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大學的心理學系的科班教育是怎樣的?


題主應該是想問本科教育,所以我簡要描述一下本科心理學專業會學一些什麼。

如果是在國內通過高考進入大學且想選擇心理學專業,首先要了解不同學校的招生要求,比如一些大學是不招收文科生的,畢業也是拿理科學士學位。美國一些大學應該是可以選擇拿什麼學位的,如果選理學學位就需要多選一些數理課程。

一般大一會先學基礎課程,比如普通心理學(對心理學各個領域的通識教育)、心理統計(基本各方向都會用上)。如果是拿理學學位的話,還會有高數、線性代數、概率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和計算機類的基礎課。

大二會開始學實驗心理學一類的研究方法課,主要是學習怎樣設計實驗、分析數據、撰寫實驗報告或學術文章。對於心理學研究來說實驗設計和數據分析是很重要的,不但需要知道有些什麼方法,還要會選擇適當的方法。另外兩個主要技能是編程和科學寫作。製作實驗材料和數據分析都離不開編程,本科生在一些課程中會被要求獨立做實驗,在這個過程中會用到各種軟體。在很多課程中我們也會被要求寫實驗報告或文獻綜述,大量閱讀(文獻)和寫作都是為了之後的科研生涯做準備。

大二之後會有不同方向的課程,比如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工業與組織管理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等等,這些都是深入了解各個方向的課程。當然,還有一些選修類課程會深入到這些方向的子領域,比如感覺與知覺(從屬於認知)、兒童心理學(從屬於發展)。這些課程的選擇就是根據個人的興趣了。

一般在大二或大三學生會加入實驗室,幫實驗室的研究生做課題或自己做課題。這個屬於科研經驗,是申請研究生所必須的。從看文獻、聽組會開始,想出有創新性的課題並進行研究(招募被試來做實驗),然後分析數據並得出結果。比較幸運的話可能發出文章,但即使沒有文章也不影響獲得經驗。如果不想繼續深造,那可能就會利用課餘時間和寒暑假去實習,為找工作做準備了。

畢業時是需要畢業論文的,即做一個獨立研究。流程同上。


北大心理學系是這樣的。

第一年基本上是數學、程序課。內容包括高數、線性代數、概率論、統計、數算、計概。專業課程主要是普通心理學,帶新生了解一下本系是做什麼;心理統計、高級統計,打下以後的基礎。我們當時的普心是毛醬講授。前兩年課程稍有改動,不同方向的老師輪流上不同專題,方便學生了解本系老師和研究方向。除此以外還有一個當代心理學,似乎是yc老師帶讀一些比較新的論文。

第二年主要是專業課,大概你能想到的什麼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心理測量之類的。我覺得重點課程是實驗心理學和心理學研究方法-matlab。前者會帶你重複各種經典實驗,並撰寫實驗報告。後者則是如何使用matlab進行實驗程序的編寫。組管方向的課程也開始加入。

第三年開始接觸變態心理學與生理心理學。前者要學習各種疾病和治療,還會去回龍觀實習,與患者接觸。後者就是解剖小白鼠,做一些動物生理實驗。然後各種選修課。

第四年基本沒有必修了。補沒上完的課,準備畢設就是了。心理治療引論是選修,但似乎大四才可能選得上。

各個方向沒有明確的劃分,都可以通過選修該領域的課程來接觸。本科進學校就開始選導師,前三學期系裡會安排,能夠每學期一換;也可以自己去找。反正系裡很自由,本科生想去哪就去哪,老師們都很歡迎。我就換了七八個,每個方向都待過,最後選擇了基礎。

大致如此,我也沒有仔細回憶。文中僅代表個人意見,部分內容或有出入。


本人華南師範大學心理系在讀,不知道算不算頂級的科班教育,但科班絕對算上了。所學的內容都是比較基礎的內容。。。

首先大一學的比較重要的課是普通心理學,心理學史(個人覺得主要為了給那些誤解心理學的人一個了解心理學的機會。。。別笑。。。每年都有不知道心理學是什麼的人選擇讀心理學。。。),高數,心理統計學(我覺得所謂科班與否最主要的就是是否系統的學過數據處理,解釋,統計方法,當然還有實驗設計。),生理心理學,當然還有一些公共課程,比如英語,基礎政治課,如果是基地班(科研方向)還有一些科研方向的可,比如專業寫作,專業視聽說。。

大二開始就是各種各樣的雜七雜八的專業課了,比如人格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實驗心理學(這個也是很重要的課程,教如何設計實驗)以及下學期要學的超級重要的心理測量,還會學一些技術類的,比如眼動。

