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井底之蛙也有一片天空」這種說法?

人活著(觀念)不可避免地要被生活的環境、圈子所限。烏鴉嘲笑青蛙,老鷹嘲笑烏鴉,人類嘲笑老鷹,上帝嘲笑人類……

如果我們在井底的生活是快樂的,在別人眼中卻是荒謬可笑的,當我們意識到了這一點,是應該繼續原先的快樂還是努力尋求突破?


既然是討論青蛙,做為人類肯定要打開上帝視角了。

一隻在井底的青蛙,每天一抬頭只看到頭頂一片圓圓的天。它以為天是圓的,多可笑呀。

然後青蛙想盡了辦法跳出了井底,有幸井旁邊是菜地,它享受到了比以前豐盛得多的食物,看到了天像一個鍋蓋,蓋在遠遠那個天際線上。還是可笑。

青蛙又想盡了辦法,從一片菜地跳到另一片菜地,來到了當時遠遠看到的天際線那裡,抬頭看了一眼,哦,原來天地並不相接。

之後這隻青蛙走南闖北,懂了很多道理,過好了這一生,成為了有名的天文學蛙。

上帝看著這隻環遊世界的蛙,很是欣慰地點點頭。

可是再一看,世界上青蛙千千萬,有些青蛙在井底跳了一輩子也沒跳出來,一天平靜的日子都沒過過;有些青蛙跳出井底,奈何旁邊是水泥鋼筋,愣是被晒乾了肚皮;有些也想著走南闖北,可是遇到了亂七八糟的故事,不小心就後會無期了。

不幸的青蛙各有各的不幸,上帝又搖了搖頭。

上帝隨機採訪了井底之蛙甲:請問你幸福么?

甲:我幸福呀,我可以吃世界上最美味的蚊子,可以看世界上最大的天空。

上帝:其實井外的蚊子個個薄皮大餡,天空更大更美。

甲:才不是,你騙人你騙人,我說我的是最好的就是最好的。哼哼哼。

上帝:好吧,你全家都幸福。

井底之蛙乙:請問你幸福么?

乙:我幸福呀,我過著我想過的生活。

上帝:可是外面的生活很精彩。

乙:外面的生活也很無奈。我還是比較適合井內,安逸穩定。

上帝:你怎麼知道你適合?

乙:不瞞你說,我也試著跳出去,看了一下,不喜歡。

上帝:可是烏鴉會嘲笑你唉。

乙:青蛙的內政不容許鴉干涉。

嗯哼,如果以上帝視角看人類生活,差不多也是如此。

第二,能成為傳奇的人要很幸運才行。太多沒有運氣的人削尖了腦袋要去和別人擠同樣的人生。所以太多人,明明知道做什麼事是對的,偏偏正走在錯誤的康庄大道上。

第一,還有些人,做為青蛙,卻認真聽著烏鴉和老鷹的冷言冷語,想用一種自己做不到的方法,過上不屬於自己的生活。跳一輩子,都沒有認認真真看看自己的生活該是什麼樣的。

第零,更有些人,明明自己偷懶不想跳,偏偏說自己的生活已經是快樂美好,自欺欺人,與別人稍稍談論就隱藏不了內心的不安。

不幸者各有各的不幸。

當然,幸福也未必只有一種途徑。譬如你週遊世界,譬如你安心一隅。

一輩子那麼短,當然要過好自己的日子,當然要清清楚楚地過好自己的日子。最好騙自己一輩子,騙不了就扯下那個借口該幹嘛幹嘛,想看外面的世界就去看,不好看了大不了再回井底。

當然,誰都沒辦法對自己的人生大開上帝視角,未來如何都未可知,跳不跳的結果都不一定會好,選擇是其次,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在騙自己吧。

謝邀。


謝邀。

「如果我們在井底的生活是快樂的」

這讓我想到現在很多滿足於安逸生活的同學,他們覺得就這樣下去以後能夠安逸平靜的生活就很幸福,所以也懶於奮鬥。其實誰不希望安逸平靜呢?

只是要知道的是現在的快樂是短暫而空虛的,隨著別人認知水平的增加,隨著走向不同軌跡的兩個人水平差距越來越大,隨著步入社會時發現自己知識缺漏和能力不足帶來的各種壓力,你覺得你還能安然自得的快樂嗎?

