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八月照相館》這部電影?


歌手李健曾唱過一首歌,叫做《八月照相館》,這首歌萌生自1998年韓國同名老電影。李健的《八月照相館》出自2003年的專輯《似水流年》,是十幾年前的歌了。

嗯,好一個似水流年呀。

他唱道:那一個夏天,在心底深藏,偶爾蕩漾,漸漸泛黃的相片帶我回到那某一年的某一天。

1998年夏天,全中國都在熱火朝天的追著《還珠格格》,年輕的人們在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的愛情故事裡憧憬著熱烈的一切。

那一年,韓國電影《八月照相館》推出,一經推出便獲得韓國電影界許多大獎,98年之後,韓國電影界爆發光頭運動,導演們及眾多影迷不滿韓國加入WTO之後好萊塢對本土電影的衝擊,遂集結一起,請願政府特別保護本土電影。這樣的背景之下,韓國電影起死回生,韓劇也逐漸成為亞洲地區的一種強勢文化,相信看過《藍色生死戀》的人們,都還記得自己流在2000年電視熒屏前的眼淚。也還記得看《我的野蠻女友》時笑著流過的淚或是流著淚的笑。

永元與德琳在八月的夏天

可這麼多年過去,當韓國愛情片被一次次複製,那些俗套的故事和標籤被一再的重複,當所有人都知道韓國人喜歡得絕症喜歡失憶時,當這些被用爛了的梗又被複制到中國出現諸如《分手合約》、《被偷走的那五年》的電影時。你是否還能從這樣的一部淡淡的不刻意煽情只是講述一個故事的電影里獲得感動呢?抑或只是帶著那些觀影經驗在看過劇情簡介後便終止了那些許的觀影慾望。

《八月照相館》是我最喜歡的韓國電影之一。

我喜歡這個故事,源於我一直喜歡讀那種關乎生命親情回憶愛情等介質的散文,而《八月照相館》給我的就有這樣的一種電影文學感。我喜歡這部電影里那些時刻流露出情愫的平凡細節,喜歡這部電影里流淌著的似水流年。

八月照相館前,永元初識德琳,那時的玻璃門上的照片擺放的還是永元的前女友

電影的開始,男主角永元從睡夢中醒來,遠處傳來附近小學新學年典禮的廣播聲。永元騎車去醫院檢查病症,一路扭頭看著校園內的熱鬧景象。在醫院等候的閑暇里,他不時的與對面小孩做著鬼臉,下一個鏡頭便是永元跑到校園內玩單杠的情景,再然後,永元坐在那操場邊,畫外音的永元說著:我小時候,同學們都走了,我仍獨坐操場,想念死去的母親,突然明白,我們最終都會消失…

這三兩個鏡頭,就將這個童心未泯的男人心底的溫柔和懷念細緻地勾畫出來。

永元已經三十來歲了,一直在這個小鎮生活著,他是一家照相館的主人,這間照相館是從他父親手中承接下來的。永元得了絕症,一開始便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整部電影其實就是一場告別接著另一場告別的故事,只是這種告別僅存於永元個人心中,旁人無從知曉。

永元在生命最後的時日里,終於走出了一段陳舊的沉埋於心的舊日戀情,也結實了可愛地美麗地姑娘德琳。當他和德琳的愛情在沉悶平淡的日子裡慢慢滋生時,當這朵愛情之花即將開放時,一切便又隨著永元的默默離開,畫上了句號。

永元與朋友和家人的合影

誠然,卸去那些動人的細節描寫,只餘下大致的劇情輪廓,這的確也是一個稀鬆平常又略帶套路的故事,但電影不緊不慢的講述,從不刻意放大,也不肆意渲染,那段潤物細無聲的愛情,和永元那份面對死亡時的淡然與平和,以及他與父親與朋友們告別時,顯露出來的那份最後的溫柔和貪戀,卻輕而易舉的將我擊中,動容的無法言說。

永元同朋友告別時,玩笑著說自己快要死了,他知道朋友會認為那不過是他自己用來騙酒喝的小伎倆。而他就在看似默契的打鬧里悄悄的釋放自己的對死亡的害怕和對人世的流連。永元同朋友談起舊事,說著真不敢相信,那只是十年前的事情。

永元同父親告別,父親喜歡看那部年輕時同母親一起觀看過的電影,但他卻不會使用影碟機,永元在教過父親好幾遍之後,父親還是會弄錯,終於他大發雷霆,憤然離去。是夜,永元將如何使用影碟機的步奏一步步工整的畫到紙上。另一個雷雨夜的晚上,大家都睡下了,並不抽煙的永元在父親那兒偷來煙,笨拙地在窗邊吸過後,又躡手躡腳的睡到父親的邊上,也許就像他的小時候一樣。

德琳發現八月照相館掛上了自己的照片,溫暖的笑了

像這樣動人地細細品嘗間叫人異常溫暖的小細節,整部電影中比比皆是,比如永元與姐姐一起坐在門前吃西瓜,大力的將西瓜籽吐到很遠的地方,隨即兩人相視一笑,想是小時候他們也常干這樣的事吧。永元為德琳拍攝證件照時,說把嘴巴抿濕些會更好看一點,下一次見面時,德琳便為他畫上了淡淡的唇妝。

以及電影最後一場戲,德琳再也見不到已經過世的永元,卻在照相館的櫥窗上看見了自己的照片,那應是永元最後的留戀和溫柔吧。

一切未來得及也不能說出的情愫,全然留在這永恆的黑白照片上。

愛情的感覺會褪色,一如老照片,但你長留我心,永遠美麗,直至我生命的最後一刻。謝謝你,再會。電影最後,永元的畫外音,如是說。

《八月照相館》是一部以照相為重要元素的電影,他將照相的魅力完整的體現出來。相傳這部電影的故事靈感也是來自於韓國一位已故歌手金光碩的遺照,那是一張表情安詳而溫暖的照片。

永元為德琳、老奶奶等顧客拍照片

電影里,不時地出現照相的相關鏡頭,有永元一家人的合照,有永元和朋友們的合照,還有永元為別的人們拍照的大量鏡頭,永元在做這些事情時,總是異常的認真,力求將人們最美的一面留下來。因為這是人們對美好事物最直接的永久紀念,也是人們對終將消逝的人事物最無力卻最美好的記錄。