另外就是我們本科生在大二會選擇自己的導師,科研班還要選二導,這個看自己喜歡什麼方向的,學院每屆120個人,大概會配60到70個導師,兩個人跟一個導師,各種方向的老師都有,不管是做科研還是練實踐都有。

大三就是完全的專業課了,基本每周40節會上滿,但是有很大的選擇空間,我們主要分三個方向:科研,教師,HR當然這三個方向的課你都可以有選擇的學,舉幾個例子:變態心理學,犯罪心理學,心理課程設計(師範方向),員工激勵(HR方向)。

大四主要就是見習實習,畢業論文,然後考研(保研大三基本就定下來了)或者找工作。


美帝一般並沒有那麼多必修課,取決於你感興趣的方向,自己選專業選修課,達到需要畢業的學分就行(一般也不多,一些人選擇多專業畢業會捎上心理)。美國學校其實也沒有那麼強調專業,與其叫專業,不如叫主修(major),一般每個系都有兩套培養方案,完成修課多的那套畢業可以作為主修,完成修課少的那套畢業可以作為輔修(minor),只要精力夠,修幾個主修輔修都可以。

大一的心理學概論是必須上的(其實大二也行,但是沒上概論選不了心理系其他專業課),而且心理學概論在美帝一些學校不僅僅是心理系的必修課。美帝的心理學概論一般系裡每個方向的教授都要露臉的,每個人負責講自己研究的那個方向。

後面根據你的興趣,可以選認知/社會/行為/臨床/發展/工業組織方面的課,幾個方向互有交叉,基本上就是把大一概論課的每個小標題深入展開講講。沒覺得本科一定要學fMRI,沒那麼多資源,好好把研究方法學明白就好。編程的話一般還是會選計算機系的,心理系不開。

另外兩門重要的必修課,一門是統計,並沒有覺得跟國內各專業的數理統計課有什麼區別。一門是研究方法,基本上是分成小組自己設計完成實驗,然後按照APA格式認真完成一篇研究論文。這門課會有助教帶你走每一步,幫你改文章,應該是心理系學生最有收穫的一門課。


有三個系列的研究法骨幹課可以區分出科班與否。即使是Top5的國內心理學院系,也未必能覆蓋開全,其中打*的部分應該只有極少數院系能開全。打*的課程與研究方向有關,都不學就感覺不夠科班,其中一個方向學得透就夠科班。通常每個系列不加*的課程,最最少也應該是一學期3學分課程+一學期2學分課程。

  • 實驗設計實驗心理學+動物行為實驗*+腦電fMRI之類設備相關的認知實驗*
  • 心理統計統計軟體+資料庫*+多元統計*
  • 心理測量理論測評工具+IRT之類進階模型及其應用*

其它具體門類課程也許很重要,所有學生都要學的《心理學導論》會覆蓋到這些課程,然後具體門類的某某心理學相當於把《導論》的對應章節展開,但都算不上研究法層面不可或缺的訓練。

也有學精神分析或者心理動力學之類臨床方向的,這些打*的課一門都沒學過,更出格的是三門類骨幹課基本都沒入門的,這種類型的同行就有點感覺像兄弟院系那樣隔了一層,甚至要超過心理學和政治學、社會學之類的距離。目前的趨勢,這種類型的同行越來越邊緣化。不是說就業邊緣化,而是學術發展邊緣化。也許心理系應該切割成傳統的心理科學專業和市場吃得開的各種臨床心理專業。臨床的培訓不應該比照傳統的心理科學專業,臨床實習小時數是一個剛性的投入,不適合授課制而適合作坊師徒制。


來說一下倫敦大學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的心理系本科。

三年前還只有心理學(BSc Psychology) 和心理與語言科學(BSc Psychology and Language Sciences) 這兩個項目,近幾年新增了心理與教育(BSc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等新項目。

我讀的是心理學(BSc Psychology),就只說我知道的。

首先澄清一點,英美大學在選專業上有很大不同。美國心理學本科一般學制是4年,一般有很靈活的選課系統,在一定年級(比如大三)前,只要你修過相應的基礎課程,就可以換專業;英國學製為3年,由於時間短,學生的專業基本上是入學前就確定的,並且入學後不會換。

UCL心理系大一入學最先介紹的是課程設置,和抄襲(plagiarism)。

先從課程設置說。UCL心理系研究範圍很廣, 但本科生的選課空間很小。大一大二各修8門課,大三修6門課+1篇畢業論文。

大一的8門課:實驗設計、統計、Evidence and Enquiry, Memory and Decision, The psychology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Social Psychology, 2門系內或跨系自選課。說說比較好玩的課:

