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的民調有多準確?

許多Trump的支持者都強調民調的左派立場,而不屑其結果。這些民調真的不客觀嗎?它們是怎樣進行的?


這裡有talich的一篇舊文,題主可以看看:美國大選民調是如何統計的? - 政治

我來先佔個坑,周末更新一下這兩天發布的亞裔美國選民調查的結果。結果可能和很多川普支持者想像的有些出入。


比川普更靠不住的,是統計數據。

川普贏了,這將成為2016年11月8日之後,所有討論這次總統大選的根本基點。讓我感到萬分驚訝和沮喪的是,選舉結果公布之後成雨後春筍之勢的種種復盤之中,各路媒體仍然把民調結果當做一個基本的脈絡在把握——「7月份時的郵件門事件曾讓川普的支持率反超希拉里」「川普下流言論之後民調顯示希拉里有九成勝率」。

拜託,這次選舉不就是宣布了民調的破產嗎?

我不想說髒話,但是看看《紐約時報》的這張預測圖——編輯恬不知恥地將其冠以「贏得大選的幾率」的這張圖:

我只能說,如果我是編輯,我會把這張圖命名為「我們完全沒有任何根據的瞎預測」。

問:「民意」會在短短兩小時內完全反轉嗎?

答:不會。

問:那麼,為什麼「民調」和「預測」會呢?

答:因為「民調」和「預測」什麼都不是。

我沒有興趣去找更多選前各大媒體和調查公司的預測數據貼在這裡,相信大家在過去的兩三天已經看了很多這些紅藍相間的廢品,它們無一例外都與最後結果沒有什麼聯繫。英國脫歐公投之前的種種「民調」,也是一樣的醜態百出。

下一次還有人拿貼著百分比的餅狀圖來佔領我們的時間線的時候,我們可以對他說:把這些垃圾拿開好嗎?

其實相比年年進行的「民調」,對於「激動人心」的美國大選,早有人做出過更大膽的預測嘗試。1980年代,耶魯大學的經濟學家根據1912年-1976年的經濟數據做出一項回歸分析,聲稱僅需通脹率、GDP增長率等幾個數據,套入他們的公式,下一位總統是誰就算出來了。1980年他們預測里根會以55.4%的得票率戰勝卡特,最後結果是55.3%,人們咋舌,經濟學界轟動。1984年,他們預測里根連任,又算對了。1988年他們預測老布希會輕鬆戰勝杜卡斯基,結果仍如其所料。經濟學家們開始洋洋得意,吹噓其公式的科學性和準確度。直到1992年,根據公式預測老布希會連任,柯林頓會落敗。

柯林頓勝利後,經濟學家低調地修改了公式,糾正了「錯誤」,然後在1996年繼續預測,宣布共和黨會獲勝。然而柯林頓以大比分連任,沒有人再把這個公式當一回事了。

你也許會說:民調和經濟分析不一樣,民調可是真正地去採訪民眾,而不是閉門造車地在家算什麼方程。可是,民調本身牽涉到的不確定因素可能比經濟分析更多。調查本來就是隨機抽取一小部分人,企圖用他們的情況來說明整體。這在理想的數學模型裡面是成立的——樣本越大,結果就越接近真實。但真實的生活千姿百態,所有調查手段都暗藏被蒙蔽的風險。以什麼方式進行調查(比如,如果你用電話調查,就已經排除了沒有電話或者不愛接電話的樣本)、在哪調查、如何統計數據等等決定都足以讓調查的「結果」與真實情況謬以千里,更不用說「統計」一詞本身所包含的不確定性、研究者的個人偏好、媒體的偏見、政治宣傳的需要等等更加難以曆數的干擾。

你以為調查者不知道這些不確定因素的存在嗎?是啊,他們知道,所以他們決定「修正」自己的數據——而修正的方法,同樣無外乎一套閉門造車的公式,而結果,自然並不會比他們「修正」之前好到哪裡去,甚至可能更糟。

即使看看這次被「打臉」的統計機構內部,我們也會發現他們根本不可信。

《紐約時報》旗下數據分析網站Upshot預測希拉里有85%的幾率獲勝,《赫芬頓郵報》預測希拉里的勝率為98.3%,Nate Sliver旗下網站FiveThirtyEight預測希拉里勝率為66.9%,而普林斯頓選舉聯盟則給出了驚人的99%勝選率。

