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UI設計師的時候大家一般提什麼問題?如何快速了解一個UI設計師的水平如何?
當場做個CASE?聊交互細節?
首先肯定是要先看作品。水平這個東西在UI設計師行業里有時候很容易去判斷,尤其是當水平明顯很高或者很低的情況下,可能花少量時間就可以把候選人進行定位。
如果作品初步審視水平ok,進入面試階段的話,會先讓面試者簡述一下自己以往的工作經歷,看看他在陳述自己最熟悉的一些工作任務時表現如何。是胸有成竹如數家珍還是磕磕絆絆言之無物,也能從很大程度上拉開不同候選人的水平,因為畢竟設計師是一個需要頻繁溝通和表達自己的職業,悶頭設計不去交流肯定也是不行的,對自己在以前工作崗位上做的東西不夠熟悉和了解,也說不過去。
簡述完工作經歷之後,會讓候選人選擇幾個自己認為最好的案例,講一講這個設計是怎麼做成的,有什麼樣的故事或者有意思的經歷,等等。
然後,會跟面試人聊一些行業內其他競品的設計,讓他進行一些點評,看看候選人看問題的觀點是什麼樣子。並且會讓候選人評價目前我們已有的一些設計。甚至發散去聊一些生活上的細節。
一般面試接近結束的時候,會讓候選人主動問我問題,個人比較習慣跟候選人說面試不是一次考試而是一次溝通和交流。提出問題的機會給到候選人之後,看他會提出什麼樣、哪方面的問題,也是值得觀察和評價的一點。
剛幫朋友編寫完這個... 發給你做參考吧~
UI設計師面試時會考察到的(加*項目是90%公司會考察的)
作品篇(主要看審美能力、配色、排版能力、個人風格):
1、 * 已上線的項目作品
2、 * 日常練習/未成功上線項目作品
3、 * 手繪作品
實戰篇(主要考察工作經驗、項目經驗是否豐富):
1、 * 安卓和ios的界面尺寸規範
2、 獨立設計能力,是否有獨立設計的項目(這類公司一般不會招超過三個UI)
3、 是否了解某個項目從無到有的上線的過程(針對工作經驗不夠豐富的初級UI)
4、 * 是否做過有跟公司產品類似的項目
5、 * 針對公司某個產品進行點評
加分項:
1、 * PsAi是必備,AESketchAxure是加分項
2、 * 手繪能力優秀,更要會畫交互流程圖,能把自己的想法通過手繪實現
3、 * 是否有有成功上線的網頁或APP,或主題圖標(這個簡直不能再加分)
4、 是否有混的好的社交圈子(有公司會去扒拉你的微博、豆瓣、知乎,所謂設計融入生
活,大概是想看這個吧)
5、 是否在意國內外互聯網事件(是不是道上人,一聊就知道)
6、 *** 長得好看,會打扮
*** (這個很重要~!沒錯,就是個看臉的社會)
「談談你 portfolio 里最滿意的那個作品吧~」 一般我這麼開頭。
我是初級UI設計師,我面過3次UI設計的面試,對方都是不錯的公司,來說一下面試經歷,一般都是:
1.設計經理or設計主管先面試你,一般一面都是輕鬆氛圍,對方會創造良好的面試氛圍,通過聊天的方式來獲取你對UI的理解程度,對UX的了解和接觸的多少。具體問題一般除了根據你的簡歷來提出問題之外,會讓你說一下對他們公司的產品的建議和想法,or你從平時喜歡逛的網站or常用的app挑一兩個來分析,or聊一下自己之前的作品裡最喜歡哪一個,why?
