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這本書(作者為輝姑娘)?


先轉載心理學文章,即使有雞湯味,即使是一家之言,也是專業受訓過的心理學工作者的意見:

一切是不是最好的安排?

文:廖瑋雯(微信號:wfwsj1986)

讀者問我,老師,你是個佛教徒么?

我說,我不是佛教徒,我只是個對佛陀的教法頗感興趣的普通人。

她接著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你覺得對么?

對也不對。

我被丈夫遺棄,我們離婚,也是最好的安排么?

我想,苦難,決計算不得是最好的安排,苦難只是一種「真相」,一種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事情,譬如生老病死,抑或七情六慾,喜樂苦悲。

人們常常期望尋求一些可以去確定的東西,從而藉此構築他們的安全感。

情人對於「矢志不渝,情比金堅,一生一世,白頭偕老,山無棱天地合才敢與君絕……」非常執著,普通的人對於「穩定」、「鐵飯碗」、「旱澇保收」、「XXX年不動搖」、「福如東海,壽與天齊」很感興趣。

我們會期待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希望一切都朝著我們所希望的方向發展,變成我們所喜歡的樣子。

但是,這種想法恐怕會讓人以失望告終。

因為很多困境無法避免,事情常常不會像我們所希望的那樣發生。

但是這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卻被很多人因為恐懼和慾望然後拒絕接受與承認,尤其是當一切不如我們自己所願的時候。

心理諮詢師會採取不同的理論基礎,通過不同的治療方法對遇到問題的來訪者進行治療。

精神動力取向的心理諮詢師會與來訪者一起去探尋他們過往經歷之中所發生的重大成長、創傷事件來詮釋他們現在心靈的阻滯,就像電影《催眠大師》在催眠中「回到過去」然後最終原諒自己的病人終而得到治療一樣。

認知行為取向的心理諮詢師會從非理性的,不客觀的觀念入手,竭盡所能地改變人的不合理信念,進而帶來思想和行為的改變,前提是來訪者必須認可這個理論的基本觀點,我們可以通過不斷地學習來改變或糾正過去的想法和做法。

存在主義取向的諮詢師會將焦點根植於個體存在中的關懷,關注死亡、自由、孤獨和無意義等生命真相與個體的正面交鋒給我們帶來的激烈衝突和巨大影響。

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甚至談過人們基因里攜帶的來自遠古祖先的記憶也會對我們的思想與行為產生影響。

有次他吃了某個品牌的黃油導致腹瀉,即便後來證實腹瀉的原因並不是因為黃油,但是即使他認識到了這點,明白黃油並不會導致身體的不適,但是對於這個品牌的黃油,他卻再也提不起一點兒興趣,或許,這就是我們祖先在嚴酷的生存環境中遺傳給我們的重要信息,讓你腹瀉的食物可能會危及你的生命。

……

無論何種取向,最終都會指向一個方向,接納與改變。

你要突破阻抗,接納地去看待自己的過往,然後對於一些過去的痛苦與執著的事有所釋懷。

你要學會分辨究竟什麼才是合理的信念,然後不斷地和自己不合理的信念進行辯論,最終讓自己活於理性之中。

你要勇於面對生命背後的真相,迎面相對,向死而生,從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作出自己的回答。

你要用智慧去讓自己擺脫「自戀」,成為一個客觀的人……

佛法是如何看待一切是不是最好的安排的呢?

佛家認為世界萬法都是因緣和合而成,均無獨立自性,因而一切並不真實,萬事萬物時時刻刻因為因緣和合然後升起種種變化,所以,諸行無常。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在《正見》一書之中提到:認識到一切都是無常,就不會受困於期待,如果不去盲目期待,就不會攀緣執著,如果不攀緣執著,就不至患得患失,也就可以完全地真實地活著。

但是,佛陀並不消極,對於緣起緣滅,因緣和合,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善巧影響因緣,從而盡量得到一個好的結果,但對我們無能為力之事,要去學會欣然接納。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接著說到:如果能夠無懼無怖地去面對最糟糕的狀況,同時也能欣然接納最美好的發生,你會變得高貴而莊嚴,如同一個英明的將軍,胸有成竹,毫不驚慌。