雖然他們的結論相同——希拉里「大概率」會當選,但統計出的數字有的高達99%,有的卻只有66.9%。顯然,在得出99%與66.9%的機構當中,最多只有有一家是「正確」的——當然,我們看到,他們都錯得離譜。

我一直認為,統計是最廉價的一種「科研」——這種廉價指的不是耗費的金錢少,而是最不需要動腦子、最不需要後續的驗證。裝模作樣地設計一份問卷,找幾個人把它們分發出去,拿回來,錄入電腦,得出數據,做幾幅統計圖,然後拍腦袋地想出幾個可能根本不符合事實的「結論」寫上去,一次「研究」就完成了。我之所以說得這麼溜,是因為我自己就做過這樣的「研究」——和我在世界各地的同齡人以及我們的教授一樣。如果你問我們的那個研究小組,我們認為自己的研究有多少價值,我們會告訴你它並沒有什麼價值,甚至不值得參考。但是我們還是做了,為了完成一項「科研任務」。

這就是現代學術界的一樁怪現象,它不止發生在中國,還發生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坐在大學舒適的辦公室里的學者,用「調查統計」研究肚子疼的概率和世界經濟變化之間的聯繫,同時還教授他們的學生也這樣去做。每年全球的學術界出產千千萬萬這樣的垃圾論文,它們浪費了無數紙張和時間,唯一的作用是給出各種稀奇古怪不可信的數據和從中得出的更不可信的結論。

媒體也倚仗這些「研究」結果,將它們作為社會的現實大加宣傳。我本人是《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的「忠實」讀者。(順便一提,我非常高興他們一直不遺餘力地加持的希拉里輸掉了選舉,真是痛快。看到他們幾個月來對川普的醜聞百般挖苦、不斷重提,對希拉里的陰暗一面卻千方百計地不提或淡化,實在是讓我肝火直冒。當然,我敢說下一期他們要悲慘地呼號美國完蛋了,哈哈哈哈。)該刊從創立時起就是全球化和新自由主義的忠實擁躉。在一個月前的10月1日刊中,他們的封面文章 Anti-globalists:Why they』re wrong 就把統計數據用作了鼓吹全球化的有力工具:

Protectionism, by contrast, hurts consumers and does little for workers. The worst-off benefit far more from trade than the rich. A study of 40 countries found that the richest consumers would lose 28% of their purchasing power if cross-border trade ended; but those in the bottom tenth would lose 63%. The annual cost to American consumers of switching to non-Chinese tyres after Barack Obama slapped on anti-dumping tariffs in 2009 was around $1.1 billion, according to the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at amounts to over $900,000 for each of the 1,200 jobs that were 「saved」.

「如果沒有全球化,最富有的消費者會失去28%的「消費能力」,而最貧窮的十分之一則會失去63%;從奧巴馬2009年反傾銷後美國用戶換用非中國制輪胎每年造成的費用是11億美元,超過了創造的1200個職位的價值」——我們不禁要問,「最富有的消費者」指的是最富有的百分之幾?「消費能力」怎樣測算?換用非中國制輪胎的「費用」包括人員工資本身嗎?——可惜,這一切都不是武斷且不報任何懷疑的《經濟學人》的編輯和作者所關心的。他們關心的只不過是這些數據能不能附和他們寫這篇文章的觀點。

我相信,同時有很多的統計數據會證明,全球化並沒有讓一些人的生活變得更好。但是我們肯定不會在《經濟學人》上看到它們。至於他們標明的這家研究機構——"the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我們已經在無數的例子里見識過,這些機構的研究成果與它們嚇人的名頭相比往往是多麼不相稱。

我做上面說的那項「研究」的時候,也讀了三本關於調查問卷的設計方法和統計學基本原理的書。雖然書里說的原理讓我們在設計問卷、設置問題時稍微「科學」了一點,但也讓我更明白調查這種形式想要反映真實是多麼困難。從統計數據這種形式誕生起,人們就對它著迷不已——將千千萬萬個人、千千萬萬種狀況,縮略為幾個簡單的數字,這將人類大腦所不能處理的信息變成了可以處理的,但代價,就是我們所面對的信息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失真。對於人類心理的調查,是其中失真程度極高的一種:抱有某種心理的人可能很樂意表達,其他的人可能完全不;不同心理的人表達的方式也不同。這次美國大選的中可能還存在著「沉默的螺旋」的作用——川普的支持者因為受到主流輿論的影響和孤立而不敢表達自己,但到了投票站卻可以自由地投出一票。不過這就是另一篇文章了。

「謊言分兩種,一種是謊言,另一種是統計數據。」下次當在報紙上看到「%」號的時候,記得這句話。

公眾號:不二法門buer-famen


謝邀

感謝 @David Rand提供的網站,despite a doubtful insult.

