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丣)」與「卯(戼)」是什麼關係?

「卯」的異體還說的過去,「酉」的異體是怎麼來的?爲何與前者如此相似?

「留」與「貿」現在看上去上部相同,實際的解釋上「留」音從「丣」,「貿」音從「卯」,所以似乎「留」的異體字「畱」更爲「正體」些,但爲何會出現相同的上半部?

同理「柳」也是音從「丣」,但其甲骨文以及「留」金文的聲部完全看不出與「卯」的區別,這是怎麼回事呢?


許慎的解釋基本可以認定是不成立的。

不過,鄂君啟節的「酉焚」即《左傳》的「柳棼」,曾侯乙墓的柳宿作梄。

這可以看成柳的假借字(關於地名,何爲本字則不知)和異構字,是舊的形聲字跟不上時代語音的變化所致。而從來母卯聲的柳則是上古傳承字,丣則是許慎所見或臆想的來母卯聲的分化或訛變構件。

然而,像劉、留等字不聞有作酉的。

大致,丣就是卯的分化或訛變,但許慎把它解爲酉,大概當時古文家們確實見過柳寫作梄字,所以會牽合起來。

另外,莤(縮酒)和茅有關,茅又與茆同音,大概也是許慎致誤的原因之一。


《說文》寫錯了,柳,留,貿都是卯聲,有時候,楷書字形都比許慎的字形可靠,因為楷書是從古文字改造而成的,跟古文字一脈相承,而許慎的小篆字形,有時候是他為了解釋字義,自己改的。比如異,許書解說,從廾從畀,但是秦文字基本沒見過這個字形,都是象形字,人兩隻手往頭上戴面具,為戴字初文,跟商周文字相合。丣字甚至可能是許慎為了解釋貿跟留在漢代的不同讀音,自己造的字,此字不見於傳世古文字材料中,酉一直都是酒罈子的象形字,幾千年就沒變化。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說文》錯誤不少,看說文不可全信,要自己思攷。


題主其實一共問了四個問題,我先總結一下。

1.「丣」與「戼」字的來源有何不同?

2.「酉」與「卯」作為現階段兩個字的正體來源有何不同?

3.為何「貿」與「留」,有著同樣的部首「卯」?而「留」的異體字「畱」不應該才是更加正體麼?

4.為何「柳」與「留」的甲骨文與金文部首都是 「戼」而不是「丣」?如果它們音從「丣」的話部首不應該就是「丣」嗎?

其實網上已經有一篇文章 解釋了這兩個字的字型來源與區別,貼上網址:http://jindeshen2007.blog.163.com/blog/static/107856073201612811354217/

建議先讀一遍,裡面很好得解釋了這兩個古字的來歷與區別。

這篇答案以許慎的《說文解字》為依據但對字的來源不持任何立場。「丣」字是否為許慎所造仍有很大爭議,本篇答案只提供一種思路以供思考。

首先,對於第一個問題,直接上康熙字典的解釋。

「丣」是「酉」的古文。

《廣韻》與久切《集韻》以九切《正韻》雲九切,音有。闔戸爲丣,日入時也。《說文》就也。八月黍成,可爲酎酒。象古文酉之形。古文酉,從丣。戼爲春門,萬物已出。酉爲秋門,萬物已入,一,閉門象也。《六書正譌》後人以此字類丣,故加酉字別之。酉,乃古酒字,象器中半水。旣以酉字爲丣,復加水旁作酒字。凡畱柳等字皆從丣,醴醪等字會意者皆從酉,二字不可溷用。

注意重點標出來的段落:「《六書正譌》後人以此字類丣,故加酉字別之。酉,乃古酒字,象器中半水。旣以酉字爲丣,復加水旁作酒字。凡畱柳等字皆從丣,醴醪等字會意者皆從酉,二字不可溷用。」這回答了第二個問題——因為古人也經常把這兩個字搞錯,所以他們乾脆就取「酒」的本字「酉」來代替「丣」,使這兩個字分別開來,然後在原來「酉」旁邊加上表示水的部首來表示酒的意思。這在《說文解字》的注裡面也有提及:

「古文酉謂丣也。彷彿丣字之形而製酉篆。」

「戼」是「卯」的古文。

「卯,冒也。二月,萬物冒地而出。象開門之形。故二月爲天門。凡卯之屬皆從卯。,古文卯。莫飽切〖注〗、、,古文。 文一 重一」

「(卯) 冒也。二月萬物冒地而出。律書曰。卯之爲言茂也。言萬物茂也。律曆志。冒茆於卯。天文訓曰。卯則茂茂然。釋名曰。卯、冒也。載冒土而出也。葢陽氣至是始出地。象開門之形。字象開門也。莫飽切。古音在三部。故二月爲天門。卯爲春門。萬物巳出。凡卯之屬皆從卯。」