關於照相,電影中有兩幕情景尤為動人,一天,一位老奶奶在永元的照相館裡與家人們合照之後,兒子希望母親單獨照一張相片,作為遺照用,話說的很小心,說是來都來了便照了吧。老奶奶照了,夜裡,老奶奶又單獨來到照相館,換上了她最好的衣物,央求永元再為她拍上一張。

另一天,永元為自己拍攝遺照時,也是對著照相機,整理良久,希望自己最好的姿態留下來。

想來,人到世上走一遭,到最後時,總應該留下自己最好的一面。

永元為自己拍攝遺照

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狀態,我無從知曉,但如永元這般平靜的接受,以及深刻的流連卻叫我感動不已,在他最後的日子裡,面對來的太晚的愛情以及身邊所有的人事物時,儘管有時也會顯得暴躁和悲慟,大多時候的樂觀和從容卻是那樣的難能可貴。

這是一部平凡而又雋永的老電影,那些偶爾拾起的動人細節,足以吸引我可以從這部電影的任何地方觀看下去。就像是一本喜歡的散文書一樣。隨意翻起,便能繼續讀下去。並且這樣簡單而細緻地情節,平淡而深刻的故事,會隨著時間的逝去,愈發的味道更顯。

似水的流年,大致是如此。

原文來自我的個人公眾號:movie-s

歡迎關注。

http://weixin.qq.com/r/AUyzqwDE9F2LrUTI9xkT (二維碼自動識別)


傑作。

當年我還是純情騷年,看了一堆愛情電影,大部分是童話,但這部電影「很世俗」,很生活化,或許很難將其具體歸為愛情電影。因為我知道,這部電影承載的東西太多太多。

摘自豆瓣來不及——《八月照相館》 (八月照相館 影評)

  永元,一開始便知道了自己的絕症。

  永元坐在自己的照相館裡,平靜的微笑,看著陽光照進玻璃窗,讓進來的每個人笑著留下痕迹。他的笑就是四月的陽光那種,三十歲左右,普通人的長相,眼鏡,格子襯衫。

  可是在他的笑里,我看見不動聲色的痛。我使勁咬自己的手。

導演一直把生與死強烈的對比著,希望與絕望,快樂和痛苦,美好和殘酷,愛和死,他理智地擺了出來。

  沒有人知道永元的病情,家人,朋友。永元和家人一起吃飯,吃西瓜,和姐姐一起往院子中間吐瓜子,一切安靜的沒有痕迹,見不到死亡前的歇斯底里。

  永元其實已經開始了一個人準備自己的死亡。

他一個一個約朋友去喝酒,節制內斂的他會拚命地喝,沒有明天。喝醉的他在大街上把痛苦喊出來,和朋友像小時候一樣在大街上賽跑,甚至撒尿。他把兒時的夥伴約到一起聚餐,拍照,在照片上擠著歇斯底里的笑,我的胃開始絞痛。我想起奶奶絮絮叨叨跟我講故事,我卻打斷她的話讓她快點吃飯。也許她知道很多的事來不及了,我卻不知道啊。

  永元騎著摩托車上班,下班,一直微笑著。照相館來了一家人,拍照留念。老人,小孩,很擁擠的在照片上幸福著。最後全家人一致要求老人獨自拍一張,老人很不情願,但礙於兒孫的請求,便拍了,晚上,老人一個人又來了,穿著很美的衣服,梳著整齊的髮髻,她小心翼翼地說,「我可以再拍一張嗎?我知道我快要死了,我想把它作為遺照,上午拍的不好,我不想留給兒孫那麼一張,你給我拍的好一點啊,一定要好一點啊。」永元的手抖了一下,我竟也跟著抖了一下。

  死是不痛的,死之前的心是痛的。

  愛情來了,永元站在原地,微笑。德琳和永元一起快樂的聊天,講故事,一起回家。德琳像個嬰兒一樣在照相館的沙發上面睡著。永元只能看著,他什麼都不能給。不想讓這個甜美的女孩看見死亡,感到悲傷,所以他看著,沒有親吻,沒有擁抱,沒有歇斯底里的愛。用衣服擋著雨送她回家,這就是唯一的親近,美的讓人心碎。

  永元關於死亡的準備一直在繼續,對親人,對愛的人,對陌生人……

  爸爸經常讓永元錄下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反覆看。永元想讓爸爸自己學會錄,一遍,兩遍……爸爸還是學不會,他暴躁地發起脾氣。爸爸納悶地看著他,爸爸一定會走在你的前面,為什麼非要教會我呢?我們啊最容易不耐煩的往往是愛自己的人,因為我們知道他們不會離開我們,於是我們反覆的傷害和被傷害,揮霍著愛。鏡頭一直不動,很耐心地讓我們看著父子兩教和學的不耐煩,直到永元扔了遙控器,跑出去。永元回到自己的屋子,把操作步驟寫下來,躺在黑暗的房間里哭。

  永元住進了醫院,安靜地睡著,別人哭的時候,他笑著安慰。

  他在醫院裡的日子,屏幕黑了又亮,亮了又黑,德琳遠遠的看著關門的照相館,他每天都來,每天都什麼也沒有。她把信一一塞進門縫裡,再到最後,她撿了磚頭,把門窗敲碎,離開……

  永元的死,導演沒有浪費筆墨,永元去照相館,把自己拍照的步驟一一拍下來,標上序號。忙完這些,他把焦距調好,自己坐在燈光下,微笑著給自己拍遺照。沒有痛苦,沒有生離死別,沒有閉上眼的瞬間,照片形成之後慢慢變成遺照,上面的永元笑的很甜,如同他來這個世界時一樣。

  記得在醫院裡,姐姐問他,有沒有需要通知的女孩子,永元很甜蜜的回憶了一下,說,沒有,這樣就好了……

  記憶會褪色,就像那些照片,時間久了,你會忘記我,就讓我永遠記得你甜美的面容,永元帶走了記憶。

PS後來,韓石圭與沈銀河又出演了一部戲——【愛的肢解】,懸疑驚悚電影,非常經典,重口味B級cult電影,相當。。。額。。。看完後百爪撓心啊( ⊙ o ⊙ )!


以前寫的,放上來看看

余永元經營著一家照相館,他時常帶著微笑,坦然的面對生活,照相館裡掛著不同的照片。女交警金德琳由於工作關係,每天都要到照相館沖洗照片,因此認識了老實得得永元。天真可愛的德琳和老實的永元一起撐傘散步、講些瑣事,日久生情,不可收拾的愛上了對方。但永元卻有著難言之癮,季節更替,八月過去,故事從夏天講到了冬天。永元為自己拍了一張微笑著的照片,德琳在冬天的雪地里看到了在閉門的照相館櫥櫃中的自己的照片.......