2.一面過了一般是筆試,之後是機試,有的公司直接就是機試。(筆試我沒做過,所以略過哈。)機試出的題目一般都是:根據對方的產品,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設計一個模式出來。或者是稍微提一下公司的近期產品改版預期效果,讓你做出比較完善的成品;
3.如果前面都通過了,後面會有HR來面試你,會從心理學方面提出一些問題,然後會深入介紹對方公司的情況,提出可能會與你的期望和自身情況有所衝突,通過你的表現來判斷你是否能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大公司的話也需要通過這次面試來判斷除了當前申請崗位之外,你還比較適合其他哪一些工作,以防入職之後你不適應該職位,是否還有調度的可能性。
其實我感覺吧,如果面試官是比較熟悉UI的話,在第一次聊天中很容易就從應聘者的行業資訊儲備(問幾個網站都不懂的話,感覺也聊不完30分鐘吧。。。很快就沒話聊。。)及其言語用詞是否專業、甚至面試者散發的設計氣息等等從而判斷出大致水準;第二次機試更容易判斷了,只要給對方寬鬆一點的機試條件,最後看成品是否滿意就OK;第三次面試需要比較專業的HR來完成啦~~聊對方的興趣愛好,聊對方閑暇之餘的設計作品,聊對方曾經實際參與的項目,聊對方堅持的設計理念和信仰。
如果這些對方都不能跟你一起娓娓道來的話,我個人覺得可以直接Pass,要麼性格不適合團隊協作,要麼專業能力值得商榷。剩下的,然後憑直覺錄用吧。
PS: 據我所知,我認識身邊很多工作經驗比較豐富的設計師,他們通常都很反感用人單位通過布置作業來決定是否有機會獲得Offer的面試手段。設計師們普遍心裡會認為:1、試圖把我當作免費勞動力來著? 2、自己呈現出來的能力和過往的工作經歷不被認可。
一流用戶體驗設計師的6個共同點
上周跟朋友聚會,席間一個負責招聘用戶體驗設計師的朋友跟我們聊起她招聘過程中遇到的趣事。她曾面試過上百位設計師,幾乎每次她都會問求職者一個她認為非常重要的問題。「你為什麼能勝任用戶體驗設計師的工作?」 應聘者的回答大都涉及線框原型工具的使用能力,「我能熟練使用Axure」,朋友心想:「不錯,可惜不夠聰明。」另一位從國外留學回來的應聘者說:「我可以根據你的要求,現場用Mockplus做一個交互」,朋友說:「你很聰明,懂得選擇設計工具,但這遠遠不夠。」
的確,用戶體驗設計師對各方面技能要求都很高。有個老同學完全不了解這行業,好奇地問她,到底什麼是用戶體驗設計師?朋友也給不出明確的定義,只是拿出手機里的一張圖片給我們看:
圖中最大的圈包含用戶體驗設計師要具備的技能,看起來有點嚇人。根據這張圖,用戶體驗設計師需要同時具備交互設計,視覺設計,信息架構,工業設計,人機交互等諸多能力。朋友連忙解釋,按照這個要求,可能他們一年也挑不出一個合適的。這些能力其實不作為公司選拔用戶體驗設計師的唯一標準。朋友入行多年,結識了不少優秀的用戶體驗設計師,在他看來,這群人中,有些共同的特性,是他們非常看中的。
一. 不滿足於曾經的設計作品
很多人在應聘時說:「我曾設計某個app,你在應用商店裡能找到」,並以此為籌碼,就好像自己在北京市中心有套房一樣底氣十足。實際上,面試官見過的優秀的設計師不勝枚舉,這樣說不僅不會為自己加分,反而讓人覺得此人對自己的要求不高,容易滿足於過去的成績。真正優秀的用戶體驗設計師,即使設計出非常好的產品,也不會停下來自我欣賞。因為市場需求變化太快,他們終日忙於跟上用戶的腳步,不斷地改進和完善,他們從未「完成」過一件產品,又怎會輕易把作品拿出來供人賞玩呢。
二、手上永遠有2套以上的方案
每個人都可能成為產品的使用者,所以用戶體驗設計師有責任準備多套方案來應對不同的需求。產品經理,運營人員,投資方,甚至是程序員,都可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對設計師的方案提出質疑,你可以說他們不懂設計,但不能說他們不懂用戶。換句話說,當你手中有多套方案,其他參與者能感受到你做了充分的準備,並且將他們的想法考慮在內,此時對設計師也是有利的:這樣一來,爭論的焦點就不是「你的方案好不好」,而是「哪個方案比較好」,避免了設計方案被評頭論足,一票否決的尷尬境地。因此,下次老闆對你說:「這個方案不錯,你再多做幾套我看看」 時,是不是該正確看待呢?