這裡引用那篇文章的解釋:「綜上所述,可歸結四點:1. 「戼(卯)」字象開門之形,要注意的是它的頂部是辟開的;2.《月令》告訴我們:夏曆十一月為「子月」,則次年二月為「卯月」;3.早春二月,陽氣至,萬物冒土而出,呈「茂茂然」之狀;4. 「戼(卯)」借為十二地支第四之「卯」,與天干配以紀年,以紀月(夏曆二月),以紀時(早晨五時至七時)。 「戼(卯)」作聲旁的字都讀mao 。如:茆、峁、泖、昴、鉚、貿、鄮等。

「貿」的本義是交易;買賣。筆者以為,貿從貝從卯,卯亦聲,它是個形聲兼會意字。 為什麼說它「兼會意」呢?這是因為古代的商場都是卯時開市的。時至今日,菜場仍然是大清早就營業的。 」

「戼」字可以看成是一扇打開的門,它由兩個方向相反的「戶」字組成,就好像一扇門打開了一些縫隙。正像《說文》裡解釋的一樣。「戼」表現了植物從土地裡面長出來,冒出了頭,就好像大地的門開了一樣,植物茂盛地開始生長,而卯月正是這一切開始的時候——「卯,冒也。二月,萬物冒地而出。象開門之形。故二月爲天門。」而除此以外,卯時則是一天的開始,早晨5時至7時開始,正是家家戶戶起床開門迎接新的一天的日子。而與此相對,「丣」就代表著關門,《康熙字典》云:「象古文酉之形。古文酉,從丣。戼爲春門,萬物已出。酉爲秋門,萬物已入,一,閉門象也。」,酉時即晚上5時到7時,是家家戶戶關門休息的時候。酉月即農曆八月,是秋季開始的時候,也是植物凋零準備過冬的時候,大地之門便關上了。

關於第三個問題,我們可以先看看「貿」到底有多少異體字。

異體字一號:

異體字二號:

是不是覺得很奇怪?為什麼「貿」明明從「卯」卻會有以「丣」為部首的異體字?!!!

不要急,看看我用藍色標出的一句話:「戼,古卯字,《長箋》攺從丣。丣,古酉字。酉與貿聲近,宜從丣。」

「酉與貿聲近,宜從丣」?!!!

是不是越來越奇怪了?!但是如果我們看一下「戼」「貿」的還有「酉」「丣」的上古漢語擬音就會發現它們的讀音在那個時候還是很接近的。

「貿」mlus

「丣」lu?

「戼」mru??

是不是很接近?大致上是不是只差了一個複輔音m的區別?那麽可以猜測的是因為這兩個部首發音極盡,所以很多原來以「戼」為聲部的字被人們誤認作是「丣」部,以至於各種混用的出現。而通過甲骨文我們是可以知道「留」的聲部其實是「戼」

正因為如此,「留」與「貿」才都留有既有「丣」又有「丣」的異體字。而通過不同的簡化過程它們變成了這樣今天同樣的部首。

在「留」的上古漢語擬音中有人認為是《說文》標錯了音,然而我有一個更加大膽的想法。那就是很有可能作為聲部的「戼」與「丣」曾經有著同樣的複輔音「ml」或者「mr」,然而在接下來長時間的音變過程中前者保留了「m」的輔音而後者保留了「l」或者「r」的輔音接著又演變出不同的結果導致今天它們的音大不相同。

如果這個猜想成立的話那麼來自甲骨文和《說文解字》的證據就都說得通了:「留」這個字被刻在甲骨文上的時候它的復輔音就是「ml」或者「mr」,然而到許慎作《說文解字》的時代它的輔音「m」早已脫落,所以在《說文解字》裡它的音為力求切,而它的表音部首則從「戼」變為了「丣」(前者繼承了輔音「m」而後者繼承了輔音「l」或者「r」)

那麼同樣的,我們可以發現「柳」這個字的甲骨文同樣也是以「戼」為聲部的

然而這個字演變到了小篆的時候「戼」部卻變成了「丣」部,

那麼從音韻上可以做一個猜測,同樣對於「柳」來說,它在輔音「ml」或者「mr」分化成了「戼」「m」跟「丣」「l」兩個聲部之後跟了後一個。

ps:文章中提到的「l」「r」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IPA,我只是用它來指代一個近似的輔音,其具體的音可能如@msoeg所提到的一樣也有可能跟鄭張老爺子一樣。

補充一下:

另一種可能,跟@gm zeng說的一樣,「丣」很有可能是「戼」在演變過程中分化出來的字,畢竟「戼」是在甲骨文裡出現,此時漢語的總字數仍然少得可憐。而在「戼」的復輔音演化成單輔音之後,人們便以「戼」為基礎造出了一個新字「丣」表示以 「l」輔音開頭的字。而在更早的時候復輔音沒有脫落的時候它們的讀音是相同的(或者就是一個字)。因為上古漢語中同屬ml複輔音的字分化出了兩個輔音系統,這兩個系統分別繼承了m跟l的輔音導致到許慎作《說文》的時候卯(戼)與柳(桺)的開頭輔音已然不同,而許慎為了解釋這種現象很有可能從 (戼)字造出了「丣」字以表明其不同的讀音。或者因為當時的人為了標出「柳」等一系列以「l」為輔音字的讀音,借了「酉」這個字來表示其發音。(上古漢語擬音「酉」發音近似為「lu」這樣的)