電影很平淡,甚至是需要很大耐心才可以看完的。講訴一個知道自己快死的的男人如何對待愛情、親情和友情以及自己的職業。永元的生活除了經常去醫院之外其他看起來還是一個平常人該有的生活,每天去照相館給人照相、沖洗照片,參加朋友聚會和紅白喜事,買菜回家做飯,照顧父親,忘記不了自己曾經的感情......死亡的逼近沒有讓他害怕和恐慌,他分分秒秒的都在享受著生命最後的時光,很平淡,但他知道這最珍貴。他沒有歇斯底里的悲傷,沒有自暴自棄的墮落,沒有去做自己這輩子想做卻沒能去做的事,他只是按照原來的生活軌跡生活著,更多的考慮別人,感悟生命,。他把自己所有的喜怒哀樂全都藏在自己的微笑里,自己去承受哀傷和恐懼,留給別人的一直都是難忘的微笑。

金德琳的出現是他生命的最後最美麗的事情,他和她之間沒有轟轟烈烈的歡笑和眼淚,只是互相陪伴,甚至都沒有說過一句我愛你。永元把美好的回憶留給了德琳,把她的照片留在了照相館裡,最後留下一句:愛情也會變成永遠的回憶,你讓我在美麗的愛情中悄然離去,我要對你說:謝謝,再見!

電影對於細節的刻畫很真實,有的鏡頭意味深長。

一、永元參加完葬禮回到照相館遇到急著沖洗照片的德琳,也許是葬禮的影響,永元有點不想工作,但他最後還是選擇了工作,並且買了雪糕給德琳道歉。他兩站在大樹下吃著雪糕望著八月艷陽高照的天空時都莫名的笑了起來,我覺得永元的笑是因為如陽光般絢爛的德琳的出現消除了葬禮給他帶來的陰暗面,而德琳的笑也許只是陪著永元笑又或者只是因為一塊夏日的雪糕。

二、特別喜歡永元和姐姐吐西瓜籽那段,兄妹兩的默契十足,避開了尷尬了話題,相視一笑的在那玩兒這個遊戲。可以想像永元的童年,也應該是和姐姐這樣開心的度過的吧。

三、德琳的工作不順之後來到照相館讓永元修她的相機,這一段完美的展現了德琳天真可愛的性格,猜星座、猜年齡、猜婚姻狀況,搞得永元有點不知所措,那個笑著調整風扇讓風吹向準備午睡的德琳的動作似乎在說:這姑娘真有意思。。。。。。愛情好像也是從這裡開始的吧。

四、當德琳在炎熱的午後提著笨重的東西艱難的行走在街道上時,永元的紅色摩托車飛馳而過,他似乎在車子行駛五十米的時間內糾結清楚了要不要回去載她一程,而德琳從永元過去到回來這段時間的表情變化實在是非常有意思,似乎早就料到永元會回來的那種笑,很可愛。生活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經常經歷這些呢?而鏡頭的主角始終是德琳,永元的表情變化我們看不到,但完全可以想像的一清二楚。紅色小摩托載著兩個人行駛在陽光明媚的街道上,永元找了個無法拒絕的理由讓德琳摟著自己,微風拂過兩人烏黑柔軟的頭髮,愛情一如這美好的八月,讓人沉醉。

五、永元之前的女友芝泳要永元拿掉櫥櫃里自己的照片,也宣告著兩人的愛情徹底成為了過去。與結尾呼應的是最後永元把德琳的照片放在了照相館的櫥櫃了,那是他們愛情的見證,而且一直在那裡。

六、那個德琳在車裡向窗外的永元揮手再見的鏡頭很有意思,我想之前她肯定是裝睡不和永元說話,這姑娘就是這麼調皮。

七、在派出所,喝醉了的永元受不了噪雜的環境徹底的發泄了一次,他嘴裡喊出的是:你們為什麼不閉上你們的臭嘴。實際上發泄的是自己對於自己如今處境的無奈和憤怒,老天爺讓他在最美好的年華里遇到了喜歡的人,卻也讓他身患重病不得不離開這個他愛得世界。

八、兩人結伴撐傘那段感動了很多人,女孩的傘很小,遮不住兩個人的身體。永元笑著拿過德琳打著的傘,並且把她拉近自己。這個鏡頭是個固定鏡頭,兩人從遠走到近,從動作一直拍到表情,沒有言語,只是幾個動作和默默的一起走在雨中。下雨的世界朦朦朧朧,就像兩人都沒有說破的愛情,心知肚明。

九、老奶奶來再一次照相那段很深刻,她想再好好照一張照片作為自己的遺照,一個將死之人面對著另一個將死之人,這一刻永元體味到太多。關於自己,關於他人,關於遲早會到來的死亡,關於一輩子,關於珍貴的生命,關於我們每個人到底要的是什麼。我們體會不到,是因為我們未曾經歷,但我們需要認真思考,這樣至少那些時刻到來時我們知道應該是何種心態來迎接它們。

十、關於永遠的父親,電影里有兩處重要的地方,一個是永元在暴風雨的夜晚來到父親房間躺在他身邊睡覺,我覺得這讓他有安全感,從小就是自己依靠的人在身邊心裡總會踏實很多。永元怕的不是暴風雨,他怕的是那份壓抑的心情和孤獨的處境,而父親可以消除這一切。另一個是他教父親使用遙控器的那段,看的差點哭。知道自己離開之後父親的生活肯定變得艱難,永元開始製作各種圖文並茂的說明書來以便死後父親能獨立使用那些電器。他坦然的面對死亡,只是牽掛著自己身邊的人,想像著沒有自己的世界,他能做的就只是生前多做一些能做的對別人有幫助的事情。

十一、在遊樂園裡,德琳買了冰淇淋和冷飲給永元,怎麼會有人讓人又吃冰淇淋又喝冷飲呢?德琳只是想對永元好而已。她為他擦去瓶口的灰塵,笨拙的把冷飲遞給永元。這裡德琳遞水時是掌心向外的,所以永元拿的時候需要扭曲一下自己的胳膊才能拿到,真的是很有意思,完全就是兩個純情少男少女,這樣的愛情如今實在是太少了。

