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從外國進口大豆,不收購國內大豆?

現在的農村出現很多農民即使大豆價格很低賠本也要賣出去 防止積壓在手裡然而中國卻要從外國進口大豆

為什麼中國不能多從國內收購大豆這樣既保證農民不會積壓 資金也不會外流呢


進口大豆的質量優勢已經有高票答主說了。

這裡說一些宏觀數據:

2016年我國大豆播種面積達到710萬公頃,總產量達到1310萬噸,較去年增加150萬噸。

710萬公頃=1.07億畝。

我國2016年進口大豆8391萬噸。

如果要把進口大豆都換成國產大豆,那麼需要把大豆的播種面積提高到7.9億畝

根據2016年的農業普查,我國共有耕地20.24億畝。我國2016年所有農作物的播種面積是剛好25億畝(部分地區部分農作物一年多次播種)。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要用純國產大豆,那麼我們耕地的31.6%的播種面積都要拿來種大豆。

把全國1/3的耕地播種面積拿來種大豆,大豆是自己自足了,那口糧怎麼辦?飼料怎麼辦?蔬菜怎麼辦?水果怎麼辦?

我國2016年水稻+小麥的總播種面積是8.1億畝,和上面要生產9700萬噸大豆所需要的7.9億畝耕地相當,但我們的小麥+水稻產量卻是3.4億噸,是同面積大豆產量的3.5倍。

2017年各類作物播種面積(十萬公頃)

所以,其本質原因就是:

大豆的單位面積產量只有水稻小麥玉米的1/3-1/4,大豆是一種「土地密集型」產業,東亞人多地少的國家,在這方面天然沒有優勢。

我們人多地少,種植低單產作物的機會成本高機會成本高,市場的選擇就是:種植單產高的穀物,保證我們的口糧和大部分飼料糧,種植人力耗費較高的蔬菜水果,利用我們勞動力便宜的優勢。

巴西美國這種人均耕地面積極其富餘,還可以玩兒休耕的國家,才是大豆真正的歸宿。

拿東亞的土地來種大豆,太奢侈了。

所謂「糧食安全」,不是指吃油、吃肉的安全。在現有農業生產力條件下,我們這20億畝耕地,完全無法滿足近14億人口吃肉吃油的自由。

如今人均9000美元的GDP水平,讓我們的日常餐飲從20年前的大量主糧+少油+少肉,演變成了少量主糧+多油+中等水平的肉。

炒菜多放油、水油混合物煮肉(火鍋、水煮肉片、小龍蝦等),現在已經成為我們的日常消費。

對油和肉的追求,讓大豆這種既能提供廉價食用油又能提供豆粕飼料的神器進口量大增。

並不是我們的產量下降了,而是我們的需求暴增了。

20年前的1998年,我國大豆產量1385萬噸,和現在水平差不多,進口量350萬噸,只有如今的1/20不到。

我們歷史上大豆產量最高的時候,也不過是1800萬噸,離我們現在每年1億噸的需求相距甚遠。

人均9000美元的GDP只是個開始,如果(我是說如果)我們的人均GDP達到2-3萬美元,對肉類的消費需求還會大增:

《當幸福來敲門》裡面,一個落魄的黑人父親,回家後給兒子做的飯是——煎牛肉餅。

如果有一天,中國的貧困戶,家裡沒錢了,只好去超市買一塊冷凍牛肉餅煎給兒子吃。。。

那麼不僅是大豆,我國的小麥、玉米(作為飼料糧)的進口量也會數量級的暴增。

屆時,美國、巴西、阿根廷的農場休耕也會逐漸消失,而是會像中國這樣,一塊地年年澆化肥,給中國人民種植飼料糧——金錢的力量自然會調節這一切。

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人口大國的崛起,對全球的農業都是一次大洗牌,20年後,非洲的人口將從10億增長到20億,對口糧、油料的需求也會劇增。

過去30年,米國人民的人均牛肉消費下滑、人均雞肉消費大增,其本質也是美國人民的收入佔全球居民總收入的份額在下滑。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人口大國,憑藉著7-10%的高經濟增長,在從新大陸群眾嘴裡搶牛肉吃。

回歸主題:

人多地少的地區,自己承擔高單產、必須型作物,而把低單產、改善型作物外包給新大陸,這是必然的、無法人為扭轉的客觀現實。中國人民要想天天煎牛排、一人一天一斤奶,就得有這樣的覺悟。

想要吃得好,想要長得高,想要讓貧困戶都有牛肉吃,就得有實力去地球上搶奪(有錢買、買得到、能阻止別人不賣)這些資源,而不是畏手畏腳的號召「自給自足」。


————————————

好嘛一語氣助詞惹了一堆麻煩。

————————

因為國內的大豆質量就是不行。

出油率不行,品控不行,農殘不行,單產還不行。

要啥啥不行,成本賊高,同樣的價格賣國產大豆的賠本賣進口大豆的還能賺。

還是算了關稅。

這種情況下就算國家收購,能拯救多少人?

為啥不行?

機械化水平跟不上。這導致品控不行。

轉基因放不開,這導致出油率和農殘不行。

舉個例子,2017年11月30日,青島港到港的巴西和美國大豆銷售價格是3420元一噸。這裡計入了3%的關稅。

同日,黑龍江佳木斯的大豆多少錢呢?

3560元一噸。

品質呢?

黑龍江佳木斯的大豆,出油率約為16.5%,出粕率約為80%。這是多年平均的結果。

進口大豆呢?手上沒有平均數據,但是有個新聞,2016年的時候美國大豆出油率是1蒲式耳11.54磅創歷史新低。這個新聞在NOPA的官網上有。

11.54磅是5.2344千克。而蒲式耳是美國人的計量單位,一噸大豆合36.90蒲式耳(對,蒲式耳是體積單位,因此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換算。)

所以,美國大豆創了歷史新低的出油率是19.31%

能比嗎?能比嗎?能比嗎?

單產。巴西2017/18年度的預計單產是3.08噸每公頃。而2016/17年度的單產是3.36噸/公頃。

國產大豆呢?

這是個歷年的黑龍江總的統計數據:

種植面積單位是萬畝,產量單位是萬噸。一畝地666.67平方米,所以很好折算。經過折算之後,我們從08-12年之間的大豆單產分別是:

畝產基本上也就是個200-250斤每畝,合3749斤每公頃,1.9噸每公頃(以畝產250斤計)。

就這產量,拿頭跟人家比?

