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一些大品牌一點也不珍惜自己的品牌,比如萬科毒地板和紙板門,蒙牛的牛奶,事後給的那些解釋小孩都不能相信,是想撈一票就走呢還是認為消費者就被他們吃定了?
01-29
職業經理人的體系不健全也是原因之一,一個經理人在這個公司干不下去,換一個公司照樣升職加薪,誰也不會查他在原先的公司做了什麼,尤其是那種中層級別的經理人,而實際上就是他們決定了採用哪家供貨商,在目前利潤被大幅度壓縮的情境下,最低價中標至少已經是房地產行業的慣例。你想想,價格又低,又能有回扣可拿,哪個經理人不動心。如果我們象銀行管理客戶信譽度一樣考查經理人的歷史業績,可能會對改善整個隊伍有好處,實際上,高級經理人的工作只是決策企業的戰略走向,而中層經理才是企業品質控制的核心,萬科當年的掘起很大部分應歸功於優秀的中層經理人團隊,但後來這些人都被金地龍湖等挖走做高管了,後備梯隊的建設遠遠跟不上企業發展速度,大量思想不單純的管理中員爆髮式的進入,風氣一下子就變了,中層經理人原先那種人格榮譽感也沒有了,大家沆瀣一氣,反正有錢賺大家好唄。
唯一的解釋就是「作惡成本太低」,無限接近於零。
1,媒體為了錢失聲。2,政府為了稅淪為家丁。3,老百姓沒有更好的選擇。
公眾認知的問題,誠信體系的問題,出來混還是早晚的
品牌的積澱是個大浪濤沙的過程。
現在是微利時代,產品同質化嚴重,價格都壓得很低,那如果你在這樣的行業,怎樣比別人獲利多?(要知道在商業領域,只要比同行賺的少,那就是失敗,在下一輪的競爭中就會被淘汰。)只有壓縮成本,但是壓縮還是閹割,甚至是變質,目前基本取決於管理層的自范。而且一個大企業不能等同於一個人,不能把某一環節的問題歸咎到整個企業。
蒙牛不懂,只說房地產。發生毒地板事件的時候,萬科還是我的男神,而我也恰好在萬科實習,會議室里有各種地板在做測試。我想說,這些企業並不是不愛惜自己的羽毛,要不然也不會和各種媒體簽框架協議來避免有負面報道,但隨著項目的擴張,相應的業務人員能力出現了明顯的不足。
這裡面提到的地板和入戶門,都屬於採購部門,在做一個地塊的合約規劃時要做的招標起碼要數十個,包括電梯、石材、入戶門、燈具、太陽能......而做這些事情的人,都是我們這群在學校里剛畢業沒多久的學生,上工地時間有限,而且即使有一定的經驗,也不可能在短時間精通所有門類,說到底是個經驗積累的活兒,我們考察施工單位提供的技術標,相信各種檢測報告,在這個基礎上合理低價選取供應商。而與此同時,提供這些技術標和檢測報告的單位,他們有為他們的職業行為負責嗎?有想過自己在這份職業中所承擔的社會倫理責任嗎?
如果與房地產公司接觸,知道真相後就覺得一家的房子都不能買,在甲方工程部工作過,除了和某些和施工單位穿一條褲子的工程師,大部分工程師還是想要自己管理的項目能夠建設出質量一流的房子的,但無一不會感到對施工單位管理鞭長莫及!真是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福爾摩斯道行再高,不是還有莫里阿提,而福爾摩斯所做也只是減少損失找到真相,破壞者的破壞行為已經實施了呀! 說了這麼多,只是想說,並不是抹黑或者洗白,是這個社會的質量水平變低下了,當你責難機器質量差,卻不知那裡面的螺絲可能就是你造的,是多米諾骨效應。是我們整體的靈魂沒有跟上GDP增長的腳步!他們只,僅僅把我們當成「消費者」,僅此而已。用愛國精神告訴你,即使蒙牛有毒你丫也要吃啊,不然外國品牌進來國產品牌就悲劇啊,在電視上哭啊之類。
然後國家就各種調整安全規定,60分不能及格就調成50分幾個
反正他們說的隨便一句話我都不信。這片土地上任何一個企業以及有關部門說的話,我一句都不信。至於他們為啥這麼nb,其實很簡單,一生不努力,一輩子在天朝。即使你我都走了。還有13億人口給他們坑爹,試問他們怕啥?1、監管體系不健全2、非正常商業運作成功的企業,大多依靠背後所掌握的資源獲得市場
惡性競爭的必然結果
入戶門我比較懂。市面上除了「盼盼」門內填充物是全水發泡以外。大部分入戶門填充物都是蜂窩紙。 門是否防盜只在於鋼板厚不厚,鎖好不好。門裡如果灌水泥,那合頁承受的了嗎
從我的觀念來說的的話我會這麼里就 從一個人的心理分析 當你做錯事情,當然立馬想給自己找個理由,不管是不是合情合理。事情過後再去想這件事,當時理由有多麼不靠譜才會知道。 再從另一方面分析, 他只需要一個結果公布出來,能讓自己受到的處罰減到最低,當然怎麼能減輕自己的責任才是主要的,民眾的輿論 只能是輿論,並不定罪啊,當破罐子破摔的時候,到然是想到自己的利益受害最小,臉面已經不重要了、
推薦閱讀:
※如何打造現象級圍板設計
※都在說消費升級,把專業錄音室搬進月亮灣的薩恩音樂也許是音樂教學升級的一種形式
※有些產品不論怎麼營銷,都很難有效果
※德國為什麼沒有大牌護膚品?
※不吹不黑,K11引進了UA,但這次圍板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