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來鋼鐵廠選址是如何考慮的,是優先靠近煤礦還是優先靠近鐵礦?

鋼鐵工業的選址應該對其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吧,比如經過高中歷史學習都有了解過的張之洞辦漢陽鐵廠早期因選址的緣故發展不順的歷史,那麼對近代鋼鐵工廠來說在需要選擇的情況下是靠近煤礦產地(或焦煤產地)更利於發展還是靠近鐵礦石產地更利於發展。或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是用鐵路(或船運)運煤到鋼鐵廠更經濟還是用鐵路(或船運)鐵礦石到鋼鐵廠更經濟


謝邀,我是怎麼了時間線上全是這種莫名其妙的高中問題。這個題明明在高中地理書上有講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生產力的進步,鋼鐵廠的選址考慮一直在變化,從最初的靠近礦源到近代的靠近市場,這一點可以從最早的漢陽鐵廠到現在民營沙鋼的布址變化看出來。但鋼鐵廠的區位影響因素較多,政策也會成為鋼鐵廠布局的一個重點,比如酒鋼;一些特殊礦產也會影響鋼鐵廠的布局,比如白雲鄂博的包鋼,攀枝花釩鈦礦的攀鋼等等;而在一些地區,由於地租的上升可能會使得鋼鐵廠搬遷,比如廣鋼。回到你提的問題上來,鋼鐵廠最初的選址是如何考慮的?是優先靠近煤礦還是有限靠近鐵礦?一般來說都是要求兩種原料均備的,如果說在兩種原料均備的前提下,可能還是離鐵礦更近,因為鐵礦石比重在2.5左右,煤礦比重在1.4,運煤更簡單易行。事實上最早的鞍鋼就是距離鞍山鐵礦更近而距離煤都撫順較遠。


中國最大的民營鋼鐵企業江蘇沙鋼集團和大型民營鋼鐵企業之一江蘇永鋼集團都建在沒有煤礦沒有鐵礦也沒有鐵路的地方,當然了,他們都有自己的港口航運...


曹妃甸,湛江,防城港,都是需要港口吧?不太懂


現在國內鐵礦基本都關了,靠近鐵礦基本沒有意義了,煤炭進口的量也逐年增加。鋼廠應該是以靠近消費地的海港周邊為主了。


靠近運輸樞紐,比如港口


現在都是靠近港口設計了,因為鐵礦現在主要從國外來,鋼材銷售也是往國外方便啊,河北曹妃甸首鋼,滄州黃驊港滄州中鐵、石鋼搬遷中,山東日照日照鋼鐵,廣西防城港,江蘇連雲港,廣東陽江港,張家港,福建寧德老東家的廠等等等都是臨港而建,因為礦從國外來啊


鋼鐵行業無論原料或者產品數量均非常巨大。大型鋼鐵廠年進出物料數以千萬噸。所以自從有鋼鐵廠開始,物料方便與否,就是廠址選擇的重要依據。冶煉一頓鋼約需要1.3噸的鐵礦粉,0.5~0.6噸的煤和焦炭,以及各種熔劑、輔料。上世紀80年代之前,國內幾乎所有的鋼鐵廠均為靠近鐵礦建廠。中國近代第一鋼鐵廠,漢陽鐵廠,就距離大冶鐵礦比較近。當然也有少量的鋼鐵廠是布置在煤礦附近的。例如:山西的一些鋼鐵廠。從1978年寶鋼開始,有一些變化。寶鋼既不靠鐵礦,也不靠煤礦。而是距離市場很近。這主要是因為國內的鐵礦資源很差。鐵品位低,開採成本又很高。巴西、澳大利亞的高品位鐵礦粉遠涉重洋運到中國,綜合成本仍然低於國內礦石。所以,現在的新建或者搬遷的鋼鐵廠選址對於物流特別關注。必須要有大型港口,最好是有深水碼頭。能夠直接從遠洋巨輪上直接將礦粉卸到鋼鐵廠的料場。近期環保抓的特別緊,不靠近環境敏感區域也是重要的考量指標之一。


現在鐵礦主要靠進口。選在沿海且有大河的地方最優。


推薦閱讀:

中國是不是連子彈都造不好?
請問一下,毫米波在當今軍事活動上主要有哪些應用?
美國戰機死亡射線(激光炮)靠譜嗎?
「焦平面探測器」是什麼?

TAG:歷史 | 工業 | 鋼鐵工業 | 軍事工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