最後,就佳木斯的大豆這個價格,這個品質,一畝地國家還貼了60多塊錢。

這真不是錢不錢的問題,是工業化的問題。


評論區認為我並沒有回答題主的問題。好吧,或許是我思維跳的太厲害,那我就再簡單捋一下邏輯關係。

首先要批判題主的問題。什麼叫「中國寧願……」?在這裡「中國」指誰?在大豆採購問題上只有一個一個的企業實體,並不存在「中國」這個實體。無論是國企,民營還是外企,在中國開榨油廠就都得從國外進口大豆,這個決策既不會受某一個實體的控制,也不會由多個實體聯合成一個實體。所以題主的所謂「中國」實際就是目前網路陰謀論的一個基本錯誤,有意的樹立一個不存在的實體以為靶子,所有的事情都是這個實體由一個大腦決定的,行為也會是一致的。比如「中國」「西方」「跨國壟斷企業」等等。在這個前提下看問題註定是錯誤的。

現在我們捋一下邏輯:

1,由於中國加入的WTO,我們必須放開大部分的市場,這樣國外市場才能也相應的放開。即中國加入世界貿易體系。

2,由於進口大豆成本低,得率高,所以國內的壓榨企業(無論外企,國企,民企都叫國內壓榨企業)更原因買進口大豆。

3,國產大豆更適合用於食用。由於進口大豆成本低,所以把國產大豆用於油脂壓榨是虧的。因為虧錢,所以不如種其他的。

4,既然國產大豆不能抗衡進口大豆,那麼可以考慮利用政府行為禁止進口大豆進口嗎?不能,這是違反WTO規則的,而且中國沒有足夠的土地種植大豆替代這些進口大豆。實際上,轉基因政策已經是一種貿易壁壘了,阻止了進口大豆向食用大豆延伸。這就是對國產大豆的保護。

5,這樣國產大豆產業就垮了嗎?顯然不是。如前所說,國產大豆最好的出路是食用大豆,因為是非轉基因的。做的好不好是從業者素質問題,是政府導向的問題。沒有什麼產業是靠扶植可以發展起來的。這是違反經濟規律的。

6,中國的糧食安全怎麼辦?中國的糧食安全現在保的是主糧,即水稻、小麥、玉米。大豆不叫糧食。糧食安全的意思是底線,即在配給制度下可以保證最低水平的熱量攝入。大豆代表的是油脂和肉類。或許我們國家的人口有現在的一半左右,我們可以實現糧食完全自給自足吧?在這裡多說一句,這兩年網路上開始出現的反對計劃生育主張隨便生的觀點中,總會提到「人同時是生產者」,都沒有那麼多地你拿什麼生產呢?

7,美國制裁我們,不賣我們大豆怎麼辦?如果只是美國不賣,中國可以向其他國家買,中國自己就的國產大豆也可以用。如果美國脅迫全世界不賣中國,中國養殖的動物將會提前被屠宰掉,進入冷庫,中國從其他地方進口肉類補充,肉類價格持續上漲,老百姓的生活倒退。同時,美國在當年度會有40%左右的大豆賣不掉,而且沒有地方倉儲,如果全部爛掉的話,意味著大約4000萬噸,價值1200億人民幣以上的物質完全滅失。同時巴西大約會有5000萬噸,價值1500億人民幣以上的物質完全滅失。大豆期貨完全崩盤,帶動美國農民巨額虧損,商業基金巨額虧損,銀行巨額虧損。巴西阿根廷的損失要遠大於美國。猜猜看誰會給美國總統這樣的勇氣?梁靜茹嗎?

——————原來答案的分割線————————

看到這樣的一個好題目,不覺技癢了。利益相關:大豆壓榨行業從業者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大豆的用途有油用和食用兩個方面。

食用大豆用於豆製品如豆漿、豆腐、大豆蛋白等產品的生產。由於國家轉基因政策,進口大豆不允許進入食用領域。因此食用大豆只能是國產大豆。

油用大豆用於榨油,榨出的豆油用於日常食用,目前國內所用的豆油絕大多數為進口大豆生產。根據國家食品安全和轉基因相關政策,豆油必須以包裝油的形式銷售,原料大豆為轉基因大豆的,包裝上要明確註明為轉基因。榨油剩下的固體叫做豆粕,是飼料基本的原料,被養殖業廣泛使用。

2017年中國進口大豆突破9000萬噸,全部用於壓榨。根據黑龍江農業信息網2017年10月19日消息(大豆新品種「黑農84」畝產280公斤),黑龍江剛驗收了畝產280公斤的新品種,而黑龍江省的實際平均畝產為130公斤。假如全部不允許進口大豆,按280公斤畝產計算,9000萬噸一年的大豆大約需要3.6億畝耕地。這是個什麼概念呢?我國到2015年共有耕地20.25億畝,到2017年稻穀種植面積約4.5億畝(3016萬公頃,中國產業信息網,2017/3/9),小麥種植面積約3.6億畝(2419萬公頃,中國產業信息網,2017/3/9)。也就是說我們國產大豆替代進口大豆的部分(這還不算目前實際在種的)需要佔全國耕地接近18%,和小麥相同。

9000萬噸大豆是個什麼概念呢?美國目前大豆年產量1.15億噸(42.6億蒲式耳),巴西目前大豆年產量1.08億噸,這兩個國家在南北兩個半球,半年輪流向中國供應大豆才能滿足中國目前油脂和養殖業的需求。我們才能吃到豐富而便宜的豬肉,雞肉,雞蛋,魚肉。

我們有這麼多土地種這些大豆嗎?所以先不談轉基因,不談轉基因大豆在成本上比國產大豆的效率高多少,首先我們需要這麼多的土地種植。

實際上,如果國產大豆都進入食用大豆,那麼這相對於油脂和飼料原料比都是高附加值的產業,所以如果開發得當,完全可以取得比進口大豆更好的利潤率,甚至於可以打相應的品牌增加出口。為什麼一定要擠破頭進入到利潤率低,依靠規模化生產和高資本運作的行業呢?

在過去的20年,中國的輿論一致在炒進口大豆毀掉中國大豆,根據是什麼呢?你們給出的解決方案又是什麼呢?

當年美國大豆協會的老美去東北田間考察,這在美國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現在中國人越來越多的去美國田間考察了。而當時媒體的定性是「經濟間諜」。老美認為中國大豆更適合作為食用大豆發展,媒體的解讀是老美認為「中國大豆不配用於壓榨」。

這年頭媒體早就沒公信力了,清談誤國,鍵盤誤國。


我們一起來通過數據看一下原因。

2017年,我國糧食播種面積112219.6千公頃,總產量6.18億噸,平均每個人不到500公斤。

2017年,我國豆類播種面積10352千公頃,產量1916.9萬噸。2017年,我國進口大豆9554萬噸,是產量的4倍多,比2016年增加13.9%。我國進口大豆佔世界大豆貿易量的65%以上。

我們來按照國外大豆3噸每公頃產量來算一下,如果在國內種植,需要3185千頃耕地。這些耕地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只能從稻穀、小麥、玉米等耕地里擠出來。3185千公頃耕地佔稻穀種植面積的10.5%,佔小麥種植面積的13.2%。

然而,目前我國每年只進口300多萬噸大米和小麥,就成了世界最大的大米和小麥進口國。如果大豆種植擠占稻穀和小麥耕地,那麼我國每年倒是可以少進口大豆,但是,大米和小麥的進口量會在2000萬噸級別。這個數量太龐大。要知道,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印度、泰國等國家年出口大米也就1000萬噸級別。最大的小麥出口國美國、加拿大、俄羅斯也就2000萬噸級別。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什麼是根本的。糧食安全是最根本的。對於幾千年來經歷過無數大大小小饑荒的中國來說,糧食安全,糧食自給尤為重要。

中國的糧食戰略是必須保障確保穀物(稻穀、小麥、玉米)基本自給、口糧(稻穀、小麥)絕對安全。大量進口大豆,而不是進口大米、小麥就是這個原因。

關鍵時候,肉可以不吃,但是飯必須要吃。進口大豆可以榨油,可以做飼料。要知道,每年中國人均肉類消費量為59千克,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中國人均肉類消費量是世界2倍)。其他國家呢?美國是120公斤,德國88.1公斤,英國84.2公斤,日本是45.9公斤,韓國54.1公斤,印度4.4公斤。(List of countries by meat consumption)。

