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鑄鐵壺的價格怎麼差別那麼大,從幾十塊到上萬塊?


鑄鐵壺越來越多地得到了關注,大家接觸這一類商品的第一手信息,大多是從網路上來的。

按照現代人的消費套路,我覺得自己可以代表大多數人了。

第一步,翻查百度貼吧,各大電商,從最高價到最低價,再到銷量排行。了解基本行情。

第二步,再次請教度娘,對商家的宣傳賣點,例如工藝,材料,迅速腦補一下。

第三步,從心理價位出發,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上手。一般都會比較信銷量排行,至少我是這樣。

新壺上手,興奮不已。一場隆重的迎接儀式(開壺)完畢後,就期待著茶壺的變化。

一年之後再來回答這個問題,也算是一點心得。

首先價位的差異,應該是取決於工藝的差別和工藝的精細程度。也不排除各種噱頭的宣傳在內。

單單從功能的角度講,一把鐵壺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對於低價壺,中國人骨子裡有一種忌諱,便宜沒好貨,於是把好貨的標準,放在了能使用,還是不能使用上面。要區分真正的價格差異點,不去生產車間,不走進內幕是很難把握的。

作為使用者,我以個人經歷來說話。我的第一把生鐵壺是折扣價網上買的。屬於100塊以內的標準。煮水沒有異味,而且改善水質的效果比不鏽鋼的壺明顯好很多。使用一周,開始出現紅色的銹點。燒出的水,沒有變色,渾濁。

一年後,每天燒水四壺以上。趁壺的溫度自然風乾。我的狀態接近穩定期。

我認為,從實用的角度一下這把壺滿足了我的要求。隨著閱歷的增長,審美觀念的增強,準備換一把稍微高檔點的壺了。

綜上所述,做消費者,先了解產品的工藝特點,功能,用知識做出正確的選擇,分階段的,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是玩兒的正確過程,也是一種美的體驗。

先上手,再來比較好壞。實踐出真知!

最後祝您玩兒的愉快!


剛好研究過鐵壺,這裡面有水深之處,當然貴也確實有其貴的帶。從自己認識的角度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鐵壺的價格與其用料、工藝、無形的附加價值等相關。

材料上來說,同事一把鐵壺,不同的鐵料自然價格不一樣,整料和收集的廢棄料做出來的壺的樣式差別。用料好的鑄鐵壺上來就不會買的便宜。

其次是工藝,這裡面是價格差別的一個原因。鑄鐵壺一般有沙模,蠟模等。一個砂模可以多次重複使用,故價格成本可以降下來。蠟模一個模一個壺,相對成本就高上去了。但是並非是蠟模就一定是高成本,是因為現在一般是先做母模,做好後翻模,這樣用複製出來的蠟模也澆注也就成本也就控制下來了。砂模有分模線,蠟模型整無縫,在製作時候往往一個複製模也要1-2周後方能進行澆注。

工藝另外就是精加工部分,首先是母模的製作,第一個模是純手工來製作,根據其工藝的複雜程度和表面工藝要求等,一個模工藝師可能要費時數月,這樣無形就讓壺的成本飆升。另外就是壺澆注出來之後還要做處理,處理內壁,外廓,整口,表面防鏽處理等工藝。每一步細心程度不同,處理方法不同都會影響到壺的價格。

另外就是壺把手和壺蓋和壺身鑲嵌的等地方,工藝的複雜程度,全手工等都會對價格有影響。

最後 我說是無形的附加價值,主要是指壺與文化的結合,這是溢價最多的地方,往往也是一把壺能否具有收藏價值的提現。大師的作品,畫家的繪畫,文人的題字等等都能增加壺的溢價,尤其是獨一無二的。

其實從使用的角度來說,鑄鐵壺只要原料好,工藝稍加用心,不損害原料本身,日後悉心照顧,這把鐵壺無論是燒水的性能還是包漿之後的效果也就OK了。


同樣是油畫為什麼有的上億有的十幾塊。。。


推薦閱讀:

等知乎茶道大神給些中肯建議………
一套標準茶具使用過程?
講閑話·為什麼說好壺要「干泡」
2017年2月8日和一個中端紫砂工手A的交談

TAG:茶具 | 茶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