實驗設計:教授做實驗(一般是這些教授發表過的實驗),學生做被試;教授收集完數據後,公布實驗數據,學生用這些實驗數據、以及教授提供的實驗背景介紹,自行閱讀相關文獻,寫一篇3000字的實驗報告。全年有10+名教授參與,一共寫8篇實驗報告。

Evidence and Enquiry: 這門課很神奇,我和我的同學是開課的第一批小白鼠。課程設置是通過介紹心理學裡的課題,啟發學生批判思考 (critial thinking)。這門課的老師很好玩,經常用很奇特的方式開展一個課題,比如有一次講false memory,他在之前一節課的時候安排一個人冒充丟了手機的學生打斷上課,然後在下一節課的時候告訴我們「這個人是我安排的,現在你們的任務是從以下照片里找出上周打斷我們上課的那個人」,然後每人發一個投票器,大屏幕實時公布數據,統計完後告訴我們哪個人都不是,通過這樣的過程向我們展示記憶並不完全可靠。

大二的8門課:實驗設計、統計、Clinical Psychology,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Brain and Behaviour, Perception, Language and Cognition, 一門系內或跨系自選課。

大二的實驗設計和大一不太一樣。這一年要在老師的大方向下自行設計實驗、收集數據、寫3000字的實驗報告。全年一共寫4篇。除此外,2月到4月要做一個迷你版的畢業論文,自己選導師,根據導師的情況,自己設計實驗,或者做現有的實驗,然後自己分析數據,寫一篇迷你版的畢業論文。

大三的6門課全部是系內自選課,課程歸2類,應用方向和理論方向,每類至少選2門,一共選6門。畢業論文從大三9月一開學就開始做,提前自己聯繫老師,選課題或設計課題,之後該編程的編程,該設計問卷的設計問卷,然後收集+分析數據,第二年2月交畢業論文。

除此外,每周都有seminar,一般一年要寫4-6篇seminar essay,做1-2個presentation,讀數不清的文獻。

抄襲管的很嚴格,除了每年期末考試外,每一篇寫的論文和實驗報告都要提交到Turnitin查重(而且我大一的時候第一次知道了有self-plagiarism這種東西存在,即你用了自己之前原創的東西但沒有著明)。完全不存在所謂「天下論文一大抄」 (這句話簡直是痴人說夢啊)。

總結來說,需要很高的文獻閱讀量和寫作量(我大一算上選修課一共寫了4萬字...),其實一年4-8篇實驗報告+4-6篇論文看起來不可怕,但考慮到全年6個月是假期(聖誕1個月、復活節1個月、暑假3-4個月),只有6個月在上課,還沒去掉2個reading week和只考試不上課的第三學期,這個工作量就比較可怕了。整個學科對critical thinking要求很高。


感覺作為我UQ科班出身,不知道算不算頂級大學但據說心理學院還是有幾個很厲害的教授和幾個很出名的項目的~貌似世界前二十心理學院能排到?

坐標:澳大利亞 布里斯班 昆士蘭大學

帶心理學的專業

----------------

澳洲的本科設置像是英國又不像是。三年基礎課+一年honours(感覺像是英國寫論文的大四)

Bachelor of Arts;

Bachelor of Behaviroal Science;

Bachelor of Science 這三個專業是都可以選擇major in psychology的,但是只學三年基礎課,每門課都有論文。但是honours year是自願選擇

唯一個學位證是心理學的是Bachelor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 和其他三個專業一樣三年基礎課,但是honours yr是必讀。

在澳洲讀心理學master的前提是你必須讀honour year且最最好是class A畢業。因為master招收的人真的很少很少,而且不是所有心理學方向全開。一學期基本幾十人定向培養?

課程設置

---------

大一、大二都是必修基礎課涵蓋了:基礎心理、認知心理、發展心理、社會心理、神經心理(基本能想到的心理學分支都要學)+ 統計會從大一一直學到大三且全部必修 + 大一的時候必須參加夠10個實驗(雖然被當了小白鼠,但是還是蠻有意思的,算是對心理研究有了初步認識)

大三課就是根據興趣來了,五個大方向(應用、認知、社會、生物、發展)都有課可以選擇。但是病理學是必修(想起我們背DSM-5診斷標準要死要死的時候orz)

大四/honour year 因為我是雙本只能選arts專業,所以我沒有讀過。但是據說是,要上課的同時還要寫自己的thesis。不是讀了就可以畢業的…honour畢業會分等級…只有Class A 才有含金量