十二、兩人晚上回家一起走在路上,永元講了一個鬼放屁的故事,這個故事實在是。。。。。可就那麼自然而然的,德琳挽上了永元的胳膊,在昏暗的路燈和滿地的枯黃樹葉以及溫馨的鬼故事的陪伴下,兩人就那麼幸福的散步。後來這個故事被德琳講給了自己的同事聽,聽睡著了,一些事情只有在兩個有感覺的人之間才真正有意義和有趣,才會成為感情的催化劑。就像我對別人說我的爸爸說大山裡面養的雞比較有營養這件事,沒人會感興趣,可就會有一個人因為這件事和我一起開心的笑。

十三、永元發病住院了,照相館一直關門,德琳天天徘徊在門前卻始終見不到永元。於是她寫了封信塞進了照相館,可還是沒有永元的身影。他就那麼突然地消失在了她的世界裡,終於有一天,德琳拿起了石塊砸爛了照相館的玻璃,那個鏡頭很真實很真實。有的人突然地離開,了無音訊,我們這個時代通訊的發達決定了你遲早會得到他的消息,知道他為什麼離開。德琳不能,她只能胡亂的猜忌,擔憂,卻始終得不到一個答案。照相館就在那裡,回憶就在那裡,那個人卻不見了,夢想隨著一聲玻璃破碎的脆響,也碎了。

十四、出了院的永元來到照相館看到信和玻璃似乎明白了這一切,打聽到德琳換了工作,坐在咖啡廳的玻璃後面遠遠的望著德琳,用手在玻璃上撫摸著德琳的身影,看著她離去。他只能這樣,不再闖入她的世界是最好的做法,就像當初德琳突然闖入自己的世界一樣,永元突然地離開了德琳的世界。她會慢慢忘記他,留下那段乾淨美麗的回憶。而她讓永元最後的生命有了愛情的陪伴,滿意的離開了人間。

十五、最後,永元做了三件事。他給德琳寫了信並且翻看了自己的相冊,就像是在翻看自己短暫而又美好的一生。他為自己拍了一張照片作為遺照,那個笑容的最後定格也表明了他的心情,他很感謝這個世界給他的一切。就像那個老太太,安靜地迎接死亡。他把德琳的照片放在了櫥櫃里,這樣德琳路過照相館就能看到。冬日落滿雪花的街道,照相館前站著一位美麗的姑娘,看著自己的照片,回憶著這個照相館的主人的笑容,溫暖著自己的心。其實她也想說一句:謝謝,再見!

平常的事才會真正觸動我們的心靈,也會感悟良多。馬上到八月,陽光依然明媚,天空下還發生著很多平常的故事,我們都是主角。有時候回憶起過去的年代,那些美好歷歷在目,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永不退色......


謝 @夏三伏 邀~

照片,一個可以讓瞬間變成永恆的發明。從我們出生直至死亡,用一張遺照作為我們曾活在這世上的證明。電影的背景設立在一家照相館,照相館的主人每天都在見證各種人的瞬間,中二少女的證件照、小男孩眼裡的夢中情人、一家人面合神離的全家福、老奶奶豁達的遺照……

主人公永元剛剛三十歲,正好是最好的時光,卻因為絕症可以預見自己的死亡,臉上總是掛著不符合年齡的異常平靜的表情。如果沒有遇到那個女孩,大概他也會像往常一樣在這平凡的日子中離去吧……

然而德林的出現似乎是上帝安排給他的禮物。他已知自己的死亡,不敢去愛,將自己的心思關起來。對於初戀,看似能夠走進他的心裡,但他們始終是兩條平行線,存在著隔閡。永元從外面看屋子裡的初戀,背影很美,卻很模糊。

德林的活潑與韌勁跟永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與德林的接觸彷彿也讓死亡邊緣的永元感受到生的美好。或許連永元自己都沒意識到,自己的臉上很自然的多了些笑容。哪怕是在臨終前的病床上,夢裡都是甜蜜的。

即使如此,永元還是無法向德林表達自己的愛情。面對自己喜歡的人卻不能讓她幸福是一件多麽壓抑的事啊。這樣的心情就在複查後的一次豪飲中徹底爆發了,病情更加嚴重的他希望能夠多做一些,就像遺願清單一樣一個一個的打勾。與好友喝醉、教會爸爸使用放映機、陪德林去遊樂園……

「你們全部閉嘴!」——爸爸閉嘴,不要再說 「幹嘛要學,不是有你么」;朋友閉嘴,不要勸我,我要喝醉;醫生閉嘴,我還想繼續貪圖人生;德林閉嘴,不要再跟沒辦法給你承諾的人在一起了……這一刻彷彿世界都在與他作對,讓原本平靜的心多了如此多的貪念。

直到姐姐問起需不需要告訴那個女孩讓她來看看你,永元才強行說服自己不記掛她。他不想打破那個女孩中美好的自己,寧肯給她一個夢,自己的消失就是夢醒之時。但是德林並不知道啊,她只知道她的愛人突然不見了,無論自己多努力都沒有回應。她生氣、沮喪、絕望,甚至把兩個人感情交流的紐帶——那扇玻璃窗,打碎了。

出院後的永元得知了德林調走的消息,千方百計找到了她現在工作的地方,卻只能把自己 「鎖」 在咖啡館裡,他們之間又有了新的隔閡——生與死的距離。這遠遠的一望應該是永元對人世的最後一點貪戀了。

人生是很奇妙的,沒有人知道哪一天會是自己的最後一天,我們過著平凡的生活卻總是疏忽了很多。成年後的我們忙於工作卻忘了陪伴家人,在外打拚卻不曾享受無憂無慮的聚會,追求更好的物質生活卻沒發現身邊就有攜手一生的人……或許只有我們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才會遺憾:為什麼我沒有停下腳步來貪戀一下這個美好的世界。歡迎關注我和我的公眾號:8分電影館 ~

寫一些自己對電影的感受,一個電影愛好者的小興趣~

也可以看我的其他影評,如何評價日本電影《墊底辣妹》? - 知乎用戶的回答

還有綜藝點評喲~如何評價《極限挑戰》第二季第三期?(5月1日)?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八月照相館》的韓文直譯是:八月的聖誕節。聖誕節,多麼美好。

與其說是在最美麗的季節遇到你,不如說遇到你的季節最美麗。一場甚至都來不及開始的愛情,在不該結束的時候戛然而止,沒有讓我們感覺到過分的沉重和悲痛,反而是淡淡的哀傷中帶著一絲溫暖的微笑,就像永遠最後的那一張照片,就像掛在櫥窗里德琳微笑的照片。