下圖為我國大豆產量及大豆進口量,可以看出我國大豆進口量是節節攀升,而大豆產量基本維持在1000多萬噸的水平。

從下圖大豆單位產量看,我國大豆產量確實不如進口大豆。但是進口大豆產量高的原因是轉基因大豆,我國是禁止種植轉基因大豆的。為何禁止種?主要還是基於種子資源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考慮。進口種子真的是會比進口糧食還要命的一件事。

國產大豆的價格是高於進口大豆的。大家有興趣的話,逛超市的時候注意觀察大豆油,非轉基因大豆油是轉基因大豆油價格的大約兩倍。

啰嗦了這麼多,不知道題主看明白沒有。1980年時我國大豆產量是794萬噸,那時候基本可以自己自足。後來隨著需求量的增加,國內大豆已經完全不能滿足需求了。國產大豆單位產量和出油率不如進口大豆,但是磨豆腐、做辣條還是比進口大豆好的。國產大豆80%多被加工成豆製品、調味品了。

中國的大豆確實不如國外的大豆,但是如果只看到這一點原因的話,還是只能說圖樣圖森破。


期貨炒豆粕的,略有了解,強答一發。

第一,主體錯誤。中國是個什麼概念?是指中國政府嗎?中國政府應該沒有出面進口大豆吧?進出口貿易基本都是商業行為,別動不動就扯中國。

第二,國內非轉基因豆生產成本太高,已經追不上美豆的發展步伐,現在美豆都在壓著成本線賣,即使算上進口成本,依然比國豆便宜,商人都是逐利的,沒有義務買你的高價豆給你扶貧,就像你也沒有義務把賣不出去的大豆免費送給貿易商,市場交易,公平公正。

第三,集約化程度太低,導致國內大豆收購成本並不便宜,比如我要收一億斤,但你們村產量只有一萬斤,那我可能得跑一萬個你們這樣的村,期間成本不可計數。這一條其實和上一條是一回事,成本問題。

第四,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已經強調了那麼多次,有些東西真的就是不能逆天而行的,產業不行就升級產業,升級不動的該淘汰就得淘汰,中國雖大,也並不是必須什麼都自產的,經濟早已全球化,不生產大豆轉而生產經濟效益更高的作物,對中國的負面影響有限。

第五,如果非要種大豆,建議提高金融保險意識,美農日子好的很大原因也是期貨保險參與度高,靈活運用套期保值策略,大大降低了農業經營風險。現在國內金融避險工具還是很豐富的,只是很多農民沒文化,也不願去研究,甚至把金融工具妖魔化了。農民玩期貨成功的案例有,你百度一下傅海棠。雖然他是投機的,不是做套保,嚴格上來說早就不是農民了。


1.進口大豆質量優勢

進口轉基因大豆相較國產非轉基因大豆,出油率一般都能高出3-5個百分點。據媒體報道,大豆出油率每高出一個百分點,加工一噸大豆的收益就能夠增加150元。2017年我國大豆進口量9000萬噸,你可以自己算這個收益。

當然了,東北的非轉基因大豆,在蛋白含量和口感上,都要比進口轉基因大豆更好。但是大豆產業的主要生力軍就是壓榨業,也就是說這個產業最大的大豆消耗者,不是愛吃大豆的人,而是壓榨企業。人家才不在乎口感呢,出油率高就行了。

2.進口大豆的成本優勢

全球主要大豆出口國就是美國、巴西和阿根廷。這三個國家的大豆生產又都被四大國際糧商控制。這些糧商從種子研發培育,到農場種植,再到化肥農藥、港口倉儲、船隊運輸、後續加工,直到期貨市場,控制了整條產業鏈。所以它們完全掌握定價權。

此外,三國豆農在種植環節也擁有規模優勢。國內大多是散戶種植,平均種植面積一般只有幾畝,三國豆農的平均種植面積高達2000畝,高度機械化。

這也導致美洲的大豆,通過浩瀚的太平洋運到中國,價格比國產大豆還要便宜一百多塊錢。

3.與糧食巨頭的商業競爭

中國大豆種植行業的淪陷是在05-06年,而最直接的導火索,則是04年的大豆戰爭。03年國內大豆產量不足1000萬噸,進口量也只有2500萬噸,但是壓榨產能已經高達7000萬噸。也即是說,大豆壓榨行業有一半的產能是閑置的。

這就導致了04年國內豆商組團跑到美國掃貨。結果就是剛加入世貿的懵懂的中國人,被華爾街教做人了。西方市場大肆炒作中國的大都購買力,導致4月CBOT期貨市場上大豆價格翻著跟頭往上爬,中國企業不得不高位接盤。等到榨油企業高位吃進了大規模的大豆期貨後,大豆價格迅速回落,直接腰斬。中國油商還沒接到貨呢,就已經面臨巨額虧損甚至破產了。

而這一次期貨價格暴漲,直接激發了中國豆農的積極性。接下來就可想而知了:到了豐收期,上游加工企業手裡攥著海量的天價大豆庫存愁白了頭,下游豆農卻發現大豆價格早已如水銀泄,自己手裡的大豆就是倒貼錢恐怕也沒人要了。

大豆壓榨產業是傳統的民營產業,政府不可能出面接盤,更不可能過多地進行行政干預。於是此時,四大糧商趁虛而入,配合當年中國的招商引資政策,紛紛控股或參股中國的主要榨油企業。到06年下半年,大豆壓榨市場基本已經被四大國際糧商吃干抹凈了。

此後,四大糧商開始不計成本地向中國傾銷廉價大豆,中國豆農基本被逼上絕路,紛紛轉行。

當中國大豆種植行業全面萎縮之後,四大糧商一邊遊說美國政府維持甚至增加針對大豆的農業補貼,以低廉的價格收購大豆;一邊又通過對整條產業鏈的控制,掌握定價權,以高價出售大豆;同時藉助對國內大豆加工企業的股權控制,強迫中國企業高價進口美國大豆,並持續擴大產能,增加大豆進口規模。以此賺取其中的高額差價,享受暴利。

4.我國既定的農業政策

我國過去、當前和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既定的農業政策都是「主糧自給自足」,而不是「農產品自給自足」。我國必須把有限的耕地、農業勞動力和農業補貼,投入到保證主糧產量中去,根本不可能為了區區一個大豆去和美洲三國死磕。

也就是說,在國家層面的農業戰略上,國產大豆種植某種程度上是被犧牲被拋棄掉的行業。14年的時候政府出台過大豆目標價格補貼機制,但是效果並不好,豆農無論是積極性還是收入上,改善程度都不顯著。17年的時候這個機制也取消了,往後基本屬於任憑你自生自滅的態度。