至於什麼感受

--------------

學心理學真的謹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為你會發現總是有看不完的文章,背不完的理論,寫不完的論文。但是你每弄明白一個知識,就是那種突然明白「啊,原來人是這樣的啊!」那種感覺估計就是學心理學最大的動力。雖然,大家對心理學的誤解就是。一聽說你學心理的就會問你「那你猜猜我在想什麼」,其實我真的猜不到好嗎。我不敢說這幾年學下來我心理學就怎麼怎麼樣了,但至少你會學會在遇到任何和「人」有關的問題的時候,都會告訴自己這背後是有原因的。想的起解釋也好,想不起解釋也好,至少不那麼糾結。我覺得,比起這些心理學知識本身,是這幾年跟著各種各樣風格的教授,做了各種各樣的實驗,寫了各種各樣的論文,這些經歷可以以後用在其他和「人」打交道的領域裡。是這三年學會了那種所謂的critical thinking。

熬著澳洲的時差 現在要凌晨兩點了 寫了這麼多 希望可以幫到你

紀念一下我知乎的第一篇回答


坐標澳洲墨大。本科沒有所謂科班。

大一必修課2入門課。大二,生物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4門必修。大三一個統計相關還有一個research的課,這兩個是必修。剩下再自己從選修列表裡找兩個有興趣的。這些課難度不一,有的水得要命,有的難得要死。然後,如果成績好,進去honors,這個大概比較符合題主說的科班了,大概就是一個授課和科研一起來的一年的課程。成績好的可以直接讀PhD。如果沒進honors,那就沒有然後了。總的評價是,課程設置坑爹,讀下來感覺基礎不紮實。感覺學校也沒有花多少心思在本科教育上。比如說,同樣的知識點,不同的課,不停炒冷飯。對比上邊的別人家的學校。我覺得自己上的是假大學。然後,雖然課程內容水,可是偏偏又是那種水是水,想拿高分沒門的課。我也很無奈。快畢業了,打算轉專業。


加拿大的McGill, 可選的心理項目有B.A.(偏文), B.S.(偏理), Honours, Combined major, minor等

必修: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a Introductory couse in Biology; Statistics I II;

Introductory behavioural neuroscience; Social Psychology; Cognition; Perception;

Honours要上research courses,設計 做實驗整個流程吧

然後是高年級的必修,可以從眾多課里選擇:

比如 Child Development; Psychology of Pain; Health Psychology;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utational Psychology; Abnormal Psychology; Cognitive science; Psychological Tests ... ... 大部分都是要求對理論和實驗的理解和記憶,考試主要為選擇題,加一點簡答題。修夠學分就可以畢業了。

具體上課的體驗.. 低年級的課一般有五六百人,有時候上課的效果不如自己聽recording(大部分課都會有錄像)。 這所學校無論什麼課的體驗有很大一部分都取決於教授,如果遇到很不Organized不靠譜的教授 就會耗費許多不必要的時間做一些不是很有意義的事。所以有時候即使因為興趣想上一門課,也會不得不因特別坑爹的教授而放棄。 這,就是在加國「頂級大學」的小小體驗 讓人很想吐槽的一點 ... : )

想繼續讀研的話一般要去聯繫教授做實驗室志願者或研究助理,也有做research的課可以選。只是這個學校人太多,相比一所幾千人的蘇格蘭頂級大學,就競爭激烈許多。比如在蘇格蘭的大學,大一發郵件給教授就能獲得寫文獻綜述的機會,而在麥吉爾可能大二大三還在做一些比較trivial的工作


我能很~~不要臉的說我的大學是心理學大校嗎

大一大二上基礎課程,心理學入門當然是必修,然後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人格心理學之類的核心課程選秀五門,然後還要修一門「科研方法」。這些學完算是入門了。

之後就是高級別課程。一般都是小課,課程內容針對某個領域的一個課題學習一個學期。這類高階課程大部分都包含lecture和lab兩個部分。lecture講理論,lab去實踐。

也可以不上這些高階課程,但是得在修完研究方法之後自己上學校網站找心理學部門的實驗室。這些實驗室一般都是學校的頂級教授主持,你要給他們發郵件,發簡歷,去面試。如果被選上,進去他們的lab工作一年,就可以不用上一部分高階課程。這也是答主正在乾的事情。

最後如果成績好,有門課叫honor thesis。是和一個教授合作一年,發表一篇學術論文。然後可以發表這篇論文並且拿到一個cowriter 的名號。

差不多就這些,然後就畢業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要有正能量?正能量就是好的嗎?
心理學概念里有哪些翻譯錯誤或者失當?
一個朋友現在整天認為自己是個廢物,還想變成女孩子,前幾天他說他要磕葯了,我要怎樣才能幫到他?
在宿舍怎麼與舍友相處?

TAG:心理學 | 大學 | 心理學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