這個故事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在永元已經開始向這個世界告別的時候,卻迎來了與德琳最美的相遇。看了許多遍,根據自己的想法從另外一個角度剖析一下導演的意圖,如有不當,請見諒。

———————————————————————————————————————————

這個相遇,導演用玻璃將兩人的世界隔開,雖然看得見彼此的笑臉,卻是無法觸碰的遺憾。

這是兩人第一次相遇。

照相館的門緊緊關閉,櫥窗里放著的是永元喜歡很久卻早已為人婦的芝永,玻璃門出現了德琳的身影,永元隨後出現。永元出現的時候,德琳的身影已經走進了櫥窗,無意間闖進了永元內心深處的那個地方。

永元剛參加完葬禮,心情並不是很好,並沒有立刻給德琳洗照片。

於是德琳默默的站在樹蔭下等待,永元透過櫥窗看到了等待的德琳。這是他第一次認真觀察這個闖入的女孩,只是這個時候,她仍然在櫥窗外。(同樣的畫面在影片結束有呼應。)

兩人的第一次相遇,很簡單,雲淡風輕。

櫥窗里的女人。

影片開始不久,永元路上偶遇曾經暗戀的女人芝永,通過對話交代出了兩人的關係和現狀。

這次芝永過來算是正式的告別。不知道導演是不是在剪輯上犯了個小錯誤,還是故意的設計,在永元的旁白中說道:芝永臨走時,讓我把櫥窗里她的照片摘下。可影片里是永元先摘下照片(第一次遇到芝永後),芝永才過來。或許也可以理解為:其實永元已經放下了,芝永只不過是再強調而已。但無論如何這裡面表現的就是告別,向自己過去的感情告別。

依然是櫥窗。

隔著玻璃,芝永走近永元,永元讓芝永先去屋裡坐,自己刷完玻璃就進去。

刷玻璃,導演的設計真是太牛了!!!因為我們看到了永元現在的心境,朦朧而美好,卻變得模糊,水幕一般的玻璃讓兩人之間的關係已經變得不再那麼清晰,或者說是心裡已經看不清對方了。

告別了前一段感情,中間再插一段告別,告別自己的朋友。

永元的好友第一次出現的時候,依然是隔著玻璃。

導演無時無刻不在用玻璃這個具象的東西向我們強調著看得見卻觸碰不到的遺憾。

這個設計在情節的關鍵點上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永元和德琳的關係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於是順其自然的永元給德琳拍了一張照片,那次相遇是這樣的。

依然是透過玻璃,兩個人開始了無聲的對話。

德琳問道:「我可不可以進來呀?」

回答當然是可以,於是,德琳就進入了永元的世界,真正的進入了他的心裡。

事情總不是一帆風順的,兩人的感情也是,然而,不順利往往都是催化劑。

那次雨中的邂逅,德琳並沒有如約到來,櫥窗外是雨,櫥窗內是等待的永元。

一切變得模糊了。

後來,德琳來到了照相館,告訴永元那天晚上不知為什麼就是不想來。說完就走了,而永元再次隔著櫥窗看著德琳遠去的身影(還記得永元第一次看德琳嗎?)。女人的心思,太難懂了。。。

雖然如此,但這同樣是轉折,兩人的關係,可以更進一步了。

後來,德琳化了妝去找永元,兩人補上了那次未能如約的酒。再之後,兩人一起去遊樂場,跑步,買橘子,在夜裡回去的路上,永元給德琳講了一個鬼故事。而這時永元的病,已經很嚴重,他已經在交代後事了。德琳著了他很多次,但門一直是關著的。於是有一天,德琳透過玻璃門塞了一封信給永元。

可是左等右等,依然沒有看到永元,而那封信,依然夾在玻璃門縫裡。後來,德琳想把信拿回來,卻掉進了屋內。

我們不知道這封信具體寫了什麼,但這封信對於德琳來說,一定非常重要。

終於,在多次尋找都得不到回應的情況下,德琳爆發了。在鬱悶地離開酒吧之後,她站在玻璃櫥窗前看了許久,離開,然後用石頭把櫥窗砸爛了。

碎的不僅僅是櫥窗玻璃,還有德琳的心。兩人之間的隔閡被她一下子砸爛了,兩個世界卻難以相通,因為這不是生離,而是死別

後來永元出院了,看到了被砸爛的玻璃,還有那封丟在屋子裡的信。永元嘗試著尋找德琳,可是當她透過咖啡館的玻璃看到德琳時,卻不忍心告訴她真相。只能默默地,透過玻璃看著這個美麗的姑娘,他知道,他們即將陰陽兩隔。

回到照相館,永元在給自己照下那張遺照之前,透過櫥窗玻璃久久地盯著遠處,那個第一次遇到德琳的地方。(還記得第一次和第二次透過玻璃櫥窗看的畫面嗎?)

他給自己照了最後一張照片,把德琳的照片掛到了櫥窗里,也把她永遠放在了自己的心裡。

於是,畫面永遠定格在了這一個時刻。

———————————————————————————————————————————

感謝導演如此精巧的設計,讓我們能夠看到這樣一部平凡無奇,卻飽含情感的影片。生活總是那麼平淡卻充滿了驚喜,珍惜每一天,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

無論生離或是死別,感恩每一個出現在我們生命中的人,尤其是鐫刻在心裡的人。


電影情節蠻簡單的,還是不劇透了,放幾張當時看的時候截的幾張照片吧,放電腦里幾年了:

有些電影在特殊的時間階段看,就會留下永遠難以忘卻又不可明狀的美好感覺。

因為想起這部電影,也會聯想起在那個時間點下自己的狀態。

我是在剛進大學時看的這部電影,貌似是我看的第一部韓國電影。

當時就震驚了,非常喜歡。

98年的沈銀河,絕對的女神啊。

後來再看,就沒有那種美妙感覺了,但還是能看完。

推薦給別人看,別人說一般。

不同的人生階段,讀同一本書,看同一部電影,面對同一個問題,會有不同的感覺和看法,更深或更淺,喜歡或不喜歡。

ps:其實我是高三時聽了李健的《八月照相館》,後來偶然想起高中才去搜歌,結果搜到了電影,就去看了這部電影的。

對的時間遇上對的電影,可遇不可求。


最早看這部電影大概是十年前,之後我空間一直是這個名字,沒改。

脫北者姜哲煥,寫《平壤水族館》的那位,曾經描述過父親的去世

「他閉著眼睛平靜地躺在床上,突然間身體鬆了一下。他輕輕的做了個手勢,嘴角泛起微笑,我後來才了解那是他最後的道別。他就這樣咽下最後一口氣,我們當下甚至沒發覺,那一幕改變了我對死亡的看法。」