民調這東西,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是由於其時間上的滯後性以及抽樣採集導致的誤差並不能完全以此作為判斷依據。

比如大選前一天某大使館遭襲,某候選人因為睡美容覺沒及時做出反應這種事情選勢發生逆轉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總之大選這事情,不到最後一刻都不應該放棄希望,說不定對面突然退選了呢。(原因請各位自行發揮)


選美之前好像有過一篇介紹民調的文章

下面是08年的舊文,還保留了當年538的評級,當然最新的可以參考1樓

解讀「民調」(上 基礎篇)_2016美國大選

解讀「民調」(下 大選篇)_2016美國大選

美國大選的民調類型_2016美國大選

民調機構很可能會有一定傾向,這在538評級中它也力圖體現。但美國的民調行業相當成熟,民調數量很多,一拉平均誤差就會大大減少,當然如果差距太小的話是有可能翻盤的。不過經歷過幾屆大選的人都可以體會選前民調的準確性。只是有些人抱有強烈傾向,不願意相信而已。但要注意的是,只有選前的民調才有機會驗證,其他時候的確沒有,需要靠有依據的數據分析了。但要執意想像所有民調機構都針對某位候選人,只能說這是偏執狂了。08年的時候也有很多評論不斷重複關於黑人民調的「布萊德利效應」(因為政治正確不得不口頭回答支持黑人候選人,但實際投票卻相反,因為曾經反覆出現過所以很著名),但這沒有在奧巴馬身上發生。所以目前川普落後無疑,大環境不利共和黨,只是未來幾個月怎麼樣,沒人100%可以給出答案,不過執意認為會出現什麼大逆轉也是偏執的體現。


更新:把測力計改成了秒錶;另外以防系統誤差,增加了校準問題3。

-----------------------------------------------------------

剛想的提高今年美國大選民調精確度、防止有人不願回答真實意願的一個方法:

拿一個數碼顯示的秒錶,精確到毫秒,告知被調查者使用方法為按開始後正常呼吸兩次以上(防止連擊得到的數據不隨機)再按結束,然後看末位數字是奇數還是偶數(不讓調查員看到)。問卷關於被調查人背景的問題如常,但關於投票意願的兩個核心問題如下:

核心問題1:請按秒錶開始,然後至少呼吸兩次後按結束,如果現在顯示的最後一位是偶數 或者 你打算支持柯林頓,請回答「Aye」;只有 上述兩者皆不成立,請回答「Nay」。

核心問題2:請按秒錶開始,然後至少呼吸兩次後按結束,如果現在顯示的最後一位是偶數 或者 你打算支持特朗普,請回答「Aye」;只有 上述兩者皆不成立,請回答「Nay」。

校準問題3:請按秒錶開始,然後至少呼吸兩次後按結束,如果現在顯示的最後一位是偶數,請回答「Aye」;否則請回答「Nay」。

然後就可以統計分析結果了,結合被調查人背景估計能得到不少有意思的信息。

可惜現在太遲啦…紙上談兵罷了。

(聲明:此調查方法非原創;不過兩方面各問一遍並用以相互校驗、外加校準問題的方法沒見過,不知有否應用先例?)


初選的時候看別人說過:民調永遠准。川普和科魯茲威斯康辛一戰可以佐證。

不過大選就不知道了


雖然民調機構在立場上均有一定偏頗,但是實際發布的數據拉個線看其實各家差距並不是天差地別 一般說3%的差距就是一百張選舉人票了。其實雖然川普的擁躉多但是大多數中產和精英階層對他並無好感 所以民調里的數據基本也不會差太多。除非有逆天事件否則只能說他要完吧