不懂漢字但懂一點先秦古音。

「留」「柳」「貿」的聲旁就是「卯」,《說文》雲「留」音從「丣」的「丣」很有可能就是「卯」,因為《說文》以前的古籍中似乎未見「丣」字。另,「酉」本來就是象形,與「卯」區別還是很大的。

至於具體語音…大概是這樣:

「酉」個人觀點 [*lu?],鄭張(2000)認為是 /*lu?/,BaxterSagart(2014) 認為是 /*N-ru?/,其中 /*N/ 指一個不明鼻音;

「卯」個人觀點 [*???u?],Starostin(1989) 認為是 "m(h)rū?",括弧表示可能有h也可能沒有h,鄭張(2000)認為是 /*mrū?/,BaxterSagart(2014) 認為是 /*mr?u?/;

「茆」個人觀點 [*???u?],Starostin(1989) 認為是 "m(h)rū?",鄭張(2000)認為是 /*mrū?/;

「留」個人觀點 [*?u],鄭張(2000)認為是 /*m·ru/;

「劉」個人觀點 [*?u],鄭張(2000)認為是 /*m·ru/,BaxterSagart(2014) 認為是 /*m?-ru/;

「柳」個人觀點 [*?u?],鄭張(2000)認為是 /*m·ru?/;

「罶」個人觀點 [*?u?],Starostin(1989) 認為是 "r(h)u?",鄭張(2000)認為是 /*m·ru?/;

「懰」個人觀點 [*?u?],Starostin(1989) 認為是 "r(h)u?",鄭張(2000)認為是 /*m·ru?/;

「貿」個人觀點 [*??uh],鄭張(2000)認為是 /*mlus/,BaxterSagart(2014) 認為是 /*mru-s/。

至於異體字…那都是很後來的事情。


関於酉的古字,有西字說(五行屬金,有收斂的趨勢,卯則可能有北的含義,但實際上是東三木,不解),就字說,二人持酒說,二在天下說,一人舞蹈說等說法。也有老(卯則為壯),池中蓄水的說法。個人覺得連在一起是一種封藏的表現,而(卯)茂盛的植物總要分叉。

柳古字作梄(音同酉),古書上用以取火的一種香木。說文上取的,主要是這個。

發音來源這個先挖坑,畢竟我們不能妄自推斷古人發音。


你說的卯的異體字「戼」是來自於篆文(說文解字)

原來的甲骨文樣子比較像卯字的本身。

至於留原本上面確實是卯,但是後來演變到篆文的時候變丣

我個人猜測,讀音也變了。原本留的讀音可能接近酉,後來因為寫法訛變所以讀音也改變了,讀ㄌㄧㄡˊ/liuˊ,聲母ㄌ/l ,可能是受異體字影響,因為留的異體字裡面有出現力的聲符。

以上都是留的異體字

至於「貿」的金文和說文解字裡的字,長的都差不多

仔細看,右邊說文解字裡的戼,沒有連起來(變成「丣」)。

我個人認為留跟貿的讀音不同,很可能就是當初說文解字在紀錄的時候寫錯,以致於後來在讀的時候發生偏差。 個人淺見


一個是酒瓶的簡筆畫,正如三角杯,爵,角,,左右兩個圈是酒杯的把手,柄, ,酉也是酒瓶的簡筆畫,加上三點,明確表示酒的含義,,酒是揮發液體,兩豎示意,上面一橫表示酒瓶蓋,

,另一個是留,柳,卵,貿,發現了嗎,是男女性交的示意圖,比如聊,性交前在耳邊說情話,產生姑且,暫時和聊天的含義~卵,中間一點一點,是精子卵子的示意圖,最容易留下後代的木,柳,,,,,無心插柳,,,,貿,通過貝把買賣雙方聯繫在一起的行為,把田留給後代,產生leave的含義~


"門、戼、丣"的了解為轉中國哲學思想的"流轉說"為"還滅論"的關鍵。這裡面牽涉到"門"的命題、範疇、概念與文字,而"門"之具象有"門、戼"與"門、丣"之雙重性,故可同時論"流轉"與"還滅",其中有"幾",為孔子詮釋"易經"思想的結晶。從先秦以降的中國哲學思想之所以只能作"流轉說",實肇因於"門、戼、丣"的謬解。請上http://carolsblissland.blogspot.com/2016/07/blog-post.html? 讀我對"入文字門"的詮釋。


推薦閱讀:

「黃」字表示顏色的意思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古代文字多從右向左讀,例如中東地區的蘇美爾人和古代中國,而現代文字多從左向右讀呢?
請問「緣」字右上「彑」有什麼意義沒,感覺在很多地方見過類似的符號?
如何看待和評價許慎提出的漢字六書說?
有人試過根據古文字的字理來整理過一套現在用文字的字形嗎?

TAG:古漢語 | 漢字 | 漢語 | 文字 | 古文字古漢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