上面所有的回答都沒有答到最根本的點上。

最根本的原因是國內耕地有限制,國家整體調控是保障大米,玉米,小麥等基礎糧食的自給自足,小部分進口,這是戰略需求。

對於大豆等其他非必要的糧食,基本上完全放棄自己生產,放開進口。

對於什麼出油率不行之類的,國內都已經放棄大規模種植了,怎麼可能投入更多的經費去培育更高更好出油率的品種?因此才是造成國內小規模種植的大豆的品質趕不上國外的原因。


買東西誰不講究價廉物美。

國產大豆比不過外國

外國是轉基因產品,出油率高,而且人家是大規模機械化生產,成本低。再加上外國給農場主的農產品補貼


@行走的小王子 的回答應該是最靠譜的答案。其實大豆嚴重依賴美國十年前就已經發生了,只是這對中國整體來說,不算個事兒。

以下只是做個補充…

其他的我不是太清楚,我僅從國家戰略方面淺談一下。

中國有13億人口,耕地只有18億畝。人均耕地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我們的肉,蛋,牛奶,水果,蔬菜,水稻,小麥和玉米以及其他日常需要,都要在這捉襟見肘的土地上產出。

我舉一個例子

A一頓飯只有5塊錢,為了吃飽,只能去買白蘿蔔,土豆,大白菜這種便宜的菜,然後多買點米飯。

B有30塊錢,你可以點牛肉,魚肉等比較貴的肉類,多吃點菜,少吃點米。飯後還能喝點綠豆湯,酸梅汁。

中國屬於A類型,有限的耕地必須儘可能的用於產出水稻小麥和玉米這種必需等級比較高,產出比也高的作物。

而美國屬於B類,美國的耕地基本都是大平原,現代化程度又高,可以根據國際市場的變化,隨意調節生產。

我國目前小麥平均畝產400公斤,水稻500-600公斤,玉米平均畝產大約650公斤。

大豆頂天200公斤。這中間的差距不是工業水平的差距,是生物的差距。大豆的重要程度,遠遠比不上小麥,水稻和玉米。

所以最主要不是能不能的問題,是要不要的問題。

ps.再次對美帝這塊土地表示羨慕,大片的平原耕地,流域面積世界第二的密西西比河,全球最好的現代化農業設施…上帝眷顧的國家


中國傳統的大豆產區在東北,尤其是黑龍江。大豆生產出是豆油和豆粕,豆油都清楚是食用油,而豆粕是動物飼料中蛋白質的主要來源。1994年以前,中國的大豆是基本自足的,還少量出口,之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對肉類的需求增加,中國開始成為純進口大豆國家。到2011年,中國75%的大豆需要進口。相應的中國人均肉類消費量從幾十年前的不到10公斤/年,上升到2011年的60公斤/年,接近歐美國家的水平,遠超亞洲其他國家(比如2011年的韓國是37公斤)。

  而國際糧食貿易基本上被ABCD四大國際糧商壟斷,既然中國75%的大豆需要進口,他們當然不甘心賣低價,同時他們更希望控制中國的大豆壓榨市場,把整個供應鏈都掌握在他們手中。於是本世紀初,他們開始行動了。

  2001~2004年,因為炒作中國需求,美國大豆從415炒到1064(單位是:美分/蒲式耳),同期中國大豆也跟漲。導致東北豆農大量擴種,國內壓榨能力也大幅增加。然後從2004年4月,國內外大豆價格暴跌,短短7個月時間,美國大豆從1064跌到500,攔腰跌去一半還多。國內的大豆價格也一樣暴跌,很多豆農巨虧。而國內的壓榨企業,他們進口的大豆還在海上,價格就已經跌去一大截,不得不「洗船」,就是寧願違約罰款,也不願收貨,讓賣家轉賣給其他人。很多國內壓榨企業由於居額虧損倒閉,外資乘機低價收購布局,基本上控制了中國的壓榨行業。可以說這次大豆戰爭,中國輸了,而且輸得很徹底。不過也警醒了中國,在隨後而來的更大規模對撼中,中國有了經驗。

既然外國資本控制了中國的壓制市場,他們當然要追逐最大的利潤。於是從2006年開始,又一波更大的上漲開始了,美國大豆從500多,一直漲到2008年7月的1654,對中國的影響就是:豆油從5000/噸,最高漲到15000/噸,豆粕從2000元/噸漲到4000多/噸。導致國內的食用油和豬肉價格在2008年達到一個高峰。

  而當時,中國幾乎無能為力,因為在2008年以前,中國的糧食儲備以主糧為主(小麥和玉米),大豆和豆油的儲備很少。不過中國還是盡了最大的努力,在2008年3月,採用行政干預的方式,限制企業對食用油的漲價幅度,同時安排中儲糧和中糧等國企入市,採用小包裝食用油定點供應。豆油價格從3月4號開始暴跌,短短半個月,從15000跌到10000左右。很多哄抬價格和搞囤積的商家血本無歸。

  豆油價格是壓下來了,但大豆的價格沒辦法,因為主要靠進口。於是國內外投機商接著把豆粕的價格炒到4200/噸,導致肉類和家禽類價格暴漲,不過就在這時候,全球的金融形勢已經開始見頂。

08年金融危機爆發,大豆價格也隨之暴跌,從7月初的高點,到年底價格跌去一半。中國的豆農再一次面臨巨額虧損。

  這時候中國突然大量收儲,價格比市場價高,又略高於豆農的種植成本。

  這時候,整個市場發現,中國已經改變策略了,那就是:既然國產的大豆不可能滿足需求,我就靠巨量的儲備來穩定市場價格。價格太低時,我收購,價格太高時我拋儲。但中國的大豆儲備達到半年甚至一年的消耗量時,沒人敢去炒。

  可以說從08年以後,中國雖然大豆進口量越來越多,但國內的大豆價格基本上處於一種穩定的狀態。投機者只好在豆油和豆粕之間玩翹翹板,沒人敢去炒大豆了。

以中國的人口和耕地面積來說,中國不可能讓主糧和大豆同時自給自足。所以中國現在的策略就是:主糧一定要自給自足,大豆靠進口。對於東北大豆種植區,一畝地主糧的產量是大豆的三倍。如果要實現大豆自足,每年糧食就會有1億多噸的缺口。這是很恐怖的事情。

大豆少了,無非是做菜少放點油或者少吃點肉,但如果主糧少了,就要出大事。有人說主糧也可以進口,下面我會談到的,看看主糧如果也靠進口,中國可能比印度還慘。

  中國現在從農民那裡收購糧食的價格越來越高,這錢花的是非常值得的。比如每年多花100億元從農民那裡收購糧食,讓農民覺得划算而願意種糧,這是最好的選擇,如果靠國外進口,可能要多花1000億甚至上萬億。

  對於美國和南美的農民,中國事實上也在幫他們撐價,讓外國農民覺得價格划算而願意為中國種大豆,這是中國最好的選擇。

下面談的是重點,就是06年-08年,中國和國外資本在主糧上對撼的過程。規模宏大,空方是中國ZF,多方是國際投機資本、國內買辦、國內的小投機商。到08年7月結束,空方大勝,多方全面爆倉。

  從2005年底開始,國際糧價開始上漲。理由是什麼呢?就是炒作全球糧食緊張。其實就算有缺口,按照當時的數據,估計全球也就是千把萬人口的糧食缺口。問題是糧食啊,你不吃不行,不吃就得餓死人,不象銅鐵等工業品,價格高了我可以不用。

  既然說糧食不夠,那好辦,就漲吧,誰花的錢多就賣給誰。比如地球上有100個人,以前每餐是1元,現在突然某種原因只有99個人的飯了,讓大家競價,會是多少錢一餐呢。 也許有人說只有1%的缺口嘛,按理只漲1%-5%就差不多了。事實會告訴你,可以漲到無限,一直到最後有人因為買不起而餓死,才會恢復平衡。