與話題無關的水文一篇

--------------------------------------------

終場的鐘聲響起。很多人還無法置信,比賽已經結束。

勝負已經確定。贏家,輸了。輸家,竟然贏了。

那些賭徒原本以為自己贏定了,還訕笑怎麼有些傻瓜會「押」在輸家上面。輸家還沒輸,就已經輸了。這些賭徒大笑,就是因為有這些傻瓜,所以他們才會賺錢。

現在,他們一晚就賠光了。

「怎麼可能?」

那個輸家,不像是會贏的。

不像是應該贏的。

很多人一開始就不喜歡他,球場裡面,也是一面倒的亂噓他。

而那個贏家,本來就是理所當然的贏家,他長得好看,球打得好看,人品也好看,什麼都是完美的。他一路上來都是破記錄的,他已經確定是歷史的大人物,現在,只差一枚冠軍戒指。

他去年已經是王。今年,他本來即將連任。

當比賽終場的鐘聲響起。很多心碎的聲音。

「啪啦!」

原本應該公平公正轉播的記者,都止不住自己顫抖的聲音,難以掩飾自己的失落。

所有人都失落了。

大家不知道應該站在哪裡。還不知道怎麼「處理」。太震驚了,甚至流不出眼淚。

當那個輸家站上了台,連他自己都難掩一臉的不可思議,他接受了麥克風,開始說話。

「我……嗯……」他說。

但沒有人住嘴。

整個球場仍然鬧哄哄的。眾人的眼睛,沒有一個看他。每個人都還在處理自己情緒,只有耳朵不能關,勉勉強強開了一個縫。

「這是我一直想做的事,但,沒有人看到我的存在。」他說。

擴音器已將他的聲音放大千倍,不過,現場仍吵到幾乎聽不見他的聲音。如果可以聽見眾人現在在說的話,一定是各種罵聲,各種憤怒,各種感嘆,怎麼讓這種人贏了?

怎麼會這樣?

他不是英雄啊。

「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麼,」他在台上繼續:「你們在想,我何德何能在這個位置。」

「但這是我想要的。」

「這是我認為我應該做的。」

台下的這些人,似乎開始聽他說話了。

「每次我想要放棄的時候,我就開始想起以前的那些事。」

「今天,大家不支持我,但總有一天,大家一定會看到我。」

「我要和大家一起走入新時代。」

「那一天,就是今天。」他說:「今天開始,我……就是王!」

突然間,有人開始鼓掌。一個、兩個、三個,直至全場開始鼓掌!

有人發出歡呼聲,每個人都站起來了!

突然間,大家才發現,這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故事。

我們之前怎麼不知道?怎麼沒感覺到?英雄的誕生,原來這麼美妙!

有人熱淚盈眶,有人激動萬分。有人忘情的叫好。

他們都忘了,15分鐘前,他們對著同一個人是忘情的叫「罵」的。

15分鐘的時間,竟可以改變這麼多。突然間,他們發現眼前這個站在台上的人的「好」,他們終於發現他是一個充滿故事的「新王」!

而原本的那個「舊王」呢?

那個完美的、理性的、長得很好看又一直破記錄的「舊王」,現在,反而像一杯白開水,沒什麼趣味了。

眾人繼續歡呼。雙手舉得高高的,歡迎「王」!

--------------------------------------------

柵欄外面。

童稚的聲音問道,「爸爸,這些……為何聚在那邊吱吱叫,雙手舉得高高的,好像在歡呼什麼?」

「然後,那個……為什麼坐在大石頭上?」

「因為,」爸爸慈祥地說:「它剛剛打贏,已經變成『猴子王』了啊!牠可能正在『演講』呢!」

「猴子王,是只要打贏就可以當嗎?」孩子問。

爸爸笑了起來。

「傻孩子,當然啊,」爸爸說:「猴子又不是人類,不會用選票,也不會計分數。」

孩子滿臉好奇的專心聽。

「反正,只要誰打贏,誰就變成猴子王!就這麼簡單!」爸爸確定的說。

「可是……那些原本的屬下,突然換一個王,不會不高興嗎?」孩子問。

「猴子不會想這麼多啦。」爸爸繼續肯定的告訴孩子:「猴子不過就是『動物』罷了。只要是動物,都需要一個王!」

「為什麼一定要王呢?沒有王,不行嗎?」孩子鍥而不捨。

「因為,5000年來,猴子都是這樣子的啊!」

--------------------------------------------

5000年來,人類也都是這樣子的。

以歷史來看,誰當選,誰就是英雄了,誰就是王了。

即便是號稱文明的人類,歷史上,有相當多的「王」,都是以「推翻」的姿態,原本是舊部眾人眼中的惡人,成為王,讓眾人氣壞了!