三、強大的全局觀
一流的用戶體驗設計師通常都能把握全局。這並非要求他們有運籌帷幄的本領,而是說設計者應具備兼顧整個產品流程的能力和責任心。在產品設計與開發的每個階段,應該如何與上游和下游的部門進行合作,如何從他們那裡得到支援,這些都體現了用戶體驗設計師的全局觀。
產品設計與開發流程: 用戶調研 &> 角色設計 &> 需求分析&> 草圖 &> 原型 &> 可用性測試 &> 開發 &>上線
明確的步驟和階段性的目標能幫助設計者控制好流程,樹立全局觀念。
四、多種調研方式,挖掘用戶需求
用戶體驗設計師,顧名思義,是一個以用戶及用戶體驗為核心的職業,因此用戶調研是必不可少的。做用戶需求調查有多種方式,直接的客戶拜訪,組織焦點小組座談,脈絡訪查等等,無論是哪種方式,最終目的都是獲取真實的未受影響的用戶反饋。
很多設計者了解這些調研方式,卻不了解其適用性。拿焦點小組舉例,由於群體壓力會導致明顯的趨同行為(1955年,所羅門阿西實驗),有些被調研者的想法會受到很大影響,導致個體的意見被壓縮甚至完全損失。因此,部分個體在焦點小組座談中無法提供真實用戶反饋。
焦點小組座談:由一個經過訓練的主持人以自然形式與被調查者交談,主持人負責組織討論。小組座談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傾聽一組從目標市場中選擇出的被調查者,從而獲取對有關問題的深入了解。該方法的價值在於可以從自由進行的小組討論中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發現。
什麼情況適合什麼方法,的確需要設計者自己來摸索。可以確定的是,一流的用戶體驗設計師總是願意採取多種方式,深入地挖掘用戶需求。
五、善於利用第三方視角審視自己
眾所周知,搞設計不是搞藝術,藝術的重點在於表達,因此不必在乎別人的評價。但一流的用戶體驗設計師應該是唯物主義的,不僅要吾日三省吾身,更要藉助他人的眼睛審視自己。國外著名設計網站UXMastery的專欄作家Emil Lamprecht在闡述這一觀點時舉例說:你為一次約會而精心準備,將頭髮弄得一絲不苟,卻忽視了自己褲子拉鏈還敞開著。這個例子有些誇張,但充分說明:單靠設計師自己很難檢查出產品設計中所有的問題。當產品上線後,那些好的創意未必能被察覺,但缺陷和漏洞,卻逃不過用戶的眼睛。因此,一流的用戶體驗設計師,要善於利用第三方視角審視自己,做到防患於未然。
六、不止步於產品的完成
是不是產品一旦發布上線,用戶體驗設計師的任務就完成了呢?客觀地講,一個產品永遠無法 「被完成」。 很多問題是發布之後才體現出來的,即使是用戶反饋很好的產品,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暴露出一些缺陷。同樣的,在產品被更新迭代的同時,設計師的認識也在不斷提高。從另一個角度講,用戶體驗設計師的成就感不僅來源於方案被採用,產品被開發,上線。更源於後期不斷地修改和提高。能夠時刻緊跟用戶的需要,努力為他們帶來好的體驗,何嘗不是件幸福的事?對用戶體驗設計師來說,產品正如自己的孩子,即使是成年的已經離家的孩子,也會熱切關注其日後的發展,這是優秀的用戶體驗設計師對產品應有的牽掛。
快速了解一個設計師的水品當然最重要的是先看作品,作品不僅僅體現設計能力,一些細節的把握,作品之間的聯繫等等都反映出一個設計師的專業經驗,設計視野,以及對橫向知識的了解程度。
看完以後再看簡歷,這樣可以將作品中反映出來的能力與實際情況相比較。這樣避免先入為主的同時,也能分辨出對方是有否潛力。
以上基本可以決定面試者60%的去留了,面聊可以聊專業,但考察的都是非專業部分。說話方式和處理項目的方法等,時間久了每人都會有自己的一套流程,不能固定死說問什麼,就說說我建議的幾個原則