「我沒想到過它能如此平靜,我從此不再害怕死亡。」

如果要寫一篇關於朝鮮的文章,尤其是朝鮮人生死觀念的文章,那一定頗長,而且我也不可能有這樣的能力,但是,《八月照相館》,之所以拍攝,不就是源於金光碩那張溫暖的微笑著的遺照嗎?很高興受到邀請,我能寫下我自己想的一些事情。

其實男主一直都在後悔,很多人奇怪於他不「自暴自棄」,如果我們直面死亡的時候,有什麼機會能夠自暴自棄呢?他哭泣,他酗酒,他孤獨的坐在葬禮結束後的操場上,他見他兒時喜歡的女孩子,那些青澀的戀情,帶著對過去懷戀的照片,隨著她的要求,在櫥窗里撤下,他什麼也沒有,連回憶都是那麼脆弱而無力。

朝鮮時個非常傳統的民族,無論是在鴨綠江這邊還是那邊,三八線北還是三八線南,當一個人去世時候,一家人圍著他,安靜的看著他離去,然後突然間,像告別一樣的微笑,那是一種滿足,一種對於自己所經歷的一切,對於親人的溫暖,和對於世界的眷戀和滿足。親人在朝鮮語境中,遠大於一切,在中國的親人,會冒著危險收留脫北者,而幾十年前被俘虜的韓軍士兵,即使他們已經去世,他們的後代逃到韓國,受到的都是一樣的待遇,眼淚,歡迎和家庭溫暖的照顧。朝鮮人對於家庭看重到什麼地步呢?因為在集中營自殺,會「株連三代」,很多人寧可累死,也不選擇結束自己生命。

但是正元他沒有經歷這一切,也幾乎永遠沒有機會經歷這一切,他送走朋友,和姐姐邊吐瓜子邊懷念小時候的事情,他騎著摩托車在街上穿梭,買一隻雪糕給多琳,這些毫無意義的,平淡的生活構成了一切,他所擁有的,只有照片上的回憶。然而當青梅竹馬要求撤下照片,記憶中的灰白隨著時光抹去,什麼還值得他留戀呢?

他真的很恐懼。

作為一個非著名婆婆劇愛好者,前段時間看《Marriage Contract》其中有一段印象特別深刻:

這段的時候眼淚瞬間就掉下來了,死亡並不可怕。對於一個人來說,死亡是始終無法避免的,一個人的最終歸宿,他是一個遇見中的結果,不會因為路程有任何的改變,但是一個人懼怕死亡,懼怕的並不是死亡,尤其是對於朝鮮民族這種高度家庭化的社會,親情,愛情,家庭對於一個人來說,太重要了。

他並不害怕死亡,他害怕孤獨。

他在照相館中,度過了平淡的一生,零碎記憶的,毫無成就感的少年,青年時代青澀的戀情,他的生活,是平坦的,如同他騎車走過的每一條小路,以為永遠都走不完,卻在開始的時候戛然而止。

當他期待愛情,當他眷戀親情,他回憶友情,正當他的時間開始的時候,他的故事結束了。

難道他像一個影子一樣對的孤獨生活,又想影子一樣結束嗎?

少時的青澀愛情從櫥窗上撤下的時候,他的生活似乎走到了盡頭,如果故事在這裡結束,他一定不會有那樣溫暖的笑容了。

但是多琳是他生命中的陽光,我一直很懷念《古拉格,一部歷史》中的那段描述,原文我記不得了,大概說一下我記住的意思:

白日逐漸變長,夜慢慢消失,終於有一天,白夜來臨,在之後的一個月里,太陽重新綻放出他的熱量,冰原上凍土融化,鮮花處處盛開,人們徹夜不眠,在白夜中坐在自己家門口和鄰居聊天,孩子們在布滿花朵的草原上奔跑。

多琳就是他午夜中的光,是他在這個短暫、空虛、毫無意義的人生中的光,人終究是需要感情的,而多琳給了他一切的感情,代替了少年時代青澀的戀情,代替了不曾存在的小家庭溫暖,在他最後的日子裡,帶給他無比的幸福,他愛她,所以即使是他知道這一切改變不了,他還是瘋狂的想活下去。

然而當這一切都無法改變,他選擇接受。他這一生,因為多琳而有了一束光,一束午夜中的光,他已經能坦然的,幸福的接受死亡的降臨,多琳的照片,在照相館的櫥窗中微笑,那是他們共同的回憶,那是對他一生,活著的證明,那是他的愛情,那是她的愛情,那是無法抹滅,也不會撤下的,他的一生。

這就是八月照相館,我一直覺得,看電影,讀詩,往往真的不是說,電影,書籍,詩詞,想告訴你什麼,而是你從其中得到的情感共鳴和對於他的感悟。


謝謝邀請。

可能本人對電影要求比較高,所以整部電影個人覺得很一般。各位輕噴。

劇情就不細說了,非常簡單清爽的電影。結構上沒什麼問題,主題也很高大上。一般韓國的文藝片立意都非常高,但感覺大多有點駕馭不起來。

這部電影應該說還是不錯的,大部分鏡頭很穩健,但人物在出場的時候顯得很凌亂。男主和女主相遇其實是非常簡單的表達,片中有好幾個鏡頭感覺很牽強,有點刻意為之。(有幾個鏡頭顯得很多餘)

演員方面還是擺脫不了韓劇式的做作。

我總以為電影可以是滿足人某種預期需求的媒介,很多人覺得電影看得爽,或者看得舒服就好了。但如果去品論一部電影的好壞,更多應該是從藝術角度去分析。電影至始至終是一種藝術形式,不應該過分矯揉造作。

真善美,最重要的是「真」。本片很多地方讓我感到是」欲賦新辭強作愁」,太過用力去展示,就會顯得假。

配樂有點過分簡單,相比起簡單的旋律點綴,還不如女主在酒吧時候的音樂來得切實。

當然電影本身一定是能給觀眾一些心理安慰的,無論開始結束還是相遇錯過,電影都可以給出無數答案。我甚至覺得電影可以在83分鐘的時候就結束,不管結局如何都是一種中國式的雋永。但本片還是逃不掉大多數電影的俗套,給了故事一個眾人皆知的答案。

