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分割」是否言過其實?
黃金分割可見於古往今來的作品之中,即使藝術家自己對與那些原理相應的數字規則並無所知。有很多反駁比例的人們會否認比例是美的標準,這些比例在丑的人體、建築、雕像、繪畫、攝影方面也能找到,人們可以將任何喜歡的任何比例派給人體、建築、雕像、繪畫、攝影每個部分,比如一位畫家大幅偏離一些比例,也會產生一個美的形體。從古代與現代雕像傑作也可以看到,其中有些傑作甚至和我們人體身上的比例大有相差。但藝術從來沒有特定標準。個人覺得黃金分割比例是一種無死角的美感,在人體、建築、雕像、繪畫、攝影等方面,很多美麗的比例正好都是黃金分割比例,所以神奇地被各種應用。就我所在領域來說,男式西裝之所以會成為男裝時尚屆的經典,原因之一在於一件完美的西服,穿上身後衣寬和長的比例必定是類黃金分割比例。
追溯到人體的比例劃分,人身上的各個部分的比例:
達芬奇在他的《論繪畫》一書里說:人體的各個部分之間都存在著簡單的整數比。
人體結構中有14個「黃金點」(物體短段與長段之比值為 0.618),
12個「黃金矩形」(寬與長比值為 0.618的長方形),
2個「黃金指數」(兩物體間的比例關係為 0.618)。
畫人體畫時,按0.618:1來設計腿長與身高的比例,畫出的人體身材最優美。
面部黃金分割律:三庭五眼
原始建築之一的金字塔恰好也是黃金比例
黃金分割在美術作品中間的應用,最著名的就是蒙德里安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嚴格的按照黃金分割的比例來分割畫面。
就是因為太多東西的最佳分界線都恰好是黃金分割的比例。所以才把它認為很神奇。而不是它本身神奇,然後大家都遵循它的。只是一個大樣本總結的結果。
我們需要神奇 就有了神奇
黃金分割很神奇的!!!
現在炒期貨看大盤的方法都有黃金分割法!!!
其實很多東西的最優,只是近似的比0.5多一些,不過在計算機的世界幾乎都是0.5或者是2其實很多情況下,不是正正方方的1比1,往往比值是0.5到1之間,就總喜歡向這個數值上靠近的結果。事實上你看哆啦A夢,1比1不也挺好看挺可愛么?很多情況下只是人為的向這個數靠近
我猜是不是因為跟人類的眼睛有關。數字本身是不會產生什麼所謂美感的,一切都和人本身有關。
我覺得說黃金分割完美。很大程度上是混淆了黃金分割和類黃金分割(有些人是故意混淆的)。其實1:0.6這個數字,接近於1:2,又不是1:2。所以比較穩定。很普遍的存在於自然界之中。但是把所有接近1:0.6的東西都認為是黃金分割,多少有些不妥。如果有一天,有個人發明了白金分割1:0.6(也是從數學中找到的),是不是說明白金分割也是完美的呢?
個人認為,黃金分割只是視覺美術上的一種說法,分割點位於視線的中間部分又不會因為絕對對稱而產生壓迫感,實際上並沒有嚴格的分割數值,每個人認為的最佳分割點也有差異,分割點公認為為0.618隻是因為(1-x):x=x:1這樣一個簡單的公式,數值化的東西可以極大的方便實際應用
至於把黃金分割的應用擴展到與視覺美感無關的領域,就純粹是在扯淡了,給自己毫無根據的理論一個脆弱的基礎就像圓周率在應用時取3.14一樣。黃金分割早存在於大自然中,呈現於不少動物和植物外觀。
個人感覺言過其實很多,這個比例不像圓周率那樣好用,其實0.6左右而已,例如工程上,多這2%沒辦法產生顛覆性的結果。
如果好用,為什麼現在手機長寬比例不是0.618?為什麼ISO國際標準中幾乎沒有直接應用這個數的?至少在我的行業(船舶)完全沒有。可能是船舶行業更在意生命安全,對於美感比較排斥吧,笑因為神奇,所以我們稱之為黃金分割。因果不要搞反了
黃金分割背後沒有科學依據。黃金分割後的數學美其實是一場150年的騙局。
什麼是黃金分割?