05年12月-08年7月,國際小麥價格從300漲到1330(單位:蒲爾/美分),漲了3.4倍;國際玉米價格從185漲到758,漲了3.2倍。僅僅千萬人的糧食缺口,不到全球人口的0.2% ,糧價居然翻了幾倍? 是的,沒錯。因為再貴也得買,不買就餓死。

  同期中國的糧食價格呢,當然也漲了,漲了多少?小麥從1400左右漲到2000左右,漲了0.7倍;玉米從1200左右漲到1800左右,漲了0.7倍。

  為何國際糧食暴漲,而國內糧價如此平靜?其實並不平靜,國外國內的資本都來了,想炒國內的糧價。問題是中國有個國家儲備,於是戰爭爆發了。

  在國際糧價暴漲的同時,國內的糧價也蠢蠢預動,中國開始拋儲。拋儲的糧食來自那些經常被媒體批評為管理落後、蛀蟲多、跟不上時代的國家糧庫。

  拋儲開始,多方拚命抬價,全部吃進,造成供不應求的形勢;再拋儲,多方再抬價,再全部吃進。最後多方發現,拋儲源源不盡,越來越洶湧,到了最後,沒人敢買接了(是不是有點象上海剛解放時的情況?)

  沒人知道中國的糧食儲備到底有多少,所有投機者都開始心虛了,想撤,可惜晚了。糧價見頂和金融危機的爆發點高度巧合。

  為什麼金融危機後,西方那些大投行紛紛倒閉,唯獨中國過得很滋潤。

在08年上半年,中國海關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查走私糧食,是查那些把中國的糧食向國外走私。因為當時中國的糧食太便宜了,很多人把中國的大米向越南和泰國走私,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本來是向中國出口大米的國家,現在反過來從中國走私大米。

  所有這一切,歸功於糧食的自給自足,並能略有贏餘,可以建立龐大的國家儲備。1000萬人的糧食缺口,就導致國際糧價漲了3倍多,如果中國的主糧也要進口,哪怕是100萬人的糧食缺口,現在的大米不可能是2-4元/斤,10元/斤小意思,50元/斤不是沒可能。

中國現在是:主糧靠國內的農民,哪怕價格再高,只要你種,我就收。如果種主糧有缺口要進口,光這個話題就可以把價格漲到天上去。

其他經濟作物,如果國內的產量不足,需要進口,就建立國家儲備來調節價格。同時,有時侯中國也幫其他國家的農民撐價,讓外國農民願意種植中國需要的農產品。如果他們覺得價格不划算而減少種植,價格又會飛到天山去。

中國現在對於國產大豆的種植,基本上是維持現狀。如果真的到了糧食不夠的時候,放棄國產大豆種植是必然的。至於轉基因大豆和國產大豆的爭執,那是技術問題,不是經濟問題。

來源:【探討】本世紀的糧食戰爭中國反敗為勝,但國際糧商仍未服輸_國際觀察_論壇_天涯社區


因為貴。

很多農作物都有這個問題,國內價格比進口的貴。哪怕有國家補貼,也比人家的到岸價還高,你是買家你選誰?


這是一個糧食安全問題。同時保障主糧和副食不可能。副食沒有又不行。

所以花大錢補貼大米,花小錢補貼大豆。大豆稍微有點就行了。


對一些高票答案實在忍不下去了。你們一再強調中國耕地少,不夠種大豆的,而且中國大豆質次價高,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可是符合題意嗎?人家題主問的是:為什麼寧願進口外國大豆也不收購國產大豆?意思是說,自己的大豆不用,寧願爛掉,也去買外國的,這叫耕地不夠?

你進口不是不讓你進口,但是起碼得揀自己的先用完,不夠的部分再進口吧。可是呢?自己的不用。

國家不收購國產大豆,得農民自己賣,看到了嗎?

那麼美國大豆為什麼便宜呢?

美國對農民的補貼很高,圖中說的40%我不知道對不對,反正比中國農民補貼高得多。而且美國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便宜得很,還是大規模耕作。美國農民一家普遍有幾萬畝地,一斤糧食賺一分錢,一畝地賺10塊錢,一年就可以有幾十萬的收入。可是中國農民一家只有幾畝地,一斤糧食只賺一分錢夠幹什麼的?量大就是有競爭優勢。

假如手機也是國家統購統銷的,現在國家只願意進口蘋果三星,不收購華為、VIVO等等國產的,嫌質次價高,那麼你們又該怎麼喊了呢?又該喊保護民族工商業了。可是民族的農業就不該保護?農業一旦垮了,什麼都得完蛋,什麼高科技,什麼騰飛,都得完蛋。

美國農民那麼富,為什麼美國還給農民那麼多補貼?就是保護它自己的農業啊!


【中國】不做生意。它從來不會買外國大豆,當然也不會收購國內大豆。

你得弄清楚是具體什麼單位在買外國大豆。

然後,——

你就應該明白人家選擇大豆產地的理由和目的了。


中美大豆戰爭,中國是怎樣慘敗的?(小芥藍)_來電和斷電_新浪博客


你們,我是說包括知乎上的大部分人,對食品工業一無所知

你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工業,更不知道什麼是食品工業

從寧願二字就能體會,題主你對糧食和食品加工啥都不了解


國內種出來成本一元,在國家補貼的情況下,賣八毛,虧的嗷嗷叫,國際上賣五毛,人家還有的賺,你說讓你你買誰的?以上價格非實際大豆市場價格,僅用來說明實際價格倒掛現象。


可能是很多人對美國的認識不太夠

美國是一個高度機械化生產的農業大國!

農!業!大!國!

多,快,好,省,農業方面還真比不過對岸……

人家到岸價比你低不少,質量還比你好

不算保護性收購的話,任何人,單位採購任何物品都希望是物美價廉的。


有人講美國的農業發達。

其實,這種講法不準確。 應該說,美國的農業工業化的徹底。

工業化就是保證質量的情況下,降低成本,大規模生產。

我小時候一直奇怪, 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這種話乍聽還好,但細細一想,還是很貪婪。

我奶奶家,1人平均分到1畝多地。 大家都夠吃,還會種點棉花這樣的經濟作物。

長大後才明白,這1畝多,是科學育種+人工灌溉+化肥農藥的產量。

但此地非彼地,這三十畝地,化肥農藥沒有,灌溉全憑天氣, 育種農民手工篩選。 所以,這三十畝地不過是將將夠溫飽而已。

而美國,還多了 大平原地形+機械化耕種+轉基因。

人家加了這麼多buff,打不過你?

難道不是,純天然、無污染的廣告看多了?