借用侯導的思維:電影是一種很具體的表現形式,是畫面的表達,所以在表達情節的時候應竟可能有所收斂,給人思考,這樣才可以被回味。

主題很大,導演能儘力往小處在展示,所以個人認為,這部電影在韓國電影里是比較優秀的作品了。


謝邀,佔個座,回去看看。


別急。我先佔個座,看完電影回來評。


《八月照相館》上映於1998年,那個時候我大概2歲,是一部非常老而經典的電影,豆瓣評分是7.9,同類型的韓國愛情電影如《我腦海里的橡皮檫》7.9、《假如愛自有天意》8.2 ………… 我自己來評分的話,我會給8.5。 我這是橫向對比我看過的韓國電影,我不是很專業的影評人,我只是在看過很多電影之後,這一部讓我有很強烈的衝動,得寫一部影評。

這是一部淡淡的不可以煽情、只認真講述一個平凡的故事的電影。

我看電影,會對電影的細節處理有著近乎病態的執著。我自己認為只有細節才能真正的表露內心的情感,在八月照相館中,導演用了無數的細節去表現這段原本很普通的故事中蘊含的巨大情感張力,

比如女主德林去見心愛的人時會在照相館外停放的摩托車後視鏡里整理整理自己的妝容

比如,男主永元在誇塗抹口紅、花了淡妝的德林,德林將頭偏向一頭,然後偷偷的開心的笑了

比如,永元在和自己的發小說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時那個場面的欲言又止

比如這個相視一下然後默契的吐西瓜子的畫面

比如,在遊樂園的長椅上德林是給永元喝的可樂易拉罐是德林給用心擦了擦才給永元的

比如…………

影片有很多很多這種精心設計的細節,你如果粗心大意不從這些細節去體會的話,估計你永遠也無法理解那份純愛,就像西方人不懂東方人這種沒有性的愛情一樣。

用知乎網友突突(最高票的評價)的話說,「這是一部平凡而雋永的老電影,那些偶爾拾起的動人細節,足以吸引我可以從這部電影的任何地方觀看下去。」

同樣是帶著生離死別的電影,如《泰坦尼克號》,在八月你看不到那種歇斯底里的情感衝擊,沒有像傑克和露絲那種感情那樣轟轟烈烈,但這也許就真是普通人的感情了吧,平淡如水。

如果《嫌疑人x的獻身》教會了我執著,那麼《八月照相館》教會了我溫柔


又重溫了一次電影,發現以前沒有注意過的一個鏡頭,意味深長

遠處走來一個拍婚紗照的攝製組,他們中間是一對新人

正如永元和德琳的愛情

朦朧

走近

甜蜜得像冰淇淋

觸手可及

隨即,插肩而過

最後什麼都沒有發生,像八月里沒有聖誕節


很喜歡的一部電影

很安靜

之前還和隔壁寢室的同學說

讓她看這部電影

去學習女主角怎麼很自然的接觸男主角

並在一起

包括男主角和他姐姐在家裡吃西瓜吐瓜籽的情節

我都覺得好可愛

也和男朋友模仿過


看了很多遍,每次懷念純情的愛情時就會翻出來看看,然後等著某一個的到來


剛剛看完,我覺得我對愛情理解的沒有那麼高尚和深刻,我說不出愛就是放手這種話,我始終也不明白男主為什麼沒有把生命中的最後時刻就給女主,哪怕只有一秒鐘,我也會儘力燃燒,用微弱的光照亮我的另一半。


兩個人的愛情為什麼卻要逞強唱一個人的獨角戲?

我想不出聖誕節和我有什麼關係,無非就是「情人節」和「購物節」的另一種說法,日子還是每一天都波瀾不興的過。

為了應景,找了一部韓國1998年的片子《八月聖誕節》來看,或許大家對於另一個名字會更熟悉一點,《八月照相館》。

故事的脈絡很簡單,正元身患絕症,經營著一家小小的照相館,在平靜等待死亡的日子裡,安靜隱蔽的和親人、朋友還有沒來及開口說「愛你」的戀人一一告別的故事。

電影的基調也悠長而平緩,長長的定格畫面會讓我以為不小心按了暫停鍵,但是下一個畫面一轉,人物的情緒特徵卻襯托的更加凌厲分明。

比如等不到正元的多琳,用石頭砸碎照相館玻璃的一幕。

她是該多委屈呢,還沒來得及開口說愛的戀人,就這麼莫名的消失掉。

畫面乾乾乾淨的,男女主人公所有小動作小細節就像是日常生活中的朋友,在難過哭泣的時候一樣會先擤鼻子再順手擦擦眼淚,可愛又富有生活氣息。

正元默默的倒數著自己的時間,他不相信自己會得到幸福呀,而且一個瀕臨死亡的人又怎麼可能給別人帶去幸福呢。

所以他教父親使用電視機,卻因父親一遍遍仍學不會後,憤然離開。我猜他不是不耐煩,而是氣自己為什麼能做的已經不多了卻仍做不好。

他波瀾不興,一步步默默安排著自己的身後事,但是畢竟面臨的是死亡呀,也會有情緒崩潰的時候,也會想尋找可靠的肩膀告訴自己不用怕,不用怕。

當正元哭倒在朋友的懷裡的時候,心也莫名的難過起來。

影片最動人的地方還是正元和多琳沒有結局的愛情,兩人的故事符合韓劇三寶要素:浪漫、癌症、醫不好。

我們看到了正元的堅忍和含蓄,卻也看到了他對愛情的自私。兩個人的愛情為什麼卻要逞強唱一個人的獨角戲?

所以正元以為多琳不知道自己死亡的消息就會幸福,愛情就會隨時間消散?那是對他們愛情的褻瀆,那是為避免自己再次面對多琳心痛的懦弱。把自己歌頌成了偉大的愛情主角,卻讓多琳當了愛情的傻子。

