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從本質上來說到底是什麼?
本質就是利用了人好為人師的心理
我所理解的知乎,本質上是「人肉搜索引擎」。起碼對於初期的知乎來說,是這樣的一個性質。
其實跟百度知道差不多,用於填補機器搜索短期內無法解決但能靠人肉解決的問題。倒不是說用人肉去搜索之後給出結果,而是如同知乎所宣傳的那樣,分享你的經驗,專業知識等等。大家都會遇到一些問題,對於圈子內,行業內,有閱歷的人來說,是司空見慣的「常識」,但是對於外行人或閱歷淺的人來說,他們毫無概念。這些問題不可能通過搜索引擎獲取答案,又不適合裝訂成冊通過書籍文章流傳,只能通過與人的交流來獲得信息。那麼知乎就給大家一個大大降低結識老法師成本的網路平台,當然也滿足了各位好為人師的慾望。
希望擁有的人因為渴求擁有而提問,
已經擁有的人因為炫耀擁有而回答。
1.一個比微信虛擬度更高的社交軟體
2.一個比貼吧社交性更強的知識型社區
3. 下面是我幾天前寫的一點東西----和知乎本質有關,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題目: 微信、微博、知乎--沉迷我們的虛擬社交世界
1)真實度給人的感覺,如果可以真實度(在社交軟體上的自我和他整個生活中的自我的差距大不大)來衡量。 微信可以達到60%。有各種曬,但基本還是熟人社交,熟人的贊,熟人的評論,熟人之間是可以看的到的。知乎的真實度可能就只有10%了,
補充一點(可能大家都知道):真實度與裡面的人有關,有沒有人你特別在乎也在玩。這點對真實度也有影響。2)陌生人社交
兩大展示自己的方式一個是個人的主頁。另一個是以話題為中心,每個人在一個問題的一串時間線下展示自己的答案。這一點,讓知乎的社交性質似乎少一點。像是一群陌生人在討論著一些問題。這些陌生人在提出問題,贊,評論的過程中發生關係。 本質還是一個社交軟體。因為都是陌生人,你對其中只有少部分人,有過線下的接觸。
大部分你關注的「話題優秀回答者「」,與你距離很遠,你沒法對他們有個完整的想像,大多都是你自己的投射。文字
他們留下的只有文字。
文字給你的是想像空間,文字的效果並不完全取決於作者,還取決於讀者的闡釋。頭像
雖然有頭像,且不論頭像能告訴我們多少信息,就連照片本身很少人會用自己本人的自拍或者他拍。頭像很多是自己裝逼用的,有的搞個外國老人的頭像,如奶爸,有的女的搞個男的頭像,如青格樂。有的用動物的圖,如動機老師和李松蔚老師,有的男的用美女的圖,如江漢臣。而且知乎頭像是圓形的小圖標,一般來說只是一個大致印象,很少有人會把小圖標放大來看。所以顯示不出什麼東西。給人一種模糊的感覺和想像,特別是那些美女頭像圖。3)信息量大,噪音量也大,不易搜索和整理,煩擾多,但仍關注。
微信涉及的人少,知乎涉及的人多。
微信的信息量小,朋友圈可能會刷,但是真正想回過頭來看的東西少。
知乎一個問題,幾千人關注的有,幾千人回答的也有。幾萬的贊有,幾萬的評論也有。知乎的信息量大,甚至成為了很多科普文章的原創中心,百度搜索只要是以問題的形式打出來,一般都會搜到知乎。搜索和整理這麼大的信息量,搜索和整理成為了大問題。有些東西,你看了,忘了點贊或收藏,回來時就找不到了。搜索只能搜到它的問題或文章題目。無法通過答案中的來搜。換言之,搜索難點在於一你難以知道它隸屬於哪個問題,知乎的話題分類也很亂。二是,許多其他的答案和問題構成了干擾。當然,不光找知乎答案難找。其他的也難,手機、耳機、kindle都有找不到的時候。能找的到,是面對的信息量小,在一個小範圍內的精準聯繫,當然容易。
點贊
也許你會想,為了留住好文章,那就及時點贊多點贊。可這樣也不好,什麼都點贊,點贊的意義就會消失。你要是讚美太多了,讚美就不真實。贊裡面的垃圾澤會多。數量影響質量。同樣的道理。若批判不自由,讚美則無意義。信息爆炸但是又信息緊缺對這種狀況,什麼也不幹也不好,有些人還是可以取關或者屏蔽的(因為明知沒有什麼乾貨)。依然保持關注某些大v,看他們在自己首頁的活動。因為有時需要被動關注一些事情,有些東西是搜索不到的,有些東西靠人來傳播。而取不取關,看他們在主頁都幹了些什麼,再定。決定權在你。
一個AV網站。
本質是滿足人的慾望,本能的慾望。
要顏值,要姿勢水平高,要花樣多。
要不同的場景,要情節,要高端大氣上檔次。
大V就像波多野結衣,關注是為了看新片。
群眾渴望高潮,持續的高潮。
漲贊不漲粉是片好,演員存在感低。漲粉不漲贊是演員驚艷,片成色一般或重口。
部分答案直接翻譯Quora,回答類型酷似百度知道,而知乎網站不以盈利為目的,但是以燒錢上市圈錢為目的。
裝逼者的俱樂部。
問答社區
一個網站。
推薦閱讀:
※和先生一起的日子(三)
※擰瓶蓋需要技巧?為什麼我這種大力士總擰不開瓶蓋?
※和大家一起看看書(22)-------西方經濟學說史?
※沒必要感到遺憾,不合適的人,總會分開。
※是不是食物鏈越靠上的物種肉越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