反轉基因的惡果。強迫農民種劣質大豆,當然競爭不過國外優質大豆。

另外評論有點跑偏,除非有人證明轉基因作物危害性大於罌粟、大麻、古柯,不然政府根本沒有權力插手農民種什麼,討論該不該禁轉基因作物是個偽命題。


國外生物公司在國內收買槍手,大肆宣揚轉基因有毒有害,阻礙中國轉基因大豆的研發和種植產業化,導致中國大豆在價格和質量上有很大劣勢,無法和國外進口大豆競爭。


你都已經用補貼開掛了,還想弄個不死身,以後誰來陪你玩。


我國作為最大的大豆消費市場,卻只有東北有特別大面積的大豆種植,並且缺少大豆的大規模儲存條件,國外的大豆大規模機械化生產非常的便宜,衝擊國內市場。惡性循環。


不請自來,曾經對中美農產品貿易做過一點研究,單就大豆來說,早年由於政策層面上沒有很好的引導和戰略保護,我們的市場已經被美國轉基因大豆佔領,美國農業眾所周知的機械化程度高,政策扶持力度大以外。國內小農經歷根本無法與之抗衡,等我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早已經無力回天,國內大豆主產區在東北,確切的說在黑龍江,但豆農早已經轉種其他產品。豆貴沒市場,便宜又不夠成本。也是今天這種怪像的原因吧。


因為中國的大豆質量差價格高啊。

你願意為了質量沒有優勢的國產油多花錢嗎?你可以願意,資本家不能願意啊。

為什麼差?因為沒辦法機械化,又很抗拒轉基因。

為什麼不由國家收購呢?因為窮。這也接盤那也接盤接不起。

可怕嗎?種大豆的都活不下去了,賣大豆種子的都活不下去了的時候,國外大豆會漲價的。

這麼快的嗎?農民又不會聯合起來,阻止大家剝削農業發展工業,沒有話語權的,他們覺得自己能活下去就滿足了。

怎麼辦呢?肉食者謀之。

我們做點啥呢?別讓人家收了智商稅。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強烈反對高票答覆!

一,國內大豆為非轉基因大豆,市場價格就是要比進口的轉基因大豆貴!

二,國產大豆主要用來食用,你吃的豆製品就是國產大豆做的,轉基因的你會買?!

三,進口轉基因大豆主要用來榨油,渣子俗稱豆粕是飼料蛋白質主要來源。

四,我國耕地面積總量只能滿足糧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其中一種。要麼進口糧食,要麼進口油料作物。我們選擇的是進口轉基因大豆作為油料原料。

五,再次強調,國產大豆產油少,但是蛋白質含量高,適合加工食品。這是品種差異,即使摒棄對轉基因的爭論,目前消費者更多的認同國產非轉基因大豆食品,根本不存在國產大豆不好賣的問題。

六,客觀的說,國產大豆確實存在成本高產量低的問題,如果沒有國家扶持,純粹市場競爭的話,國產大豆前景堪憂。有多少消費者能分清是不是轉基因大豆?!


大豆作為重要的油料和食品原材料,在農產品中十分重要,中國作為頭號大豆進口國,佔到全球大豆進口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而為何中國需要進口如此多的大豆呢?主要是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1、中國地大物博,但大豆產量卻遠遠不夠,大豆需求量和產量差額有幾千萬噸,因此需要每年大量進口。

  2、大豆種植的利潤比其他種植物更低,農民積極性不高,而企業也不願意多出價錢收購。

  3、國外的轉基因大豆的衝擊,國外轉基因量大並且價格更便宜。中國在國際大豆市場上沒有定價權。

  4、中國沿海地區油脂加工企業大部分被外資控制,大部分進口國外大豆。

  5、一旦停止進口轉基因大豆,則將承受物價上漲的痛苦。

  儘管進口量巨大,但國內大豆種植也還是需要發展,作為大豆原產地以及糧食大國。政府需要花大力氣進行扶持和發展,同時,作為國人也應該更多的支持本土大豆。支持我國的農產品的發展。


大豆產業被老美打趴了,沒法子救,。這幾年政府都在大力推廣其他食用油作物了。畢竟換一個維度從別人打擊不到的位置反擊,會更有效。


老家河南,我就沒見過有人大面積種豆子的,都是地頭大樹地下種一片,沒太陽又不能浪費地。沒準備賣,都是自己喝豆漿,吃毛豆了。

豆子屬於經濟型農作物,本地並沒有豆子深加工,也沒有播種收割一條龍,即使你種了大面積的豆子也沒地方賣,不如種辣椒穩定。


齊桓公準備伐楚,但擔心楚國強大而不勝,又向管仲請教。楚國盛產鹿,管仲讓齊桓公以高價收購楚國的活鹿,並通告楚國商人,販鹿到齊國可以大發橫財。利誘之下,楚國幾乎是全民總動員,男女老少都放棄了耕種來捕鹿,齊國則全民皆耕種,年年有豐收。當楚國因連年不耕種而缺糧時,管仲突然下令不再收購活鹿且決不賣一粒糧給楚人,曾經珍奇的活鹿變得一文不值。這一戰的結果是楚國降齊者達十分之四。


落後工業國家需要通過剝削農業來補貼工業,在保障基礎糧食安全的情況下,不可能讓農產品價格過高,計劃經濟通過剪刀差,市場經濟通過進口糧食替代,都是方便有效的手段。

這種替代的意義在於擠壓農業勞動力轉化為工業勞動力,沒有技術溢價的情況下需要低勞動力成本來獲得競爭優勢,落後農業國唯一的優勢就是勞動力,怎麼合理釋放這些勞動力是一個技術活,歷史上工業快速發展的原住民國家都有這個過程。

中國還在工業化進程的初級階段,沒有什麼量產出口產品的高額技術溢價,廉價勞動力將作為長期競爭力繼續維持工業化進程。進程中會出現調整,取決於技術進步和政治博弈,但是就目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來看,這一特徵沒有改變的環境。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要麼是價格太高,要麼是質量不行。

市場總是逐利的,如果國產大豆有競爭力,為啥採購者要捨近求遠付出更多關稅和更多時間成本呢?

信不信由你,美國最牛逼的不是海軍,而是農業。


永遠不要覺得自己比資本和資本家聰明


我是做糧食生產的,在南方水稻種植,這麼說吧水稻是有人收的個人和國家糧站都有,但是如果去除國家每畝地的補助我們種植就賺不到錢,但是一般情況收購商也不會提高價格因為量大的基礎生活物資老百姓還是習慣相對低價(備註我們農場的國家稻米收購價去掉損耗物料大米至少賣3塊一斤)現在大米這種泰國東南亞這種價格比我們便宜的多大概2.2-.25左右,要不是國家卡著進口比例國內糧食價格早就崩潰了,農業對於國家就是賠錢玩意

補充對於農業是賠錢的個人見解歡迎討論

從整體而言,國內總體情況不說,我們這邊包括經濟類作物養殖業基本沒有稅收不說(至少要到初加工那就算二產融合),所有的農業保險都是政府背書的,一年自然災害賠5年的保費都不夠,農業設施用地的基礎建設溝渠路1000畝地不是上300w還沒算每年農業用電的費用,包括農產品的品種研發等等都是政府機構在再做這些科研經費簡直了,補一句我讀大學的時候浙江的農業專業是免學費的這些也是財政補貼啊


@太史字母 @馬前卒 國外大豆出油率高、產量高因為是轉基因大豆!和工業化沒一毛錢關係!農業工業化後成本固然會降低非常多但單畝產量是會下降的!比不上農民一寸一寸的精耕!

而且現在佳木斯的產量已經達到3噸了,和巴西沒差多少!高票拿7,8年前的黑龍江數據和巴西16、17年的數據比就像拿08年中國GDP去比16年美國GDP一樣,有失公允!