當下,創造了巨大的心理失落。那個15分鐘,簡直像地獄一樣。

然而,這份失落地獄,很快就被填補上去。

因為,第一天不像王的王,第二天一定會像個王。時間往前推移,讓他愈發有「王像」,更被瘋狂無比地群拱,更讓人失聲為他喊叫直至嘶啞。

過了10年,他看起來就會像是個理所當然的王。過了100年,他會在歷史上留芳萬世。

成者為王,敗者不一定為寇;一但成了王,就永遠都是王,無論當年他是多麼的誇張和多麼的不讓人喜愛。

王一上台,大家失落了,再從失落中找到另一個平衡點,接受了,而且更推崇了——大自然一直在做這樣的事。

當英雄被魔王打敗了,魔王一天之內就變成了新英雄。

那個爸爸說對了。人類和猴子一樣,只要是動物,本來就應該這樣子的。


參考意義罷了。


美國人民不愧燈塔國的人民,在媒體這麼唱衰川普的情況下,不跟風不盲從作出了自己的選擇,反觀我國人民太容易被媒體帶節奏了


從前幾屆的美國大選來看,民調還是比較準的,特別是CNN,NBC,PBS幾家權威的大牌機構;而有些機構就帶有明顯的傾向性,比如FOX,基本就是共和黨的電視台,從主持人在各種節目上的論調就能明顯看出~~

一般看民調是否靠譜,首先看樣本,是否在全民(或者調研地區)中按照比例均勻取樣,比如富人,窮人,各色種族,各種階層等等;其次是提問的方式,很多機構在這個方面帶有明顯傾向性,而且經常會不科學的方式來做,比如近期那個顯示川普領先的ABC/Wash Post Tracking,居然是分別在支持川普和希拉里的人群里問:你有多大的熱情會為你的支持者投票?結果在川普的支持者你有48%的人選熱情,而希拉里的支持者中這個比例是47%,所以就他說川普以48比47超過了希拉里。。。拜託!!支持川普的都是極端狂熱分子,但是這群缺乏理智的人的數量要遠遠低於有基本邏輯思維和判斷能力的「正常人」,怎麼能光從比例上而不從絕對數量上去看,就說對川普的支持超過了希拉里了呢?!!

而且從美國公布出來的民調(RealClearPolitics)看,歷來往往會低估民主黨的選情(可參見:RealClearPolitics),主要還是由於共和黨的支持者(中下層白人)是最accessible的,所以民調機構找的大量樣本裡面都是這類人;而民主黨的支持者(包括黑人及各種少數族群)一般都沒那麼容易找到;這往往會造成民調的結果biased;如果大選當天出選情況正常(全民出來投票),那民主黨的支持率勢必會高於民調結果。從前幾屆大選的情況看,亦是如此。

而且現在national poll是沒有意義的,關鍵看州的poll,因為美國大選是每個州winner takes all的;目前希拉里在各個搖擺州的權威機構民調中全面領先於川普,所以大選基本大局已定,川普是絕無可能獲勝的(在存在懸念的5個州里,佛羅里達FL,俄亥俄OH,北卡羅萊娜NC,科羅拉多CO,內華達NV,希拉里只要贏1個,票數就能超過270而贏得大選)這就是為什麼專業機構計算出的希拉里獲勝的概率是88%,川普獲勝基本是無可能的。


這次大選充分說明了現今情況下,所謂的民調公司都是不客觀的


跟某國央視的民調一個水平


從今天的結果看,不是很準確(手動滑稽臉)


「Hey, when can we meet? I also want to get your Atlas folks to
recommend oversamples for our polling before we start in February. By
market, regions, etc. I want to get this all compiled into one set of
recommendations so we can maximize what we get out of our media
polling.」

https://wikileaks.org/podesta-emails/emailid/26551


就是無腦準確。


民調要是準的話,川普早該退選了


推薦閱讀:

特朗普當選、英國脫歐,民族主義是否崛起?
紅脖子是不是被特朗普騙了?
如何評價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正考慮提前辭職?
如何評價特朗普政府因沒有通過臨時撥款法案而關門?
如何評價川普提名的勞工部長 Andrew Puzder因得不到足夠的共和黨議員支持而放棄提名?

TAG:政治 | 國際政治 | 美國政治 | 美國大選 | 唐納德·約翰·特朗普DonaldJTru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