這和理性情緒,認知行為療法,存在主義哲學等眾多觀點不謀而合。

所以,當我想去回答文章最初提到那個問題的時候,我想起了我在一篇文章里的結尾。那個結尾我說的是「一切自有安排」,並沒有說「一切是最好的安排」。

我認為這些安排究竟是什麼,不取決於,至少不完全取決於你,但是這些安排到底好還是不好,卻能取決於你。

婚姻不順,當然不是我們所期待的事情,但是走到這步,必然有其原因,既然一切已然發生,如若你還在責怪與怨恨,痛苦勢必還會延續下去,只有當你接納現實,承擔責任,你才會考量接下來自己應該做點什麼。

一切看你如何去看而已。

這便是人的局限與自由。

我認為,針對很多心理問題,佛陀有著獨到的見解。

本文由 廖瑋雯 授權壹心理發布。轉載、約稿、諮詢請聯繫作者:weifuwensiji@126.com 。

作者簡介:廖瑋雯,心理諮詢師。微信:瑋夫雯斯基,wfwsj1986 。

http://www.xinli001.com/info/100016415#

-------------------------------------轉載結束的分割線

我的評論兼答案: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是一句含蓄雋永的文學語言,不是嚴格的命題,當然更不是證實可以成立的命題。這類文學語言(甚至包括很多格言、警句、諺語、寓言),天生自帶光環,有感動人心的力量,但如果用於指導實踐,要格外警惕,分辨再審。

就這句話而言,我覺得需要辨析語境語義。從面對現實、接納真相這個角度來說,確實"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排斥它,欣然接納曾經發生的一切,它自然可形容為「最好的」。從避免消極無為,避免矯枉過正(從苦難中學習,而不要竟然去享受苦難)的角度,可以去掉「最好的」,變為「自有安排」。

美國基督教神學家 雷茵霍爾德·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1892—1971)在1934年寫下的著名的禱文: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上帝,請賜予我寧靜(胸懷),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去接受我不能改變的;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請賜予我勇氣,去改變我可以改變的;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並請賜予我智慧,去分辨這兩者。

後面還有不著名的兩句:

Living one day at a time; Enjoying one moment at a time;

Accepting hardships as the pathway to peace.

又及:

文藝青年最常見的致命缺陷,在於有情懷無邏輯,無批判性思維,喝雞湯不吃肉。

雞湯有用,但要知道它的局限。


成人故事,一鍋雞湯,人生灰暗的時候可以看看,還是能給你正能量


買了這一本書挺久的。今天上課時終於拿出來看,一口氣看了5篇文章。

說真的,看了第一篇的時候就有想不看這本書的慾望。文章由幾個故事堆砌而成,每一個故事或者文章最後,有一小段類似很有道理的話結尾。

很多故事的闡述給人一種捏造的感覺(我只是說給人這樣一種感覺,事實是怎樣我沒考證。)

語言情緒化。

之所以說我看了5篇,是因為我覺得可能第一篇是寫得不怎麼好,結果發現整本書都是這樣子的結構。

如果想要從這本書中獲取心靈安慰,和認同感,可能真有些用處。


幫助過我的一本書 感覺作者說的文字都非常真實親切 有一種和作者交流的感覺 也幫我度過了一段時間的難關


很喜歡書,給人思考,並不是一個一個雞湯灌輸,而是以故事形式令讀者反思。


這本書感覺就是一整本的雞湯啊!壯士請一口乾了這碗!書里說的道理比較淺顯,但是簡單的道理 做到與否就看個人了。最近剛買了這本書 還有八萬四千問 明顯感覺到加措活佛的思想深度遠不及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感受 反正這本書我是實在看不下去 於是只能可恥的匿了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能讓讀者與自身一一對應,與其糾結著無法改變的過去,不如微笑著面對未來!


很好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強大」這句話?
(3/200)《你一年的8760個小時》全書精華
怎麼把馬雲這個雞湯文黑掉?
如何評價公司領導 用《咪蒙:有上進心的人只有2%》做文章變相餵雞湯?
如何評價《圈子不同,不必強融》這篇文章?

TAG:閱讀 | 正能量 | 心靈雞湯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