首先要明確大豆的主要用途。人類直接食用的大豆只佔很少一部分,大豆最主要的用途是榨油,豆粕是優質飼料。而國產大豆的優勢恰恰是品質好,劣勢是畝產低,出油率低。因此國內主要工業用豆都是舶來品。


戰略資源問題,大豆這東西國產的都不夠用的,這款不僅僅是做豆腐,榨豆油,還有很多其他方面需要使用的。

而且,國產大豆不僅僅是品種的問題,因為種植地域的關係,年產量不如美國的多,買不上錢,所以不願意種植,這還是政府給了激勵之後,才有人種的,畢竟這種東西已經被視為戰略資源了,國內就必須要保證一個基本產量在哪裡,其餘的就都從進口補充了。


大宗購買的大豆肯定是挑物美價廉的買啦,不過本土大豆也有優勢啦,通過零售或者電商賣給個人或者小作坊啊,打上本土,天然,非轉之類的標籤唄,如果有資本願意去運作一下也不錯,反正現在願意交智商稅的人那麼多。


國家戰略問題,在國家耕地面積有限的前提下,大豆並不是水稻小麥這種必需品,必須優先保證糧食供應。

總得先填飽了肚子,再想吃肉吧?


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理論,各個國家專業化生產糧食,在交易時各方收益最優


中國人多地少,人力成本太高。典型的打個比方種一畝地賺600塊錢,種100畝才賺6萬,不賺錢,你要種1000畝呢,一年60萬那就是很賺錢了。但是你沒有那麼多地可以種,這就是規模化帶來的好處,國內農民多地少,現在已經很多農民把地給別人種自己去城市打工,但這樣剩餘人均土地還是太少。富農唯一的出路就是把農民趕去城市,就是城市化,讓剩餘的農民去種更多的地。土地機械化國內也很高了,種播噴農藥收割晾曬加賣早就可以一條龍服務了。當然機械化會造成畝產量低一點點,會有損耗,但規模化可以忽略這些損耗。

在一個轉基因產量高啊,種地產量最關鍵的就是種子,種子好產量就是高。根本干不過國外的轉基因。

國家在降低農業關稅,前一陣還出台了降低農業最低價格保護,促進農業市場化的政策。

市場化好處是價格便宜,但壞處也明顯啊,糧食價格受供需影響嚴重,國內自產糧基本上是啥賺錢就種啥,大豆不賺錢我就去改成水田種水稻了,但改成水田就很難再改回來了。土地不是說換個東西種立馬就能換的。自產不足,需求增大,現在國外很便宜,但人家也可以隨時坐地起價抬高價格,反正都是市場行為,你能怎麼樣,不吃飯?


說的好聽一點我國人均可耕地面積少,無法產生規模效益

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廣大農民所佔有的可耕地太小,沒法購買大型農用機械,投入和收益不成比例。

合購機器和土地承包就是偽命題,人天生是自私的,沒人見人賺了不眼紅,沒人不想讓機器在自己田裡多停一會。

規模上不去,怎麼跟人打價格戰


作為一個佳木斯人

真心不喜歡吃轉基因豆油

但不是因為安全問題

而是口味問題,轉基因豆油沒有太多香味,只是單純的油

差別感覺就像土雞和工廠雞的差別吧。

但像我這樣的人,畢竟是極少數。

大部分人還是吃不出區別,或者不刻意追求這個口味。

那肯定是買便宜的轉基因豆油啊。


比較優勢。


因為中國人富了,菜里要放油,頓頓要吃肉~


吃飽了誰幹活,半飢餓才聽話。君不見農民因種田不賺錢,才選擇當無主孤魂般的遷徙民工嗎(絕對不是價格或質量問題,請參考國產車與進口車,如果成立,國產車早沒生存空間了)


1,國外的大豆都是轉基因品種,出油率高於國產大豆(大豆大部分用來榨油,殘渣用作飼料)。

2,美帝巴西為大豆生產大國,機械集約化生產,大種植農場模式,到中國沿海港口價格比國產大豆便宜。

大豆為大宗農產品,一個百分點的出油率差別或者幾十塊的差價會造成巨額利差!

國產大豆出口主要是倭國,因為適合做豆腐。


說實話,沒有東北大豆,我們今天轉基因油得貴一倍不止!


因為國外的大豆利潤更高而已。國外大豆比國內便宜而且出油率更高。幹嘛要用國內高價低油的。要成本的。

不想用國外的便宜的只能用國內的話,更貴


沒事兒,崔永元願意買啊~


用感情代替理智,又蠢又壞


美國是大機器化農業生產;美國大豆價格更低,出油率更高。進口美國大豆主要是榨豆油,剩下豆渣做飼料。國內大豆更適合做豆腐豆漿等豆製品。

現在進口美國大豆是當年中國與美國就WTO入世談判的結果,美國提出條件之一就是中國放開進口美國大豆,因為美國政府選舉需要農民選票。至今為止中美貿易中大豆和波音飛機都是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大頭。


國外的轉基因大豆便宜啊,此外我國每年進口的高粱和小麥也很多。


來來來,簡單說說。數據都是編的,明白道理就好。(不談平衡貿易逆差)

黑龍江某傳統大豆產地,每噸4塊,直徑2,出油率3,運費若干。

米國進口轉基因大豆,每噸2塊,直徑3,出油率4,不要運費。

這就是wto什麼這輪那輪談不下來的高額農業補貼,老美不樂意啊,雜談?

你是企業你選誰?於是,就像樓上高票答案說的。

但是更可怕的不是簡單地性價比,而是:

國內的企業看到這麼便宜的進口大豆,還這麼高的出油利用率,那趕緊簽合同啊。

你說怎麼簽,當然是多買點了。

老美說:這樣吧,咱簽個十年供貨。

國榨企:感情好啊,就這麼著。你說這美國人,十年十年的簽,真不會做生意。

鏡頭回到,黑龍江某傳統大豆產地,

農民們的豆子賣不出去了?

怎麼辦?老子不種了。

老子們種玉米去,種別的去。

十年過去了,

黑龍江某傳統大豆產地大豆大幅度減產,從最初的90%當地作物一點一點變成30%不到。

美國的合同也到期了,美國大爺來了:

親們,我們要漲價了!!(甚至不漲價)

而且,我們有一些新的合同細則需要你們同意!!

國榨企的人慌了:

趕緊去黑龍江某傳統大豆產地!!!

然並卵,人不種了。

買不著了,完蛋,賣油合同都簽了。

得,只能買米國人的了。

行,霸王條款也行。

於是,美國進口大豆··就這樣

擠掉了中國大豆在中國榨油企業里的使用。

另,請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查查金龍魚、魯花、福臨門、胡姬花這些大型知名榨油企業的背後控制股東都是那些國家的。

所以,美國最可怕的不是尼米茲,不是黑鷹,更不是愛國者飛彈。

而是

美金


因為有些人反對轉基因,所以國內不讓種,然而很明顯,能不吃地溝油已經算不錯了。還不是轉基因的大豆油,活在夢裡,國內不讓種人不會進口么


耕地有限的情況下,優先保證的是糧食,不吃豆油餓不死人。


國內大豆有國內大豆的用途,食用,製作豆腐、豆製品什麼的。

進口大豆由進口大豆的用途,榨油,飼料等等。

問題有點問題吧


成本問題:國內購成本太高。不足於供給國家需求,國家價格與需求相比,國內供給更重要

供應問題:此是最底線。因為涉及民生問題


國內大豆主要用途是做豆腐,辣條,煮火鍋的丸子等豆製品。渣渣用來當飼料。

進口轉基因大豆的唯一用途就是榨油,然後渣渣用來當飼料。

這根本完全就是兩個不同的產品。除了渣渣相同外幾乎沒有交集。

不知道你們評論個啥!