影片的最後,在聖誕節前夕,多琳再次路過正元的照相館,看到照相館裡多了一張自己的照片。多琳開心的笑了。

所以電影的畫面就定格在了這裡,結束。

讓多琳以為自己是被愛著的,讓這份被愛著的希望的延續到屏幕外,永遠也不要知道正元已經離世的消息。

影片之所以動人,是因為永遠把最美的愛情定格為永恆,如果有後續的故事,那又是一部幾百集的韓國狗血劇。

故事很平淡,平淡的有點枯燥,就像窺探了鄰居家的故事。其實過日子,過的就是這麼一份波瀾不興,即使是死亡,日子還是一樣涓涓如似水流年。

哪有那麼多的波瀾壯闊呀,波瀾壯闊的故事無非是感動了自己,在別人看來,不過是一齣戲罷了。


不請自來。看到 @突突 的回答我看了電影。評價談不上,說下觀後感——好感人。無圖不劇透。

——————————觀後感———————————

那天你問我,為什麼老看我幹嘛。我說,因為你漂亮啊。男人喜歡漂亮的女孩很正常啊。我看著你笑,是覺得你可愛有趣的人呢。

我也沒懂,為什麼我會選擇離開你,大概是因為你在我心中太好了吧。心許,以後的我們有緣再聚,還能相互說一聲「安好」。

跑偏了,《八月的照相館》用生活的細節打動人,一些我們似曾相識的經歷,不知不覺間就投入進去,等回過頭,淚流滿面。

在這快節奏、娛樂至上的年代(個人看法)可以靜下來慢慢看一部透露了許多生活情感的片子很好,真當珍惜每一天啊。


非常喜愛,是我看過的愛情片中排前三,同為前三的還有《情書》,《辦公室的故事》。

經常重溫。

這部片最大的特點就是「樸實無華」,雜亂的畫外音,簡單的人物關係,生活向的劇情,若有若無的悲傷情緒,講著成年男女的戀愛故事。


這個愛情故事講得很克制,但還是很動人。生命的最後時刻,那一瞬間的愛情像照片一般被定格為永遠,雖然太過短暫,但足以洗去心中對愛的遺憾。對親情和友情的留戀也一一被定格成永遠。


在傳統的川菜調料中,辣椒、花椒和豆瓣必不可少,它們像靈魂一般深深地影響著川菜的風味。

很多事情的道理都相通。做菜是一門藝術,電影也是一門藝術。在大眾最廣為流傳的韓劇中,帥氣漂亮的主角、精緻的畫面、煽情的故事 、細膩而恰到好處的音樂就是韓劇之魂。

從上學時看到黯然流淚的電視劇到記憶中第一部電影《菊花香》,再到後來的《愛情自有天意》《我腦中的橡皮擦》……我粗略一分析,它們竟然全都符合以上設定。

說到煽情,不得不提到韓國愛情電影中不可少的設定,那就是——絕症。

這部《八月照像館》上映於1998年。很老的一部電影,但所有元素都一反常態的處理很平淡。主角不帥氣,畫面不是刻意的漂亮,背景音樂細膩但不煽情。即使,有了絕症的設定,但導演並沒有肆意地用之煽情。相反,從頭到尾,電影一直都呈現出努力剋制後的那種平淡。

愛情很平淡,但是很溫馨。時代會變但愛情不變,諸多細節放在十八年後的今天也讓戀愛過的人能會心一笑。

畫面很平淡,但是鏡頭很有意思。有幾個鏡頭的設定讓我在讚賞之餘忍不住提筆寫在紙上。

男角是一位相貌平平樂觀愛笑的鄰家傻大哥,日常生活就是傻笑睡覺照像館。只是諸多細節表明他時刻微笑的背後有著努力剋制的心事。

女主是一位漂亮可愛的傻二姐,是一位拍照取證查違規的交警。

女主因工作原因到照像館處理照片,兩人相識,從而開始這個故事。

同所有的愛情一樣,頻繁的接觸,暗生的好感,一方的主動,然後讓人心生溫暖細節。即使導演將這些處理得很淡,但看電影的你一定會想起那些往事,想起某個人,會心一笑,然後心生溫暖。

對於男角而言,愛情開始得快,但還沒開始,他就看到了結局。在愛情沒有來臨之時,希望就好比知道你要的人在前面,你們終有一天會相遇,雖然眼下孤獨,但你可以努力奔跑。而絕望就像是黑夜中一場註定要掉進懸崖的前行,你也許看得見星星,但你永遠不可能和他在一起。

這本是一個俗不可耐的故事。導演摒棄韓劇一貫的敘事套路,用一段長達十幾分鐘沒有台詞和音效的畫面,只保留淡而恰到好處的背景音樂,營造出一種無聲勝有聲的的感覺。

聖誕節的前一天,多琳又來到小照相館找正元。門還是緊閉著,但多了一塊兒「外出中」的牌子,她透過玻璃窗使勁向里看。看著,看著,多琳的臉上露出了吃驚的表情,接著轉過身來用雙手捂住臉幸福的笑了,因為在照相館的櫥窗里鑲了一副多琳的照片,這是一副世界上最漂亮的少女照片,這時候響起了聖誕的歌聲。[3]

假如明天是世界末日,你會怎麼度過今天?是的,我們捨不得的一切終會消失。生命是一場註定要結束的旅程,但我們無法拒絕一些人走進我們的生命。

如果在註定將要死亡的末日,有一個人走進你的生命,也許不應該是悲天愴天,也不是轟轟烈烈再愛一次。或許只能是感恩,然後說一聲,謝謝你,再見!


我有一個問題一直不解 裡面女主角在下雨的那天晚上為什麼沒有去照相館?裡面女主的解釋是晚上有事的所以就沒去 具體什麼原因呢?


這是一部十分含蓄,卻又予人溫暖的影片。影片記錄了一個即將消失的生命,在最後生命歷程中觸碰愛情的故事。面對不知道是什麼症的絕症。主角從確認病情的不可思議,找朋友爛醉發泄,再到自己懼怕,躺在父親身邊睡覺。然後是面對與痛苦,一邊把怎麼使用遙控器的方法寫在紙上給父親,一邊躲在被子里痛苦。最後,由於命運的安排,住進醫院的他錯過了她一次次的守候還有那封傾吐內心的信,當他看到那封信的時候,信的內容已經不重要了,他也做出了給自己拍照的決定,而一封無墨鋼筆寫出的回信,也永遠的塵封在一個不為人知的角落。當自拍照轉換成遺像,塵歸塵,土歸土,一切都已過去,在經歷了朋友,親人乃至愛情的陪伴後。一個人去面對死亡,內心並沒有什麼恐懼,不甘,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和你的相見,那就是謝謝 再見。 —————《八月照相館》


推薦閱讀:

誰能告訴我宋康昊、崔岷植、金允石三個人區別在哪?太像了簡直髮型都一樣?
延邊朝鮮族人和韓國朝鮮人是什麼關係,看韓國電影韓國人為什麼叫他們「老棒子」?
韓國電影——《傻瓜》
「男神收割機」與60後導演婚外戀,今問鼎影后傲嬌回應
如何評價電影《誠實國度的愛麗絲》?

TAG:韓國電影 | 愛情電影 | 八月照相館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