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書後總是不記得前面的內容,很容易忘記是不是有閱讀障礙?

讀書


讀書和會讀書,是兩個階段哦。

推薦你學習大岩俊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你就會知道,一本書的80%的重點,只佔全書篇幅的20%,能否迅速get到這20%,牢牢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儲備,並利用於實踐,就是會讀書者和不會讀書者的區別。

作者大岩俊之,日本人。比較有喜感的是,他原本並不是一個特別愛讀書和會讀書的人,他開始逼迫自己讀書,源於30歲後的某一天,想創業的他偶然看到一句成功學雞湯:「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於是在一年內,大岩俊之讀了300本書,平均不到一天半的時間,就讀完一本。

富蘭克林說過,在讀書上,數量並不列於首要,重要的是書的品質與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

尼采說過:「不加選擇的知識衝動,正如不分對象的性衝動,都是下流的標誌。」

在大岩俊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里,你會看到這樣一條清晰連貫的讀書方法論:

讀書的正確前提是什麼?

如何深刻地去讀一本書?

如何牢記讀到的書中內容?

一本書讀完後如何運用到實踐中?

首先,讀一本書,要講求「效率」二字。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商務類書籍又不像小說,沒有三步一個橋段、五步一個爽點那麼吸引人的情節,所以如何高效閱讀,就成了必須。

如何有效率地讀書呢,第一是要務必確認,你讀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一定要帶著「功利心」去讀書,明確看一本書的目標,將目標作為自己的內在驅動力。你是想打發無聊?還是想學習技能?又或者思考人生?以消遣為目的而讀的書,大多也不會記憶深刻。只有抱著一定的目標,才能有動力去讀完一本書,並且根據自己的目的,有選擇地去篩選對自己有用的信息。

比如我拿到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時,就問自己,讀這本書,我想收穫什麼?答案是,寫書評的我,需要在很短時間內,又快又准又狠地get到一本書的精華,有沒有方法可以提高我的閱讀效率?怎樣迅速圈到重點?正是帶著這樣的問題,我認真讀完了這本書。所以,確定一個目標,是讀書的前提。

其次,快速找到佔據80%重點的20%。一本書80%的重點,只在它20%的篇幅里,想要有效率地閱讀,你需要學會快速找到這20%的篇幅,並且摘取這些內容里能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的重點。目錄,可以幫你快速抵達你感興趣的part。

一本書的目錄,就像是劇本的大綱,你能看到它的大致框架是什麼,包含了哪些部分。它又像是一部CT機,你透過它,能看到整體的同時,又能了解到你關心的部位狀況。

誠如我國天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所講,抓住自己最有興趣的東西,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學。

有效率地讀書,正是正確讀書的前提。

第二,如何深刻地去讀一本書?邊讀邊做筆記。

what?我又不是學生,看一本書還要做筆記?看到這裡,你內心的OS一定是這樣的。可是大岩俊之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告訴你,做筆記,做高質量的筆記,很重要。

為什麼要做筆記?

這世界什麼事情能讓你深刻?答案是「親身參與」的事情。「參與感」很重要,讀書也是如此,只有你的思想與作者的思想產生聯動,才能真正領悟到作者的本意,或者升華了作者的原意。

之所以要做筆記,就是因為做筆記的過程,能加深你對重點內容的理解,讓你不僅僅快速理解作者的思想,並且能舉一反三。

舉個例子,在閱讀的過程中,看到某個方法,你是不是會突然靈光一閃:這個我可以運用到工作中的某個地方呢!

這個時候,我不友好地提醒你一句,如果這一秒你不翻出筆快速記下這一瞬間的想法,這個乍現的靈醒點子,可能就在信息爆炸的下一秒,永遠從你腦子裡消失不見了……

而且,做筆記有助於提高後期重複閱讀的效率。有意思的是,同樣一本書的同一個地方,你再一次重讀時,有可能發現,你當下的想法,和之前記錄筆記時的想法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你會發現,原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世事的打磨,你的思想竟會改變如此之大?所以,千萬記得做筆記,它會成為你心路歷程的一部分。

怎麼做筆記?