黃金分割第一次描述是在2300年前,在歐幾里德的 《Elements》中是這樣定義的:一條線段分割成兩段,當長線段與短線段之比等於全線長與長線段之比,該比為黃金分割。其比值約為1.6180,但你自己算算,這個數字永遠的除不盡,是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嚴格地說,黃金分割不可能純在現實世界中,因為它是一個無理數,」斯坦福大學的數學教授Keith Devlin說,「你可以用更接近標準方面比率,比如iPad的3:2顯示器或者是16:9的高清電視顯示器。但是黃金分割就像圓周率一樣,在現實世界中不可能嚴格應用,總是會有差別的。」
按上面說法你可能會說我很迂腐當然,確實,1.6180不是很接近了嗎?是的,要是有其他依據來說明為什麼具體對象像帕台農神廟或蒙娜麗莎這麼震撼人心,大概就不會這麼想了。Devlin說,黃金分割與美學的關係主要來自兩個人,其中一個是被錯誤引用,另外一個就是出來忽悠人的。第一個人是盧卡·帕西奧利,在1509年這位方濟會修士寫了一本名為《神聖比例》的書。
在他的書中,Pacioli並不主張將黃金分割的美學理論應用於藝術、建築和設計上,相反,他支持公元前一世紀的建築大師維特魯威的系統合理比例。1799年,馬里奧·里維奧他寫了一本關於黃金分割的書,將黃金分割冠在了帕西奧利頭上。帕西奧利與達·芬奇是好朋友。19世紀達·芬奇的作品再度流行起來,因達·芬奇的插圖《神聖的比例》,很快大家就說達·芬奇本人使用黃金分割才創造了這麼精美的油畫。另一個傢伙是Adolf Zeising,「這傢伙真想讓人把他綁在火刑柱上。他把黃金分割推上了至高峰,」Devlin笑著說,「Zeising認為黃金分割是一個普遍規律,描述了自然和藝術領域的美和完整性……黃金分割無處不在,所有結構、形式和比例、宇宙或者個人、有機或無機、聲或光都能對上號。」Zeising把黃金分割應用到人體上,其實像人體這麼複雜的東西,很容易找到比例接近1.6的。但是不管是編的還是怎樣,Zeising的理論變得非常流行。
就像莫扎特效應一樣,到了20世紀,著名建築師勒·柯布西耶的Modulor系統人體比例成了黃金分割,達利《最後的晚餐》畫布形似黃金矩形,接著,藝術歷史學家們開始重新梳理歷史上優秀設計,試圖將黃金分割適用於巨石陣、倫勃朗作品、沙特爾大教堂和修拉作品中。黃金分割和美麗的世界藝術、建築和設計聯繫在了一起。
在現實世界中,人不一定喜歡黃金分割。Devlin告訴我他們收集學生們的意見,看他們喜歡什麼樣的矩形,結果黃金矩形並不受寵,大家各有所愛。多次選擇中,學生也會有不同的看法。「這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方法,來顯示人類感知的複雜性,這並不表明,黃金分割更美觀。」現在很多設計者都認為黃金分割並沒多大用處。設計了蓋蒂中心和巴塞羅那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傳奇建築師理查德·邁耶說,他承認剛開始職業生涯時他有一個黃金分割三角形,但他建築設計中從來沒有用到過黃金分割。「在設計建築物時,有很多其他數字和公式更為重要」,他通過電話告訴我,他指的是可以計算出最大大小和一定空間或者可以確定結構負載的公式。還有很多設計和建築大家都表示黃金分割並不靠譜,在他們的作品中從來不用這個。所有採訪的設計師中對黃金分割態度最好的要屬維斯·貝哈了,但他也說:「我只是用它來觀察創造出的產品的比例,它只是一項工具不是一條準則。」設計師兼數學家埃德蒙德·哈里斯先生對黃金分割在設計中使用的也持懷疑態度。他說:「這是一個簡單的數字,它可以出現在各種各樣的地方…這當然不是審美標準背後的普遍公式。」
既然黃金分割是一個傳說,為什麼還甚囂塵上呢?
devlin說很簡單,「我們生物生來就為感知模式、尋求意義。我們的DNA讓我們對藝術這種任性的東西感到不舒服,就往數學上靠攏以求解釋。但大多數人並不真正理解數學,不能將黃金分割這種簡單公式適用於複雜的系統,我們往往不能自我檢討。人們認為他們周圍都是黃金分割,但實際上他們無法證實。他們也是受害者,受到了蒙蔽。」
絕對沒有言過其實,只有你深入的了解黃金分割你才能知道為什麼它被認為神奇。你可以從幾個方面去了解下黃金分割:首先是數學的性質,美學上的意義,自然界中大量出現的黃金分割比例現象。我記憶中一個比較經典的例子(以前在一本關於黃金分割的小冊子上看到的),據說冶煉合金的時候確定組合比例的時候用的是斐波那契數列,這個數列跟黃金分割有著很多關係。ps:據說有個期刊專門介紹斐波那契數列的各種性質。
肯定有例外的東西,但是從統計學來說,這個比例還是很值得肯定的
推薦閱讀:
※什麼是波普藝術?
※學畫畫首先要學什麽?是學好基本功還是學隨意畫更好
※酷站推薦 - sifangartmuseum.org - 南京 | 四方當代美術館
※有誰能說說這幅圖是怎麼弄出來的?
※經典丨漫威、DC、迪士尼的表情素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