜忠:毀了他的,是英雄的名譽

  2006年,某學校學生的一篇作文里,有一篇《礦山小英雄》的讀後感。作者是一名六年級的學生,他在作文中記述了張喜忠的故事。

  電視劇說:那天,礦山上一個小男孩喜喜掉進了一條深不可測的「地縫」里,這條地縫最窄處只有20多厘米,大人們無法下去營救。正在眾人一籌莫展之際,張喜忠勇敢地站了出來。大人們用繩子系著他的腰,把他放到地縫裡,下這條「地縫」實在太難了,到最窄處時,喜忠一邊用鑿子小心地鑿下點碎石,一邊拚命往向下擠。他找到喜喜後,人們用繩子和鉤子鉤著喜喜,他慢慢地爬了上來。喜喜得救了,而張喜忠已經渾身是血。

  這個故事深深打動了那個六年級同學,他在作文中寫道:「看完這部電視劇以後,我深為我的同齡人中能有這樣一位小英雄而感到自豪,也深為自己以前的許多自私行為而感到羞愧。」

  天真的孩子並不知道,這個藝術作品省略了許多真實的成分,1992年9月20日那天,張喜忠確實救起了5歲的龔喜喜,可是,作品裡並沒有寫道:當時,喜喜的母親跪在地上央求人們救救她的孩子,並許諾給救難者1000元的報酬,當時家境貧寒的張明把自己的兒子張喜忠拉到山縫旁,強迫他下去救人。作品把張喜忠刻畫成個品學兼優的學生,它似乎忽略了,這個孩子事實上不怎麼喜歡學習。這篇寫於2006年的文章,還忘記了張喜忠在2000年就已經淪落。

  這不能責怪寫文章的那個孩子,因為,關於張喜忠的故事,在網上流傳最廣泛的仍然是一篇報告文學,就是這篇報告文學,把張喜忠刻畫成一個高大全的人物。

  救人的事件發生後,張喜忠得到了種種榮譽,各種各樣的報道把他刻畫成一個高大全的人物,他似乎生來註定就是英雄。救人的第二年,他就得到了第三屆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稱號,當地政府也給了他種種獎勵。那年,他大部分時間就在做報告和參加會議中度過。

  掌聲和榮譽使這個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他在學校不僅不學習,而且經常曠課打架,幾次面臨被開除的危險時,都因為他是個「英雄」,學校不得不網開一面。那時候,《礦山小英雄》這部電視劇,正在中央電視台1至5套節目播放,還獲得了一項國家級大獎,這個電視劇正在全國引起轟動。在這樣的光環籠罩下,人們對張喜忠的錯誤莫不網開一面。

  2000年,張喜忠救人8年後,他開始成為了一個小混混。他留著披肩長發,並染成紅色。他想參軍,可是難以通過政審,他胳膊上刺著龍虎,在遊戲廳門口當保安。他和那些留著寸頭的青年相跟著進舞廳、看電影如入無人之境,無人敢於阻攔……

  當年,中青報的一篇評論說:「一個人做了一件好事、一件有益於人民的事,證明他此時此刻是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值得人們奉為樣板,但沒有必要因為一個偶然的行為而大張旗鼓地將其包裝成英雄上市,提著他的頭髮拔高到空中去。我們褒獎英雄般的行為,但一兩次這樣的行為並不能證明某個人就該終生享有英雄的稱號。」

  張喜忠的悲劇彷彿現代社會的一曲傷仲永,在王安石的時代,那個名叫仲永的少年曾經有神童的名譽,可他的父母利用這種名譽來謀取利益,他自己也忘記了進取。過分的榮譽甚至會讓大人迷失,更何況一個11歲的孩子。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第1章 大難不死的男孩

麥格教授掏出一塊花邊手帕輕輕拭了拭鏡片後邊的眼睛。鄧布利多深深吸了一口氣,從衣袋裡掏出一塊金錶,認真看起來。那隻表樣子很奇怪,有十二根指針,卻沒有數字,還有一些小星沿著錶盤邊緣轉動。鄧布利多顯然看明白了,他把表放回衣袋,說:「海格肯定遲到了。順便問一句,我想,大概是他告訴您我要到這裡來的吧?」

  「是的,」麥格教授說,「可去的地方多了,您為什麼偏偏要到這裡來呢?我想,您大概不會告訴我吧?』「我是來接哈利,把他送到他姨媽姨父家的。現在他們是他惟一的親人了。」

  「您不會是指——您不可能是指住在這裡的那家人吧?」她噌地跳起來,指著四號那一家。「鄧布利多——您可不能這麼做。我觀察他們一整天了。您找不到比他們更不像你我這樣的人了。他們還有一個兒子——我看見他在大街上一路用腳踢他母親,吵著要糖吃。要哈利波特住在這裡?!」-

  「這對他是最合適的地方了。」鄧布利多堅定地說,「等他長大一些,他的姨媽姨父會向他說明一切。我給他們寫了一封信。」

  「一封信?」麥格教授有氣無力地重複說,又坐回到牆頭上。「鄧布利多,您當真認為用一封信您就能把一切都解釋清楚嗎?這些人永遠也不會理解他的!他會成名的——一個傳奇人物——如果將來有一天把今天定為哈利波特日,我一點兒也不會覺得奇怪——會有許多寫哈利的書——我們世界裡的每一個孩子都會知道他的名字!

  「說得對極了,」鄧布利多說,他那半月形眼鏡上方的目光顯得非常嚴肅,「這足以使任何一個孩子沖昏頭腦。不會走路、不會說話的時候就一舉成名!甚至為他根本不記得的事情而成名!讓他在遠離過去的地方成長,直到他能接受這一切,再讓他知道,不是更好嗎?」


我覺得不是社會媒體的責任。

從新聞報道來看,他一直是個不喜歡學習,喜歡混的男孩子。假如沒有成名的事件發生,他很可能也會犯罪。當然,沒有了光環的幫助,他肯定騙不了這麼多。他入獄的理由可能是打架把同學捅了或者公交車上偷了人的錢包。

光環給他的是機遇。機遇到來時,聰明人會抓住機遇一路向前,爛泥會開心地用這個機遇騙吃騙喝開心的不行,然後毀了自己之後還把責任推給這個機遇。社會罵他是毀他,社會讚揚他還是毀他。對於這種人,社會怎麼做都對不起他。

爛泥永遠扶不上牆。想想向忠發。中共中央總書記!怎樣的機遇?這塊爛泥又是怎麼對待這個機遇的?

對於爛泥來說,社會給他什麼都有錯,因為不管給他什麼,爛泥都會錯誤地運用,坑蒙拐騙偷,最後反過來咬你,說是你給他的太多。你給他五百萬,是他懶惰的理由。你給他強健的身體,是他打架搶劫的理由。你給他英俊的外表,是他做鴨的理由。

爛泥就是這樣。


看了他的履歷,覺得這個人救人只是機緣巧合而已,他當年要是沒救人,今天也會落到這個地步的人。


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 - zjpp 的回答


我想起了黑土大叔的話,白雲你出點兒小名人就飄起來呀。。。


推薦閱讀:

懲罰不是目的
家庭情商教育入門(2):高情商人的3個品質
買不起800萬學區房就自責?給孩子優質教育,關鍵不在錢!
家庭教育:家長每日任務清單
別批評你的寶貝啦!你會毀了他的!【阿德勒育兒秘訣48條純乾貨 — 值得每位父母珍藏!】

TAG:社會媒體 | 家庭教育 | 學校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