一般人做筆記,會用到的方法是什麼?劃線、畫五角星、畫各種標誌,在重點部分寫上自己的感悟、折頁等等……各種留下標記的東西,以便反覆閱讀的時候,更有側重點。但是,如果有一天你想迅速翻看到自己需要的某一要點時,你需要手動翻多少次才能找到?

大岩俊之提了兩個很不錯的記筆記的方式,第一就是運用筆記+便簽貼的方式。

在你認為對你學習工作很有幫助的重要頁,記下標記或者感想後,你可以貼上一個便簽貼,寫上這一頁內容的關鍵詞,如「二八原則」,並將其他重要頁目的關鍵詞用不同顏色的便簽貼展現,如「輸出法」、「smart 行動目標」等。

這樣帶有關鍵詞的便利貼就像索引一樣,當你再次拿起這本書時,能通過便利貼很快回憶起書的重點,而且迅速找到你想再次撿起的知識點。

第二個重要記錄筆記的方式,也是作者重點推薦的,就是思維導圖的運用。

思維導圖近些年在各行各業都被廣泛運用,學會製作思維導圖可以讓你提煉問題的關鍵點,並且激發你的發散性思維,尋找到問題的不同解決途徑,發現多種可能性。

具體到如何製作一本書的思維導圖,你可以先在A4白紙上畫出一本書的樣子,然後在它的周圍畫出幾條主幹線,沿著主幹線寫下幾個關鍵詞,如閱讀目標,總結感悟,實踐方法,問題解決等,每一個關鍵詞又可以延伸出幾條深層次問題或解決方式……通過思維導圖製作,不斷發現更多運用空間,進而達到對一本書深入思考、吃透的目的。

當然,思維導圖的製作,建議在一本書通讀之後,再進行。你可以在快速閱讀的過程中,思想不停運轉時,將對重點項的感悟、認同抑或是不敢苟同的念頭,一一隨手記錄下來,心中有丘壑,再去勾勒思維導圖。

第三,如何牢記書中所內容?

八月份開始,為了系統鍛煉寫作能力,我高價買了六本書。由於理論書極其乏味,於是乎,我到現在才讀完了兩本。更悲劇的是,讀完兩本書,我花了一個多月時間,忘掉它們,我只用了一星期……

在我接觸大岩俊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漸漸找到了加深記憶的方法。

在作者給到的眾多方法中,我最認同的除了丟棄80%的內容,重點閱讀20%外,還有兩種方法:

第一是以向他人複述為前提;

高中時代我的英語成績比較好,有一次考完高分後,同桌賄賂了我一包牛軋糖、特別諂媚地求我給他分享一些做閱讀題的方法,我很不好意思地說自己做題全憑語感,沒有什麼系統的方法,然後眼睜睜地看著他當著我的面掠回了牛軋糖。事實上我真不是謙虛,而是壓根不知道怎麼跟他講。

後來的某一天,我突然想明白了這個事情:如果有些問題看似你能解決,但是並不能將方法傳授給別人,其本質在於你自己並沒有完全理解和掌握它。

讀書也是如此,特別是對於方法論類的書籍,如果你不能很好地轉述給別人,那就說明你沒能夠掌握。

對此,作者的建議是,讀一本書,要抱有有意識地向別人輸出的念頭,讀完後你可以做到向別人講出來,或者寫出來分享給他們,這樣你才能真正記住書中講了什麼。

第二是帶著感情閱讀,也就是和作者共情。

越平淡越容易遺忘,任何事物都是如此。對於讀書來講,能讓你記住的,最先都是觸動你內心的。

很多人讀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都會覺得俏皮暖心,很多時候都是會心一笑,可是其中具體寫了什麼事往往記憶不深刻。但是相信大多數人不會輕易忘記《哭泣的駱駝》那篇故事,美麗善良的沙伊達失去了英勇的丈夫,還被別人凌辱至死的悲慘遭遇……

感慨、欣喜、悲哀、憤怒等等,我們的情緒波動時,更容易將那一刻的關聯記憶儲存進大腦里。所以,讀書時,刻意調動自己的情緒,能幫助你加深記憶。

第四,如何將書中的內容付諸實踐?