至於國內大豆賣不出去,題主完全沒有拿出證據,即使有少數地方當年價格偏低,農民虧本,那他們完全會改種其他東西。


因為中國的地都做房地產了


政府行為還是企業行為?前者是為了貿易平衡。


讓他們有種可以要挾中國的感覺!


其實我們家還是挺喜歡東北大豆的,每次去黑龍江都要人肉馱幾十斤拿回來送人,

不是說非轉基因有多好,主要還是緋聞少。


這個弱智問題有啥好討論的 糧食都不夠 哪有地給你種大豆啊 你天天是吃米吃面重要還是喝油重要?


為什麼美團員工寧可領餓了么半價優惠券訂餐也不願意從自家app全價訂餐?

因為美團沒有限制餓了么的外賣員進他們園區,或者開除訂別家外賣的員工吧。


這問題15年就有了

為什麼中國大豆主要靠進口?

貼個自己的答案

為什麼中國大豆主要靠進口?

http://www.hsa.org.cn/news/?id=10578

兩邊價格對比一下就曉得了~

ps.大豆是油料和飼料作物,壓榨之後有豆油和豆粕兩個產品。大豆是經濟作物,相比玉米小麥和水稻這種主糧作物,對國家糧食安全影響有限,所以這玩意是開放進口的。

當時的問題到現在只有19個答案。。。


商人是逐利的


首先

幾個說明:

1.大豆有兩個市場,一個是大宗商品市場,一個是普通交易市場(農產品市場/菜市場)..

2.大豆屬於「經濟作物」,交易是完全交給市場的,國外大豆交給的是「期貨」,但已經被國內的大豆交易市場給架空了...

3.大豆在國內需求量(菜市場)相對並不高...需求高的是大豆周邊...如飼料(養殖飼料/寵物糧食)、榨油等等..你如果是寵物或者飼料製作方或者食用油公司,是滿世界找那麼這裡幾十斤那裡幾十斤的大豆還是直接去買個幾噸?

4.有人DISS說中國大豆不好,或者樓主這類人感覺很多地方中國大豆沒人要...不是的,你理解的「沒人要」是對比別人幾噸幾百噸的使用進口大豆..另外反駁那個所謂的「出油率」的,出油只是針對出油的某型大豆的某項數據,靠出油DISS國內大豆,不僅很「理科生」,而且,很無「見識」...

最後,幾點原因

1、國內最肥沃的土地都是拿去種了「糧食作物」,只有不咋樣的土地種的才是經濟作物大豆..

2、國外的大豆算上各種費用..最貴的價格還比國內平均價格要便宜三分之一...

3、對於有大宗大豆需求的人來說,進口大豆渠道穩定,採購成本單一...

4、進口大豆都是BT轉基因,針對的是大宗產品交易市場,國內是非轉,針對的是農產品市場..

5、進口的大豆種類很多...國內的農產品的大豆特指「黃豆」...


不請自來。這個問題是個好問題,但真的是問起來容易,答起來難。

我國大豆榨油產業淪陷大約是在2003年前後吧,據說當時美國農業部門上半年發布消息,預測美國大豆減產,然後國際貿易市場上的大豆價格狂飆,升了可能1倍多,此時我國境內基本都是小榨油企業,看到消息紛紛囤原料,然後到了大豆收穫季節,美國又發布消息,大豆豐收,價格狂跌,國內小企業大面積倒閉,被國際糧油巨頭抄底收購一大批,從此大豆榨油行業被外資控制,他們市場經濟,哪裡大豆的榨油成本低,購買哪裡的。

那會兒剛加入WTO,咱們國家在好多方面都交了學費,後來玉米、油菜籽等進口都吸收了教訓,沒有全線垮掉。市場也設置了准入政策,中藥,還有其他一些民族行業都限制或者禁止外資進入了呢。

——————

再補充些可能不準確的知識:我國是野生大豆原產地,種類非常豐富,適宜種植的地區也非常廣,不只是黑龍江的,四川、雲南、江西,好多地方都還有小面積種植,黑龍江是因為荒地荒山多,所以野生種保存的更好,產量大約能佔全國大豆的45%吧。黑龍江要保留大豆基因凈土,所以這裡已經禁止非轉基因大豆加工了。

轉基因大豆一方面含油率高,一方面抗除草劑,所以種植的時候,不用人工拿大草(拿大草就是用鐮刀割掉地里的稗草),非轉基因的大豆是會被除草劑殺死的,所以種植需要大量的人工,機械化率不高。勞動生產率不高,就是單產成本高,再加上出油率低,所以榨油方面拼不過進口的轉基因大豆了。

但是含油低,蛋白質就高啊,所以適合做豆腐,適合初榨之後,把豆粕用來做蛋白粉營養品原料,而且還是出口到國外的多呢。至於轉基因大豆的豆粕,只能用來當飼料,因為基因是用蛋白質表達的,所以豆油里的轉基因成分是沒有的。

最後,仍然不提倡吃轉基因大豆,不是轉基因的問題,是因為多少會有除草劑農殘吧。而且,花生油、菜籽油、米糠油都不錯呀,有錢的還可以選擇茶籽油,這個比橄欖油還好呢。另外,胡麻油、核桃油、文冠果油近幾年也發展的很快。


很簡單,耕地面積不夠,為保主糧,只能犧牲大豆。所以主糧有保護價,大豆沒有。


不了解大豆行業,只能說一個發生本地的故事

老家有個鄉鎮企業,做油漆的,比三棵樹等出名要早的多,90年代就效益非常好了

做油漆需要榨油,就需要原料大豆。因為東三省是大豆主產區,就從那裡收購

往往是當地驗貨不錯,錢付了

貨拉回來,總是摻雜很多雜豆,豌豆豇豆等,公司還得安排人挑選

最嚴重的一次,雜豆佔了三成

兩三年後,油漆廠就再也沒有從東三省買過大豆,改用進口的了


為什麼不是轉基因大豆的原因呢?


要不是因為崔永元和他的會員們,中國早就不用進口大豆了


表示中儲糧收的也是進口的大豆...


人們寧可買進口車,也不買國產車


傳聞,我國的大豆種植技術一直非常領先,直到某燈塔國想方設法學了去,又通過價格戰打垮了老東家,現在大豆已然是該國最重要的出口物之一。說到底,還是我國在這件事上當時戰略失誤,估計錯了保密級別,沒做好保密。同樣還有蘋果種植。


問題本身就不成立。國內的大豆要沒被收購,農民為啥還要種啊。只是國內大豆主要做食品,比如豆漿,豆腐等罷了,而進口大豆主要用來榨油了。而且,中國就那麼多土地,種糧食都還不夠,不鼓勵種大豆罷了


「美國的盤尼西林多的用不完!你還要黨國造它幹什麼?」買辦的嘴臉都是一樣啊


推薦閱讀:

中國階層分化這麼嚴重,為何還要留在中國奮鬥?
如何看待柴靜的這個紀錄片?
日本經濟泡沫時期,是否也有無數的小額貸款公司誕生?當時居民的投融資情況如何?
為什麼溫州人比潮汕人更有錢?
國外旅行購買中國製造值嗎?

TAG:經濟 | 進口 | 農業 | 中國 | 大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