1.不問「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不問所有在簡歷上找得到答案的問題。比如「你有信心做好今後的工作嗎?」或者「你能應付高強度的工作嗎?」問這些問題就是浪費時間,無論什麼樣的提問對方都能在網上找到標準回答。
2.多問開放性問題,比如對方認為最有意思的一段項目歷程。並且深度挖掘。目的就是讓對方多說,說的多了,反映出來的素質也越多越真實。
3.對專業軟知識面的考察。比如常去的一些網站,有哪些喜歡的設計師之類
4.在一個問題快挖掘完的時候,突發性地提問一些專業時事的看法,比如突然問「對了,你覺得最近的猴塞雷怎麼樣?」 這時候因為是跟工作沒太大關係的熱議話題,面試者通常都會輕鬆下來,回答也會更真實反映自己的情況。
5.離開上一家公司的原因。這個問題的回答很微妙,自己體會說下我的個人看法, 僅對新人而言. 面試過一些工作年限大概2年內的新人, 對新人來說我覺得更看重的不是能力而是潛力, 公司的項目作品不會太多, 主要就看對方在業餘時間練習的作品數量和質量. 如果對方沒有練習作品或者數量極少, 基本上說明不是太熱愛這行, 一般都可以直接pass, 興趣比水平重要. 另外一個就是溝通能力.說下pass的幾個原因:1.有經常瀏覽的設計網站么? 沒有2.參加過什麼比賽么? 沒有, 沒人跟我配合參加3.平常做練習么? 不做, 工作太忙沒時間
4.文件夾不整理, 亂到自己都找不到要找的東西
5.喜歡用素材6.面試盜用別人的作品7.項目上盜用別人的PSD8.認為對齊像素沒必要等等...盡量不問和工作相關的一切。
1. 簡單問一個作品中問題。
2. 「看一下你的Instagram」。 3. 「聽一下你的spotify」。大部分的公司都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問你一些設計基礎:
先會詢問一些基礎設計理論:常見的UI設計理論和設計法則
1. 色彩搭配理論:如果什麼是暖色,冷色,前進色,後退色,什麼顏色代表什麼意思。比如電子商務網站配什麼色好?為什麼?
2. 造型和構圖理論:比如透視,變形的簡單原理等。
3. css和HTML方面:基本的盒模型,幾種常見的布局方式,ie6常見的bug等等。
4、考察你的UI設計作品:作品是面試當中的重頭戲,首先要從量上給面試官一個不錯的答案,別拿兩三個作品就去忽悠人,感覺你不重視這次面試。另外要對作品有自己的認識,在介紹相關作品時要發表自己的一點看法。
這一點在初級的UI設計師的面試過程當中是很重要的一環。比如你做過哪些UI設計項目,是如何設計的,其中你運用了哪些設計技巧等等。
1、項目作品,設計專業能力2、對項目的了解程度 和在設計中對設計的考慮3、工作方式和方法,執行力以及溝通4、設計作品的思維方式5、發展潛力和對公司的貢獻程度
0、看簡歷,好的設計師,從簡歷里能看出水平來。1、如果有N個簡歷差不多的,那就看作品,配色亂的直接砍掉;布局亂的直接遣送回家。2、聊天,聊iOS6、iOS7,MIUI等....
你會寫代碼嗎,這是我面試的時候,被問到概率很高的問題。
我碰到過2個面試,很年輕的一個小姑娘估計公司的hr,要了我的作品,自己卡卡卡介紹完公司情況,問了我一句,還有什麼要了解的嗎?我當時已悶逼,順嘴來了句沒有,然後面試結束,後來就杳無音訊,,,,,,,
我面試的過程為什麼都不和大家一樣呢,作品不怎麼看,不怎麼願意聽我分析,只會問你以前做什麼的,他們要做什麼項目你會不會做,我說會又不信,一般都是產品經理面試,好難,感覺自己好差樣
看東西佔90吧,然後問一句你覺得程序猿笨不笨
當HR問你對UI設計師的看法是你怎麼回答
上機是在面試中完成?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