「讀過很多書,知道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這句扎心窩子的話,並不假。

其實,讀再多的書,看再多的道理,不去做,都是枉然。踐行,才該是知識的宿命。

如果讀完一本書,只是記住了其中的理論知識點,並不去實踐,不去檢驗是否能真的給自己帶來改變,書很容易淪為夸夸其談的空殼。

大岩俊之推薦用SMART法則來付諸實踐。當你讀完一本書後,回頭去看看自己讀這本書的初心和目的,設定自己可行的行動目標(要做到什麼?多久之內實現?實現多少?),並且盡量用數字具體化這些目標。

假設我想通過讀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後實現高效閱讀,那麼我的行動目標可以這樣制定:兩個月內,讀8本書,寫8篇書評?2篇書單稿。

SMART方法能讓你設定切合實際的清晰目標,有效展開行動。

所以,選出你最想做的一項,馬上開始行動,是對讀自己讀完一本書後最好的交代。

讀書不僅要有效率,更要有結果。

掌握一本書的大綱和結構層次,快速找到有效的知識點,是效率的基礎;以向別人複述為前提,一邊讀書一邊記錄筆記,製作思維導圖……使盡各種手段牢記書中重點,是學習的方法;最終通過學到的知識,設定行動目標,完成實踐,是讀書的最佳結果。

安利下,大岩俊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值得每一位邊讀邊忘的人、盲目閱讀的人、想有效讀書的人用心閱讀。


如果你很想記住一本書的內容,建議你看書的同時找個小本本隨手寫一些感想,或者記下人物關係。

我覺得讀到後面忘了前面的內容並不算是所謂的閱讀障礙,因為這算是正常現象吧。

當你讀一本聯繫非常緊密的小說時,你會自然而然記住裡面的主線。

當你讀一些雞湯類書籍或者傳記類書籍時,記不住前面的內容也是正常的。但是這類書籍里值得記下的經典語錄比較多,可以拿本子記或在書上做標記,如果看的是電子書就可以隨時劃橫線。


好讀書,不求甚解


瀉藥

讀書和背記單詞一樣的,需要定期回憶,知識的積累就是如此,不要有太多的負擔。

1.建議你邊讀書邊批註,把感想寫下來,你在翻第二遍的時候就有所重點,筆記可以勾起你的回憶,再思考一遍。

2.安靜的時候回憶一下自己所讀的書,故事類的書籍,嘗試自己複述一遍情節,跟身邊的人講一講。

3.製作思維導圖,把人物,主線情節梳理一下。


瀉藥,很正常,我也是,但是如果你理解它了,或者某句話與你產生了共鳴,它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你,即使你記不住它。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三毛 送你一匹馬


人的大腦就像電腦的內存一樣,總會有儲存滿的時候。對你所讀的書籍進行系統性的歸納,有用的和你比較喜歡的內容可以用一個筆記本記下,不要嫌麻煩。這些會在你與人交談中不經意間顯現出來,到時任你各種裝,都能駕馭。


說明沒入心,或者看太快。除非你是錢鍾書之類的過目不忘,還是含英咀華比較好


工具類圖書(學習知識),這類書你需要反覆看,反覆學習,直到你能夠熟練運用~

閱讀類圖書(文學,藝術,增長見聞),這類書,你看一遍,你以為你忘了,其實並沒有~


我背英語單詞的時候,就從來沒有這樣想過。笑


個人認為這是正常的,書中的有些內容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你,正所謂潤物細無聲,只要你足夠理解,懂了就行。


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沒有人是有永久記憶的。讀書,並不是為了能記住每一句話每一個字,而是在你讀書時,書里的東西所帶給你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才是最重要的。


推薦閱讀:

《動物農場》 Animal Farm 必讀寓言小說
《逆流純真年代》·人間武庫
生命只有一次,不要拿生命當籌碼來玩概率的遊戲
帶你1小時讀完一本經濟書——《走進我的交易室》讀書總結
學會避免讀爛書,比學會找好書讀還重要

TAG:閱讀 | 心理學 | 閱讀障礙症 | 讀書筆記 | 讀書方法 |