內心深處真正的快樂是建立在對自己已有生活狀態的滿足上

是奮鬥帶來的充實感的快樂

是求知帶來的滿足感的快樂

是對知識渴求並在內心深處知道自己有機會有時間獲取知識的快樂

是你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奮鬥能夠給未來帶來希望的快樂

繼續原本的快樂而不思進取,你確定以後能讓自己繼續這麼快樂嗎?

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情,是為了給自己積累時間資本、資源資本、人脈資本來讓自己內心獲得一種有希望的滿足感,也是為了以後有充足的能力去支配自己的生活,能讓自己儘可能的更自由一點點。(沒有絕對的自由)

一切關於自由的東西是在你有能力的基礎上才能談的。

當然這也不代表現在就不能快樂了,對已有生活的感恩是一種快樂,靜心走進自然感受自然是一種快樂,求知慾望的滿足是一種快樂,發現更大的世界併產生興趣更是一種快樂。

你的努力是為了以後能夠更快樂。聰明人就聰明在能夠在努力的過程里尋求到快樂並享受它。很多時候幸福是過程而非結果。

你若換一種視角看,享受痛苦也是一種快樂。


其實人的大部分視野,都是在不得已之下拓展的。

不要拆掉青蛙的井。青蛙有權利活在自己的局限天空里,大海在哪裡不關他們的事情。


井底的人是幸運的,無知的快樂也是快樂,好過曾趴在井延上看過外面的世界卻永遠無法跳出來的人。被拔高了幸福的門檻之後,就很難體會幸福了,幸福快樂在生存以上一直是個對比值,所以井底之蛙有井底之蛙自己的生活。


每個人都是井底之蛙,只是每個人的井不一樣大


誰人不是井底之蛙呢?只是不承認罷了!我們就像被卡在半山腰,風景其實也還不錯,知足常樂也未嘗不可!

但如果你放不下山上的景色,而時常惦記它,你會快樂么?你會珍惜這眼前的美景么?

有人喜歡看天空作詩,而我喜歡爬井!只要你喜歡,哪有什麼優劣!別在意別人怎麼想!

隨心所欲不逾矩就可以了!


當意識到了這一點,想回去原來的簡單快樂就已經很難了,繼續突破,然後在下一個井口到來之前,再體驗一段轉瞬即逝的快樂


傻瓜,人類探索宇宙用的望遠鏡,其視角不是跟井底之蛙一樣么?井底之蛙何止有一片天空,這天空還是變幻多彩的呢!人的視域很大,可唯有立於井底才能集中注意,看到平時看不到的東西。頭頂多大天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心裡的天空有多大。


這句話原本是王小波用來描繪小時候的自己的,他聽完哥哥講的古希臘哲人的故事,覺得非常美好,心嚮往之。從成年人的角度看來,十三歲的小孩懂得不多,但王小波說:「時隔三十多年回想起來,我並不羞愧,井底之蛙也有一片天空,十三歲的孩子也可以有一片精神家園」,其實是對當時自己的純真的童心的肯定:雖然沒有廣泛的見識,但因為對世界的好奇心和對美的感受力,所以擁有了精神上的富足感。

這句話如果單獨拎出來說,也透著一種淡淡的幸福和充實感。真正無知的人不會知道自己的無知。見過外面的世界卻蒙蔽自己,固步自封的人,也不會自稱井底之蛙。自稱井底之蛙的人,一定是正在看到外面越來越廣闊的世界的。所以這句話的效果是會讓那些不斷焦慮著向外跳的「井底之蛙」們感到治癒,因為它提醒著你,多看看你所擁有的,你已經努力獲得了的,其實已經很美好了。這句話讓你肯定當下的生活,感受到幸福感,減緩了焦慮,但是不代表在這過後,你不會繼續去看更廣闊的世界。


這算不算一種自我安慰?如果有機會能到達,而沒有儘力去做,肯定特別遺憾


推薦閱讀:

招魂
職場就要「斤斤計較」
為什麼當我說出以禮待人所有人都在反駁我?
新編劇雙黃蛋之一,災難與密閉空間中人性的揭示與救贖

TAG:人性 | 好奇 | 貪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