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科都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嗎?反過來說,受過高等教育的就不會是民科嗎?
看到好多永動機的專利,永動機基本上等於民科代言詞了,難道這些人都沒受過高等教育嗎?雖然專利標題看起來很荒誕,什麼量子啊反重力啊宇宙飛船啊,但是跟近代西方工業革命時的業餘科學家發明家有沒有類似之處呢?
癥結何在?求解答
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都是民科!科學越來越細分,即使同一學科不同方向也不一定了解,沒有依據的亂說,跟所謂的民科沒甚區別!
有著教授頭銜的民科也不是一個兩個,大都自己專業方向有點成就,然後非要跑到別的專業去說,你們研究全錯了,只有我才掌握著絕對的真理。。。嗯,這種人國內國外都有。
瀉藥,我始終認為,民科的標準只有一條:沒有完整接受過正規學術訓練還想從事學術研究的人。高等教育是學術訓練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回到問題,的確相當多民科都沒有接受高等教育,這一部分群體都屬於雞湯受害者。另一面並非受過高等教育就不是民科,但成為民科的可能性會大幅下降。至於工業革命時期的業餘科學家,這個說起來比較複雜了,一方面是知識難度的區別,一方面是歷史背景的區別。這一點不做點功課本人也不太好意思亂分析。有時間再細說吧。
不一定
舉個例子
錢學森:我以黨性保證,人體特異功能是真的,不是假的;有作假的,有騙人的,但那不是人體特異功能。人體特異功能和氣功、中醫理論是密切相關的。ps:這裡不是對錢學森大師進行詆毀,很多大師晚年也會做點奇怪的事情,比如鍊金術師牛頓。這絲毫不影響這些偉人前半生光輝的功績,以及我們對他們的敬仰。
自然科學發展了這麼多年已經慢慢有自己的理論體系了,這個體系的完善程度在不同尺度看是不一樣的,在此不做討論。
所謂民科,並不僅是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做出的,更多的是在自己領域待煩膩了,跑到別的領域去臨門一腳,同時把別人的東西一概否定,並不依據批判辯證的方法去驗證,單純理論想想。我能想到的例子是崔永元,屬於受過高等教育,在自己領域取得一定成就,然後就。。。(當然可能其最終目的是收智商稅,他跨行業太大,扯著 了)。
現在的行業和專業細分已經相當具體了,即便你從事了多年的行業,稍微調整可能就算跨行了。但是跨行並不可怕,本著辯證批判的方式去,總歸不會走到民科的路子上。可怕的總有種想亂拳打死老師傅的念頭,卻不知這種概率極低。所以最終走向民科。。。
看到題主提及的永動機,無重力飛船之類,民科還有一個特點,要麼沒法驗證,要麼不想去驗證,只是純提自己以為絕對正確的想法,且不容別人反駁,要求別人去驗證。這種人出現,只能說性格上太偏執了。
近代工業史上發明家絕對是動手行家,以實驗結果去反推理論,再以理論去指導實驗,最終才能推動工業革命前進,和永動機之類民科絕對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人。
一般民科受過一定教育,但一般不是頂尖的。高中比較多。大多對知識有一定興趣,但這不是關鍵。我覺得關鍵是不太穩定的神經狀態,臆想症,孤僻的性格。跟教育沒有必然關係。所以對題主的問題我認為嚴格來說是否。 不過學歷越高,民科越少啦。錢學森先生之類屬於特例,年級大了不要太認真。
即使是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的專業人士也有民科化傾向,比如某F姓醫學院士。癥結,我認為是否有堅定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專業人士在專業領域犯錯,並不是民科,但以錯誤的方法論來研究科學問題,就是民科了。
首先明確一下,我理解的民科,是指其理論內容很」民科「,而非其字面描述」民間科學家「。
答案是不一定。
舉例: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化學家Pauling,是CalTech的PHD,肯定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在對於維生素C的效果方面,他不可謂不民科。
至於民科產生的原因,或許這些人在歷史上一直存在,設想也大多類似。(通過這些想法往往類似且容易想到,我猜測這是人類好奇與探索的天性所致)在科學發展的蠻荒時代,他們的理論看起來是偉大的猜想,不過現代的科學已經從高層次上否定了這些想法。所以他們的看法看起來更加荒謬罷了。
不能說完全沒有,但是很少。事實上,科學技術發展了幾千年,能直接觀察發現的定理早就被別人發現過了。而且這兩年高等教育的門檻逐年下降,大學越來越好上,但是你連大學都上不了,你憑什麼讓大家相信你比牛頓能幹,比愛因斯坦聰明?你每天用著手機導航,然後你告訴我相對論是錯的,你讓我怎麼相信你?不要說大學,從初中的時候,政治課就在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民科三天兩頭推翻這個打倒那個,他們但凡親自上手做一做,就會發現自己的理論推導根本站不住腳。至於很多民科的發明創造,就好比:今天我發明了一個工具,這個工具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抓羊的效率,可以讓羊一看到我就排成排躺在鍋里。
那你說我這個工具有用么?
有用。你買么?不買。瀉藥。不一定,不一定。但是給民科洗地的還是歇歇吧。
推薦閱讀:
※在國外,幼兒教育專業怎麼樣?
※你真的會用繪本教學喵?美國老師如何教閱讀系列
※如何向五歲的孩子解釋生老病死?
※你們啊,真以為買學區房就是為了優質教育?NAIVE!
※徹悟 道德經 第47章 不窺牖,以見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